中國農大校長:中國減貧經驗具有國際意義,可供許多國家參考

2020-12-17 瀟湘晨報

《博鰲亞洲論壇亞洲減貧報告2020》12月15日在京發布。報告由中國農業大學團隊與博鰲亞洲論壇研究院合作推出。中國農業大學校長孫其信表示,中國完成了新時代脫貧攻堅的目標任務,中國的減貧實踐是亞洲國家的典型代表,為許多其他發展中國家提供了可供參考的經驗,具有國際意義。

首先,經濟增長是減貧的基礎,但只有經濟增長具有益貧性時才能真正推動減貧,中國的減貧呈現出全部門益貧增長推動的特徵,其經驗可為許多處於經濟增長階段的國家提供參考。孫其信介紹,《博鰲亞洲論壇亞洲減貧報告2020》中也對中國國家主導以及全部門益貧增長的經驗進行了總結,包括通過農業發展推動緩解食物性貧困,繼而通過農村工業化推動非農產業就業,再通過大規模的工業化、城市化持續推升農民的工資性收入。這對經濟增長和減貧有一定程度脫節的國家提供了相關經驗。

第二,中國減貧實踐的重要特點是國家對減貧進行強有力的幹預,從而將政治承諾落到實處,對許多處於經濟社會快速轉型並面臨不平等加劇問題的國家具有借鑑意義。孫其信說,進入新世紀以來,中國的工業化、城市化進入新階段,不平等問題日益嚴重,經濟發展的益貧性有所下降,減貧面臨的阻力增加。在這一背景下,中國政府將減貧工作升級為脫貧攻堅戰,採取了一系列超常規的手段。其中最核心的做法是通過政黨領導國家的機制集中資源和力量,突破既有的利益分配格局的限制,將減貧真正落實為經濟社會發展的首要議程。

孫其信指出,不同的國家當然有不同的國情,但是中國經驗可以參考的意義在於,各國可以根據自身的國情在政治力量和社會中尋求廣泛的政治共識,通過政治共識的建立來克服利益集團的制約,支撐政治承諾的兌現。

第三,從技術層面看,中國識別和瞄準貧困人口的機制可以向許多希望消除極端貧困的國家分享。孫其信說,中國扶貧開發過程中的一個突出做法是貧困瞄準對象隨著國家經濟實力和社會發展水平的提升不斷下沉,從早期瞄準到區域、地區逐漸轉變為瞄準到社區乃至家庭和個人。在進入到精準扶貧-脫貧攻堅階段後,基於「兩不愁、三保障」的多維貧困指標的建檔立卡制度的形成,又很好地解決了工作層面貧困人口識別及精準幫扶的難題。

孫其信表示,對希望消除絕對貧困的國家而言,不僅需要國家的強力幹預形成有利於窮人的貧困治理體制,也需要一個適合本國國情的聚焦窮人的識別和瞄準機制。開發非收入性的和便於使用的識別和瞄準方法非常重要。

【來源:北京日報客戶端】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中國精準扶貧經驗幫助東南亞國家減貧
    廣西壯族自治區扶貧辦供圖新華社南寧11月28日電 近日,隨著最後8個縣退出貧困縣序列,作為中國脫貧攻堅「主戰場」之一的廣西54個貧困縣全部「摘帽」。在致力消除自身貧困的同時,廣西還利用毗鄰東協國家的優勢,與一些東協國家分享減貧經驗,積極開展減貧合作。「新橋已經建好,村民出村便利多了。
  • 和音:中國減貧成就具有世界意義
    中國實踐加快了全球減貧進程,增強了全世界消除絕對貧困、實現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目標的信心 從全球視野觀察,中國減貧成就具有重大的世界意義。特別是隨著中國技術、中國智慧、中國方案走向世界,中國幫助不少國家和地區的人民走上了脫貧之路。
  • 世行副行長維多利亞•克瓦:中國的減貧進展具有全球意義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為標誌,中國扶貧開發進入脫貧攻堅的新階段。中國政府致力於自力更生解決貧困問題,積極參與國際減貧事業,構建國際減貧交流合作平臺,與廣大發展中國家共享減貧經驗,共同發展進步。國際機構、國外媒體、國際專家對中國減貧給予高度評價。
  • 「中國減貧經驗為發展中國家提供有益借鑑」
    聯合國常務副秘書長阿明娜·穆罕默德說,過去幾十年來,中國在消除貧困方面取得巨大成就,7億多人實現脫貧。近年來,中國與廣大發展中國家分享減貧經驗和資源,為實現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目標中的減貧目標作出貢獻。
  • 「中國那些事兒」多國學者點讚中國減貧成就 打贏脫貧攻堅戰具有...
    本文轉自【中國日報網】;中國日報網9月18日電 中國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將徹底消除絕對貧困。多國專家學者表示,中國對全球減貧貢獻率超過70%,打贏脫貧攻堅戰因而具有更廣泛的世界意義。特別是在當前世界經濟復甦過程中,中國扮演著穩定器和生力軍的角色。「中國願意同那些希望加快經濟增長和發展的國家分享中國的知識和經驗,幫助他們根據自己的國情和要求選擇發展道路。」他說,「非洲希望並願意借鑑中國在許多領域的發展經驗。」
  • 綜合消息:為全球減貧事業作出重大貢獻 豐富的減貧經驗值得借鑑...
    新華社北京12月15日電 綜合新華社駐外記者報導:人類減貧經驗國際論壇14日在北京開幕,來自60多個國家和地區、20多個國際組織的200餘位代表通過視頻參會。海外人士表示,中國為全球減貧事業作出了重大貢獻,中國豐富的減貧經驗值得許多國家學習和借鑑。
  • 中國減貧事業為世界提供重要參考
    新華社北京12月23日電 (記者許可)聯合國開發計劃署駐華代表白雅婷23日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表示,中國在2020年實現國內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全面脫貧,為世界減貧事業增添信心和動力,也為發展中國家提供可供借鑑的經驗。
  • 新時代婦女扶貧減貧的中國經驗
    新時代婦女扶貧減貧的中國經驗 2020-12-16 19: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為加速全球減貧進程貢獻智慧和力量——人類減貧經驗國際論壇開幕...
    人類減貧經驗國際論壇於北京時間12月14日至15日舉行。國家主席習近平向論壇致賀信。國開行在非洲設立了總額度60億美元的中小企業專項貸款,業務覆蓋了32個國家,創造就業機會21萬個。另一方面,強化融資服務,推進雙邊規劃合作,促進政策溝通,加強人才培訓。累計舉辦了335期交流研討活動,向175個國家、1萬多名代表分享了中國發展和減貧經驗。消除貧困是人類的共同使命。建議加大金融對國際減貧事業的支持。
  • 中國減貧經驗在柬落地生根
    中柬減貧項目組供圖在2014年第17屆東協「10+3」峰會上,中國提出在柬埔寨、寮國、緬甸3國同時開展東亞減貧示範合作技術援助項目,中柬減貧項目近日率先完成驗收。經濟日報記者持續跟蹤該項目進展,值項目驗收之際再次進行採訪。
  • 為加速全球減貧進程貢獻智慧和力量 ——人類減貧經驗國際論壇開幕...
    累計舉辦了335期交流研討活動,向175個國家、1萬多名代表分享了中國發展和減貧經驗。   消除貧困是人類的共同使命。建議加大金融對國際減貧事業的支持。一是支持各國開發性、商業性金融機構通過貸款、股權投資等多種方式,持續增加金融資金對貧困人口的投放。二是鼓勵基於國際減貧需求的金融創新,支持金融機構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按照市場化原則,創新融資模式渠道、工具與服務。
  • 中國減貧為世界樹立典範
    美國丹佛大學約瑟夫·克貝爾國際關係學院教授趙穗生在美國經常與同事朋友交流中國的發展情況。「大家一致認為,解決貧困問題是中國取得的最重要的發展成就之一。」趙穗生說。  「在過去的5年時間裡,中國減貧人數超過6000萬,這一數字超過了大多數歐洲國家的人口總數。」荷蘭阿姆斯特丹商學院教授弗朗索瓦表示。
  • 田間地頭,感受中國減貧實踐(國際人士見證中國決戰脫貧攻堅)
    近年來,國家有關部門和雲南省以整體推進的思路對獨龍江鄉進行集中幫扶。2018年,獨龍族整族脫貧,實現「千年跨越」。圖為獨龍江鄉新貌。 新華社記者 胡超攝在中國脫貧攻堅實踐中,一些在華留學生走進田間地頭,與農村群眾和駐村幹部展開深入交流。他們中的一些人,還利用所學知識參與中國脫貧攻堅實踐。他們是中國脫貧攻堅的見證者、參與者,也是中國與其他國家開展減貧國際合作的推動者。
  • 中國減貧的奧秘是什麼
    在人類減貧經驗國際論壇上,一位國際人士讚嘆:「因為經歷過貧困,我深深感到,貧困不僅會在物質上,也會在精神上削弱人們的能力,讓人失去自我價值認同。正因如此,消除貧困才顯得如此重要,中國成功的減貧故事才如此動人。」中國脫貧攻堅取得令世界刮目相看的重大勝利,不僅彰顯了堅持人民至上、以人為本的理念,也為人類社會治理貧困問題貢獻了中國智慧和中國力量。
  • 田間地頭,感受中國減貧實踐(國際人士見證中國決戰脫貧攻堅)_新聞...
    他們是中國脫貧攻堅的見證者、參與者,也是中國與其他國家開展減貧國際合作的推動者深入農村參與科技助農本報記者 張丹華在陝西省楊凌無花果栽培基地,巴基斯坦小夥兒金樂天正在測試有機肥中氮磷鉀元素的含量。「楊凌的無花果有20多個品種,而我們國家只有幾種。我想引進一些品種到巴基斯坦,同時製作無花果葉有機肥,實現循環利用。」
  • 推動全球減貧事業發展(國際人士見證中國決戰脫貧攻堅)
    朱海鵬攝(人民視覺)國際人士普遍認為,中國如期實現全面脫貧目標不僅是本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偉大成就,也將為全球減貧事業注入信心和動力,為各國推進減貧工作提供參考借鑑,加快推動全球減貧進程自然資源的利用更可持續詹姆斯·林奇臨近歲末,中國在實現2020年消除絕對貧困的目標方面取得了令人讚嘆的成就。
  • 非洲減貧組織東非負責人認為中國減貧經驗為非洲提供有益借鑑
    國際在線報導(記者 楊瓊):習近平總書記在6日召開的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座談會上發表重要講話,就脫貧攻堅工作進行再動員、再部署。非洲相關減貧組織東非地區負責人表示,中國脫貧經驗為非洲提供有益借鑑。中國的成功給全球脫貧事業帶來信心。
  • 團結合作,攜手推進國際減貧進程
    12月14日至15日,人類減貧經驗國際論壇在北京舉行,來自60多個國家和地區、20多個國際組織的200餘位代表通過視頻參會。習主席向論壇致賀信,強調中國願同世界各國一道,攜手推進國際減貧進程,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 「地評線」西安網評:讓中國「減貧種子」在世界生根發芽
    今年脫貧攻堅任務完成後,中國將有1億左右貧困人口實現脫貧,提前10年實現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的減貧目標,可以說,世界上沒有哪一個國家能在這麼短的時間內幫助這麼多人脫貧,這對中國和世界都具有重大意義。
  • 繁榮的求索:減貧與發展的西方視角與中國經驗
    2016年,由聯合國提出的「2030可持續發展議程」正式生效,其中的首要目標就是消除一切形式的貧困。據統計,全球仍有7.83億人生活在每天1.90美元的國際貧困線以下,主要集中在南亞和撒哈拉以南非洲。在21世紀的第一個二十年中,東亞和東南亞的許多國家在消除貧困上取得了重大進展,部分發展中國家的減貧實踐更為世界範圍內消除貧困帶來了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