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辦酒席名目繁多 「份子錢」怎樣不成「人情債」?

2020-12-18 安青網

農村辦酒席名目繁多 「份子錢」怎樣不成「人情債」?

2018-03-13 09:39:53   來源:人民網安徽頻道    

【摘要】

原標題:【記者調查】份子錢怎樣不成人情債擺完升學酒擺生日酒,擺完了抓周酒又擺喬遷酒……我省農村一些地方,除紅白之事外,辦酒的由頭越來越多...

原標題:【記者調查】「份子錢」怎樣不成「人情債」

擺完「升學酒」擺「生日酒」,擺完了「抓周酒」又擺「喬遷酒」……我省農村一些地方,除紅白之事外,辦酒的由頭越來越多,禮金也在不斷攀升。如何移風易俗,改變人情隨禮不斷「加碼」的現狀?記者展開調查——

● 「去年光隨禮都快上萬了,這『人情債』實在吃不消! 」

——利辛縣馬店孜鎮孫劉村村民 劉玉謹

● 「過去都是婚喪嫁娶的大事才辦酒席,現在小孩過個生日也興辦酒請客。 」

——阜陽市插花鎮毛橋村黨總支書記 溫良海

辦酒席名目繁多「份子錢」水漲船高

「前幾天,表叔家小孩結婚隨了600塊,外甥家孩子滿月又送過去500塊。 」春節剛過,利辛縣馬店孜鎮孫劉村村民劉玉謹接連吃了幾場喜酒,也隨出去不少「份子錢」。

劉玉謹說,以前人情隨禮一般在200元以下,紅白事隨禮少的只有幾十塊錢。這幾年,禮金數額持續攀升,最少也得200元錢,至親好友禮重的都超過1000元了。這對家境並不寬裕的劉玉謹來說,已經成了負擔,「去年光隨禮都快上萬了,這『人情債』實在吃不消! 」他感嘆道。

阜陽市插花鎮毛橋村黨總支書記溫良海向記者介紹,當地一個普通農戶人情「朋友圈」約150戶,每戶平均幾年就辦一次酒席,按這個節奏,平均每戶每年至少隨十幾次禮金,人情開支1萬到2萬元。粗略估算,農民家庭收入約三成用於人情消費,有的家庭甚至佔到一半以上;有些低保戶、貧困戶一年人情開支都達5000元,不少貧困家庭人情支出已超過貧困線標準人均年收入。

以毛橋村為例,辦一桌酒席加上菸酒,共需600多元;一般有100戶左右「隨份子」,收禮金約5萬元,酒席成本大概3萬元。可大家都清楚,這「賺來」的錢是要「還」的,辦酒席最終還是虧,但不辦虧更多。最終陷入怪圈:一方面,送禮赴宴者叫苦不迭;另一方面,許多人又想借各種事由大辦宴席,收回禮金。

「過去都是婚喪嫁娶的大事才辦酒席,現在小孩過個生日也興辦酒請客。被請的一般要隨禮,即使人不到,禮基本都到。」溫良海坦陳,如今農村隨禮名目繁多,參軍、升學、搬家、開業、出院……碰到一些「好日子」喜事扎堆,好多人家一家幾口要分別去幾處隨禮。一般情況下,還人情的時候還要「加碼」,以顯得「厚道」。只要沾親帶故,這次收500元,下次要還600元,再下次就是800元,像滾雪球一樣玩起「人情+」。互相攀比帶來「份子錢」水漲船高,也造成人情債越背越重。

長期關注鄉村文明建設的省政協委員曹幫萍表示,農村承載著鄉土傳統,辦酒席是維繫農村熟人社會人情往來的重要方式,具有一定互助性質。但隨著農村生活水平提高,人情消費有畸形化趨勢,人情支出名目越來越多,給群眾帶來新的經濟壓力。對一部分群體來說,過度隨禮甚至成為致貧因素。

● 「一些人怕禮輕丟面子,打腫臉充胖子,違心去跟風,形成盲目攀比炫富的風氣。 」

——利辛縣舊城鎮陸暗樓村某村幹部

● 「在城鄉社會變遷、人員流動性增強大背景下,曾經作為儀式性的禮金逐漸成為人們攀比、炫富的重要方式,人際情感交流反而變得淡漠起來。 」

——省政協委員 曹幫萍

怕丟「面子」苦了「裡子」 「人情禮」愈演愈烈

「如果不隨禮,會讓大家看不起。」記者走訪多個皖北農村發現,因為「面子」,哪怕是不堪其苦,大多身處其中的村民也難以對抗這種風氣。群眾普遍反映,親戚朋友多,送了這家就得送那家,這家多了那家就少不得,否則不僅會被「背後說閒話」,還可能得罪鄰裡親戚,最終在十裡八鄉變得孤立起來。

「樹活一張皮,人活一張臉。 」利辛縣舊城鎮陸暗樓村村民陸大爺直言不諱,生活在農村,大家把臉面看得比啥都重要,擺酒請到的客人越多,主人就越有面子。春節期間,陸大爺兒子結婚,他把能請的親戚朋友都請來了,甚至平日見面只是點個頭的村民都送去喜信。當天,陸大爺家擺了25桌宴席,客人都稱讚他們家「會做人,夠氣派」。

「禮金都這麼高了,俺們這酒席檔次自然也不能低。 」陸大爺無奈地表示,現在農村宴席一桌常常要上20多道菜,雖然吃不完,但為了面子又不得不去浪費。事後,他和家人一合計:不僅沒掙多少錢,還欠上村裡大傢伙的「人情債」,實在不合算!

陸暗樓村一位村幹部告訴記者,隨著經濟發展,禮金多少成為衡量人情冷暖、感情厚薄的重要標準。加上一些外出致富的村民返鄉,不斷提高禮金,一些人怕禮輕丟面子,打腫臉充胖子,違心去跟風,形成盲目攀比炫富的風氣。 「禮越來越重,情卻越來越淡薄! 」這位村幹部感慨。

「來而不往非禮也」,是鄉土社會禮尚往來的樸素觀念,在一些地方卻異化成愈演愈烈的「人情禮」,發人深省。曹幫萍認為,在城鄉社會變遷、人員流動性增強大背景下,曾經作為儀式性的禮金逐漸成為人們攀比、炫富的重要方式,人際情感交流反而變得淡漠起來。曹幫萍建議,在傳承發展提升農村優秀傳統文化基礎上,以揚棄的態度將時代特徵與傳統禮俗有機結合,讓「人情」回歸禮尚往來的本義,讓人際關係更加自如純真、樸素純潔。

● 「村裡辦酒席,都由紅白理事會負責操持。 」

——懷寧縣雷埠鄉曙光村紅白理事會理事長 韓小平

● 「農村黨員幹部隨禮不得高於100元,貧困戶不得超過20元。黨員幹部帶頭捅破『窗戶紙』,老百姓都支持。 」

——渦陽縣城東街道黃莊村老黨員 張玉民

共治共享清爽鄉風「人情」回歸禮尚往來

不久前,懷寧縣雷埠鄉曙光村的兩元錢隨禮「村規民約」在網上引起廣泛關注。在該村,無論紅白事,村民一直堅持簡辦。鄉裡鄉親要隨禮,只隨兩元錢,這一「村規民約」已經堅持了55年。

「村裡辦酒席,都由紅白理事會負責操持。 」曙光村紅白理事會理事長韓小平表示,凡有紅白事,家家戶戶都會有個代表前來參加宴席和幫忙買菜、燒飯,同時給個兩塊錢的隨禮錢。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兩元隨禮錢在外界看來難免「小氣」,但村民誰也沒想過要把兩元隨禮這個「價碼」漲起來。

「半個多世紀以前,兩塊錢其實不算少。可大夥一想隨禮都是有來有往,所以兩塊錢禮金就一直堅持到現在。」曙光村村委會主任韓天輝說,當地注重發揮村民自治組織作用,將杜絕大操大辦紅白事納入村規民約,加強監督,在全村形成文明節儉的良好風尚。

清爽鄉風,除了村民自治,黨員幹部應發揮模範帶頭作用。今年1月,省紀委、省委組織部、省委宣傳部和省文明辦四部門聯合出臺《關於全省黨員幹部帶頭開展移風易俗弘揚時代新風的指導意見》。 《意見》要求,黨員幹部帶頭反對喜事大操大辦,提倡小辦或不辦;滿月、周歲、喬遷、開業、店慶、祝壽、升學、參軍等喜慶事宜,倡導以一束鮮花、一句問候、一條信息等方式表達賀意。黨員幹部帶頭不收賀禮、簡辦或不辦酒席,不得接受下屬、管理和服務對象以及與本人行使職權有關的單位、企業和個人贈送的禮金、禮品、消費卡等財物。

「農村黨員幹部隨禮不得高於100元,貧困戶不得超過20元。 」渦陽縣城東街道黃莊村78歲的老黨員張玉民說,黨員幹部帶頭捅破「窗戶紙」,道出了群眾的苦衷,老百姓都支持。

省文明委相關負責人表示,要以正面引導樹立新風正氣,以專項整治狠剎歪風邪氣,以教育引導人民群眾尊良俗、去低俗、除惡俗,全面提高社會文明程度、營造良好社會風尚。(記者 柳文)

責任編輯:祁夢寶

免責聲明: 網站內所有新聞頁面未標有來源:「安青網-安徽青年報」或「安青網」LOGO、水印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安青網聯繫。轉載稿件僅為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網觀點,亦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

相關焦點

  • 三成收入用於隨份子!部分農民直呼「份子錢」吃不消
    」——利辛縣馬店孜鎮孫劉村村民 劉玉謹● 「過去都是婚喪嫁娶的大事才辦酒席,現在小孩過個生日也興辦酒請客。 」——阜陽市插花鎮毛橋村黨總支書記 溫良海  辦酒席名目繁多「份子錢」水漲船高「前幾天,表叔家小孩結婚隨了600塊,外甥家孩子滿月又送過去500塊。
  • 重慶人送「份子錢」佔家庭收入20%,年底人情債又來了怎麼破?
    相信很多人都有這樣的體會:每到節假日,隨份子吃酒席就像趕場一樣。紅白喜事、祝壽喬遷,親朋好友隨份子送禮,是再正常不過的事,但是,近些年來,這樣的風俗卻漸漸變了味。人情消費越來越高,人情漸成「人情債」。好多人都是工資剛拿到手幾天,一波又一波的「紅色炸彈」就來了,實在是受不住。
  • 在農村吃酒席你們一般隨多少份子錢?聽聽大家是怎麼說的
    在農村,人情是一塊很大的人際關係,也是一項很重要的生活開支。如果親戚朋友比較廣的,一年中百分之五十以上的生活開支都是來源於「隨份子」。還有一些份子金額是很高的,比如某親戚五十歲生日之類,就跟平常的非常不一樣了。
  • 農村興起「冷酒席」,喜宴成「冷宴」,人不來禮不送,咋回事?
    與此同時也形成一些不好的現象,那就是農村無論大事小事,就愛擺幾桌宴請賓客。一開始農民都是積極參加,家裡有事肯定都要到場,但是到後來喜宴成「冷宴」,人不來禮不送這是為啥?老農跟小智說出了實情,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 農村興起「冷酒席」,喜宴成「冷宴」,人不來禮不送,咋回事
    一開始農民都是積極參加,家裡有事肯定都要到場,但是到後來喜宴成「冷宴」,人不來禮不送這是為啥?老農跟小智說出了實情,下面一起來看看吧!一、酒席成風,份子錢成斂財工具在以前家裡喜得貴子與千金,置辦酒席,先通知親朋好友和鄉鄰,拒絕收禮金,定好時間問好去幾個人,安排酒席絕不會浪費,更不會冷場,這才是講究排場和爭面子
  • 冬季農村酒席增多,過去人不到禮到,現在禮也不到了,這是為何?
    作為正常的人際交往,去吃酒席隨禮是一件再正常不過的事情。這也是傳統的禮尚往來,這幾年對於酒席隨禮卻不知不覺地發生著一些改變,從最開始的人到禮到,發展成為了人不到禮到,也就是說人沒有時間去,但隨禮的份子錢還是會讓人捎過去的。這也叫做人不到禮到,但這兩年的隨禮卻出現了人不到,禮也不到的現象發生。這又是為何呢?人情變得淡薄了?
  • 農村娃考上大專,家長宴請全村人,辦升學宴是想收回份子錢
    這段時間翻看朋友圈時,看到很多酒席的相片,一般在農曆六七月很少有人辦結婚酒的,而現在看到的一般都是家長請親戚朋友吃升學宴!3、收回份子錢在農村裡,都是一家人,喜喪都在隨份子,而好不容易孩子考上大學了,確實也是喜事一件,想著辦喜酒,想收回份子錢,剛好可以給孩子去交學費。
  • 農村酒席越辦越多,人情味卻越來越淡,老農看了也心生無奈!
    當然在農村的生活中,酒宴卻辦的更加的盛大,每個家庭有什麼事情之後都會大肆的宣揚出來,這樣村裡人就需要準備份子錢,然後來到主家中吃吃喝喝。而在這個時候,農村人的情感也能夠得到聯繫,畢竟平日裡一直都不會見面,趁著這段時間也能夠交流感情,聊著最近的生活,出現什麼煩心事的別人都會安慰你。這樣一來農民辦理酒席也算是起到了非常好的平臺作用。
  • 以前農村辦酒席人不到還隨禮,為什麼現在有些人不來禮也不給了?
    在農村,人們辦酒席一般是請些親戚、朋友參加的,也就是大家都是比較熟悉的人,所以一般都會去參加的,就算因為一些特殊原因,沒得去參加,也會跟辦酒席的主家說下沒得空去,然後叫人幫忙隨禮,這樣大家都能互相體諒,沒什麼,那為什麼現在有這樣的現象:有些人不來了禮也不到了?
  • 農村「份子錢」10年時間漲10多倍!農民「砸鍋賣鐵」隨禮變負擔!
    李大爺還說「在以前一般都是自己家裡的後輩結婚、出嫁,老人去世或者過大壽等等大喜事才會大辦酒席宴客,而現就連孩子蓄辮子、老人平常的生日、生子、建房、搬家、孩子考上大學、升職加薪、訂婚等等小事都要辦酒席,人家請帖到了,你也總不能空手過去,甚至人不過都沒關係,但是禮錢也一定要到」,還說有時如果碰到一些黃道吉日,喜事酒席扎堆的時候,很多農民家庭都要兵分幾路到處去隨禮,
  • 農村酒席上,那些吃相難看的人,到底是怎樣煉成的?
    按說,既然肚子已然餓不著了,也就沒必要在飯桌上丟人現眼了。 可是,最近一段農村酒席上搶食吃的視頻,還是徹徹底底地顛覆了我的認知。沒想到,幾十年前那種吃相堪比豬玀的現象依然存在,而且似乎不是個例。
  • 農村禁止大辦酒席,本來是一件好事,卻有這樣三類人反對這項政策
    【導語】:現在農村婚喪嫁娶的酒席都是大辦的。酒席上要的菜都是雙份兒,吃都吃不完,最後都倒垃圾桶裡了。相關的部門也出臺了一些政策,禁止大辦酒席。這本來是一件好事兒,但是有些農村人卻不高興,又有哪些人會反對這項政策呢?
  • 農村人辦酒席,越來越喜歡到酒店,為啥不在家裡辦了?
    了解三農大百科,來自我們身邊的農村事,大家好,我是楊納聊三農!和你們一樣關注農村事件。每到年末,是農村喜事的高峰期,外出打工的年輕人往往會選擇年前回家與人訂婚或結婚,各種酒席也時有發生。從前,鄉下人辦酒席就是在自家院裡外面擺上幾十個桌子,請附近有名的酒席廚師來掌勺,親戚和鄰居也會過來幫忙,從結婚前兩天起,就好不熱鬧了。然而這些年來,鄉下也有越來越多的人選擇在酒店裡辦喜宴,這也不禁引起了人們的好奇:為什麼不在自己家裡辦呢?
  • 農村「吃酒席」怪象,為啥農村人現在不願意去吃酒席了?聽聽咋說
    而我們要說的一種現象和風俗習慣有很大關係,農村「吃酒席」,不管是誰家結婚還是生孩子,都會涉及到喝喜酒,為了表示祝賀親戚朋友鄰裡之間都會來道喜,主家也比較開心,因為這種酒席很有講究,如果來的客人比較多,說明這家人地位比較高,為人處世比較好,別人願意和這樣的人相處,用我們農村老話說就是來捧場,越熱鬧越顯得隆重,這不管男女老少都會到場,可如今農村「吃酒席」的人越來越少
  • 人情債成農民沉重負擔 有村民一天跑8場宴席(圖)
    近年來在部分農村地區,酒席過多,講排場、搞攀比,「人情債」愈演愈烈,成為農民的沉重負擔。重慶市巫溪縣發揮當地群眾威信高的鄉宴「總管」的作用,反對浪費、倡導節約,使「不整無事酒、節儉辦酒席」的新風在巫溪農村悄然興起。
  • 要好的同事結婚,只隨了100元份子錢,結果酒席上傻眼了!
    ,自己老家那邊結婚一般就隨個10塊、20塊的份子,所以這次就隨了100塊,但是在婚宴看到菜時,有點傻眼了......雖然是農村婚禮,沒有酒店的場地費等零零總總費用。但是這麼一桌菜據現場的人說估計要4000元左右,一桌10人。@燕領 表示,看到這些菜時就後悔了,應該多包點紅包的。這下臉丟大了,不知道同事會有什麼看法,會不會以為是在佔便宜。不過他是真的沒有想到寧波這裡的酒席菜會這麼好。
  • 農村禁止大辦酒席,禁止鋪張浪費,卻有這樣三類人反對這項好政策
    農村人辦酒席本來是圖個熱鬧,娶媳婦本來是個大事,人多了氣氛好,可是隨著生活水平的增高,有些人腰裡有了錢,虛榮心就開始膨脹,辦個酒席生怕別人不知道自己有錢似的,大魚大肉一上一桌子,吃又吃不完,到最後都是被扔掉,實在是和中國的節儉品德不相符合,國家也出臺些規章制度,想剎住這個歪風。
  • 今年起,農村「禁止」大辦酒席,農民朋友是如何看待呢?
    隨著農村不斷發展,很多的農民朋友開始過上好日子,今年對於中央一號文件有了新的變化,首先提出的鄉村振興以及農村文化的建設,其中提到文明鄉風以及人情攀比的陋習,對於有效的遏制大辦大操等。以前農村一般都因為傳統風俗而辦灑席,如今的酒席已經完全的變了味,完全是為了辦酒席而辦酒席。以前兒子結婚辦酒席都是在新婚大喜之日辦,現在孩子都幾歲了,也要辦酒席。以前,房屋上大梁之日辦酒席討個吉利,現在縣城買房子都住了半年了,年底回家也來辦個酒席。這種酒席完全脫離了傳統民俗。甚至有的地方黃牛下崽也要辦酒席。
  • 份子錢,您隨的可好?
    也有一些人,本來不計劃辦賀席了,可是覺得自己隨過別人的禮,不辦吃了大虧。在我老家,以前老二如果性別和老大一樣,不管是過滿月還是三周歲,以後就不辦酒席了,可這兩年,不管生幾個,不管性別,都要大擺宴席,收份子錢。親戚朋之間隨點份子錢也只能是走動走動,避免關係生疏了,可要是給單位領導隨份子錢,似乎就成了拉近與領導的距離,想讓提拔提拔,或者保全現在的烏紗帽的一條捷徑了。
  • 農村酒席上,大家菜才上桌就搶著「打包」,這是怎麼回事?
    在農村吃酒席是很熱鬧的,基本上村上誰家辦酒席,村上的人都會去吃酒,所以通常情況下,一場酒席少說都得十幾二十桌,不過最近農村酒席上出現了一個怪現象,就是大家開始「打包」了。這「打包」並不是我們吃不完的菜打包,而是菜才上桌就「開搶」了,有朋友去參加同學的村裡的一場酒席,因為人生地不熟不認識幾個人,所以就挑了個不太有小孩子鬧騰的桌子等著吃酒席,但沒想到的是,這吃個酒席還要和大爺大媽們搶菜才能吃到飯,有幾個人後面幾個菜還沒等端上來嘗兩口,直接整盤端起往自己帶來的塑膠袋裡倒,問也不問一聲「還吃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