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曆是怎麼來的,有人說是「洋人」傳來的,這是不是真的?

2020-12-17 寶叔講文化

農曆是怎麼來的,有人說是「洋人」傳來的,這是不是真的?農曆是我國傳統曆法,也是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所說的「陰曆」(民間通俗叫法),它是漢族在歷史發展過程中,通過對山川、河流、星空等研究過後的依靠地理、天文知識創立的一項偉大的非物質文化傳承和遺產。

當然,因為我國是一個多民族國家,歷史悠久,所以在農曆的發展史上也有少數民族政權對它作出了一些細節上的補充和針對某一環節的獨創貢獻,如:南北朝時期的後秦三紀曆 、北涼玄始歷 、北魏正光歷,元朝授時曆等(南北朝時期的北朝曆法主要時繼承和發展漢武帝時期的太初曆,元朝時期的曆法是在南宋統天曆基礎上繼承後再進行一些獨創)。

農曆的通俗叫法雖然是「陰曆」,但其實並不是真正的純陰曆(以月相變化計算的曆法),主要在於它是建立在陰曆的基礎上,融合陽曆(太陽歸年)而成的一種曆法,即取月相的變化周期(以朔望月為月的長度)加入幹支歷中的「二十四節氣」,同時以太陽回歸年為年的長度,並通過設置閏月來使平均歷年與回歸年相匹配而成的一種陰陽合曆。

在我國曆法的發展史上,曆法從來不是單一發展的,大體上遵循著一條規律,即在前朝的基礎上進行繼承、批判後,再融入自己的考究後,從而形成新的曆法。總體上來說,從最初三皇時期的幹支紀法到清朝的癸卯元歷,我國曆法一脈相承,在這個過程中也經歷了多次改革,其中最重要的五次曆法改革,即太初曆改革、大明曆改革、戊寅元歷改革、授時曆改革、時憲歷改革,才完善了我國傳統的農曆算法。

主要曆法具體如下:1、幹支歷:即我國傳統的天幹地支紀元法,包含:十天幹「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二地支「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二者依次對應匹配,組成六十個基本元素,按固定的順序,以時、日、月、年進行各個時間單位階段的排序,其中紀年以六十年為一個輪迴,這是我國歷代曆法的基礎。2、太初曆:漢武帝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頒布,以夏曆正月為歲首,吸收了幹支歷中的二十四節氣作為農事生產的指導,並以沒有中氣的月份為閏月,以滿足農時季節的需求。這是我國歷史上第一次曆法改革,比古羅馬儒略曆早了58年。

3、大明曆:南朝宋大明六年(公元462年)由我國著名科學家祖衝之創立,也稱「甲子元歷」,南朝梁天監九年(公元510年)正式實施。它引入了「歲差」的概念計算,採用朔望月長度為29.5309日,並求得回歸年長度為365.24281481日,這與現代測得回歸年長度僅差萬分之六日左右,即一年只差50多秒,是一種非常精確的曆法資料,這也是我國古代曆法的第二次改革。4、戊寅元歷:唐武德二年(公元619年)由博仁鈞和崔善為二人創製,改平朔為定朔,並在全國範圍施行的第一部曆法,也是我國曆法史上第三次大改革。

5、統天曆:南宋慶元五年(公元1199年)由天文學家楊忠輔創製,它以29.530594日為一月,以365.2425日為一年,這樣的計算結果只比地球繞太陽一周的實際周期差26秒,這一算法比西方早了400多年。6、授時曆,即明朝延用的大統歷:元至元十八年(公元1281年)由天文學家郭守敬創製,它廢除了傳統曆法採用的上元積年,並以29.530593日為一月,以365.2425日作為一年,而這比地球繞太陽公轉一周的實際時間僅差了25.92秒,這樣的精確度和今天的公曆相當,比西方早了300多年;同時創立了「三差內插公式」和「球面三角公式」,這也是我國歷史上第四次曆法改革。

7、時憲歷,即《崇禎曆書》:明崇禎二年(公元1629年)至崇禎七年(公元1634年),由明天文學家徐光啟主持(徐光啟死後由李天經主持),並邀請當時在華的西方傳教士,如:湯若望、羅雅谷等,結合西方天文知識編纂的一部新式曆書。該曆書中首次引入了「地球」的概念。此時的西方已經進入了文藝復興,所以曆書中雖然提到了哥白尼的「日心說」,但還是堅持「新地心說」,即地球是宇宙的中心並且靜止不動,月亮、太陽繞地球轉動;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土星等五大行星在繞太陽旋轉的同時,跟隨太陽一起繞地球轉動。

這一思想比中國傳統的地心體系學說(蓋天說、渾天說)和歐洲已經流行1500多年的託勒密地心學說要進步得多。當然,明末正處於西學東漸的過程中,西方的科學知識對中國傳統文化衝擊很大,所以當時的士大夫們對這部新曆法的優劣進行了長達近10年的爭議。在這個過程中,新曆法對日月交會(日月食)、日躔(推算太陽位置)、月離(推算月亮位置)、辰星(水星)、太白(金星)、熒惑(火星)、歲星(木星)、鎮星(土星)等天體運動軌跡和時間的計算及推演非常精準,讓崇禎認識到了新曆法的優越性,並在崇禎十六年(公元1643年)八月下達了頒布新曆的旨意。

只是當時李闖的農民軍已經佔據了河南,並回師陝西和孫傳庭決戰於潼關;而在此之前的五月,張獻忠已經在武昌建立了「大西」政權,大明朝處於嚴重的戰亂、混亂之中,而且隨著崇禎帝於1644年自縊煤山,新法在全國範圍內的推廣和施行並沒有得到有效的執行。清朝入關後,曾經參與編著《崇禎曆書》湯若望,於順治二年(公元1645年)將137卷的《崇禎曆書》刪減至103卷,並改名為《西洋新法曆書》進獻給當時的清朝攝政王多爾袞,作為自己進階的資本,以此獲取了清廷太常寺少卿的職位。

這本刪減版的《崇禎曆書》,被清廷命名為「時憲歷」後在全國範圍內進行推廣,多爾袞也由此完成了崇禎皇帝未盡的事業,而這部曆書也是新中國成立後編制農曆的基礎!只不過因為湯若望這個洗稿者,把徐光啟、李天經等中國科學家剔了出去,把《崇禎曆書》刪減後據為己有,並通過清廷的授權(即康熙曆獄事件)確立了他對這部新曆法的版權,也就給今天不清楚農曆發展史的我們造成了如題的困惑,即農曆是由洋人傳過來的,這不得不說是一個美麗的誤會。

事實上,時憲歷的本質其實還是對中國傳統曆法的改革。只是在這個改革的過程中,西方對天體運動的科學計算方式被中國傳統天文學進行吸收和融合,同時廢除了此前的把全年分成二十四份的以確定節氣的平氣(恆氣),正式採用了以太陽在黃道上的位置為標準的定氣(以太陽的運動軌跡制定二十四節氣的日期,以及中國傳統節日:春節、清明、端午、中秋、除夕),從而推動了中國曆法推演的新思路,這是中國曆法史上第五次也是最後一次改革。

結語:農曆是我們中華民族的智慧結晶,而且在它的發展過程中也印證了中華文明(漢文明)兼容並包、積極學習的態度。當然,歷代農曆的修證和編撰遠不止以上這些,其實還有很多關鍵的曆法(包括沒有推行的),如下圖表格。這些曆法對構建我國古代的科學體系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所以農曆是我們民族的傳統文化,並不是什麼洋人傳過來的。

只是在中西文化的交流過程中,文藝復興後的西方科學給了我們中國傳統知識分子很大的啟發,這一點是需要認清和承認的,但不能因此將我們老祖宗傳下來的東西打上「洋」標籤,這是非常不可取的。

相關焦點

  • 《陽曆》和《農曆》的來歷
    但咱們中國過去更多地習慣在由西 方傳來的東西前面加一個「西」字或「洋」字, 所以 新曆又被稱為「西曆」、「洋歷」。而加「洋」字更為 廣泛。「洋灰」(水泥)、「洋布」(機器織出的布)、「洋 火」(火柴)、「洋鹼」(肥皂)、「洋蠟」(蠟燭)、「洋 人」(外國人)……不一而足。
  • 「農曆」到底怎麼來的?
    原標題:「農曆」到底怎麼來的?   元旦一過,中國人就開始等著過年了。於是,不少人最近都在查農曆:今年過年是幾月幾日呀?   過年是大事,國家也將春節定為十分重要的節日,假期天數和國慶假日相同。春節多是書面或比較正式的稱呼,民間仍習慣稱其「過年」。
  • 洋山芋產量不高?是不是這幾點沒做好,一起來看看吧!
    不管怎麼叫我們知道都是一種東西就可以了,洋山芋這種蔬菜可以說味道是特別好吃的,吃起來軟綿綿的,而且我們還可以用洋山芋來製作各種美味的菜餚,在我們生活中的用處也是非常多,是從洋山芋裡面提取出來的澱粉,對於我們的生活還是有很多用處的,所以有很多朋友們都想要種植洋山芋這種蔬菜,但是由於以前沒有種植過洋山芋,所以導致自己種植出來的洋山芋產量比較低,下面我們就給各位朋友們介紹一下洋山芋產量比較低的主要原因,希望可以幫助到各位種植戶朋友們
  • 中國的農曆是怎麼來的?今天用英語說給你聽!
    」是怎麼來的,今天我們就用英語跟大家嘮一嘮關於「農曆」的那些事兒。農曆,中國傳統曆法,它是根據月相的變化周期,每一次月相朔望變化為一個月,參考太陽回歸年為一年的長度,並加入二十四節氣與設置閏月以使平均歷年與回歸年相適應。農曆是以陰曆為基礎,融合陽曆成分而成的一種曆法,所以從嚴格意義上說,它是屬於陰陽合曆。
  • 重視中國傳統節日,洋節日知道就行!
    聖誕節「洋節日」聖誕節是否真的和八國聯軍侵華有關???通告今天是2018年12月24日,農曆十八同時也是平安夜明天農曆十九就是聖誕節,現在網上又一次開始散播平安夜、聖誕節的來源大肆造謠使用中華民族曾經的恥辱來混淆視聽!
  • 農曆真的只是陰曆嗎?
    提到農曆,很多人都會覺得農曆就是陰曆的另一種說法。那這種說法真的正確嗎?首先來了解一下什麼是陰曆,什麼是陽曆。簡單來說,陰曆就是按照月亮運行規律為周期的曆法,陽曆則是以太陽運動規律為基礎的曆法。農曆是中國的傳統曆法。很多人也都知道農曆裡面的月份是按照月亮盈虧朔望為周期的,即月球繞行地球一周為一月。所以每個農曆月的十五左右,都是滿月之時,從這一點來看,農曆的月份確實屬於陰曆。那農曆真的就是陰曆嗎?
  • 紫陽特色名小吃,洋糖餃子
    說起家住紫陽縣向陽鎮的回族老人來慶發(來老漢)的家傳手藝——製作紫陽名小吃洋糖餃子,滿臉的自豪溢於言表。(洋糖餃子,流傳於陝西紫陽用糯米粉為主要原料的油炸小吃。)今年六十七歲高齡的來老漢,每天要做幾百個洋糖餃子。現代的機械,淘汰了傳統的碓窩和籮篩,和面機也解放了來老漢的雙手,不用再辛苦的用手和面。
  • 中國年為什麼是農曆年?農曆年是怎麼來的?
    中國人最隆重的節日,莫過於過年了,無論是哪個年代出生的人,都非常重視過年,因此才有了獨屬於中國的現象——春運。可是,我們有沒有注意到,一年到頭,我們只有過年這段時間,才把對日期的關注,從公曆轉向農曆。因為,我們所過的年,是農曆年。那麼,什麼是農曆年呢?這又要從我們的智慧之書《易經》說起了。上篇文中提到過:《易經》是古人對天象觀測所發現的規律,用以指導人類的生活。
  • 今年清明節是三月初一,有人說初一不宜上墳,這說法靠譜嗎
    清明小長假馬上就來到,也不知道怎麼了,一逢遇到一些節日,就有人拋出來一些這不行、哪不宜的說法,像去年過年的時候,就有流傳說大年三十不能貼對聯的說法,而且這種說法還滲透相當廣泛,造成很多人還真的不在大年三十貼對聯,這個大年三十不能貼對聯,據說是什麼絕日,不知道怎麼回事就泛濫起來,造成了這樣那樣的說法,現在快到了清明節,這不又有人說清明節是三月初一,
  • 蔡英文「撂重話」,莫非來真的?膽敢得罪「洋乾爹」?
    文丨錦肇 審丨瑾函看到蔡英文這次「撂重話」,內心「咯噔」一下:莫非蔡英文這次來真的?但又一想,「發卡彎」輕車熟路的蔡英文當局哪句是真心話?哪句又是場面話?臺軍機F-16是民進黨當局從「洋乾爹」美國那裡買來的戰機,企圖作為武備家底,以武力對抗大陸,而近些年隨著一些F-16戰機的老化,其事故也是頻發。「F-16戰機老化」可能有兩個原因:一是原來底子就不好,質量差;二是每年維護費用高昂,沒錢補給和更新。如果是前者,那責任自然是美國;如果是後者,那只能怪臺灣經濟體量有限。
  • 生在農曆這3的天的人,未來貴人多,天生老闆命!
    出身的不同,也造就了未來的不同,每個人都希望自己有個富貴的命,但是大多數還都是普普通通的家庭。不過生在農曆這3天的人,即便是出身貧寒,後天也是貴人居多,是個老闆的命。有人說三分的努力,加上七分的運氣,才能換來成功的希望,而一個人運勢有時候真的很重要。
  • 「百科雜談」農曆等同於陰曆麼?閏月是怎麼來的?
    很多人都有過這樣的疑問,農曆和陰曆是一回事麼?為什麼某一年會突然多出一個閏月?為什麼春節好像在陽曆1月和2月間沒有規律地變動呢?首先我們要明白曆法的起源。古人根據天象變化等自然規律,計量比較長的時間間隔,這就叫做曆法。什麼事物的變化既有規律又容易被觀測到呢?很明顯就是太陽和月亮了。
  • 農曆閏四月出生,有人等「生日」等了好多年,還有人第一個「生日...
    2020年是農曆庚子年農曆上閏一個月這在開年就已經被大家關注剛剛過完第一個農曆四月我們又迎來了閏四月蔣女士笑著說,過去一直沒有注意過農曆閏月,只記得2014年之後,就再也沒碰到過閏九月。但為了不讓女兒掃興,家人們都會選擇農曆九月或者公曆生日那天為女兒慶生。在公曆中,四年一閏的閏月固定在2月,農曆的閏月又是怎麼回事呢?
  • 您知道陰曆、農曆、陽曆怎麼來的?二十四節氣與其三者的關係?
    中國是文化大國,中國的曆法有陰曆、農曆、陽曆。可很多人都不知道這三者是怎麼來的?還有多數人認為,農曆就是陰曆。其實這個是不全面的。為什麼呢?陰曆與月相有關了解陽曆,陽曆是怎麼來的?陽曆來自於太陽了解農曆,農曆是怎麼來的?
  • 大媽夜裡睡不著,說樓下總有人打麻將,問題是樓下沒人住
    尤其是年齡大的人,他們的神經比較敏感,精神也容易衰弱,聽不了吵鬧的聲音,遇到幹擾就睡不著了。劉阿姨這段時間一直都睡不好覺,她說自己心裡難過。原來劉阿姨家住在一樓,她家樓下是一個車庫。車庫今年剛換了新主人。可是自從車庫換過新主人後,劉阿姨總能聽到樓下有人打麻將。
  • 有人說遇見熊裝死能逃過一劫,這是真的嗎?「熊瞎子」其實不瞎!
    有人說遇見熊裝死能逃過一劫,這是真的嗎?「熊瞎子」其實不瞎!人們口中流傳著這樣一個說法,那就是熊不喜歡吃死去的動物,如果我們在野外遇見的熊,並且不能逃生的話,那我們就倒在地上裝死,並且屏住呼吸,這樣熊就不會吃我們了,我們就能逃過一劫,對於這種說法,很多人深信不疑,覺得說的有一點兒道理,那這種說法到底是不是真的呢?
  • 這樣理解陰曆、陽曆、農曆就簡單了(說節氣 中)
    陰曆,依據月亮的變化來制訂的曆法,例如伊斯蘭曆法是純陰曆,是以12次月亮圓缺為一年,壓根兒沒考慮太陽的事兒。這造成他們的新年在外人看來是落在公曆的哪個月過不一定,夏天冬天都會過年。而中國的傳統曆法,是個陰陽合曆,就是大家說的農曆,幾千年來都是這樣用,一直到1912年,官方才開始主用西方的公曆並跟農曆並用到現在。
  • 老一輩人常說,農曆生日是這幾天的人,富貴相伴,吉祥如意!
    很多人都有這樣的感覺,即便是兩個人成長環境、性格類似,他們的人生經歷和際遇也有可能有很大的不同,可能會一生富貴相伴,吉祥如意,也有可能遇到諸多不順,處處碰壁。於是,這不禁讓人感到困惑:明明自己做得一點也不比別人差,甚至付出更多努力,為什麼自己過得沒有別人好呢?
  • 桃花源是不是真的存在?在歷史上為什麼有人說是另外的一個世界
    桃花源是不是另一個世界的通道?還是人對於當時社會心存的假象?桃花源是死人國?是鬼故事?是人對於當時的幻想?並且在後面漁夫帶著官員沒有找到桃花源的存在,那是否可以證明 桃花源的存在是否是真的?當然罈子還有另一種想法是漁夫看到裡面的人都在幹活,並且都對漁夫進行熱情的款待,並且在當時那個戰亂的時候人人都想去一個安安穩穩平和的地方進行生活,但是漁夫沒有在那裡帶得很久就離開了,此處我們可以想要私心去接送自己在意的人可回去後的劉子驥身體開始不舒服,這也可能把劉子驥他的一個計劃打亂了,這是一個想法。
  • 農曆二月十九,觀音菩薩生日,該怎麼過?
    究竟觀音菩薩有沒有生日,是不是農曆二月十九?我們知道,我們當前採用與理解的時空觀是南閻浮提世界,也就是佛陀降世的娑婆世界時空觀。一年365天,周而復始。然而,這種時空觀在三千大千世界是不通用的。你會說:怎麼可能?萬物皆有初始。這個初始日,就是佛菩薩的生日。沒錯!理是這麼個理。可就佛菩薩生日這一點上,又存在一系列問題。其一,佛菩薩們既然選擇了出家,無論是父母生養,還是蓮華化生,世俗種種,早被他們拋之腦後。從他們決定修行的那一刻,已經選擇了一條嶄新的人生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