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記•中庸》有云:「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這雖然說的是為學的幾個層次,或者說是幾個遞進的階段。但筆者認為,這句話應對現實的金融危機同樣具有其教導意義: 第一,危機讓我們重新認識自我,審視自我,了解自己的優劣勢和機會、威脅;第二,危機讓我們認識世界,從更廣闊的空間範圍內(縱向和橫向)知道自己在所處的位置;第三,危機讓我們認識未來,知道我們未來走向哪裡?該如何去?怎樣去?
讀書,改善「心智模式」
彼得•聖吉所著《第五項修煉》中的第二項修煉就是「改善心智模式」。
改革開放30年,中國企業家在特殊的歷史和市場背景下,抓住了發展機遇,形成每個企業獨特的「心智模式」。這一「心智模式」決定了企業獨特的管理思維,決定了企業戰略發展、企業管理以及文化模式。郎鹹平曾寫到:分析中國現在很多中國企業喜歡做大做強,而且手法投機取巧,喜歡小概率事件。他們大多有世界500強的病態心理,做到一定階段後就想做世界500強……這段文字生動地描述改革開放後中國許多成長企業獨特的「心智模式」。然而,「成也心智模式,敗也心智模式」。很多企業家在財富劇增的同時,卻是道德缺失及精神的匱乏——崇尚「讀書無用」,放縱慾望,喪失責任。
此外,日新月異的知識變化、激烈的外部競爭環境,企業的自身發展以及員工知識水平提高,多數企業家自身的知識結構、思維境界已經「力不從心」,甚至無法邏輯性解讀某些現象,障礙了知識和技能在企業內部無法轉化為生產力。概括總結,這一切源於「心智模式困獸」。
對於企業家和經營者而言,個人魅力形成源自經年的修煉:一定的知識結構,對所處行業的深刻理解;人格魅力所散發的清香,被員工從心尊重,成為下屬仿效的榜樣;系統和具有邏輯性的看法和思想,並且在某些方面具有獨到的見解。這些是建立領導者權威,塑造企業領袖的基本要素。
心智模式是由知識體系和價值體系兩部分構成的。正如培根所說:「知識能夠塑造人的性格。」讀書不但豐富企業家的知識體系,而且可以修身。汪潮湧(信中利投資公司董事長)說,企業家是這個社會的公眾人物,他們的行為方式有很大的示範效應。在這個標榜財富英雄的時代,他們對書籍的熱愛說明,財富英雄並不是只有物質財富。寧高寧也認為,讀書實際上是自己生命的延伸——「你可以去過別人的生活,你的生命會更飽滿一些。」日本資生堂創始人福原家族的福原義春,其讀書範圍從社會上的暢銷書到原版的法國最新哲學、美學,再到美國最新思潮方面的著作等,多有涉及。東芝全球總裁西田厚聰也是特別能讀書的人。不論多晚到家,西田總裁都會埋頭讀上幾個小時的書,而且是幾本書,幾個方面的書同時讀。出差中國的時候,西田夫人、秘書等要為他準備一大包的書,不論去哪裡,旅途成了讀書的專用時間。
讀書,其實是企業的戰略
「要麼學習,要麼死亡」。這是國外一本暢銷雜誌的封面標題。學習是從讀書開始的。企業管理是對企業內外資源的有效管理,從而使企業贏利的過程。從戰略的眼光來看,企業不僅要贏利,還要在激烈的競爭環境下永續經營,必須有自身的發展戰略。我們可以通過圖1來理解心智模式、管理思維對企業發展的重要性。
首先,企業管理思維來源有三個途徑:
1.經驗與反覆試驗學習。經驗是思想的一個主要來源。並且在我們的心智模式中所包含的大多數內容都是反覆試驗學習的產物。2.模仿。我們很多的態度、信念和理解來自觀察,再去接納別人態度、信念和理解。這除了我們實踐中的學習,更多的來自讀書。3.創造力。創造力和想像力能為新思想或包含著新信念和理解的全新心智模式的發展提供原材料。
可以說,中國不缺乏「管理思維」中第一個來源——經驗和反覆試驗學習,缺乏的是第二點——模仿,其主要來源就是讀書。從更高的角度來看,讀書其實不僅是企業家個人戰略,更關乎企業戰略問題。
戰略是讓企業獲得持久性的競爭優勢,因而不讀書無法參與競爭。縱觀今天的每一場競爭都是新理念競爭和學習速度的競爭。資料顯示,在農業經濟時代,人類只需要7〜14歲的學習就能勝任日後的工作;在工業經濟時代,人類的學習時間延伸為5〜22歲;而在今天,我們已經邁入了知識經濟時代,人類只有堅持終身學習,才能適應時代的發展,社會的需求。這表明,歷史綿延很久的「一次性學習時代」已告終結,學歷教育已被終身教育取代。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具有世界意義的《學習生存》一書中,提出「終身學習是21世紀的生存概念」。美國前總統柯林頓在一次演講中也說:「終身學習是知識經濟的成功之本,假如我們實現了這一目標,它將爆發出無限的良機,並改變每一個年輕人的未來。」因此,不斷地讀書,不斷地學習已經稱為全球共識。
另外,競爭實質上是對資源的創新整合,這需要企業家具備敏銳的洞察力和前瞻性眼光。比爾•蓋茨在其第一本書《未來之路》中提出:要想掌握商業分配的原則,只有一點——學習。而戰勝競爭對手最快最好的方法就是怎樣比對方學得更快更好,這個階段是注重學習的速度,誰學習的速度快,學習適應市場,學習了解社會的需求,學習如何做這個企業,學習如何來驗證產品線,學習如何來發展企業,誰就會成為贏家,而完成這一個工作,這個企業才能跳躍發展,才能健康地進入21世紀。
這個時代和社會期盼領袖人物的出現,企業發展也期盼領袖人物。企業家讀好書,讓書籍成為思想的進步與轉變的工具。我們期盼危機起始,也是企業家回歸道德,擔負責任,更新思想,重塑企業領袖的起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