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統玩具「七巧板」走進英國孔子課堂

2020-12-25 中外玩具網


大家來拼七巧板


學生們的漢字與書畫

  中新網7月18日電 據國家漢辦網站消息,近日,英國林肯郡格蘭瑟姆鎮國王中學的孔子課堂舉行了七巧板拼圖大賽。

  孔子課堂的中國文化俱樂部,是學生們自由選擇參加的,也是最受學生歡迎的俱樂部之一。俱樂部已經先後進行了茶文化、中國功夫、中國節日習俗、民間藝術、中國歷史等主題活動。此次的主題則是中國傳統玩具——「七巧板」。漢辦教師將七巧板的拼圖說明分組擺放在桌上,向學生們介紹了這一中國傳統玩具悠久的歷史與各種玩法。

  學生們細心聆聽教師的講授,很快就做出了自己的七巧板。大家分組進行計時比賽,看哪組同學能用最快的時間拼出規定圖案。不管輸贏,學生們都玩得興高採烈,當他們拼出自己要想的創意圖案時,更是充滿了創造的樂趣。

  一個小時的漢語文化俱樂部很快就結束了,學生們依依不捨地準備離開。當胡老師想保留學生們的七巧板作業留作資料時,沒有一個學生願意給,還向胡老師要求:「下次我們能不能再玩七巧板?」另一個學生更是不由自主地感嘆道:「孔子課堂是我最喜愛的地方!」孩子們用自己的「七巧板」,拼出了美麗的中國文化地圖。

  學生們通過孔子課堂了解了許多中國文化常識,學會說漢語,寫漢字。每次的中國文化俱樂部上,還有10分鐘的自由活動時間,有的同學用QQ與中國朋友視頻聊天,有的練習毛筆字,有的玩電腦上的學漢語遊戲,還有的太極扇已經打得有模有樣。這些都是學生們從平時的俱樂部活動中自主挑選出來的,活動主題是越積累越多,同學們對漢語,對中國文化的興趣也越來越濃。(胡亞玲)  

相關焦點

  • 走進七巧樂園弘揚傳統文化 七巧板拼出誠信圖案扮靚樓道
    走進七巧樂園弘揚傳統文化 七巧板拼出誠信圖案扮靚樓道 2018-08-18 09:32:39 來源: 南通網
  • 西安博愛國際學校「英國威根雷孔子課堂」獲全球優秀孔子課堂殊榮
    ,成為威根市學生和市民學習漢語的基地,了解中國傳統文化的窗口;不僅受到了英國威根自治市政府的高度讚揚,而且得到了英國威根市學生與民眾的支持與衷心熱愛,威根雷學院孔子課堂正在成為聯結中英兩國人民友誼的紐帶與橋梁。
  • 中國傳統玩具大觀,來看看你不知道的?
    中國古老的智力遊戲和古典數學玩具,如九連環、七巧板、華容道、魯班鎖、四喜人等把數學和遊戲玩具結合起來,對於提高玩具品位、開發思維智力具有獨特的功能。西方有時將它們統稱為「中國的難題」。這些難題涉及了數學中的幾何學、拓撲學、圖論、運籌學等多門學科。
  • 七巧板玩出大智慧
    七巧板又稱七巧圖,智慧板,是中國民間流傳的智力玩具,它是由宋代的宴幾演變而來的,原為文人的一種室內遊戲,後在民間演變為拼圖板玩具。結構看似簡單,但是拼搭起來卻奧妙無窮,大自然中好多東西的形狀都可以用七巧板拼成美麗奇妙千變萬化的圖案。
  • 萊比錫大學孔子學院攜手德勒斯登中國亭協會舉辦「孔子學院日」活動
    每年9月下旬,全球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千餘所孔子學院和孔子課堂都會舉辦各色慶典活動紀念孔子誕辰、慶祝孔子學院日。歷年來,孔子學院日活動已成為萊比錫及周邊市民了解中國文化的重要窗口,影響力和關注度與日俱增。今年,萊比錫孔院推陳出新,首次移師薩克森州首府德勒斯登,攜手當地的中國亭協會,全面提升推介平臺,進一步擴大中國文化在薩克森州的影響力。
  • 七巧板與九連環,這些暗藏中國智慧的玩具都是怎麼來的?
    回想起筆者十來歲的年紀,五毛一塊的塑料拼裝玩具不到兩寸高,拿在手裡也會視若珍寶;追溯到父輩,都是玩的滾鐵環、羊骨頭這樣勉強可以稱作玩具的簡陋物件。如果再往前到了千百年前,工業時代還遠未到來的古中國,那時孩童手中都有何種玩物呢?「兒童急走追黃蝶,飛入菜花無處尋」「牧童歸去橫牛背,短笛無腔信口吹」。
  • 中國古代四大益智玩具
    從古至今,大部分的益智遊戲起源於中國,例如七巧板;也有一些傳入遊戲,如華容道,流傳到了中國,並被中國本土化,成為獨有的中國益智遊戲。 魯班鎖其實跟魯班 可能沒得什麼關係 魯班鎖的得名,自然和魯班有關。
  • 傳統七巧板 在他手中被拼出5000多種圖案
    七巧板拼多了,靈感也越來越多,張有華老人會用七巧板模仿一個遊泳運動員從準備入水到跳入水中,還包括泳姿、換氣、調頭到最後取得勝利,整個流程,14個動作,他用14副七巧板完整呈現;體操運動員參加跳馬比賽,他會用分解動作,用了9副七巧板拼成了9個動作。溫州市圖書館老年分館還把這些創意七巧板做成了展示板。
  • 【品藏·家具篇】七巧板 從家具演變成玩具
    清代象牙七巧板。  王建偉  你玩過七巧板嗎?那簡簡單單的七塊板,竟能拼出千變萬化的圖形。但誰又能想到,這種玩具竟是由一種古代家具演變來的。七巧板,又名「益智圖」,起源於中國,18世紀傳到國外,立刻引起極大的關注,有些外國人通宵達旦地玩,並叫它「唐圖」,意思是「來自中國的拼圖」。說起「唐圖」,自然與唐代有關,它的發明是受了唐代「燕几」的啟發。「燕」通「宴」,所謂「燕几」,就是唐朝人創製的專用於宴請賓客的几案。好玩的七巧板竟是從家具到玩具的演變,這其中有著怎樣的聯繫呢?
  • 龍江講壇帶你了解中國古典益智玩具
    本講將特邀北京玩具協會常務理事姚毓智作題目為《中國古典益智文化源遠流長》的講座。 據悉,中國古老的智力遊戲和古典數學玩具,如九連環、七巧板、華容道、魯班鎖等,把數學和遊戲玩具結合了起來。九連環的解法用的是二進位原理,解的過程包含拓撲學原理。通過本次講座,我們的思維拓展能力可得以提高,逆向思維意識能得到增強,使思維外延,透過現象看其本質。
  • 原汁原味的英國基礎教育課堂開課啦!
    原汁原味的英國基礎教育課堂開課啦!文/孟曉璐上課做遊戲 玩出好成績    走進新航道英國小學的教室,沒有整體的桌椅、嚴肅的老師、苦悶的學生,只有開放的課堂,朋友般的師生和從不間斷的笑聲。「新航道英國小學針對6-10歲中國學生量身打造。依據兒童個性發展的需要,將快樂學習的理念灌輸在課堂中。 」青島新航道學校市場營銷中心楊傑老師介紹說。通過寓教於樂的教育方式,新航道英國小學的課堂氣氛充滿朝氣。
  • 從傳統民間玩具看中國古代玩具設計智慧
    導語:傳統民間玩具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無限的快樂和啟迪。它們許多具有娛樂、競技、健身、益智功能,根據人們文化生活的需要應運而生。如節令玩具、觀賞性玩具、可食用玩具、健身玩具、音響玩具及益智玩具等。現存的益智玩具主要有:選仙、加減、插關火、大小象戲、弈棋、採選、打馬、七巧板、益智圖、紙牌、華容道、九連環、孔明鎖、重排九宮等。
  • 七巧板怎麼玩才有意思,在線邀請你把七巧板玩出花?
    七巧板歷史小課堂七巧板又稱七巧圖、智慧板,是中國民間流傳的智力玩具。宋朝有個叫黃伯思的人,對幾何圖形很有研究,他熱情好客,發明了一種用6張小桌子組成的「宴幾」——請客吃飯的小桌子。後來,有人把宴幾縮小改變到只有七塊板,用它拼圖,演變成一種玩具。因為它十分巧妙好玩,所以人們叫它「七巧板」。到了明末清初,皇宮中的人經常用它來慶賀節日和娛樂,拼成各種吉祥圖案和文字;18世紀,七巧板傳到國外,立刻引起極大的興趣,有些外國人通宵達旦地玩它,並叫它「唐圖」,意思是「來自中國的拼圖」。
  • 魯班鎖、七巧板、華容道…這些中國的「魔方」你能解開嗎?
    上海世博會中國國家館——東方之冠小小的魯班鎖,如此有歷史、技術內涵,看來還是那句話,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傳統玩具還有這些,你玩過嗎?七巧板七巧板是古代中國勞動人民的發明,其歷史至少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一世紀。顧名思義,該遊戲由七塊板組成,可以發揮想像拼成許多圖形(1600種以上),玩家也可以把它拼成各種人物、形象、動物、橋、房、塔等等。
  • 「娛樂遊戲」七巧板
    七巧板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北宋文字學家、書法家、書學理論家黃長睿(字伯思,1079~1118)的著作《燕几圖》,他先設計了6件長方形案幾(即燕几),在家舉行宴會時能視賓客多寡適當調整位置,隨後又增加一件小几,將7件案幾全拼在一起時就會合成一個大長方形,分開則可進行變化無窮的組合,這和現代的七巧板相差無幾,後來成為當時文人們的一種室內遊戲,並在民間逐漸演變縮小改變為拼圖板玩具
  • 中國古代四大益智玩具,折射數學智慧,西方稱是「中國的難題」!
    中國是一個偉大的文明古國,中國古老的智力遊戲和古典益智玩具,對於提高玩具品位、開發思維智力具有獨特的功能,西方將它們統稱為「中國的難題」,這些難題涉及了數學中的幾何學、拓撲學、圖論、運籌學等多門學科。由此可見中國古典益智玩具對世界的巨大影響和世界對中國古典益智玩具的重視。
  • 記得老祖宗的這個數學玩具麼?幼兒數學啟蒙很好的玩具-七巧板
    18世紀,七巧板傳到國外,立刻引起極大的興趣,有些外國人沒日沒夜地玩,並叫它「唐圖」,意思是「來自中國的拼圖」。後來,有人把宴幾縮小改變到只有七塊板,用它拼圖,演變成一種玩具。因為它十分巧妙好玩,所以人們叫它「七巧板」。因此,從家具演變成今天的幾何圖形益智遊戲。
  • 怎麼用七巧板拼正方形,七巧板拼法解析
    七巧板是一種古老的傳統智力玩具,是有七塊板組合而成的,在很早的時候,七巧板這個玩具就已經存在了,通過這七塊板可以拼成各種各樣的圖形,比如說三角形,平行四邊形,那麼怎麼用七巧板拼正方形呢?讓我們來看下拼法解析吧。
  • 心之所向,素履以往——走進聖瑪麗中學校長Frank和他的孔子課堂
    已經擁有155年歷史的美國名校聖瑪麗中學就坐落在俄勒岡州南部的梅德福市,這所百年名校不僅在學術方面極為出色,更是美國第一所設立孔子課堂的先鋒學校。那麼聖瑪麗中學與孔子課堂、與中國是怎樣結下不解之緣的?這就不得不提聖瑪麗中學校長Frank Phillips——一位對中國文化有著特殊情懷的教育工作者。
  • 美國公派漢語教師王巍「翻轉課堂」教學模式,讓美國學生愛上中文
    我立即進行了課後調查反饋,原來很多學生覺得網課壓力很大,自己很難在短時間內掌握所學的新句型和新知識點,課堂活動交流減少,感覺線上學習很吃力。 那麼,如何解決學生面臨的上述問題呢?所幸,我所在的美國新罕布夏大學孔子學院會定期舉辦網絡教學研討會。在研討會上,經老師們的幫助和提議,我決定實施「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