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一生中,要經歷很多個時間段。同樣的,每個人都會經歷很多個「第一次」。而上幼兒園,就是一個孩子在一生中要經歷的第一個時間節點,同樣也是第一個「挑戰」。作為新入學、第一天要離開家長的孩子,總是會因為離開了熟悉的環境和人而哭鬧不已,家長同樣也會非常擔心,害怕孩子在幼兒園的生活不舒服。
尤其是近些年,幼兒園老師暴力對待孩子的案例越來越多,經常會有幼兒園虐待孩子的新聞。家長出於對孩子的保護心理,對幼兒園老師總是半信半疑,害怕自己的孩子也成為新聞中的可憐孩子之一。
小張就是這樣一位十分擔心孩子的母親,她的孩子勇勇今年正是上幼兒園的年紀。經過多方對比考量,小張為勇勇選擇了一所口碑很好的幼兒園。但是小張還是不放心,她思來想去,最終決定在孩子衣服裡放一支錄音筆,想要把老師對待孩子的情況錄製下來。
但是,小張下午還沒有去接兒子放學,就接到了幼兒園園長的電話,大概意思是孩子被退學了。小張頓時有些慌,不知道為什麼。園長解釋說,幼兒園老師中午給孩子換衣服時,勇勇口袋中的錄音筆不慎掉出。老師播放錄音後已得知小張偷偷錄音的事情,表示十分生氣。園長也覺得,家長做法太過分,這樣的結果純屬自找的。
對於這件事情,家長們持有不同的看法:
一部分家長十分支持小張的做法,認為媽媽出於對孩子的保護,想要知道幼兒園的真實情況合情合理。畢竟在幼兒園中,老師到底怎麼對待孩子,家長並不知情。再加上總有幼兒園老師虐待的案例出現,小張這樣做也無可厚非。她們還認為,幼兒園老師及校長對於錄音的事件反應過大,或許是心虛的表現,害怕自己在幼兒園的所作所為被家長看到。
但還有一部分家長認為,小張的做法是完全錯誤的。既然把兒子送到了幼兒園,就不應該對自己的選擇再抱有質疑。況且,這樣隨意在未經過老師允許的情況下進行錄音,也是不正確的事情。如果擔心孩子,應該多和老師進行溝通交流,不應該用極端且錯誤的方法解決問題。,
這兩種家長都有自己的理由,聽起來也各自有理。家長對於第一天上幼兒園的孩子自然是擔心無比,生怕會出現虐待事件,即使是已經進行了多方面的考量與對比,也總還會有擔心的情況發生。作為母親,擔心自己的孩子也在情理之中。
但是反過來說,擔心孩子沒錯,但也要講求方法。如果用錯誤的方法做自以為正確的事情,那麼到頭來也是錯誤的。假使在合理的做法下,家長如何才能確保自己的孩子安然無恙呢?
一、多與老師溝通
其實,比起用錄音筆等方式偷偷摸摸地了解孩子的情況,倒不如和老師好好溝通。如果擔心孩子在幼兒園裡受傷,或和其他人起爭執,家長完全可以主動和老師說明。兩方相互配合工作,孩子在幼兒園裡生活家長也可以更放心一點。
平時,家長可以用微信、電話等方式主動聯繫老師,讓老師看到家長對孩子的用心、上心,也可以起到提醒老師對孩子要有師德的作用。溝通可以解決大多數問題,家長不一定要用錄音筆這樣略顯極端的做法。
二、給予老師尊重
有些家長認為,老師賺的是自己孩子的錢,老師的職責即為為孩子服務,這是錯誤的。老師的確需要對孩子負責,但這只是老師的本職工作,並不能成為家長對老師頤指氣使的原因。
尊重都是相互的,只有家長尊重老師,才能獲得老師對自己和孩子的尊重。在與老師溝通的時候,也不應該認為自己對於老師可以「高人一等」,說話毫不客氣。這樣也不能給孩子做出好榜樣,孩子不能明白尊師重道的重要含義。
三、要有「眼力見」
何為「眼力見」?家長又要如何才能使自己有「眼力見」?其實很簡單,首先,在老師休息的時間裡家長不要打擾老師休息。老師也有自己的生活,家長不應該要求老師二十四小時為自己服務。
其次,不要對老師提出一些無理要求。例如要求老師給孩子錄視頻發給家長、讓老師把孩子一天的情況都錄下來等。這樣的做法都佔用了老師的私人時間,或工作時間,也就說明家長沒有給老師該有的理解與支持,沒有認真配合老師的工作。老師一天的時間全在與家長溝通,怎麼能管好孩子呢?
況且,幼兒園裡不止一個孩子,老師要對所有的孩子負責,家長不應該讓自己的一個孩子佔用老師所有時間,這是非常自私的做法,老師也不會認真對待孩子了。
擔心孩子是人之常情,但一定要用正確的方法,像小張一樣隨意地對老師的工作時間錄音,也無法怪校長要讓孩子退園了。用正確的態度與方法和老師溝通交流才是對自己孩子最好的照顧與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