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可福音|跟隨耶穌走十架路

2021-02-08 微讀聖經


《馬可福音》是最短的、也是最早寫成的福音書。它誕生於怎樣的時期?向人們傳達了哪些寶貴的信息呢?


本篇導讀配合「一口氣按卷讀經」活動發布。文末有在線讀經團契二維碼,歡迎加入,分享你的讀經收穫!


作者|林偉清


《馬太福音》是正典中的第一卷福音書,但很可能不是最早寫成的福音書——《馬可福音》才是。


《馬可福音》是最短的福音書,篇幅只有《馬太福音》和《路加福音》的一半多一些;90%左右的內容在《馬太福音》都能找到,只有7%的內容是其它福音書所沒有的。有意思的是,相同的故事情節中,《馬可福音》是記錄得最詳細、生動、形象的(比如:可2:1-12 / 太9:1-8 ,路5:17-26;可5:1-20 / 太8:28-34,路8:26-39;可5:21-43 / 太9:18-26,路8:40-56;可9:14-29 / 太17:14-21,路9:37-43)。


同時,馬太和路加在敘事上有些不同,但都跟馬可記載的順序一致。還有更多蛛絲馬跡,都指向《馬可福音》是最早寫成的福音書;馬太和路加以它為藍本,參考其它資料,針對不同的需要和處境,重新創作了福音書。


教會傳統認為,《馬可福音》誕生於主後70年之前,那是教會內憂外患的關鍵時期



在這些變幻莫測的社會變局中,馬可所牧養的羅馬教會(以外邦人為主)有很多失敗和軟弱。他們不認識福音的本質,不清楚十字架的道路。他們有一種神跡性的信仰,對現實存有幻想,相信基督會以大能拯救他們脫離當下的苦難。


一般認為《馬可福音》的作者是馬可,是初期教會的第二代傳道人。他曾經跟隨保羅和彼得(徒12:25,15:37-39;西4:10;提後4:11;門1:24;彼前5:13),熟悉彼得的見證和教會所流傳的耶穌故事。他創意性地把這些放在一起,開創了福音書這種獨特的文學體裁;在風起雲湧的大時代中,有力地向教會宣講了耶穌基督和祂恩典的福音;勉勵教會在受逼迫的複雜環境中效法耶穌,服事人群,並跟隨耶穌走在十字架的路上。



《馬可福音》有非常精巧的文學結構,比如前後呼應的inclusio,以及三明治結構Markan sandwich。這些結構為福音故事提供了解釋的框架。



一、福音的起頭(1:1-15)


開頭:耶穌基督福音(1:1)


結尾:神的福音(1:14-15)


中間的部分,把耶穌的生命和施洗約翰的生命放在一起,預示他們後來共有的結局——殉道(6:14-29)。


二、耶穌剛開始的事工(1:14-39)


開頭:開始在加利利傳道(1:14)


結尾:總結在加利利的事工(1:39)


中間部分,不同的故事記載了耶穌的傳道事工包含的幾個要素:


門訓(1:16-20)

有權柄的教導(1:21-22)

趕鬼(1:23-28)

醫治(1:29-34)

禱告(1:35-38)


三、衝突的興起(1:40-3:12)


開頭:彌賽亞的秘密(1:40-45,醫治大麻風)


結尾:彌賽亞的秘密(3:7-12)


這一段開啟了「彌賽亞的秘密」的主題。中間部分,集中呈現了耶穌有效的事工帶來的5個衝突,與猶太宗教領袖有關:


a. 赦免罪惡(2:1-12)

    b. 和罪人吃飯(2:13-17)

        c. 禁食(2:18-22)

    b』. 安息日掐麥穗(2:23-27)

a』. 安息日醫治人(3:1-6)


這是一個交叉結構,焦點是關于禁食的教導中所談到的:新酒要裝在新皮袋裡(2:18-22)。耶穌基督帶來的是新的啟示。人們不能以舊有的律法框架來理解、認識耶穌,不然結局只有破裂。


四、內圈和外圈:真耶穌家庭(3:13-25)


整段是一個三明治結構,中間插入的是耶路撒冷領袖對「耶穌靠鬼王趕鬼」的控告。耶穌重新定義了祂的家庭,顯示出祂與舊的猶太律法體系的決裂。


五、天國的比喻(4:1-34)


開頭:在船上教導(4:1-2a)


結尾:坐船離開(4:33-34)


面對人的不理解和反對,耶穌開始用比喻教導天國的道理。在這種情境中,耶穌比喻的目的並不是讓道理更加易懂;而是相反,讓天國的道理更加隱晦難懂。因為人們不願意相信耶穌,不接受祂的教導。從這個意義上,耶穌的比喻是對剛硬之人的審判(4:12)。


但這只是暫時的,有一天,人都會聽見天國的真理,因為「掩藏的事,沒有不顯出來的;隱瞞的事,沒有不露出來的」(4:22)。


六、神跡故事(4:35-8:21)


開頭:渡船(4:35-41,平靜風浪)


結尾:渡船(8:14-21,船上的對話)


這一部分包含了耶穌趕鬼、醫治和餵飽五千人等神跡故事,進一步顯明耶穌的身份。但門徒顯得很遲鈍。



七、門訓之路(8:22-10:52)


開頭:兩次按手醫治瞎子(8:22-26)


結尾:耶利哥的瞎子得醫治(10:46-52)


中間部分,耶穌有三輪的門訓教導,主題是受苦的彌賽亞和背起十字架、降卑服事的門徒之路(8:31-9:29,9:30-10:31,10:32-52)。


八、耶穌在耶路撒冷的事工(11:1-12:40)


開頭:引用舊約(11:9-10,詩118)


結尾:引用舊約(12:36,詩110)


耶穌騎驢進入耶路撒冷,眾人如同歡迎一個凱旋的君王一樣歡迎耶穌。但眾人並不真正理解耶穌將要成就的。在人生的最後一周,祂與耶路撒冷的各路領袖面對面交鋒,駁倒他們。


九、末世講論(12:41-14:9)


開頭:窮寡婦的奉獻(12:41-44)


結尾:傾倒香膏膏抹耶穌(14:1-9)


這一段,耶穌像舊約的先知一樣,發預言攻擊聖殿,又引出關於末世的講論。無論末後的日子將如何,馬可要他的讀者在兩個卑微姐妹的全然奉獻中去面對末世。


十、受難的敘事(14:1-16:1)


開頭:膏抹耶穌和預備耶穌的安葬(14:1-9)


結尾:耶穌的安葬和無法膏抹耶穌(15:47-16:1)


這一段記載了最後的晚餐,彼得三次不認主,以及耶穌被抓、被審、被釘十字架。高潮是耶穌在十字架上被棄絕的呼喊:「我的神,我的神,為什麼離棄我!」(15:34)


十一、復活的敘事(16:2-8)


開頭:姐妹們的忠誠(15:40-41)


結尾:姐妹們的放棄(16:7-8)


大部分學者認定《馬可福音》結束在16:8。看起來令人費解,但這跟《馬可福音》的主體基調吻合:最終沒有一個門徒在耶穌死而復活的福音故事中持守到底。


但很明顯,對《馬可福音》的讀者來說,耶穌十字架的福音最終得勝了,因為失敗的門徒重新被建立(16:7回到加利利,呼應1:14-16),福音已經傳開,教會已經建立。哈利路亞!



《馬可福音》有兩條清晰的主線:一是基督論,二是門徒論。


從事工的開始,耶穌就不讓被趕出的、認識祂的鬼(1:34,3:12)和那些經歷他大能醫治的人(1:43,5:43),甚至祂的門徒(8:30),暴露祂彌賽亞的身份。


這是因為在耶穌的時代,大多數人是透過外在的神跡、能力來認識彌賽亞,以至於錯誤地理解彌賽亞是一位榮耀的、得勝的、大能的救主。但真正的彌賽亞卻是一位受苦的、被釘十架的、為人的罪付上代價的彌賽亞,這隻有在耶穌受難、復活之後才能看得清楚。耶穌的「緘口」命令就是要避免當時的人和門徒誤解祂,可謂用心良苦。



在全書中,「耶穌是神的兒子」這個宣告,除了1:1外只出現了3次:1:11,9:7,15:39。前兩次都是父神自己的宣告:一次在耶穌受洗時,一次在登山變像時。最後一次是人在十字架下的告白——可惜這個人不是門徒中的一個,而是一個外邦人的百夫長。


《馬可福音》清楚表明:只有在十字架下,人才能真正認識耶穌是基督,是神的兒子。門徒只有在跟隨耶穌走十架路的時候,才能真正認識祂是怎樣的一位。在《馬可福音》中,門徒雖然宣告耶穌是基督(8:29),但這個認識遠遠不夠。他們的遲鈍和軟弱,簡直到了極致。


門徒經歷了五餅二魚餵飽五千人的神跡之後,面對行走在水面上的耶穌,心裡依然害怕,因為他們「不明白分餅的事,心裡還是愚頑」(6:52);又一次經歷餵飽四千人的神跡之後,他們還是不明白(8:21)。


門徒的代表彼得雖然宣告了耶穌是基督(8:31-33),但很快就因著拒絕釘十字架的基督而被斥責為撒但。面對耶穌的登山變象,彼得不知道說什麼好,很害怕(9:6)。


在耶穌第二次、第三次預言自己要在十字架受難、第三天復活(9:33-37,10:35-45)之後,門徒的回應是爭論誰為大。這完全背離了十字架降卑的道路。


最後,耶穌被抓,十二門徒中的猶大背叛了耶穌(14:10-11),彼得三次不認耶穌(14:66-72),門徒都逃跑了(14:50),還有一個不知名的跟隨耶穌的年輕人也赤身逃走(14:51-52)。


即便到了耶穌復活後,那些比較忠實的姐妹信徒,聽見耶穌復活的宣告,竟然是「又發抖又驚奇,什麼也不告訴人,因為她們害怕」(16:8)。《馬可福音》就此戛然而止。面對耶穌的受難和復活,整個門徒群體的反應徹底失敗了。


就如伯賽大的那個瞎子,門徒一開始看不清楚(8:25「我看見人了,他們好像樹木,並且行走」);需要經歷再一次的觸摸,才能「樣樣都看得清楚」(8:25)。這再一次的觸摸,是耶穌所啟示的十字架的道路。這是一條受苦、舍己、服事的路(8:34-38,9:33-37,10:35-45)。


除非門徒走上十字架的路,不然他們不能真正認識基督。當門徒在邁向耶路撒冷的路上,一次又一次誤解耶穌的時候,耶利哥的瞎子巴底買成了門徒的榜樣(10:46-52)。他因著信,眼睛得開,蒙了拯救,然後「就在路上跟隨耶穌」,走在通往各各他十字架的路上。



中國教會對十字架並不陌生:





中國教會的成長與發展,不是靠著宗派的運作,更不是靠嚴密的組織,而是仰賴耶穌復活的大能和十字架得勝仇敵的權柄。



今天,中國教會又面臨十字架的考驗:各地都有風聲;教會被限制、關門,甚至拆毀。某種勢力再次興起,想要除滅教會永生神的名號。但福音堅固的根基已經立住了,各各他的十字架是神兒子榮耀的彰顯,是沒有人能廢去的神之憐憫、神之大愛。


《馬可福音》的信息依然清晰,它再次呼召今天的中國基督徒,和歷世歷代的聖徒一樣走上這條十字架的路。用朋霍費爾的話說,就是「為基督去死」。這是一條受苦犧牲、付代價的路,但我們不悲壯,因這也是一條榮耀的路。唯有在這條路上,我們知道我們是認識基督的,也是被基督所認識的。



屬靈的團契:打卡圈


為促進弟兄姊妹一起讀經,彼此激勵,我們建立了「一口氣讀經」打卡圈(詳細介紹請點這裡),大家可以在圈裡分享自己讀經的收穫、感動,以及疑問;還可以點讚、回答評論別人的分享提問;在互動中彼此鼓勵,共同成長!


掃碼加入「一口氣讀經」在線團契


本打卡圈以通關打卡的方式鼓勵大家通讀聖經。打卡圈目前只有新約的內容,共42關(其中38關是具體讀經內容,4關是階段性的回顧總結)。每一關的內容包括:整卷書的整體結構圖+本關要讀的章節+本部分章節的內容概要+正常倍速和1.5倍速的聖經朗讀音頻(閻大衛版)。


弟兄姊妹讀經分享

左右滑動查看


林牧師鼓勵大家除了一口氣按卷讀經,還要每天來親近神,我們特別推薦「尋求你面·操練指引」,裡面有文本和音頻,手把手地帶領你每天來聆聽、尋求神。這裡是畢德生牧師的推薦序:《畢德生推薦的靈修經典,開啟歲首年終的旅程》。


1. 《馬可福音》是最早寫成的福音書,誕生於主後70年之前,教會內憂外患的關鍵時期。馬可有力地宣講了福音,勉勵教會跟隨耶穌走十字架的路。


2. 《馬可福音》有非常精巧的文學結構,比如前後呼應的inclusio,以及三明治結構Markan sandwich。這些結構為福音故事提供了解釋的框架。


3. 與當時大多數人的誤解不同,真正的彌賽亞受苦、被釘十架、為人的罪付上代價。面對耶穌的受難和復活,整個門徒群體的反應徹底失敗了。只有走上十字架的路,門徒才能真正認識基督。


4. 中國教會的成長與發展,是仰賴耶穌復活的大能和十字架得勝仇敵的權柄。《馬可福音》的信息依然呼召今天的中國基督徒,和歷世歷代的聖徒一樣走上這條十字架的路。


作者簡介

林偉清,加爾文神學院道學碩士、神學碩士畢業(新約方向),現在北京服事。與裴佔從姊妹結婚10年,育有1男2女。


*歡迎使用微讀聖經APP制訂讀經計劃。在首頁點擊下方「計劃」即可瀏覽、選擇、制訂計劃。詳細教程請點☞如何制訂自己的讀經計劃?


你可能還喜歡

馬太福音|苦難中,神與我們同在

新年計劃啟動!一口氣按卷讀經,快速了解聖經全貌


相關焦點

  • 聖經揭秘 馬可福音 耶穌揀選十二門徒
    耶穌十二個門徒的名字三部對觀福音書都有提到,分別在馬可福音3:16-19,馬太福音10:2-4,路加福音6:14-16。三個地方寫的十個門徒,基本情況差不多,順序差別也不大,但是路加福音中把其它兩卷福音書寫的達太改成雅各的兒子猶大,所以他的十二門徒版本裡有兩個猶大,不知是他有意改之,還是無心寫錯,或者是後來抄錄的人抄錯。
  • 聖經揭秘 馬可福音 耶穌出道第一件事為什麼是趕鬼
    馬太福音沒有在4:23-25沒有寫趕鬼,只是說耶穌走遍加利利,在各會堂訓人、傳福音、醫治百姓各種病,說他的名聲傳遍了敘利亞,比馬可福音寫的傳遍加利利範圍更大了許多倍。要知道在幾百年前,整個猶太地曾長期被敘利亞王統治,所以在新約時期,猶太地的人都說亞蘭語。馬太福音說耶穌名聲傳遍了敘利亞,相當於說傳遍了敘利亞和猶太地,所以後面他還寫,從猶太地的各個地方有許多人來跟隨耶穌。當然這只是吹牛皮不用本錢。
  • 聖經揭秘 馬可福音 猶大出賣耶穌這個故事漏洞有多少
    這段話的馬太福音版本在26:14-16,路加福音的版本在22:3-6。三個版本大體差不多,區別是馬可福音只寫祭司長應許給他錢,路加福音22:5也只寫約定給他錢,而馬太福音則寫他們給了他三十個銀幣。為什麼馬太福音要寫三十個銀幣,有人說是因為出埃及記21:32寫一個奴隸的價錢是三十合客勒,所以猶大出賣耶穌就是三十塊錢,他們怎麼能把耶穌當成跟奴隸一樣呢。
  • 聖經揭秘 馬可福音 作者為什麼編耶穌要受試探四十天
    這兩段的馬太福音版本在4:1-17,路加福音版本在4:1-15。從句子的數量我們就可以看出,馬太福音和路加福音對馬可福音的這幾句話進行了很大的擴充。為什麼馬可福音是最短的福音,就是因為很多地方馬可福音裡一兩句話,馬太和路加福音就給編成一個長長的故事。
  • 聖經揭秘 路加福音 跟從耶穌的婦女們 撒種的比喻
    又有希律的家宰苦撒的妻子約亞拿,並蘇撒拿,和好些別的婦女,都是用自己的財物供給耶穌和門徒。本段結束。這一段是四部福音書中路加福音獨有的。因為在路加福音裡專門有這一段介紹跟隨耶穌的婦女們,而且路加福音確實比其它三部福音書多一兩個耶穌醫治、幫助婦女的故事,所以路加福音被基督徒視為最重視婦女的福音書,又被稱為婦女福音。
  • 聖經揭秘 馬可福音 作者為什麼要以施洗約翰引出耶穌
    馬可福音總的介紹和作者身份等問題的探討暫時就說到上一篇文章為止,留一些問題到下面介紹具體內容的時候說吧。因為馬可福音的內容大部分在解讀馬太福音的時候已經介紹和解讀過,為了避免大篇幅的解讀內容重複,所以在解讀馬可福音的時候有些內容就不會再說那麼詳細。
  • 禁食是能讓你背起十架跟隨耶穌的好方法
    今天,我們為自己鑽營;我們要享受最新、最便利的,要擁有一切物質的,然而卻不了解禁食的真義,不明白背負基督十架的精神為何。為了收割時的喜樂,保羅勞苦、禱告和禁食,為基督震動了整個羅馬帝國。耶穌為了那擺在前面的喜樂,就忍受了十字架的苦難(來 12:2)因此就把永遠的救恩賞賜給一切相信他名的人。
  • 聖經揭秘 馬可福音 作者寫耶穌家鄉的人不相信他是一個敗招
    上一段馬太福音還在第9章,這一段就到了第13章,中間加上了不少故事,比如揀選十二門徒、論施洗約翰、撒種的比喻等等。路加福音則相反,上一段還在第8章,這一段倒退到第4章。要是按路加福音,這時耶穌剛受完了魔鬼的試探,連最初的四個門徒都還沒有收呢。故事內容方面,馬太福音的版本和馬可福音的差別不大,只是馬可福音中寫耶穌本人是木匠,馬太福音改成說他是木匠的兒子。
  • 聖經揭秘 路加福音 作者為什麼把耶穌的弟弟妹妹改沒掉了
    馬可和馬太福音傳出去之後,也許有些人就會質疑耶穌為什麼不早點回家,畢竟世人大多數都是看重家庭和親情的,又或者「路加」自己就是個看重家庭和親情的人,覺得耶穌「得道」之後應該先回家鄉看看,所以他就把馬可和馬太福音裡本來在後面的回家故事搬到最前面。
  • 聖經揭秘 馬太福音 耶穌十二個門徒的真假
    不過就算這樣,也證明彼得這個門徒是虛構出來的,如果彼得是真實人物的話,馬太福音的作者怎麼不知道,他的事情要不是抄自馬可福音,就是來自神話傳說呢。還有醫生路加也一樣,路加福音並沒有提路加是醫生,歌羅西書4:14才寫醫生路加。路加福音也沒有特別多說到醫生、醫藥的事情,所以並不能判斷路加福音的作者使用路加這個名字一定出於希臘神話中的阿波羅,也許是歌羅西書的作者保羅牽強附會也說不定。
  • 義無反顧跟隨主耶穌
    耶穌走在加利利的海邊上看見了正在海裡撒網的彼得和安德烈於是就對他們說「來跟從我我要叫你們得人如得魚一樣」兄弟二人聽見主的話沒問緣由沒記後果立刻舍了網跟從了耶穌他們從那裡又往前走看見了正在船上補網的雅各和約翰
  • 聖經揭秘 馬太福音 耶穌是被釘死在十字架上的嗎(下)
    第34句說兵丁拿苦膽調和的酒,給耶穌喝,他嘗了,就不肯喝。馬可福音15:23卻寫拿沒藥調和的酒給耶穌,他卻不受。究竟是苦膽酒還是沒藥酒,耶穌究竟嘗沒嘗呢。還有路加福音23:36寫兵丁拿醋給耶穌喝,不過沒有寫耶穌喝不喝。約翰福音則在19:25-30寫耶穌將他母親託付給一個門徒,然後就放心喝一口醋,馬上就死去。從這句話看,約翰福音的作者是個孝子。
  • 聖經揭秘 馬太福音 作者為什麼寫耶穌回到加利利去
    耶穌又招呼了他們,他們也立刻下船與父親道別、跟隨耶穌而去。第四段,向大眾傳道。作者說,接著耶穌走遍加利利、在各會堂裡教訓人、傳天國的福音、醫治百姓的各樣病症,他的名聲傳遍了整個敘利亞,那裡的人把所有生各種疾病的、得各樣疼痛的、被鬼附的、犯癲癇的、癱瘓的病人都帶來給他治,他把他們全部都治好。
  • 六年級課程 | 第 9 課 使徒跟隨耶穌
    我們要來關注使徒跟隨耶穌。本課也同樣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是使徒蒙召,這在《路加福音》第 5 章 1-11 節和《路加福音》第 6 章 12-16 節。第二部分是行神跡,記載在《馬可福音》第 1 章 21 節到第 2 章 12 節。
  • 聖經揭秘 馬太福音 猶大出賣耶穌這個故事漏洞有多少
    這一段的馬可福音版本在14:10-11,路加福音版本在22:3-6。馬可福音的版本與馬太福音基本一致,區別是馬可福音只寫祭司長應許給他錢,路加福音22:5也只寫約定給他錢,而馬太福音則寫他們給了他三十個銀幣。
  • 聖經揭秘 馬太福音 怎麼說耶穌又是大衛子孫又不是大衛子孫
    這個故事的馬可福音版本在12:28-34。他不是寫「法利賽人中的律法師」試探耶穌,而是說「有一個文士」來向他請教。耶穌的回答也有些不同,在「盡心、盡性、盡力」之前,先提「主我們神,是獨一的主」,後面還說文士附和耶穌的話,耶穌覺得他有智慧,讚揚他說「你離神的國不遠了」。馬可福音這個故事的意思是表示耶穌的理論連文士都佩服,作者是在借文士來抬高耶穌。
  • 聖經揭秘 馬太福音 作者為什麼寫耶穌趕走買賣人
    耶穌說,是的經上說,你從嬰孩和吃奶的口中,完全了讚美的話。你們沒有念過嗎。於是離開他們出城到伯大尼去,在那裡住宿。本段結束。這一段跟上一段一樣,也是四部福音書裡都有的,馬可福音在11:15-19,路加福音在19:45-48,約翰福音在2:13-22。
  • 聖經揭秘 路加福音 耶穌小時候怎麼只發生一個故事呢
    這是福音書裡唯一提到耶穌小時候的故事。我們以前說過,可能就是因為馬可福音和馬太福音在以色列人中流傳之後,有人質疑,耶穌這個人怎麼像憑空變出來的,他難道沒有小時候的事嗎,所以後來寫的路加福音就給編上一點耶穌小時候的故事。不過作為一本專門記錄耶穌事跡的書,他的小時候就只有一個故事當然是遠遠不夠的。
  • 聖經揭秘 馬太福音 猶大究竟有沒有親嘴出賣耶穌
    耶穌對他說,朋友,你來要做的事,就做吧。於是那些人上前,下手拿住耶穌。有跟隨耶穌的一個人,伸手拔出刀來,將大祭司的僕人砍了一刀,削掉了他一個耳朵。耶穌對他說,收刀入鞘吧。凡動刀的,必死在刀下。你想我不能求我父,現在為我差遣十二營多天使來嗎。若是這樣,經上所說,事情必須如此的話,怎麼應驗呢。
  • 聖經揭秘 馬可福音 神國的秘密究竟要不要讓所有人知道
    無人的時候,跟隨耶穌的人,和十二個門徒,問他這比喻的意思。耶穌對他們說,神國的奧秘,只叫你們知道,若是對外人講,凡事就用比喻。叫他們看是看見,卻不曉得。聽是聽見,卻不明白。恐怕他們迴轉過來,就得赦免。第三段,解釋撒種的比喻。又對他們說,你們不明白這比喻嗎。這樣怎能明白一切的比喻呢。撒種之人所撒的,就是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