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晚上(1月2日下午17點48分),《巴啦啦小魔仙》凌美琪扮演者孫僑潞的媽媽用自己女兒的微博發布了女兒的死訊
《巴啦啦小魔仙》是筆者這樣很多九零後的童年回憶。劇中天真直率、樂觀開朗的美琪,沉著冷靜、成績優異的美雪,暖心大姐姐小藍,叛逆王子遊樂,以及兩位黑魔仙小月和嚴莉莉都在當年的我們這些小觀眾心目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劇中那句「巴啦啦能量!小魔仙全身變!」時至今日大家依然還是能不假思索的脫口而出。
雖然現在這部劇已經淡出了大眾的視野,但它仍舊作為我們回憶的一部分被放在心底好好珍藏著,卻不想再次聽聞的確是這樣一個令人悲痛的消息。在微博評論區,熱心網友們紛紛表達了對孫媽媽的安慰,其實小魔仙並沒有離開我們,她依然在魔仙堡守望著我們呢。
年僅25歲小魔仙的去世令人嘆惋,又一條無辜鮮活的生命被「酒」奪走,這不得不引發我們的深思。
自古以來,酒文化一直都是源遠流長,與我們五千年的歷史密不可分。相信大家都對電視劇中「大口吃肉,大碗喝酒」的豪傑氣概嚮往不已,施耐庵筆下,武松在「三碗不過崗」的招牌下痛飲十八大碗,更是被引為千古美談。加之周圍人的口口相傳:適量飲酒可以舒筋活血,有益健康,一代代人都養成了煙絕對可惡,酒確是好東西的觀點。
適量飲酒有益身心健康這種口號,最初應該是不受酒販子們待見的,他們巴不得高喊大量飲酒,只是意圖不能太明顯,怕被指著鼻子罵。然而經過實際驗證發現,酒這種東西,一旦開了頭,極少有不喝多的,嘴上說著少量,喝起來就成了海量。於是乎賣酒的高興,買酒的自也不必提,達成了這種默契,口號也就這麼流傳了下來。
然而人人都認可的公理,卻總有較真者要拿來驗證一番,於是這千古謊言免不了要被拆穿:喝的少,自己身體能分解消化的了,頂多可算無害;喝多了,承受不住了,自然是有害;至於說有益,則純屬胡謅。
而現狀就是,上了年紀的、位高權重的領導、長輩,在酒桌上仍然卯足了勁,擺出一副不把你灌死不罷休的架勢,你若要推脫,那以後不給你穿小鞋,使絆子就算是好的了,至少免不了留下個壞印象,背後議論你幾句。若說他們不知道飲酒百害而無一利,倒還情有可原,若說知情卻仍要灌你,就屬實可惡了。
在酒桌上,大都身不由己,但請記住,別的都是身外之物,只有身體是自己的,不可勸酒,更不能來者不拒、妄自逞能。千萬不要讓自己成為下一個喝酒猝死的新聞主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