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出生後每天最大的任務除了睡覺就是睡覺。
睡覺時寶寶的大腦發育、身體健康和營養吸收都在快速發展,因此睡眠質量對寶寶對至關重要。很多父母認為寶寶剛出生後分不清黑天和白天,只要睡夠時間就可以了。
至於寶寶什麼時間入睡並不是很重要。
事實上,寶寶入睡的時間直接影響了大腦發育和身高的成長。
寶寶入睡後,身體會產生生長激素。
生長激素會促進蛋白的合成,骨骼、內臟以及全身的生長,影響脂肪和礦物質代謝。對大腦、四肢以及身體各個器官的快速發育有很大的幫助。在生長激素分泌旺盛的條件下,寶寶的各方面發育才會更好。
寶寶睡覺要抓住黃金時間
經過科學研究,生長激素的分泌有2個最為旺盛的時期,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寶寶睡覺的黃金時間」。
①21:00-24:00
晚上是寶寶身體新陳代謝達到最佳平衡狀態的階段。
經過對生長激素分泌的浮動研究,發現生長激素分泌的第一個高峰期處於21:00-24:00之間。這個階段生長激素分泌是平時睡眠的3倍,清醒時的6倍。
②5:00-7:00
生長激素的大量分泌需要深度睡眠做前提。
寶寶在入睡30分鐘會逐漸進入深度睡眠狀態,達到第一個高峰期之後,進入淺睡眠。在經過一段時間後再度進入深度睡眠階段,這時會進入生長激素分泌的第二個高峰期,大概時間在早上的5:00-7:00。
但此時分泌的生長激素要低於第一個高峰期。
深度睡眠的質量和時長直接影響了孩子生長激素的分泌,保證孩子的睡眠時間和睡眠質量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培養孩子良好的睡眠習慣是非常重要。
如何讓寶寶快速、按時入睡呢?
營造睡眠環境輕鬆平和的環境很容易讓寶寶進入放鬆的狀態,受到的幹擾越少寶寶越容易睡著。在哄寶寶睡覺時儘量保持環境的安靜,營造光線昏暗的環境。儘量不要給孩子留夜燈,或者將夜燈放在遠離孩子的位置。
因為燈光的光線會影響褪黑素的分泌,使孩子的睡眠質量下降,導致生長激素的分泌降低。
打造睡眠儀式打造睡前儀式的目的是為了給寶寶睡覺的暗示。
比如睡覺前先給寶寶洗澡、換上乾淨的衣服、蓋上被子、放輕音樂、講故事,然後睡覺。每天固定這一套流程,養成睡前習慣,等到給孩子放輕音樂或講故事的時候,孩子就知道睡覺的時間到了,逐漸形成一種心理暗示。這樣寶寶更容易入睡。
講睡前故事睡前故事是我家寶寶睡前流程中必不可少的步驟。
從寶寶大概能聽懂我說的話時就開始講睡前故事,大概是1歲左右,這時寶寶對簡單的故事已經能聽得懂了。每天挑選一個美好、溫馨的睡前故事講給寶寶聽,每次聽完睡前故事就必須睡覺。這已經是我和寶寶之間的約定。
睡前故事不僅能提升寶寶的理解能力,對語言能力的發展也有很大幫助。雖然這時寶寶能說的詞彙還不是很多,但故事中的詞語都會變成寶寶的詞彙量,在語言的發展上速度會更快。我給兩個孩子講的睡前故事中最受歡迎的就是這套《上床囉:寶寶晚安故事》。
這套睡前故事既是一個個溫馨美好的小故事,其中也包含了寶寶睡覺時容易出現的問題,比如害怕自己睡、要穿著固定的睡衣、要開燈睡、要抱著毛絨玩具等等。既能哄孩子睡覺,也告訴孩子當出現這些問題應該怎麼做。
從孩子1歲到3歲多一點這套睡前故事是使用時間最長的。
剛開始只是當做簡單的故事講。當孩子2歲左右,開始根據故事中的內容對孩子進行一些提問,讓促進孩子思考,提升認知等等。對孩子的物權意識、分享意識、分床睡、自理能力的培養都有好處。
故事共有7冊,分為從星期一到星期日一周。
比如到了星期三就給孩子拿出星期三相應的故事書,很方便培養孩子的時間觀念。講的時間長了,孩子記住了今天應該講哪本書,自己就會要求讓我講故事,也會自己去找相應的一冊。
經常給孩子講故事的家長,建議嘗試一下這套睡前故事。
點擊下方連結即可購買▼
我是小青媽媽母嬰培訓師,也是擁有兩個寶寶的媽媽,愛孩子、愛生活,願與萬千媽媽分享育兒經驗、育兒乾貨。希望我的一點經驗和建議,能幫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孩子能更好地成長!更多育兒知識請關注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讚或分享給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