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中文系教授李煒因病逝世: 塵世一甲子 桃李滿芬芳
金羊網-新快報 2019-05-15
■李煒教授逝世,我國學壇也從此失去一位有影響有前途的語言學家。
學生親切地稱呼李煒教授「煒哥」。
剛剛過去的這個周六,中山大學不少師生校友的心,隨著中大中文系教授李煒的離去,被哀傷籠罩。
李煒一生致力於語言學研究,中山大學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導師,廣東省語言學會會長,第十一屆廣東省政協委員,他為人風趣幽默、樂觀積極,在與病魔抗爭數年後,於2019年5月6日12時38分,在廣州逝世,享年60歲。
斯人已逝,幽思長存!隨著李煒的離去,師生友人對他的懷念與日俱增,言談筆墨中的思念之情也愈發濃烈。
中山大學在他的訃告中寫道:李煒教授胸懷博大,作風正派,為人坦蕩,治學嚴謹,工作勤勉,才華橫溢,師德高尚,注重立德樹人,教學業績顯著,深受學生愛戴,也深得同事和同行的尊重。
友人王剛在追悼文中痛呼:你走了,把我心目中美好的榜樣也帶走了……你走了,我失去了這個世界上最知道我的人,我甚至失去了再回廣州的理由。
正如黃天驥教授所書:中山大學從此失去一位優秀的教師,我國學壇也從此失去一位有影響有前途的語言學家,同學們也從此失去一位難得的良師益友。
■新快報 記者王娟
學者李煒
將語言研究延伸到神經語言學領域
李煒教授的逝世,是中山大學及中文學科的重大損失,也是我國漢語語言學界的重大損失。
李煒著作等身,曾主持國家級社科基金重大項目「海外珍藏漢語文獻與南方明清漢語研究」等多項國家級課題,著有《清代琉球官話課本語法研究》等著作,並與恩師黃伯榮合作主編《現代漢語》等教材,在《中國語文》《方言》《語言研究》《語言教學與研究》等學術期刊發表數十篇有重要影響的論文,為中文系和中山大學的建設與發展作出了突出的貢獻。
在黃天驥教授的印象中,李煒的學術思路十分活躍,「他嚴謹治學,卻又不是只躲進書齋,而是把語言學原理和社會實際結合起來。」
據李煒的好友兼多年工作「搭檔」、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黨委書記丘國新介紹,李煒十分注重學術的鑽研和創新。近年來,李煒開展跨學科創新項目的研究,將研究領域拓展到神經語言學,並與中山大學附屬醫院合作,建立中山大學神經語言學教學實驗室,這將促進文理醫工各科的融合,進一步推進語言學研究的廣度和深度。
他還致力於「一帶一路」漢語教育的發展,其主持申報的「『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中資企業本土化運營的漢語語言解決方案研究」,在2018年獲得國家語委立項,將為「一帶一路」建設提供語言支撐和服務……
師者李煒
豪爽直率,學生親切地叫他「煒哥」
「這幾天天天為您守護,恍恍惚惚,感覺您無處不在!就那樣一直笑著看著我們!」「他在人間,對世事,始終是一個活蹦亂跳的純真孩童,懷有赤子之心。他的雙眼總如彎彎明月,他的話語總能點燃後生心中的火花……」「有煒哥出現的地方,總是充滿了歡樂。」……
李煒逝去的日子裡,不少學生將自己的頭像,默默換成了和他的合影。學生們都說,李煒雖然是老師,但經常「沒大沒小」地和大家打成一片,多才多藝的他,將原本乏味的語言學講得生動活潑;生性豪爽直率的他,常常還自掏腰包和師生們「煮酒言歡」。漸漸地,學生們口中的李煒老師便變成了「煒哥」。
李煒最後的100多天時光,是在中大師生校友輪流的照顧中度過的。在最後的日子裡,他保持著幽默與豁達,用頑強的意志和病魔做著鬥爭。
其實,在他患病的數年多的日子裡,樂觀與堅強是常態。他常常忍受著疼痛,應邀出席系裡學生或校友的活動,並儘自己所能為活動添彩。時常應邀上臺做一些演唱或詩朗誦表演時,他其實身體都帶著「狀況」。有時,他會在自己的朋友圈,悄悄調侃式地透露:「大家說我完全『進戲』了,痛苦感極強……其實是我是藉機將當時真實的生理感受適時地宣洩了出來,不然我會撐不住的。」
酷愛美食和音樂的他,也常在朋友圈發表覓食記,配上一段段趣味橫生的文字,讓人讀來歡喜。他還有讓學生們羨慕不已的特殊才能,「無論說美食、音樂還是美酒,最終總能自然和語言學完美銜接。」喜愛蘭州拉麵的他,曾在病床上提出要偷偷溜出去吃一碗麵,或讓學生做一碗他喜愛的打滷面……不過,這些最終都成了無法再實現的願望了。
學子李煒
尊重師長的典範,待老師如待父母
在黃天驥的眼中,李煒作為教育工作者,是尊師愛生的典範。黃天驥在追憶文中特別提到了李煒和恩師黃伯榮教授的故事。
幾年前,李煒在蘭州大學求學時的業師——蘭州大學語言學家黃伯榮教授,退休後回到了家鄉陽江市。李煒得知後,不顧交通不便,多次到陽江拜望,扶著黃老師散步,帶著他品嘗美食,幫他整理家務。《現代漢語》教材就是在那個時間段,由黃教授指導下,兩人共同整理完成。這部教科書,在語言學界產生了重大的影響。
在黃老看來,李煒待老師,如待父母。在黃教授生病期間,焦急的李煒一有空餘,便買食物、買藥品,遠赴陽江,連住數天,為老師端水煮藥。過了幾個月,黃伯榮教授不幸逝世,李煒帶了幾位研究生,到陽江黃家,跑上跑下,幫助黃家子女料理後事。讓黃天驥教授難忘的是,在追悼會上,他第一次見到生性樂觀的李煒,如此痛楚、哀傷。「他身披孝服,在老師靈前,淚流滿面,長跪不起。這就是平素喜歡說段子、開玩笑的李煒嗎?」黃天驥老師在悼文中感嘆:「從他對老師逝世的哀痛中,我看到他對老師真摯的感情,看到他尊師重道的高尚品德。」
中大人李煒
為中大發展不計報酬費盡心力
2016年春節,病床上的李煒時任中大中文系系主任,他給中文系全體師生寫的「家書」,讓人至今讀來仍十分動情。有同事告訴記者,其實李煒和信中不少老師一樣,也是那個為了同事申請重大項目需求,主動放棄申請評職稱等級的人之一。生活中的他,默默地不知道替多少同事和學生解決了工作和生活中的種種問題。
為了中文系的發展,他常常通宵制訂周詳的發展計劃。為了母校和中文系的發展,他時常不計報酬地費盡心血。很多人都記得,會唱京劇、能言會道、交友甚廣的李煒,在中大80周年校慶時,因有大型文藝晚會運作經驗被委以慶典藝術總監的重任。在他親力親為的努力下,當年的校慶活動做得十分圓滿。
為了讓學生學好寫作,將寫作鍛鍊和實踐有機結合,李煒用制度和導向,將中大中文系從1986年開始的「百篇作文」寫作訓練予以繼承和創新推廣,將德育和智育結合起來,讓學生學習和寫作更有動力和收穫。
李煒教授
男,漢族,山東冠縣人,1960年3月15日生於蘭州。
1978年9月至1982年7月,就讀於西北師範學院中文系,獲學士學位;
1982年9月至1985年7月,就讀於蘭州大學中文系,獲碩士學位;
1999年9月至2002年6月,就讀於中山大學中文系,獲博士學位。
1985年10月起在中山大學中文系任教,先後任講師、副教授、教授,2006年起任博士生導師,其間於2003年3月至2004年4月在日本大東文化大學講學。2002年7月起任中山大學中文系副主任,2011年3月起任代理主任,2012年1月至2017年2月任中山大學中文系主任。
編輯:白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