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7日,美國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學鮑惠銘教授發表文章《築金何啻舊燕臺》,文中宣布已提交辭職信,將於2021年8月底正式成為南京大學全職教授。從現在起到2021年8月,將是LSU-南大的過渡期,在此期間將主要精力放在培養三位博士,過渡期間LSU將不安排2020-2021學年的教學。
回國後,鮑教授會在南京大學創建「國際同位素效應研究中心」(International Center for Isotope Effects Research or ICIER,英文簡稱「ICIER」),該中心的布局不像絕大多數研究中心那樣,聚焦在某個研究方向上,而是在同位素效應這個潛力無窮的研究工具上。國際同位素效應研究中心(英文簡稱「ICIER」)隸屬於被稱之為國內高校地質學"夢之隊"的南京大學地球科學與工程學院,中心研究人員來自於南京大學的不同院系,包括但不限於地球科學、行星科學、化學、環境科學、地理和海洋學、大氣科學、醫學和生命科學。國際同位素效應研究中心(英文簡稱「ICIER」)試行tenure track制度,擁有2000平米的超大空間實驗室,配備有最為先進的科研設施和實驗室設備,該實驗室將位於南京大學仙林校區的現代工程大樓內。鮑教授歡迎三觀一致的學者加盟,有興趣的學者可隨時和鮑教授聯繫。鮑惠銘教授,1986年於北京大學地質系獲學士學位,1998年於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獲地球化學博士學位,1998 至 2001年於美國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做博士後,從2001年起,在美國路易斯安娜州立大學歷任助理教授、副教授、正教授和Charles L. Jones教授。2011年當選為美國AAAS會士(Fellow)。近年來,領導的團隊奠定了利用穩定同位素非質量分餾信號研究重大地質事件、地球環境變化等科學問題的國際地位,並榮獲美國環保總署2011年「年度科學技術成就獎」。主要研究方向是高維度穩定同位素體系在地球化學、地球早期歷史(尤其是生物圈、水圈、大氣圈的相互作用),大氣科學和環境科學中的應用。主要貢獻有發展了氧-17高精度測量技術和方法,並發現了硫酸鹽的巨大氧-17負異常,為晚元古代「雪球地球」理論提供了最具說服力的證據;首次合作發現了硫-33異常, 成為23億年前大氧化事件的最直接的大氣證據。根據高維度氧硫同位素數據重建了古代火山噴發或現代人類活動所產生的含硫氣體的氧化途徑。在權威SCI期刊上發表論文50餘篇,Nature\Science10篇,其中以第一作者發表Nature論文4篇、Science論文2篇,並在多個權威SCI雜誌上發表特邀領域綜述;論文的單篇SCI引用次數最高達1200多次。近幾年受邀在耶魯大學、普林斯頓大學,華盛頓卡內基研究院、中科院、哈佛大學等多地做特邀講座,並多次在美國地球物理學會秋季大會、Goldschmidt大會作邀請報告和主題報告。
你還沒讀研?快關注"考研揭秘"
更多重要優質信息,敬請關注:
本站分平臺-人民網/人民號「中外學術情報」;新浪微博「學術與高校」。
送福利!關注本號,1、後臺回復高薪,獲得本平臺為你監控發布的碩博高薪職業機會;2、回復公開課,獲取中外名校讀博/申博/訪學教程,各學科研究方法、科研軟體學習課程、英語學習和個人發展課程。3、回復交友,和來自中美歐澳日數百所名校單身碩士博士直接互動交流。
說明:本平臺多數文章為原創或首發編譯,或獲授權轉發。部分優選文章無法聯繫作者,若有不當,請及時聯繫我們處理。商務合作、開通專欄、發布成果、申請兼職、提出建議等可以後臺回復「約」獲取本站編輯聯繫方式。
想讀博/發論文?點下面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