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9月10日,是教師節。有句話說,書本教我們做事,老師教我們做人。每個人的生命中,都會有關於老師的深刻記憶。溫和或嚴厲,都只是我們看到的講臺上的他們。
在豆果美食,有一位叫做@康妮陳的老師。她像我們記憶中的老師們一樣,在講臺上揮灑自如,答起學生們的問題時毫不費力。而在生活中,她不但是一名「傳道授業解惑者」,照亮了學生們的知識之路,還是一位妻子,一位母親。她也用美食和愛,點亮了自己的美好生活。康妮陳生活在廣東廣州,傳說中美食之都。「食在廣州」,那裡的美食數都數不清:拉腸、皮蛋瘦肉粥、及第粥、艇仔粥、牛雜、姜醋蛋、蝦餃、燒麥、叉燒包、蘿蔔糕…
而康妮陳卻說:「這些廣州茶樓點心和小吃在我30歲以前只知道吃不懂怎樣做,那時用一句「君子遠庖廚」來掩飾我的尷尬。」
這是康妮陳第一次嘗試廣式燒鵝,她說:「算是摸索,還有很大進步空間。」
後來女兒上小學,保姆和鐘點工不再幫忙,丈夫是高三老師,又是教學骨幹,康妮陳不得不開始烹飪的旅程。剛下廚,一個在講臺揮灑自如的老師卻對灶臺束手無策,曾經左手拿菜譜,右手拿鍋勺,在廚房裡難免顯得有點手忙腳亂。
但當康妮陳回憶起那段烹飪新手的時光,她卻感到很欣慰,因為女兒和丈夫非常體諒她,也非常捧場。「不管我做了什麼東西,做出來多麼難吃,他們都能全部咽下。」 她的女兒總會鼓勵她說媽媽以後會做得更好,丈夫也會給她做菜的建議。康妮陳說:「正因為有他們的支持,我有一個信念,我一定是一個好妻子,一個好媽媽,一個好煮婦!」
現在她不但做家常菜手到擒來,還會研究創意食譜。
隨著孩子長大,康妮陳在孩子心中成了無所不能的媽媽,得到了孩子無數讚美。某天她自信心爆棚,在原來寫孩子成長過程的博客,曬起美食,一個不擅長寫作不懂攝影的她,憑著對美食的滿腔熱情,開始以文字、以圖片記載日常點滴和美食生活。
康妮陳在博客上曬出送給朋友的手作月餅
說起為什麼會愛上做美食,康妮陳這樣說:「雖然我不是大廚師,在餐廳就能吃到世界各地的美食,但是女兒盼著品嘗媽媽做出來的各種美食,那種期許那種盼望是我用心製作用心鑽研各種食物的動力。」
對於女兒,她希望親手做出來的那些美食,能帶給女兒一種美好又美味的回憶,而這種屬於她和女兒之間獨有的味道,能夠伴隨著女兒成長。
有次再外面吃的一道豆豉炒油麥菜,讓她的女兒對豆豉由討厭到喜歡,於是就有了這道【蒜蓉豆豉蒸排骨】。
康妮陳不但研究私房菜,也開始經常嘗試烘焙和飲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