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慢,為自己煮一壺茶

2020-12-17 百家號
綠茶

01

有些人在獨處的時候,需要燃起一支煙,而我需要煮一壺茶。

每次,在打開電腦碼字之前,必然是先為自己準備一壺茶。

大多時候是綠茶。

好像有聽說八十度左右的水泡茶最好,但我不管那些,水不夠燙總覺得沒勁,軟軟的,力道不足,泡的茶也不夠香。

維生素損失就損失一點,關係不大,若是茶香沒被泡出來,那就沒意思了。

我喜歡用滾燙的水衝茶,無論熱水瓶有沒有水,都要重新燒。

提前把茶葉準備好,在水沸騰的那一刻,衝進去。

杯口氣息氤氳,葉片緩緩舒展 ,絲絲縷縷的清香撲鼻而來,直鑽到心田裡去。

喝上一口,甘冽清香。

一時之間,大千世界仿佛只剩下你與這一盞茶,焦渴、煩躁被碧綠晶瑩的液體滌蕩一空,心開始寧靜、踏實。

燭火上煮一壺玫瑰八寶茶,已衝兩次,茶

02

以前,我是不愛喝茶的。

還記得小學時,每天在學校是不喝水的,不像現在,上學都帶著水杯。

冬天還好,但是夏天就不行了,渴得受不了。有的小朋友就把家裡廢酒瓶洗淨,裝了井水帶到學校喝。

有生意頭腦的孩子,還做起了賣水的生意。瓶子裡灌滿了井水,在裡面加一些糖精,涼涼的,甜甜的。再放一根軟吸管。

想賣錢是不可能的,因為小孩子都沒錢。那就其他物品兌換,一般喝一口水,需要支付一張紙或者一張洋火皮。紙張積攢著可以疊手工,做遊戲,洋火皮也是用於做遊戲。

沒帶水又口渴難耐的小朋友,就會把作業本撕了換水喝,等到撕到沒剩幾張時,少不了挨大人一頓打罵。

學校就在我家村東頭,幾分鐘就可以跑回村子。

於是,經常有一大群小孩子下了課,到我們村子壓井邊喝水。我也不例外。

有一次課間,幾個同學,還有三堂哥一起回去,快到村子時,堂哥說他家裡有泡好的茶葉水,問大家要不要喝。

我們都沒聽說過茶葉,更沒喝過,只是潛意識中覺得,肯定很好喝,至少會比井水好喝。於是,都爭先恐後地說要,堂哥就把大伯泡好的一壺茶端出來給我們喝。

我們輪流嘗了一下,都皺起了眉,怎麼什麼味道都沒有,還澀澀的啊,太難喝了。

於是,一窩蜂地,都跑到壓井邊,喝井水去了。

堂哥說,那茶葉是大伯自己種的,當時覺得大伯真厲害啊,養花種果,還種起茶葉來了。

那是我關於茶的最早記憶。

鐵觀音

03

我小姑父是上海人。

結婚後,小姑不適應上海的生活,小姑父就陪著她在我們當地集市上做生意。

小姑父喜歡喝茶,幾乎是日日必喝,什麼時候見他,都是捧著一杯茶,不時地,啜上一口,悠閒自在。

他經常買茶葉,和鎮上的茶老闆很熟絡。

有一次,他跟老爸介紹說,茶老闆那裡有上好的茶篩掉的茶葉沫,碎是碎了點,但味道一點沒區別的,價格很便宜,幾元錢就能買一大包。

於是,老爸也買了一些回來,偶爾,泡上那麼一杯,我也順便喝點。不覺得難喝,也不覺得好喝,屬於喝也行,不喝也無所謂的那種。

我基本上沒主動買過茶葉。

好多時候喝茶,多半是做客;或者是在會場,那種一次性的杯子泡的,大多是毛峰;有時是在商場,促銷員端了泡好的一小紙杯茶水讓品嘗,端起一杯,一飲而盡,談不上品,就覺得挺解渴的,如果不是不好意思,還能再喝上幾杯。

我在喝茶的經歷上,大多都是偶遇式的,有人給我喝,就喝,沒人給,就不喝,自己不會主動去泡茶。

因為不熱愛,所以不惦記。

高二出差回來,送我的茶具

04

有一年國慶,老公帶我去廈門玩,他發小接待的。

豐盛的午餐後,他帶我們到他的辦公室喝功夫茶。

茶具很精緻,旁邊有細細的水龍頭,直接可以接水燒。

我們面對面坐著,邊聊,邊看著他不緊不慢地接水、燒水、衝茶,用鑷子燙洗茶具。茶盞骨玉白色,玲瓏剔透,一小盞還不夠一大口。

他依次倒好幾盞茶水,我們共飲。

喝光後,把空盞放到茶盤上,主人就會再次滿上,依然繼續著話題。一點也不刻意。

中間,來了個朋友,也很自然地接過茶盞,慢慢品茶。

午後的陽光斜斜地透過大大的落地窗,在茶水上駐足,隨意而閒適。之前還在內心模糊不清的功夫茶概念,似乎一下子變得明朗通透。

在鼓浪嶼乘船時,發現船上觀光桌上都有提供功夫茶具,那短短的顛簸船程中,竟然真有人就著茶點,邊品功夫茶,邊欣賞風景。

廈門行後,我特別想認真地了解一下茶文化,也特別想擁有一套茶具,沒事時,品一品茶。

茶水澄明

05

茶文化淵源流長。

中國是茶的故鄉,據說中國人飲茶的歷史,始於神農時代,少說也有4700多年了。

古人談茶的詩句頗多:

「竹雨松風琴韻,茶煙梧月書聲。」

「被酒莫驚春睡重,賭書消得潑茶香,當時只道是尋常。」

「休對故人思故國,且將新火試新茶。」

「寒夜客來茶當酒,竹爐湯沸火初紅。」

「矮紙斜行閒作草,晴窗細乳戲分茶。」

「酒困路長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

「竹下忘言對紫茶,全勝羽客醉流霞。」

「舉杯互敬屠蘇酒,散席分嘗勝利茶。」

……

胡蘭成在其散文集《今生今世》裡有這樣一段文字:惟後屋茶灶間裡有人在做茶葉,即是把炒過搓揉過的青葉子再來二度三度焙乾,灶肚裡松柴微火,只聽他悠悠的噓一聲,雙手把鑊裡的茶葉掀一掀,日子好長。

茶在文字中出現,總是透著人氣兒,伴著煙火,意境悠遠綿長,讓人忍不住浮想聯翩,心馳神往。

進一步了解茶後,開始主動購茶、泡茶、品茶。

也漸漸能辨出茶與茶的區別,或淡雅,或濃烈,或清香,或馥鬱。

慢慢地,開始喜歡上了,閒來無事,總會泡上一壺。

五寶茶,有枸杞子、紅棗、桑葚、人參等

06

入冬後,天氣寒涼,高二買回了養生茶——五寶茶、玫瑰八寶茶,還特地買了溫茶爐。

用沸水衝一壺茶,在如豆的燭火上慢慢地煮。

自斟一杯,細細地——嗅著茶香。

或沉思,或凝視,時光就在那小小的茶盞裡靜止。

相關焦點

  • 掬一縷陽光,用一壺溫涼,閒煮時光
    ——思維的寬度掬一縷陽光,用一壺溫涼,閒煮時光慢下來的時光,泡一盞茶,讓幽幽的茶香,溢滿心湖,在安靜中,用一壺溫涼,閒煮時光。胡適說,生活不可一日無茶。曾幾何時,習慣了這樣的生活,回到家中的第一件事,便是燒水,洗壺,取茶,當芳香順著杯中流淌,尚未品嘗,口已生津。掬一縷陽光,讓時間的紗在指尖流淌,輕輕地,讓心事慢放。沏一壺茶,讓沁人的芳香,瀰漫在自由的空氣中,緩緩地,徜徉。眉頭的憂患一下釋然,日間的浮躁靜如空禪。
  • 紅茶煮著喝,生活慢一點,享受好茶時光長一點!
    紅茶是一種全發酵茶,因其在製作過程中出現的化學反應,產生了茶黃素、茶紅素,所以泡出來的茶帶有紅色。我國最有名的紅茶當屬祁門紅茶,而在適合煮著喝的茶類中,紅茶也是頗受推薦的一種。煮著喝的紅茶,香味更加濃鬱,茶味更足。
  • 冬季煮白茶三要素,沸水投茶、把握茶量、杜絕慢煮,學會了嗎?
    但是我們老白茶的魅力依舊不減,茶友們也依舊抵擋不住老白茶的「誘惑」。冬日裡來一杯暖暖的老白茶,該有多溫暖。比起用茶碗泡白茶來說,其實煮老白茶是最省事的了,煮上一壺,可以喝好久,任它翻滾,滋味依舊。想必一些朋友覺得費事,應該是被煮茶前的準備工作嚇到了。
  • 文學作品欣賞:煮一壺月光
    曾約蒹葭水畔煮月西廂,陶罐汲水於湘,星光洗壺於情夢,我輕歌為柴,你曼舞為爐,煙波江上,一曲紅塵伴斜陽。三生石前,你儂我儂,情亦深深,意也長長。燃一盞心燭照亮孤獨,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何處夢鄉,在水一方你水袖輕揚,在山一隅我清歌迴腸,相思調彈瘦曲水,不眠夜望斷月光。
  • 煮一壺茶,溫暖整個冬天!
    所以,冬季飲茶,我建議煮著喝。煮茶不僅可以長時間保持茶湯的溫度,也更加容易將茶葉滋味給釋放出來。現在這個時節,手捧一杯溫熱的茶湯,足以驅散冬日的寒冷。那麼,下面就來說說煮茶的一些要點。首先,茶葉的選擇。
  • 煮一壺茶,赴一場冬日之約
    >心便雅了起來人們常說「心有猛虎、細嗅薔薇」燒一壺水,泡一杯茶都是將自己從忙碌生活中暫時解放出來的一種方式人生一世,草木一秋浮生若夢,煮一壺飲當這樣的茶爐融入茶事,融入生活,便是一種詩意美學。一旦生活節奏快得讓人喘不過氣,便閒下幾十分鐘,煮水溫杯,沏上一壺茶,停下來思考,亦或放空自己,都會是一種休憩與美好。| 你想要的,它都懂。
  • 歲暮天寒,宜煮茶,簡單幾招,教你煮出一壺好喝的白茶!
    煮雪問茶味,當風看雁行。 古來今往,既清閒,又優雅的煮一壺茶,受到不少人的喜歡。 快節奏的現代生活裡,煮開一壺茶,享受一段慢時光,特別有閒情。 林清玄在《煮雪》裡寫,傳說北極天寒地凍,一開口說話便凝成了冰雪,對方聽不見,只好回家慢慢烤來聽。
  • 燒水壺亦是養生壺?啟秀廚房電器的「壺」承包你四季下午茶!
    如果你是個對生活有要求,又是個忙碌的上班族,還是顏控,這個啟秀「壺」那可就是非入手不可了,極簡的設計,無多餘線條,全壺呈平、淨、圓滑觀感;通透的玻璃配以木色系的底座,正所謂讓人心動的,從來不是刻意為之的修飾,而是簡單的美好,也正因如此,現如今就有很多人辦公室和家裡各放一隻啟秀全自動多功能茶壺,早晚各一盅美容湯羹,下午再加個養生下午茶,氣色也越吃越好,一邊辦公一邊美~
  • 煮茶,煮酒,冬日裡打發時光的最佳工具,看完這六點,你會煮茶嗎
    在選擇白茶的時候,每每總是多問一句,這茶適合煮嗎?這茶能不能直接煮?好像逢茶必煮的樣子。生為土生土長福建人的村姑陳,去長江以北地區的次數屈指可數的村姑陳,從懂事起就看長輩們使用蓋碗泡功夫茶的村姑陳,無論如何想不明白,好好的茶,泡著喝就行了唄,為何老想著要拿去煮?
  • 深秋第一壺茶你煮了嗎?老茶客心水推薦3種茶,滿足你的百變口味
    煮一壺茶,方方面面都有極嚴苛的要求。單是「擇水」這處細節, 就已流傳出無數佳話。按陸羽《茶經》裡提的說法,煮茶的水分為三六九等。分別是山水、江水、 井水。其中,以乳泉、石池漫流的山水為上。遠眺青山,仿佛盡成了自己收藏的畫卷,美景盡收。然而,在現代生活裡,煮茶取水就簡單多了。選純淨水煮茶, 便足夠發揮出一款好茶的本色。現如今想要煮好一壺茶,大家更關注的內容在於——什麼茶適合煮,選什麼茶煮才好喝?
  • 在杭州,一起享受中式下午茶的慢時光
    煙雨漫漫下,匆匆忙碌後,人們習慣卸下疲憊,開啟下午茶的時光。或漫步西溪溼地;或閒坐西湖長凳,賞柳賞荷賞夕陽;再沏一壺濃茶,配上杭州傳統甜點:蜜汁糯米藕,定勝糕,青團,荷花酥,荔枝冰雪等,正式開啟愜意舒適的慢時光。蜜汁糯米藕:一款從宋朝那兒繼承來的一道美食,口感綿糯爽口、清甜濃鬱誘人。
  • 爐上一壺水,几上一壺茶,煮茶聽雨,人,逍遙江湖
    小坐一隅,煮茶聽雨一隅不大,有風自遠方來,開窗見月,江面溶溶相映,忽有暗香,如風輕響,青燈下的獨自默坐,心悠然,意澄淨,不過一隅一窗,一燈一案而已。人生得一隅,可以避塵喧,可以理心緒,可以隨輕風隨性,煮茶聽雨,品雨禪心。
  • 春節煮白茶完整攻略,簡單易學,八個步驟煮出一壺好白茶!
    找個安靜的地方呆著,或者看場電影,或者聽一首歌,或者看一本書,或者,煮一壺白茶。每個人都需要這樣一段獨處的時光,只有自己,最真實的自己。也許,你年前就敗了一隻陶壺,泥土燒的,帶著大地的氣息,笨笨的,圓圓的,一直沒有機會拿出來煮。
  • 秋冬煮茶季,該如何選一把適合煮茶的壺?這裡有完整攻略
    「我有一壺酒,足以慰風塵」。文字簡潔而又有畫面感,有幾分類似現代詩。一人,一馬,一夕陽。帶著一壺酒,可以瀟瀟灑灑的走江湖。但,從暖胃舒懷的角度看,秋冬月夜,露宿客舍,煮一壺熱茶更要貼心。「浮雲吹作雪,世味煮成茶。」一壺茶的光陰裡,時間能過得更為寧靜從容。秋冬季節,天氣寒冷,煮茶無疑是當下茶圈的熱門。早在剛入秋,氣溫降下來時,相信不少老茶友們已經翻出了煮茶的壺,洗刷乾淨,在咕嚕嚕的煮茶聲音裡,享受著煮茶的樂趣。
  • 等一蓑煙雨,煮一壺暖茶
    暮春時節,茶山做茶的工作收尾,暖茶的好天氣也開始接近「尾聲」。一方煙雨落,一盞古茶香,就是在這樣的時令,最適合喝茶。 倘若此時喝一壺老茶,頗有時過境遷,新景配舊事的心境。
  • 煮一壺熱茶,溫暖寒冬
    茶,是既傳統又時尚的飲品,它流行了千年,陪伴著人們度過了四季。茶是雅俗共賞的,它既接地氣,又為生活增添了詩情畫意的美好。茶之清香與甘美,深受古人的追捧,即使在最寒冷的季節也不例外。而冰天雪地裡,烹煮一壺熱茶,沐浴在那嫋嫋飄起的茶煙與香氣裡,怡然自得,暖身暖心,便覺得,冬天也沒有那麼惱人了。
  • 【紫砂壺欣賞】煮一壺光陰的茶,願你安然向暖!工藝美術師沈潔作品...
    煮一壺光陰的茶,安然向暖 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堂,一沙一極樂,一方一淨土,一笑一塵緣,一念一清淨。 茶對壺說:「我們好像在哪見過。」它喜歡它的雅致,擁有一見傾心的淳樸古雅。
  • 「紫砂壺欣賞」煮一壺光陰的茶,願你安然向暖!沈潔作品欣賞
    煮一壺光陰的茶,安然向暖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堂,一沙一極樂,一方一淨土,一笑一塵緣,一念一清淨。茶對壺說:「我們好像在哪見過。」它喜歡它的雅致,擁有一見傾心的淳樸古雅。壺對茶說:「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別重逢。」
  • 酸奶、煮茶、燉火鍋? 這個電煮壺不簡單!
    「養生」這個聽起來有些偏老齡化的詞彙,近幾年卻流行在年輕人之中,偶爾同事談論養生食譜絲毫不奇怪,聽到食指大動也會親自動手煮上一壺滿屋飄香的花果茶。年輕人加入養生隊伍推動了養生壺的發展,曾經困擾養生新手的燉煮火候問題漸漸被程序所取代,正如手中這款米家多功能電煮壺,操作簡單、功能豐富,很多複雜食譜只要一鍵即可完成,甚至還有酸奶、火鍋等普通養生壺所沒有的烹飪功能。
  • 文瀾藝韻 | 聽茶——泡一壺茶與生活對話
    行茶是入靜的方便巧門,茶中的世界,清清涼涼,一壺清茶,一抹清香,簡單明淨,於心靈的角落,溫潤心田。一縷茶香,一分靜好,生活若於茶相遇,自是樸素中帶著真味,人生自是有許多活法,最難得的還是能做回自己。   慢慢衝一壺茶,是紛繁中奢侈的恩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