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屆高考「立德樹人」寫作素材之十一:《孟子》《荀子》30句

2020-12-08 語文亦國學

《孟子》名句及釋義(中小學教材外的)

孟子(約前372年—前289年),姬姓孟氏,名軻,字號不詳(子輿、子居等字表皆出自偽書,或後人杜撰),鄒國(今山東鄒城)人。戰國時期著名哲學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地位僅次於孔子,與孔子並稱「孔孟」。

宣揚「仁政」,最早提出「民貴君輕」的思想。韓愈《原道》將孟子列為先秦儒家繼承孔子「道統」的人物,元朝追封孟子為「亞聖公·樹宸」,尊稱為「亞聖」,《孟子》一書,屬於錄體散文集,是孟子的言論彙編,由孟子的弟子共同編寫完成,倡導「以仁為本」。

孟子根據戰國時期的經驗,總結各國治亂興亡的規律,提出了一個富有民主性精華的著名命題:「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認為如何對待人民這一問題,對於國家的治亂興亡,具有極端的重要性。孟子十分重視民心的向背,通過大量歷史事例反覆闡述這是關乎得天下與失天下的關鍵問題。

「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意思是說,人民放在第一位,國家其次,君在最後。孟子認為君主應以愛護人民為先,為政者要保障人民權利。

孟子把道德規範概括為四種,即仁、義、禮、智。他認為「仁、義、禮、智」是人們與生俱來的東西,不是從客觀存在著的外部世界所取得的。同時把人倫關係概括為五種,即「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孟子認為,仁、義、禮、智四者之中,仁、義最為重要。仁、義的基礎是孝、悌,而孝、悌是處理父子和兄弟血緣關係的基本的道德規範。

1.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

譯:為人正直坦蕩,抬頭無愧於天,低頭無愧於人,不做任何有愧於人的事。

附原文: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父母俱在,兄弟無故,一樂也;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二樂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

【譯文】君子有三種樂處,但是以德服天下並不在其中。父母都健康,兄弟沒災患,是第一種樂趣;抬頭無愧於天,低頭無愧於人,是第二種樂趣;得到天下優秀人才而對他們進行教育,是第三種樂趣。

2.君子莫大乎與人為善。

譯:君子最大的長處就是用高尚、仁義的心去對待別人。

3.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譯:憂患使人得以生存發展,貪圖安逸享樂會使人萎靡死亡。

4.人皆可以為堯舜。

譯:只要肯努力去做,人人都可以成為堯舜那樣的大聖人。

5.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譯:尊敬、愛戴別人的長輩,要像尊敬、愛戴自己長輩一樣;愛護別人的兒女,也要像愛護自己的兒女一樣。

6.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

譯:不得志時就潔身自好修養個人品德,得志時就造福天下,使天下人都能這樣。

7.自暴者不可有信也,自棄者不可有為也。

譯:自己損害自己的人,不能和他談出有價值的言語;自己拋棄自己(對自己極不負責任)的人,不能和他做出有價值的事業。

8.人之患在好為人師。

譯:人的毛病,在於喜歡教導別人,做別人的老師。喜歡教導別人的人,又往往自以為是,自以為正確,一副高高在上的氣魄。

9.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

譯:愛別人的人,會受到別人的愛;尊敬別人的人,會受到別人尊敬.

10.不挾長,不挾貴,不挾兄弟而友.

譯:交朋友時,不依仗自己年紀大,不仗恃自己地位高,不依仗自己兄弟們富貴.

11.賢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譯:賢能的人,一定是自己先明白了再使人明白;今天的人自己還在糊塗卻硬要叫人明白.

12.富歲,子弟多賴;兇歲,子弟多暴,非天之降才而殊也,其所以陷溺其心者然也.

譯:豐收年成,年青人多表現懶惰;災荒年成,年輕人多表現強暴,並不是天生的資質有所不同,是由於環境把他們的心變壞了的結果.

13.有為者闢若掘井,掘井九軔而不及泉,猶為棄井也.

譯:做一件事情好象挖井,如果挖井到六七丈深還不見泉水的話,仍然是一個廢井。

14.權,然後和輕重;度,然後知長短。

譯:稱一稱,才曉得輕重;量一量,才曉得長短。

15.人有不為也,而後可以有為。

譯:人要有所不為,才能有所為。

16.雖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譯:即使有一種最容易生長的植物,曬它一天,又凍它十天,沒有能夠再生長的。

17. 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者也。

譯:生命是我所喜愛的,大義也是我所喜愛的,如果這兩樣東西不能同時都具有的話,那麼我就只好犧牲生命而選取大義了。

18.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譯:高官厚祿收買不了,貧窮困苦折磨不了,強暴武力威脅不了,這就是所謂大丈夫。

19.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

譯:百姓最為重要的,代表國家的土谷之神為次,君主是最為輕的。

20.我知言,我善養吾浩然之氣。

譯:有兩個版本:1.我能理解別人言辭中表現出來的情志趨向,我也善於培養我的浩然正氣。(教科書)2.我善於言辭,後同前。

《荀子》名句及釋義(中小學教材外的)

荀子(約公元前313年-公元前238年),名況,字卿,華夏族(漢族),戰國末期趙國人 [1-7] 。著名思想家、文學家、政治家,時人尊稱「荀卿」。西漢時因避漢宣帝劉詢諱,因「荀」與「孫」二字古音相通,故又稱孫卿。曾三次出任齊國稷下學宮的祭酒,後為楚蘭陵(位於今山東蘭陵縣)令。

荀子對儒家思想有所發展,在人性問題上,提倡性惡論,主張人性有惡,否認天賦的道德觀念,強調後天環境和教育對人的影響。其學說常被後人拿來跟孟子的「性善論」比較,荀子對重新整理儒家典籍也有相當顯著的貢獻。

荀子對各家都有所批評,唯獨推崇孔子的思想,認為是最好的治國理念。荀子以孔子的繼承人自居,特別著重的繼承了孔子的「外王學」。他又從知識論的立場上批判的總結和吸收了諸子百家的理論主張,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明於天人之分」的自然觀、「化性起偽」的道德觀、「禮儀之治」的社會歷史觀,並在此基礎上,對先秦哲學進行了總結。

荀子》是戰國時期荀子和弟子們整理或記錄他人言行的哲學著作。《荀子》全書一共32篇,其觀點與荀子的一貫主張是一致的。在前27篇中,也有幾篇,如《議兵》、《大略》等可能是他的學生整理而成的。

《荀子》一書今存三十二篇,除少數篇章外,大部分是他自己所寫。他的文章擅長說理,組織嚴密,分析透闢,善於取譬,常用排比句增強議論的氣勢,語言富贍警煉,有很強的說服力和感染力。

從《荀子》一書看荀子的三大思想主張 :荀子的思想因其批判地總結和吸收了各家思想而具有綜合性的特點,在人性論、天人論、社會道德觀、政治觀、教育觀等各方面都在儒家學派中獨樹一幟、別具特色。

1.不積跬步,無以至千裡,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

譯:不把半步、一步積累起來,就不能走到千裡遠的地方,不把細流匯聚起來,就不能形成江河大海。

2.知而好問,然後能才。

譯:聰明的人還一定得勤學好問才能成才。

3.利少而義多,為之。

譯:出自先秦《荀子·修身》。利益少,但是道義多,這樣的事要做。在利與義之間要舍利而取義,強調的是一種修身原則。

4.贈人以言,重於金石珠玉。

譯:出自先秦《荀子·非相》。贈人以有益之言,比贈人以金石珠玉更顯珍貴。說明有益的建言對他人事業人生的助益作用。

5.鳥窮則啄,獸窮則攫,人窮則詐。

譯:出自先秦《荀子·哀公》。鳥被逼得走投無路之時就會用嘴啄人,獸到困窘之時就會用爪抓人,人到窮困潦倒之時就會設計騙人。以鳥獸困窘之時的行為為喻,說明人到窮困潦倒之時便會放棄道德操守的原因。

6.居必擇鄉,遊必就士。

譯:出自先秦《荀子·勸學》。定居一定要選擇適當的鄰裡,交遊一定要接近賢士。說明要加強道德修養,就應該注意周圍環境。

7.生死俱善,人道畢矣。

譯:出自先秦《荀子·禮論》。生是人的開始,死是人的終結。開始與終結都做得好,那麼他的為人之道就完善了。說明意在勸人行仁行善,要善始善終。

8.與人善言,暖於布帛;傷人以言,深於矛戟。

譯:出自先秦《荀子·榮辱》。贈人以善良之言,好比冬天的衣服一樣讓人感到溫暖;說傷害別人的話,比用矛戟刺人還要厲害,為人說話不可太刻薄。

9.非我而當者,吾師也;是我而當者,吾友也;諂諛我者,吾賊也。

譯:出自先秦《荀子·修身》。批評我而又批評得恰當的,他便是我的老師;肯定我而又實事求是的,他便是我的朋友;討好奉承我的,他便是我的仇人。說明修身養性要有聞過則喜的雅量,要親近正人君子而遠離諂諛小人。這樣,才會有利於自己道德的修煉進步。

10.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與之俱黑。

譯:這句話出自《荀子·勸學》。蓬草生長在麻田裡,不用扶持也能長得挺直;白色細沙混在黑泥裡,也會跟著一起黑了。這句話指出生活環境對人的成長和作為有重大影響。

版權聲明:本文經作者授權發布,未經作者本人許可,不得轉載,更不得用於商業用途。

作者:朱鳳嵐,高中語文教師,河北固安第一中學教研室主任,全國優秀教師、特級教師、省骨幹教師,省級優秀班主任,正高級教師。北京師範大學教育學博士,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高級訪問學者。 廊坊市高中語文名師朱鳳嵐工作室理念:致良知、蘊良師、育良才。工作室主要研究語文教學的閱讀和寫作,不同文本閱讀,整本書閱讀。

相關焦點

  • 2020高考作文素材集錦:語文教材中的作文素材(18)
    2020高考作文素材集錦:語文教材中的作文素材(18) ,高考作文寫作技巧如何查找是同學們想要了解的,其實在高中語文教材中就有很多作文素材,以下是新東方網高考頻道高考網小編整理的高中教材中的作文素材,供同學們參考學習。
  • 2020屆高考「立德樹人」寫作素材分類積累系列之七:中庸名句
    《中庸》:是中國古代論述人生修養境界的一部道德哲學專著,是儒家經典之一,原是《禮記》第三十一篇,相傳為戰國時期子思所作。其內容肯定「中庸」是道德行為的最高標準,把「誠」看成是世界的本體,認為「至誠」則達到人生的最高境界,並提出「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的學習過程和認識方法。宋代從《禮記》中抽出,與《大學》《論語》《孟子》合為「四書」。宋元以後,成為學校官定的教科書和科舉考試的必讀書,對中國古代教育和社會產生了極大的影響。
  • 在閱讀和寫作中立德樹人
    來源:《陝西教育》教學2020年9期,作者:範希望教育的根本任務是立德樹人。教育以其類型來劃分,可分為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社會教育和自我教育。這其中的自我教育又可以說是教育的最高層級,因為它體現並檢驗著一切教育的最終結果。老子講:「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可見,自我教育是最智慧的教育。
  • 2020高考命題方向:築強立德樹人落實機制,推進高考改革縱深發展
    高考命題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落實國務院高考內容改革專題會議精神,遵循「方向是核心,平穩是關鍵」的原則,依託高考評價體系,在落實立德樹人、促進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上下功夫,在體現時代性上下功夫,在聚焦關鍵能力考查上下功夫,在保持試卷結構和難度穩定上下功夫,加強與高考綜合改革和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協同,在更高水平上推進高考內容改革和命題質量的提升。
  • 高考「立德樹人」寫作素材之十七:《大學》15句
    經北宋程顥、程頤竭力尊崇,南宋朱熹又作《大學章句》,最終和《中庸》、《論語》、《孟子》並稱「四書」。宋、元以後,《大學》成為學校官定的教科書和科舉考試的必讀書,對中國古代教育產生了極大的影響。《大學》還繼承了孔子的仁政學說與孟子的民本論,《大學》裡的統治者都是以「尊長」、「民之父母」的身份自居,但實際上他們還是站在剝削者的立場上這麼說的,他們所謂的「愛民」、「不暴戾」只是為了維護他們上層建築的經濟基礎——生產力。只有這樣,他們無生產能力的剝削生活才能得以鞏固。
  • 高考作文衝刺寫作指導:時評類作文技巧(立德樹人、家國情懷)
    時政作文,既是對我國自古以來「文以載道」的寫作傳統的繼承,也是對儒家「濟世安邦」的人生理想的弘揚,更是對構建「一體四層四翼」高考評價體系、落實「立德樹人」任務的有效探索。在中學階段的最後一場考試中,高考作文命題者希望廣大考生聯繫宏大的時代環境,尋找個人的人生意義;提示他們要將個體人生價值的實現,與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結合起來。
  • 教育部考試中心詳解2020年高考命題方向:築強立德樹人落實機制...
    高考命題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落實國務院高考內容改革專題會議精神,遵循「方向是核心,平穩是關鍵」的原則,依託高考評價體系,在落實立德樹人、促進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上下功夫,在體現時代性上下功夫,在聚焦關鍵能力考查上下功夫,在保持試卷結構和難度穩定上下功夫,加強與高考綜合改革和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協同,在更高水平上推進高考內容改革和命題質量的提升。
  • 2020高考作文點評|培根鑄魂 立德樹人
    2020年由國家考試中心命題的五套語文全國卷,緊扣時代脈搏,弘揚中國精神,引導當代青年堅定理想信念、培養奮鬥精神。其中今年全國Ⅰ卷的作文題目更加側重於發掘文化資源,增強文化自信。從命題思路上講,今年的作文延續了高考「把握時代精神,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延續了對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的思路。從命題方式上講,命題組「巧設情境,聚焦對語言表達和應用寫作能力的考察」。「應用寫作的適用範圍非常廣泛,凡是個人、集體、社會生活中所需要的書面交流與表達,都可以成為應用寫作的考查內容。
  • 2020高考全國I卷語文點評:立德樹人,助推素質教育
    I.2020高考語文考卷概況 一、命題分析 卓越教育高考改革研究委員會語文專家團隊認為:2020年高考新課標I卷,試卷大結構穩定不變,難度適中,難易題搭配均衡
  • 曲一中教師錢永興簡析高考語文試卷閱讀難度增加 寫作得到強化 立德樹人目標更突出
    來源:曲靖日報-曲靖新聞網7月7日上午,2020年高考拉開序幕。錢老師表示,2017年高考語文經歷了十年來最大的變化,而近三年的試卷總體上保持平穩。2020年的試卷體現出「守正創新,立德樹人」的特點,是一份好試卷。縱觀2020年語文全國卷III,結構和分值穩定,考查內容與教學內容相符,便於學生發揮,使學生感到學有所得,從而能夠以平靜而積極的心態作答。
  • 未來中高考,立德樹人將是「真金白銀」!| 新高考啟示錄
    「今後的中考、高考,立德樹人將是『真金白銀』!」今年高考前,北京市廣渠門中學原校長、正高級特級教師、北京市學校德育研究會副會長吳甡曾在多個講座和論壇中明確表達過這個觀點。在他看來,無論是新中考還是新高考改革,都是處於新時代背景下,都要思考並回答「培養什麼人、怎麼培養人、為誰培養人」的問題。在新時代下,在新的中高考中,立德樹人一定是重要的考核點,也是學生分數的主要來源。吳校長說,如果哪個學校能把立德樹人抓好了,學生分數一定能夠提升。
  • 堅持高考「立德樹人」的導向功能
    堅持高考「立德樹人」的導向功能 2016-10-14 來源:教育部 謝維和 清華大學教授,著名教育社會學家,教育部教育科學研究規劃高等教育學科評審組組長
  • 第六屆中國西部(昆明)基礎教育論壇聚焦立德樹人
    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訊(記者 張東)第六屆中國西部(昆明)基礎教育論壇暨全國著名高中九大學科備考策略研討會12月12日舉行。為找準「立德樹人」基點,明確「立什麼德」「樹什麼人」「如何立德樹人」,探討立德樹人的時代內涵與實施路徑,將立德樹人落地生根,同時分享高考改革應對經驗,來自雲南、四川、貴州、重慶、廣西等西部地區各個州市、縣的教育管理者、優秀校長、班主任和學科老師們,通過線上直播平臺參與了本次會議,共同圍繞「聚焦新時代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構築高質量基礎教育育人路徑」展開交流與研討。
  • 鄭州名師點評中考試卷·語文:堅持立德樹人,力求穩中創新
    【點評名師】崔新鴿,鄭州高新區朗悅慧外國語中學語文教研組長、九年級備課組長2020年河南省中招語文命題緊扣時代脈搏,引導當代青少年堅定理想信念、厚植家國情懷,同時緊密契合新課程標準,全面考查學生的信息處理、審美鑑賞、語言表達等關鍵能力,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
  • 2020廣東中考語文真題解析:作文接軌高考有新意,閱讀顯家國情懷
    一、中學語文教育重要使命:增強文化自信,彰顯家國情懷2020年廣東省中考語文試卷依然是由基礎、閱讀、寫作、附加題四個部分組成。體現了培養學生「語言運用能力、思維能力、審美能力、文化傳承」四個核心素養成為語文教育的重要方向的思想。
  • 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孟子教育思想在鄒城二中大放異彩
    弘揚孟子教育思想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仲崇波鄒城二中作為孟子故裡的一所國辦普通高中,一直以來,學校十分重視對孟子的教育思想進行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以服務於以文化人的時代任務,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
  • 2020高考寫作時事熱點高分素材:第127屆廣交會在「雲」 端啟幕
    廣東成人高考考試網提供以下廣東成人高考信息:2020高考寫作時事熱點高分素材:第127屆廣交會在「雲」 端啟幕,更多關於高考時事熱點,廣東省成人高考,廣東省學歷教育的內容,請關注廣東省成人高考網/廣東省學歷教育網!
  • 社會|高校立身之本在於立德樹人
    夏魯惠立德樹人是一種培育人的理想和價值取向的實踐活動。立德,就是堅持德育為先,通過正面教育來引導人、感化人、激勵人;樹人,就是堅持以人為本,通過合適的教育來塑造人、改變人、發展人。立德樹人是要「立人」「成人」,將人「立」於與他人、社會、自然、世界、歷史的價值關聯之中,使個體的價值取向體現社會的價值內涵,使之「成人」。
  • 安丘市青雲學府:「四步驅動研究性閱讀」推動立德樹人
    近年來,山東省安丘市青雲學府高度重視閱讀教學,全面推行「四步驅動研究性閱讀」,積極打造書香校園、文化校園、特色校園,實現了教育教學、文化引領、立德樹人、品牌興校的全面發展,促進了學校辦學質量、辦學水平的不斷提升,走出了一條鼎力辦好人民滿意教育的特色發展道路——開展課題研究 「四步驅動」閱讀安丘市青雲學府開展的高中語文
  • 傳育立行 | 銅陵中學:學生為本 立德樹人
    傳育立行 | 銅陵中學:學生為本 立德樹人 2020-10-19 17:2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