捏泥塑捏成小老闆 韓興元創業半年收入5萬

2020-12-24 半島網官網



韓興元和他的泥塑

    他用雙手捏出了可愛的泥塑玩具,他用雙手完成了自己店面的裝修布置……2008年畢業於江南大學公共藝術設計專業的畢業生韓興元,靠自己所學的手藝走出了一條富有特色的創業路。半年多來,他不僅在商場裡開了兩家手工飾品店,還實現了5萬元的營業收入。雖然這筆錢大部分用到了店面經營和擴張上,但韓興元表示,他已能養活自己,而且有了繼續創業的信心和決心。

    畢業後靠手吃飯

    3月28日上午,位於泉州路一商場二樓的一間9平方米的小店裡,一位帥氣的小夥子在擺弄著桌上的一些泥塑玩具。小夥子就是來自萊州的韓興元,2008年從江南大學畢業後,他就來青島開辦了這家名為阿泥巴巴的手工飾品店。記者在店內看到,多種多樣的小飾品幾乎掛滿了牆,一些充滿童趣的泥塑玩具和彩繪手工藝品也被擺放在了顯眼位置處。這些小飾品的價格在幾元錢至幾十元錢不等,不時有年輕人進來選購。

    「一些小飾品是我們買來配件,根據顧客喜好搭配成的,泥塑等則是我自己捏出來的。」韓興元告訴記者,他在大學裡學的就是技術活兒,畢業時,考慮到工作不好找他就決定依靠自己的技術創業。後來在同學的幫助下,他從無錫來到青島,在泉州路一商場裡開起了第一家手工飾品店。他的主打品牌就是自己捏出來的泥塑玩具和飾品。

    已開兩家手工飾品店

    萬事開頭難,剛開始創業的韓興元也遇到了很多困難,其中第一個便是資金問題。雖然家裡贊助了兩萬元的開店費,但接下來的店面裝修費怎麼來籌呢?正當他準備向朋友借錢時,他腦子裡突然跳出一個想法:自己是學藝術設計的,也有動手設計的技能,為什麼不能自己動手來搞設計裝修呢?幾經考慮,他終於下了自己給店面裝修的決心。「我大體算了一下,僅自己裝修這一項,就省了將近1萬元。」韓興元笑著說。

    完成裝修開始營業後,韓興元又陷入了顧客稀少的困境。「那時候店面所在的商場開張時間不長,我們這個店也剛開業,人不多,尤其是陰雨天人更少,我真是很著急。」韓興元說,「不過後來人越來越多,我們的生意就逐漸好起來了。」

    在站穩腳跟後,去年 12月韓興元又和兩位朋友合作,在同一商場內開了第二家手工飾品店,他任這兩個店的經理。

    按顧客想法製作飾品

    伴隨著第二家手工飾品店的開張,韓興元店裡的業務也多了起來。除了傳統的配件搭配和手工製作外,他還適時增加了根據顧客想法來製作飾品的業務,即顧客把自己喜歡的顏色、款式告訴他,他通過電腦設計出飾品的圖紙,經過顧客同意後,再按圖制物。「這項業務很受歡迎,尤其是不少有個性的年輕人,喜歡自己來設計飾品的風格。」韓興元對記者說。

    半年多來,他兩個店的營業收入達到了5萬元,雖然他把這筆錢大部分用到了店面經營和擴張上,但韓興元表示,他已能養活自己了,而且有了繼續創業的信心和決心。當然,韓興元並沒有滿足自己目前所取得的成績。在走過創業的初級階段後,他想繼續努力把店做大做強:「我想在島城開一家規模最大,品種最全的手工飾品店,並在適當的時候招一些加盟店。」 文/圖 記者 李志波

[編輯: 宋濤]

相關焦點

  • 「傻孩子」痴迷捏泥塑 作品打動藝術家(圖)
    因一場高燒,32歲的吳劍瑜智力停留在七八歲吳劍瑜和陳文令(右一)在泥塑作品前合影留念泉州網5月18日訊(記者 吳志明 文/圖)因為兒時的一場病,安溪金谷鎮金東村吳劍瑜的智力停留在七八歲,不過,他憑藉著天賦和記憶力
  • 回村捏泥巴火了!他們為何從「跳農門」轉向回農村?
    濬縣泥咕咕(泥塑),是中國政府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中的一項民間傳統手藝,朱付軍所在的寺下頭村,更是幾乎人人都會捏泥塑。小時候,朱付軍常常跟著村裡的老人捏泥塑,經他手捏出來的拖拉機,幾乎可以精準還原每一個細節。朱付軍決定重拾童年的愛好。這一次,他給拖拉機編排了小故事,抱著試一試的態度,拍成短視頻發在了快手上。
  • 「泥人楊」,一把泥捏出幸福生活
    1991年出生的楊輔宣,是三門縣亭旁鎮王家村人,遠近聞名的民間泥塑藝人。他捏泥人已有近7年時間。走進楊輔宣家中,從小豬佩奇、蠟筆小新等卡通人物,到西遊記、四大天王等神話人物,再到真人仿真定製品,一個個泥塑作品栩栩如生、神採飛揚。「以前兒子學我,現在我倒成了兒子的學徒。」父親楊性級樂呵呵地說。
  • 浙江三門「泥人楊」:一雙手「捏」出幸福生活
    民間泥塑藝人楊輔宣將祝福融於雙手,將熱愛匯於指尖,捏出了一對對惟妙惟肖的中國娃娃,用傳統技藝慶祝佳節。幾塊不同顏色的彩泥,經過他雙手的揉、搓、捏、拍、拉以及點、切、剪、刻、畫等手法,頃刻間,一個咧嘴大笑、手持祝福的中國娃娃就脫手而成了。 一雙手、一把泥,不僅捏出了精美細緻的泥塑作品,也「捏」出了幸福生活。
  • 靠捏泥巴、撿雞蛋就能火?鄉村生活,被他們過出了新花樣!
    濬縣泥咕咕(泥塑),是中國政府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中的一項民間傳統手藝,朱付軍所在的寺下頭村,更是幾乎人人都會捏泥塑。小時候,朱付軍常常跟著村裡的老人捏泥塑,經他手捏出來的拖拉機,幾乎可以精準還原每一個細節。朱付軍決定重拾童年的愛好。這一次,他給拖拉機編排了小故事,抱著試一試的態度,拍成短視頻發在了快手上。
  • 手捏泥塑為軍運會添彩——一位退伍老兵的軍運情結
    新華社武漢10月22日電 題:手捏泥塑為軍運會添彩——一位退伍老兵的軍運情結新華社記者李偉一塊泥巴,經過手中捏、搓、補、雕,呈現出清晰的五官,神形兼備,惟妙惟肖。22日,武漢市泥塑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泥人胡」胡作林為來自埃及的胡信(中文名)手捏泥塑肖像,不到一個小時,活靈活現的肖像就成型了。「作為一名老兵,來到軍運會現場展示我們的泥塑文化,很激動。」今年60歲的胡作林是一位有15年軍齡的退伍老兵,出生在「泥塑之鄉」武漢市黃陂區,從小跟著父親學做泥塑。
  • 泥塑以泥土為原料以手工捏制而成,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泥塑是中國民間傳統的一種古老常見的民間藝術。2006年5月20日入選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用粘土塑製成各種形象的一種民間手工藝。它以泥土為原料,以手工捏制而成。泥塑的材料一般選用帶些粘性又細膩的土,經過捶打、摔、揉,有時還要在泥土裡加些棉絮、紙、蜂蜜。
  • 鶴壁80後用泥巴捏「亮劍」
    陳列展上展示著朱付軍各式各樣精彩的泥塑作品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谷武民李萌萌文圖    本報訊近日,在網絡上爆紅的鶴壁濬縣80後小夥兒朱付軍將手中的泥巴玩兒出新高度,他的泥巴人物在定格動畫中「活」了起來,能說會動,還翻拍出《亮劍》等影視劇,另類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形式也讓他看到了家鄉1000多名老手藝人的困窘,他開啟了網絡直播帶貨新路徑,已經幫助當地100多位老手藝人銷售產品10萬多件,銷售額達120萬元
  • 打小就愛玩泥 平度"泥人金"想把泥巴捏出名堂
    金振鏞在展示他的作品金振鏞捏的八戒  年味漸濃,春節民俗逐漸走進人們的視野。在平度市白沙河街道前麻蘭村,現年67歲的農民金振鏞,是一個遠近聞名的民間泥塑藝人。年輕時候雕刻過石像、水泥像的他,改專捏泥人之後,練就了「看到啥能捏啥、想要啥能捏啥、捏啥像啥」的本領,並參照天津「泥人張」,篆印稱「泥人金」。  打小他就愛玩泥  金振鏞從小愛玩泥,愛畫畫,尤其痴迷看有關泥人張的影視和連環畫。1985年開始,他在平度大理石廠搞石雕,指導教師是山東著名雕刻家李柯民,並得到青島泥塑家於稼祥的多次指導。後來他獨立搞水泥雕塑。
  • 小時候你玩過捏泥巴嗎?你可能不信,他靠捏泥巴成為百萬富翁
    然而,一個普通的農民以獨特的眼光將二者「捏」到一起,創造了一個了不起的神話。一、天生愛好竟成致富工具吉林省的大口欽鎮和其他地方唯有一樣不同之處,那就是這兒的黃土比別的地方要粘得多,密度也高得多!可在王振剛之前,卻從沒人對此想過什麼,依舊過著他們年復一年的窮日子。
  • 「萬全泥人張」教小學生捏泥人
    高廟堡泥塑傳統技藝,始創於清光緒年間,由萬全泥塑代表性傳承人張其林外曾祖父首創,傳承至今,已有100多年歷史。為更好的開展泥人張社團活動,高廟堡小學請來了「萬全泥人張」第四代傳承人張其林老人親手教小朋友們捏泥人。
  • 女隊長捏出「賣萌」消防泥人
    長江商報消息 本報訊(記者 熊輝)不僅會扛水槍滅火,還會捏泥人!昨日,孝感公安消防支隊應城中隊的女消防隊長創作的泥人版搶險救援組圖著實在網上火了一把。大大的眼睛,栩栩如生的表情,亮麗的顏色,這些Q版消防小泥人讓不少網友直呼「賣萌受不了啊。」網上買泥巴捏泥人女消防隊長叫夏藝菡,武漢人,今年23歲,去年6月應徵入伍,在孝感市應城消防中隊擔任副隊長。「做泥人的那些是紙粘土,淘寶上買的。」夏藝菡說,起初,戰友舒造跟她聊天時說,很懷念小時候在農村老家捏泥巴的遊戲。
  • 【捏捏樂】橡皮泥小草莓
    作者:寶寶知道 小不典媽咪距離上次橡皮泥作品有很長一段時間了,上次捏了個小雞後,剩下的橡皮泥全給典寶敗光了,連處女作小雞,我去吃個飯的時間也不知所蹤了。這次買了兩盒,我一盒,他一盒,現在不要跟我搶了。這次製作比上次熟練了許多,至少不會把橡皮泥掉地上了。
  • 利津縣第二實驗幼兒園:泥巴「捏捏樂」,感受非遺魅力
    大眾網·海報新聞見習記者 許洪勝 通訊員 周桂霞 崔海霞 東營報導10月26日利津縣第二實驗幼兒園組織幼兒開展了以「弘揚傳統文化—塑陶藝瑰寶」為主題泥塑教育活動,通過收集圖片、開展話題討論、體驗嘗試製作陶藝等方式,讓幼兒在泥巴「捏捏樂」中感受中華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魅力。
  • 她靠玩泥巴,玩成藝術家,捏出來的作品比3D插畫還美
    我們看到一個個精彩的藝術作品,會感嘆藝術家的創作技巧,那些精彩的作品,還會讓我們心生敬畏,假如轉化一下觀念,那些精彩的畫作,都是由一根根線條,一塊塊顏色組成,這些線條和顏色我們都可以畫成。泥塑藝術家伊爾瑪·格魯恩霍爾茲我們每個人都會玩泥巴,在小的時候也都捏過泥巴,同樣是捏泥巴,我們就只能捏出來簡單的泥球,有的人卻可以通過捏泥巴捏成藝術家。來自西班牙的藝術家伊爾瑪·格魯恩霍爾茲,就是一位非常出色的玩泥巴高手。她的泥巴作品看不到任何捏制的痕跡,反而像是一幅幅插畫作品。
  • 河北微縮彩塑手藝人:5年「捏」出4000個小人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解說】32歲的胡冰雪5年「捏」制出4000個小人,組成了一個奇異世界的「小人國」。他彩塑過最小的人物高度僅有4cm,還要在米粒大小的人物面部上,還原出人物的表情、神態、膚色。因製作精良,全國不少的博物館「聞聲而來」,找他訂製微縮彩塑。11月15日,記者在石家莊正定縣見到了正在捏制微縮小人的胡冰雪。【解說】32歲的胡冰雪5年「捏」制出4000個小人,組成了一個奇異世界的「小人國」。
  • 隆都這位阿叔無師自通,捏泥巴竟捏出大名堂!全國出名……
    內容提要 preview澄海區隆都鎮福洋村村民潘振平,雖然年近古稀,卻仍喜歡捏泥巴,潘叔還無師自通,捏出了大名堂,他用土泥捏出栩栩如生的古今人物形象、潮劇戲出和往昔農家的生活場景,多件作品先後獲得全國和省級獎,成為市總工會翠園書畫社的會員
  • 74歲「泥人王」 捏出一部粘土動畫 - 四川日報
    成都兩位民間藝人王先耘和張忠安花了5年時間,捏出了400多個泥人,並把它們拍成了一部104集的動畫片和一部100分鐘的動漫電影。    明年5月,動漫電影還將在國際知名的德國斯圖加特國際動畫節上參與大獎角逐。5年捏出400餘泥人    今年74歲的王先耘捏泥人已有61年,他開創了全國獨一無二的「空心泥人」捏法,在成都泥塑界有「空心泥人王」之稱。
  • 江蘇如皋:小手捏小娃 迎接「世界兒童日」
    2020年11月19日,江蘇省如皋市外國語學校開展以「點亮兒童未來」為主題的泥塑創作活動。學生們通過靈巧的雙手採取團、捏、揉、搓等方式,創作出各種栩栩如生、充滿童趣的作品,喜迎「世界兒童日」的到來。近年來,該校將民間工藝引入美術課堂,泥塑課堂已成為學校傳統文化類校本特色課程之一。
  • 江蘇如皋:小手捏小娃 迎接「世界兒童日」
    2020年11月19日,江蘇省如皋市外國語學校開展以「點亮兒童未來」為主題的泥塑創作活動。學生們通過靈巧的雙手採取團、捏、揉、搓等方式,創作出各種栩栩如生、充滿童趣的作品,喜迎「世界兒童日」的到來。近年來,該校將民間工藝引入美術課堂,泥塑課堂已成為學校傳統文化類校本特色課程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