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2」高考模式共有12中選科組合,對於學生以及家長來說,如何選科是一大難題,除了要考慮自己的學習基礎、學習興趣、成績和未來的職業規劃以及所在地區同學的選科情況外,還要考慮大學招生專業對於選科的要求,但目前學生和家長對於大學招生專業的選科要求卻知之甚少。
本專欄的目的就是通過分析大學在各個省份招生專業的選科要求,讓大家了解每一個選科組合的專業覆蓋率、優勢、劣勢、適合哪些人,以及每個選科組合不能報考的大學專業有哪些?
因而,專欄共分為12個章節,對應的是「3+1+2」高考模式的12中選科組合。
第一章介紹的是「物化生」組合:
新高考「物化生」組合的優勢有哪些?哪些專業不能報考?
第二章介紹的是「物化地」組合:
新高考「最佳」選科組合,專業覆蓋率高,江蘇卻很少人選,為什麼
第三章介紹的是「物化政」組合:
新高考「不受歡迎」的選科組合,卻有兩個優點,適合兩類學生!
第四章介紹的是「物地生」組合:
物地生:新高考「最佳」選科組合,卻不適合「中等生」,為什麼?
第五章介紹的是「物生政」組合:
新高考選「物生政「方便考研?賦分後卻傻了眼,這樣選科使不得!
本章是專欄的第六章,要分析的是「物地政」組合,即物理+地理+政治。和「物生政」類似,「物地政」也是很多同學和家長眼中「比較容易」拿高分的組合,同時選了物理和政治,一方面高考志願填報時可報考的專業數量比較多,另一方面選擇了政治,有利於培養自己的歸納總結能力、文字分析能力,方便未來考研、考公務員。
然而,「物地政」也有很多劣勢,盲目選擇可能會吃了大虧,因為整體來說,「物地政」組合的性價比同樣比較低,尤其是賦分以後,總成績與「物生地」、「物化生」等組合的同學存在差距。
下面我將從「物地政」的專業覆蓋率、不可報考的專業以及賦分後「物地政」組合的同學為什麼會吃虧等幾個方面,分析「物地政」究竟適合哪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