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大學校訓中的成語典故—山東大學,分別取自孟子荀子名句

2020-12-16 歷史成語典故解讀

每所學校的校訓是廣大師生共同遵守的基本行為準則與道德規範,是一所學校教風、學風、校風的集中表現,體現大學文化精神的核心內容。同時它也是一種文化,是一種面向社會的精神標誌。今天為大家講解的是山東大學校訓

山東大學

山東大學,1901年始建,坐落於山東省濟南市,前身是官立山東大學堂,由中國教育部直屬,中央直管副部級建制,是一所綜合性全國重點大學,位列「211工程」「985工程」「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

山東大學的校訓是:學無止境,氣有浩然。山東作為儒家文化的發源地,山東大學作為山東大學中的代表,兩者在文化交融下產生了山大校訓,山大校訓分別取自荀子與孟子兩人的著作之中。

山東大學校訓

成語學無止境:指學業上是沒有盡頭的,應奮進不息。最早見於荀子名篇《勸學》:

君子曰:學不可以已。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冰,水為之,而寒於水。

就是君子說:學習是不可以停止的,後來演化為成語學無止境。只是當時的表達不同。

荀子畫像

氣有浩然可以用成語浩然正氣來解讀:一般用來形容一種剛正宏大的精神。

出自《孟子·公孫丑上》。說是有一次,孟子的弟子公孫丑問孟子,

說:「請問老師,您的長處是什麼?」孟子說:「我善於培養我的浩然之氣。公孫丑又問,什麼叫浩然之氣?孟子說:「這很難描述清楚。如果大致去說的話,首先它是充滿在天地之間,一種十分浩大、十分剛強的氣。其次,這種氣是用正義和道德日積月累形成的,反之,如果沒有正義和道德存儲其中,它也就消退無力了。這種氣,是凝聚了正義和道德從人的自身中產生出來的,是不能靠偽善或是掛上正義和道德的招牌而獲取的。

孟子表達的所謂浩然之氣,就是剛正之氣,就是人間正氣,是大義大德造就一身正氣。

孟子畫像

學無止境,氣有浩然校訓恰當地概括出山東大學百餘年的追求,承載著人們對山東大學的期望。建校以來,山東大學隨著社會的變革,由晚清王朝、中華民國到中華人民共和國,經歷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和社會主義社會兩個歷史階段。期間曾幾度更名,有過停辦、重建、合校、搬遷的多次變革,曾在不同時期匯納過各類大學,也曾分出過十多所高等院校。最終才有今日之山大。

山東大學辦學zongzh

知識拓展:山東大學辦學宗旨「天下儲人才,為國家圖富強」

源自1901年山東大學創辦時的《山東大學堂章程》第三章第八節:「公家設立學堂,是為天下儲人才,非為諸生謀進取;諸生來堂肄業,是為國家圖富強,非為一己利身家。庶幾所志者閎,而所成就者亦大,行之既久,非獨可與各國學堂媲美,且駸駸乎復古學校之舊矣。」

祝願山大越來越好。

相關焦點

  • 天津大學、山東大學、中山大學這三所大學的校訓,你知道多少
    每個大學生,對於自己的大學,或許都會有這樣的一種疑問:這是一所怎樣的大學,自己在這裡將如何開展今後的生活和學習呢?而校訓正可以解碼一所大學的治學底蘊和校園文化。讓我們一起走進「大學冷知識:校訓」,去感受校訓的魅力以及其中蘊含的文化底蘊與精神力量。
  • 大學校訓中的成語典故解讀,今日打卡中國海洋大學
    每所學校的校訓是廣大師生共同遵守的基本行為準則與道德規範,是一所學校教風、學風、校風的集中表現,體現大學文化精神的核心內容。同時它也是一種文化,是一種面向社會的精神標誌。今天為大家打卡的是中國海洋大學校訓。
  • 孟子的名句,墨子的名句,荀子的名句,古人的智慧,需要仔細體會
    各位詩友們,大家好,這篇文章的主題是孟子,墨子,荀子詩詞裡的名句,希望大家喜歡,閒話不多說,直奔主題吧!一、孟子,中國戰國時期偉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代表人物。10、利之中取大,害之中取小。三、荀子,著名思想家、文學家、政治家,儒家代表人物之一。1、歲不寒,無以知松柏;事不難,無以知君子。2、自知者不怨人,知命者不怨天;怨人者窮,怨天者無志。
  • 山東淄博所屬大學的門面擔當—山東理工大學,8字校訓內容解讀
    山東理工大學教學樓言歸正傳,回到今天的打卡院校山東理工大學本身,山理工的校訓是:厚德、博學、篤行、至善八字,下面就一一為大家解讀。山理工的校訓就是取自現在的語義。,在前面已經說過的山師大校訓中也有此兩個詞。
  • 中國十所著名大學校訓與中國傳統文化的關聯
    「誠樸雄偉,勵學敦行」為南大八字校訓,「誠樸雄偉」原是中央大學時期的校訓,「勵學敦行」是從中國古代前賢名句中選取而來。「勵學」二字在古文中常有出現,宋真宗寫過一首名為《勵學篇》的詩,勸勉人勤奮學習;「敦行」見於《禮記·曲禮上》:「博聞強識而讓,敦善行而不怠,謂之君子。」
  • 齊魯校訓丨山東農業大學:登高必自
    ,最能反映一所大學的傳統和特色,因為校訓是學校制定的對全校師生具有指導意義的行為準則,是對學校辦學傳統與辦學目標的高度概括。校訓對激勵全校師生弘揚傳統,增強榮譽感、責任感,繼續奮發向上,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為更好地展現山東高校風採和精神氣質,閃電新聞推出「齊魯校訓」系列策劃活動,本期推出山東農業大學。
  • 大學校訓中的歷史典故解讀,山東師範大學8字校訓,意味深長
    學校的校訓是廣大師生共同遵守的基本行為準則與道德規範,是一所學校教風、學風、校風的集中表現,體現大學文化精神的核心內容。同時它也是一種文化,是一種面向社會的精神標誌。今天為大家打卡的是山東師範大學校訓。
  • 歷史名著周易名句為何被清華大學、廈門大學、西南大學用於校訓
    和儒家的安邦定國齊天下現實主義不同的是,周易給人們的印象,更多地停留在預測和分析,特別是跟命運有關的預測,換言之,很多人都認為周易一書中藏有深奧的天機。一旦發提前發現到天機,就可趨吉避兇甚至飛黃騰達,有不少人甚至認為,周易只是算命的工具。
  • 名校校訓:20所著名大學校訓,看見中國文化精神!
    校訓,是一所大學精神追求的凝練表達,是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現代大學的校訓不僅體現出學校的辦學特色和價值理念,更保存著中華文化精神的基因。「誠樸雄偉」原是中央大學時期的校訓,由羅家倫提出。「勵學敦行」是從中國古代前賢名句中選取而來:「勵學」二字見於宋真宗寫的一首名為《勵學篇》的詩,勸勉人勤奮學習;「敦行」見於《禮記·曲禮上》:「博聞強識而讓,敦善行而不怠,謂之君子。」
  • 權威發布|邯鄲河北工程大學新校訓校徽校歌簡介
    崇德,指崇尚道德,取自成語「崇德報功」。尚善,指追求美好,亦同「上善」,取自成語「上善若水」。崇德尚善,指對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落實,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踐行,對高尚道德情操的弘揚,對一切美好的追求。  精工鑄新。精工,指精緻工巧,源自成語「精益求精」。鑄新,指創造新的,取自成語「鑄新淘舊」。
  • 20所著名大學校訓,看見中國文化精神!
    校訓,是一所大學精神追求的凝練表達,是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現代大學的校訓不僅體現出學校的辦學特色和價值理念,更保存著中華文化精神的基因。「勵學敦行」是從中國古代前賢名句中選取而來:「勵學」二字見於宋真宗寫的一首名為《勵學篇》的詩,勸勉人勤奮學習;「敦行」見於《禮記·曲禮上》:「博聞強識而讓,敦善行而不怠,謂之君子。」
  • 你和哪所大學「合得來」?看看校訓就知道了
    「勵學敦行」是從中國古代前賢名句中選取而來:「勵學」二字見於宋真宗寫的一首名為《勵學篇》的詩,勸勉人勤奮學習;「敦行」見於《禮記·曲禮上》:「博聞強識而讓,敦善行而不怠,謂之君子。」 5 南開大學:公允公能 日新月異
  • 權威發布|河北工程大學新校訓校徽校歌簡介
    河北工程大學校歌歌詞由18個成語和 「崇德尚善、精工鑄新」(校訓,取自崇德報功、上善若水、精益求精、鑄新淘舊4個成語)組成。歌詞分三節,分別敘寫了學校之過去、現在與未來。釋義如下:  河北工程大學坐落於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中國成語典故之都、中國歷史上唯一三千多年沒有更名的城市——古趙都城邯鄲,依偎著赫赫巍巍的太行山。2019年8月從蜿蜒秀美的滏陽河畔遷至源遠流長漳河邊的新校園。
  • 用成語典故取名起名字的案例
    古人用典很有講究,大概有這麼幾類:明用類:唐代大詩人孟浩然,其名取自《孟子》:「我善養吾浩然之氣」。暗用類:晉人潘嶽字安仁,用《論語》「仁者樂山」意,但以嶽代山,就不是直接引用了。有時用典不直接引用,而稍用點化,更有意味,如著名學者錢大昕,字曉徵,是以《禮記文王世子》中「天子視學,大昕鼓徵,所以警眾也」為藍本,但改「鼓」為「曉」,即照應了名中的「昕」字,又避免了過分板直。
  • 2020屆高考「立德樹人」寫作素材之十一:《孟子》《荀子》30句
    《孟子》名句及釋義(中小學教材外的)孟子(約前372年—前289年),姬姓孟氏,名軻,字號不詳(子輿、子居等字表皆出自偽書,或後人杜撰),鄒國(今山東鄒城)人。戰國時期著名哲學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地位僅次於孔子,與孔子並稱「孔孟」。
  • 南京大學、上海交大、華中科大這三所大學的校訓,你知道多少
    每個大學生,對於自己的大學,或許都會有這樣的一種疑問:這是一所怎樣的大學,自己在這裡將如何開展今後的生活和學習呢?而校訓正可以解碼一所大學的治學底蘊和校園文化。讓我們一起走進「大學冷知識——校訓」,去感受校訓的魅力以及其中蘊含的文化底蘊與精神力量。
  • 大學校訓詮釋大學精神
    原標題:大學校訓詮釋大學精神  2007年6月,我應邀參訪臺灣淡江大學,座談中,校方專門向我介紹了他們的校訓,並把刻有「樸實剛毅」校訓的銅質書籤作為禮品相贈。聽著他們對校訓的解讀,我為淡江大學這言簡意賅、形象具體、上口入心的校訓而讚嘆。同時,也為內地某些生拼硬湊的口號式校訓感到惋惜。
  • 東南大學以校訓精神培育核心價值觀的踐行者(圖)
    馬雲飛 通訊員 唐瑭)東南大學校訓「止於至善」取自《禮記·大學》,是對1921年老東南大學校訓的整體性繼承,反應了學校基本的價值理念和歷史底蘊,也彰顯了師生的價值追求和精神風貌。東南大學「校訓育人」系列活動自今年10月下旬正式啟動以來,在校團委的科學組織、廣泛發動以及各院系團委的積極探索、認真落實之下,形成了一系列以「校訓育人」為主題的形式多樣、內涵豐富且在廣大學生中具有較大影響力的活動,在全校範圍內營造出解讀校訓內涵、踐行校訓精神的良好氛圍。「校訓育人」活動也成為東南大學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載體。
  • 四川大學、吉林大學、同濟大學這三所大學的校訓,你知道多少?
    校訓,是師生員工共同遵守的行為規範,也是師生員工砥礪人格的精神嚮導,更是師生員工不懈奮鬥的人生航標。透過校訓,可以走進這所大學的精神境界,去領略深藏其中的無價之寶。在新的歷史背景下,對校訓給予新的詮釋,既要將6校合併的新吉林大學所進行的改革實踐沉澱進去,也要將吉林大學在向高水平研究型大學邁進的進程中必須吸納的新的理念、新的思想和新的教學與管理風格凝練其中,賦予新的內容與時代特徵。
  • 荀子勸學的偉大,我覺得他比孟子強
    「青出於藍而勝於藍」是一句成語,也是一個典故,這句話見荀子的《勸學篇》:「君子曰:學不可以已,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冰,水為之,而寒於水。這句成語是什麼意思呢?意思是說藍是一種染青色的植物,把這種植物加以改造成為更好的染料,它的染色就比原來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