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所學校的校訓是廣大師生共同遵守的基本行為準則與道德規範,是一所學校教風、學風、校風的集中表現,體現大學文化精神的核心內容。同時它也是一種文化,是一種面向社會的精神標誌。今天為大家講解的是山東大學校訓。
山東大學,1901年始建,坐落於山東省濟南市,前身是官立山東大學堂,由中國教育部直屬,中央直管副部級建制,是一所綜合性全國重點大學,位列「211工程」「985工程」「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
山東大學的校訓是:學無止境,氣有浩然。山東作為儒家文化的發源地,山東大學作為山東大學中的代表,兩者在文化交融下產生了山大校訓,山大校訓分別取自荀子與孟子兩人的著作之中。
成語學無止境:指學業上是沒有盡頭的,應奮進不息。最早見於荀子名篇《勸學》:
君子曰:學不可以已。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冰,水為之,而寒於水。
就是君子說:學習是不可以停止的,後來演化為成語學無止境。只是當時的表達不同。
氣有浩然可以用成語浩然正氣來解讀:一般用來形容一種剛正宏大的精神。
出自《孟子·公孫丑上》。說是有一次,孟子的弟子公孫丑問孟子,
說:「請問老師,您的長處是什麼?」孟子說:「我善於培養我的浩然之氣。公孫丑又問,什麼叫浩然之氣?孟子說:「這很難描述清楚。如果大致去說的話,首先它是充滿在天地之間,一種十分浩大、十分剛強的氣。其次,這種氣是用正義和道德日積月累形成的,反之,如果沒有正義和道德存儲其中,它也就消退無力了。這種氣,是凝聚了正義和道德從人的自身中產生出來的,是不能靠偽善或是掛上正義和道德的招牌而獲取的。
孟子表達的所謂浩然之氣,就是剛正之氣,就是人間正氣,是大義大德造就一身正氣。
學無止境,氣有浩然校訓恰當地概括出山東大學百餘年的追求,承載著人們對山東大學的期望。建校以來,山東大學隨著社會的變革,由晚清王朝、中華民國到中華人民共和國,經歷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和社會主義社會兩個歷史階段。期間曾幾度更名,有過停辦、重建、合校、搬遷的多次變革,曾在不同時期匯納過各類大學,也曾分出過十多所高等院校。最終才有今日之山大。
知識拓展:山東大學辦學宗旨「天下儲人才,為國家圖富強」
源自1901年山東大學創辦時的《山東大學堂章程》第三章第八節:「公家設立學堂,是為天下儲人才,非為諸生謀進取;諸生來堂肄業,是為國家圖富強,非為一己利身家。庶幾所志者閎,而所成就者亦大,行之既久,非獨可與各國學堂媲美,且駸駸乎復古學校之舊矣。」
祝願山大越來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