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中的作用力與反作用力原理:善良的力量

2021-01-14 山水文章


在物理學裡,有一個靜力學公理,名叫作用力與反作用力原理。它是指,一物體對另一物體有一作用力時,另一物體對此物體必有一反作用力,這兩個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分別作用在兩個物體上。

這個原理說明,力永遠是成對出現的,物體間的作用總是相互的,有作用力就有反作用力,兩者總是同時存在,又同時消失。

說到這,是不是有一句感覺似曾相識的話:生活就像一面鏡子,你對它笑,它也對你笑。其實,鏡像表現的,只是綜合因果的表象,更深層的本質,實際上是你對生活用力了,生活對你有所反饋。所有的用力,最終都會反作用回來,這可以用「踢貓效應」來證明:

有一天,一位董事長因超速被罰,上班遲到。他訓斥了銷售經理。銷售經理莫名其妙挨訓,很不舒服,就把秘書挑剔了一番。秘書故意去找接線員的茬兒出氣,而接線員只能回家把氣撒在兒子身上。

兒子很委屈窩火,就對家裡養的小貓狠狠踢了一腳。小貓平白無故被踢,也很氣憤,就從家裡衝出去。而路上一輛汽車,為了躲避突然衝出門的小貓,差點發生危險。而坐在駕駛室趕路的,就是那位董事長。

贈人玫瑰,手有餘香。所謂「將心比心」就是你給予生活什麼,生活就會給予你什麼。作為老師,認真備課,傾心教學,就能桃李天下。作為老闆,嘔心掌舵,厚重寬容,員工就會赤膽忠誠。作為職員,大義正直,用心工作,職場便不會對他執意虧待。作為我們每個人,保持善良,傳遞正能量,社會必然更加美好。


有一種善良叫:簡單自然

在一座城市路邊的自動售飲料機前,一個穿著很土的年輕人握著幾枚硬幣站在那兒左右打量,不知怎樣購買。這時剛好路過一對夫妻,妻子看出了這個年輕人的窘境,便要過去教他,男人拉住了她。

男人有意地大聲說道:「老婆,你渴了吧?我去給你買瓶飲料。」他走到年輕人旁邊的自動售飲料機,說:「老婆,這東西怎麼用啊?」女人明白了,走過去,一邊說一邊做,教自己的老公如何使用。

真正行善的人,從來不會居高臨下地施捨,他們會顧及別人的顏面,通過輕描淡寫的處理方式來傳遞自己的善良。他們的善良從未圖回報,只是遵從自己的內心做事。所做的好事,並不都是刻意為之,而這就是自身的性格,自身的品質。如果不去做,心裡過不去,睡覺不安穩。

在人生的道路上,如果我們從來不對別人行善,那麼別人又為何對我們行善呢?如果在心田播下善良的種子,那麼總有一天會長成參天大樹。善良是一種傳遞,當你把善良給了別人,那麼一定會從別人那裡收穫善意。


有一種善良叫:助人心安

有一天,計程車司機亞當斯接到一位老婦人。老人說醫生告訴她自己的時間不多了,要去天堂養老院看看。到達養老院後,亞當斯沒有收老人的錢,免費送了她這一程。

幾天後,亞當斯又接到了老人的電話,等他到達時,看到老人憔悴的臉上寫滿沮喪,透著焦灼。老人急切地對他哭訴,說手上的戒指不見了,這是她車禍去世的女兒的遺物,對她無比重要。那天去養老院,一定是落在亞當斯的車上了。

亞當斯很生氣,覺得自己做了好事卻受到如此委屈,但看著老人傷心的樣子,話到嘴邊又咽了回去。他安頓好老人後,就拿著照片趕到曼哈頓最大的珠寶店,花去自己一半的積蓄,定製了一枚相似的戒指。

一年後,亞當斯收到老太太的一封信,信中寫到當拿到他找回的戒指時,就知道不是自己女兒的,因為自己那枚內側有女兒的名字縮寫,後來從手提箱裡找到了。她感謝亞當斯用善良給了她最後的溫暖,她把郊外的別墅和這兩枚戒指都作為遺產留給了亞當斯。

亞當斯無疑是幸運的,因為世間所有的善舉,並不都像這個故事一樣直接反報。善良是一種品質,是人發自內心的處事原則,而從來不是外部力量強加的。善良不僅表現一個人的本性,更表現一個人的處事方式,越是善良的人,他們計較的東西越少,敢於承擔的責任越多。時間久了,他們的生活自然也會變得更美好。人行善,福雖未至,但禍已遠行。


有一種善良叫:溫暖社會

在東北,有一位普通的工人。20年來,平均每年鮮血2.7次,共獻血6萬毫升,是他身體血液的10倍多。但就是這獻血給的不多的營養補助,他都捐獻給了貧困學生。他累計捐款7萬多元,幫助100多名貧困兒童走進教室,而他和家人還住在不足40平方米的單室裡。

連組織上給的各種獎勵錢,他也捐了出來。後來,單位怕給他錢就捐,乾脆給辦成購物卡,然而,他找同事、磨妻子,還是將購物卡換成現金捐出去;他很少買新衣服,一年四季都穿工作服。

2006年夏,他聽說兩位工友的孩子都得了白血病,就找到鞍山市廣播電臺交通臺,和工友一起向全市直播,徵尋造血幹細胞。他的精神和兩個孩子的命運,不知牽動了多少人的心,相繼有1300多人籤字並捐獻了造血幹細胞樣本。他還把醫保本上所有的錢,全部用掉了。

這個人就是郭明義,鞍鋼礦業公司齊大山鐵礦生產技術室採場公路一名普通的管理員。在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會上,被評為「改革先鋒」稱號。20多年來,他每天都提前2個小時上班,相當於多幹了五年的工作量。

工友們稱他是「郭菩薩」、「活雷鋒」,礦業公司領導稱郭明義使整個「礦山人」的精神得到了升華。而更重要的是,他的精神在全社會傳頌學習,讓更多人以他為榜樣,將善良傳遞到四面八方。


有一種善良叫:拯救祖國

在倫敦威斯敏斯特大教堂地下室的墓碑林中,有一塊名揚世界的無名墓碑。它的碑文大意是:當我年輕的時候,我夢想改變這個世界。當我成熟以後,我發現我不能改變這個世界,就決定只改變我的國家。當我進入暮年後,我發現我不能改變我的國家,我的最後願望僅僅是改變一下我的家庭。但是,這也不可能了。

當我躺在床上,行將就木時,我突然意識到:如果一開始我僅僅去改變我自己,然後作為一個榜樣,我可能改變我的家庭;在家人的幫助和鼓勵下,我可能為國家做一些事情,然後也許我甚至可能改變這個世界。

善良也是如此,一個人的善良可以影響多個人,然後又呈幾何級的傳播影響更多的人,甚至影響到整個國家、整個民族。聖女貞德就是用自己的善良,拯救了自己的國家,成為法國的民族英雄。

英法百年戰爭時期,硝煙讓法國民不聊生。善良的貞德為身邊無辜百姓的命運嘆息,但是身為一個弱女孩,只能躲進教堂,日夜祈禱「和平」兩個字!可戰火併沒有因為善良少女的祈禱,延緩它的步伐,終於還是燒到了她的家鄉。

親眼見到英軍的暴行,貞德孤身前去拜見法國太子查理,請求給她一支軍隊,她一定能帶領軍隊戰勝英國,拯救自己的國家。查理對眼前的這個弱不禁風的小姑娘雖毫不信任,但是法國當時已經面臨絕境,查理抱著死馬當作活馬醫的心態,給了貞德一支人數不多的隊伍。 

多數人抱著看笑話的心態,等待著貞德的戰況傳來,但是貞德為法國創造了奇蹟。她帶領著部隊殺得英軍節節敗退,後來英軍看見貞德的旗幟就逃跑。貞德令法蘭西轟動了,人人都在歌頌這位英勇的少女。 

貞德的善良,賦予了自己的勇氣,獲得了神奇的力量。

善良是人的天性,也是一種品質。根據作用力與反作用力原理,善良裡藏著一個人的運氣,你付出的善良,應該得到善良的回應,無論是直接回應到自身,還是回應到社會。而有去無回的善良,就是助紂為虐了。這樣的善心,不要也罷。


有一種偽善叫:善心泛濫

善良的人一般凡事以天下太平為主,但一旦善良過度,就是善良的實質出了問題。過猶不及是個千古真理,善良過度的人絕對不會被認為是超級善良,而是有點兒傻。你把別人當朋友,別人把你當錢包,你想給別人當「活雷鋒」,別人卻把你當「背鍋俠」。

小陳就是大家口中的「善」女郎,在辦公室從來都是有求必應,大家的觀念都是「有事找小陳」,但是有好事都不會想到她,因為覺得她就應該吃虧。當在工作上出現一個很大的失誤,整個部門的同事心照不宣地把責任推到他身上,認為受傷的就應該是她。

當被上司約談辭退時,沒有一個同事站出來為她說一句話。她這時候才反應過來,不要怪江湖險惡,只能怪自己太容易退讓和妥協,強權和蠻橫就是這樣產生的。

善良很好,但要有度。千萬別被泛濫的善良之心衝毀了原則,變成一個事事妥協遷就的傻瓜。如果別人把你堅守的善良真誠等同於「傻」,那麼就沒有善良的必要了。毫無原則的善良不會讓你越變越好,反而更容易被別人利用,最後自己苦不堪言,心力交瘁,而卻鼓勵他們在自私的路上越走越遠,適得其反。


有一種反善叫:以德報怨

我們都知道「以德報怨」這個詞,意思是說不記別人的仇,反而給他好處。一直以來,我們都認為只有孔子這樣的聖人,才能做到以德報怨。其實,是我們誤解了孔聖人好多年。《論語》的原文是這樣的:

或曰:「以德報怨,何如?」子曰:「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

意思是說有人問孔子,「用善行回報惡行,怎麼樣?」孔子說:「如果以德報怨的話,那麼用什麼回報善行呢?應該用正直回報惡行,用善行回報善行。」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對付惡人和壞人,就不要以為執著於行善。孔老夫子還給我們上過一課。《史記》記載了這樣一件事:

孔子周遊列國時,路過一個叫蒲的地方,正好遇上公叔氏據蒲反叛衛國,蒲人扣留了孔子。弟子中有個叫公良孺的,自己帶了五輛車子跟隨孔子週遊各地。他這個人身材高大,有才德,且有勇力,對孔子說:「我從前跟隨老師週遊在匡地遇到危難,如今又在這裡遇到危難,這是命裡註定的吧。我和老師一再遭難,可搏鬥而死。」

公良孺跟蒲人打得很激烈,蒲人害怕了,對孔子說:「如果你不到衛國去,我就放你們走。」孔子與他們訂立了盟約,這才放孔子他們從東門出去。孔子於是到了衛國。子貢說:「盟約可以違背嗎?」孔子說:「在要挾下訂立的盟約,神是不會認可的。

所以,善良一定要分清對象,對待無德無良罪惡之人,便不能心地慈善,不然善良餵了狗,會挫敗自己的激情,甚至逐漸耗儘自己的善情。


有一種愚善叫:善不得法

我們相信自己的善良,也相信按照作用力與反作用力原理,我們的善良會傳遞下去,讓這個世界更美好,更溫暖。但是,有些人根本就不是傳遞的介質,我們善心用的力,反過來的確是傷害。

我們都很熟悉「江歌」案。倒在惡徒刀下的江歌絕對是善良的,也正因為她太過善良,為別人考慮太多,替自己想得太少,而低估了別人的惡意,忽略了當時的風險。可以說,這是一起褻瀆善良的行兇,是慘無人道的傷害。

還有著名的「農夫和蛇」的故事。一直以來,這個故事教育的教育意義是,要只對善良的人給予幫助。其實,這個寓言有更深刻的涵義。蛇是要冬眠的,而農夫沒有認真考慮,就把他放在懷裡溫暖,做法是不妥當的。所以,做善事也要注意方法。

一位禪師在河邊打坐,看見一隻蠍子掉進河裡,於是連忙用手把它撈上來。誰知,蠍子卻蟄了他。旁邊的漁夫笑他,禪師卻淡然地說,蜇人是它的本性,慈悲是我的本性,自己的本性不會因為它的本性而改變。說話間,蠍子又掉進水裡。禪師正猶豫是否再次用手撈的時候,漁夫遞過來一根樹枝。

任何時候,頭腦都比善心重要。善良要講究方式,用對方法。我們的善良必須要有所保留,這份保留不是自私,而是對形勢的判斷,對風險的評估。善良,光靠一腔熱血是不夠的,一定要用理性護航。在自己能力之內的善良才是善良,放棄警惕的無界限善良,那是愚蠢。



作用力與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生命中的一切好壞,都是我們過去和現在所有行為、言語和思想的總和吸引來的。


我們作用給世界的一切,無論善惡,都會反作用回來。那些來到我們生命中,又給我們添煩惱的,一定是上天派來讓我們在他們的身上訓練寬恕的。


因為心中有了寬恕,人從內到外就會富有。




相關焦點

  • 作用力與反作用力有什麼關係?
    我們在中學的時候就知道了力的作用是相互的,這也就是作用力與反作用力。每一個力都有一個與之相等的反作用力。當你用手敲打物體的時候,你對物體施加一個力,這時候物體可能因為受力而破碎了,而此時你也會感覺到手很疼,這是因為在你對物體施加力的同時,物體對你也有一個反作用力;當物體放在地面上時,物體對地面便有一定的壓力,同時物體也會受到地面的反作用力即支撐力,它們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分別作用在地面上和物體上。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現象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
  • 作用力&反作用力
    ;       兩個物體之間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作用力與反作用力是相輔相成的一對力,同時出現,同時消失。不太明白這中間很奧妙的道道,回憶一下過程中我的心態,作用力與反作用力在無形空間發生了同樣的作用。
  • 為什麼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總是大小相等,萬有引力有反作用力嗎?
    萬有引力的反作用力當然也是萬有引力,在牛頓力學下,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是同一類型的力,並且總是大小相等,方向方向,作用在一條直線上,同時產生,同時消失。但是在相對論力學中,牛頓第三定律就具有局限性。分析:此時引力變化還未傳達到行星,行星還是照樣公轉,照樣受到一個引力作用,但實際上此時恆星已經不存在了,那麼這個反作用力在哪呢?或者說此時作用力和反作用力還是同時的嗎?
  • 作用力與反作用力、平衡力的區別
    物理的之間相互作用的一對力,我們稱之為作用力與反作用力。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總是成對出現的,同時產生,同時消失,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條直線上。這樣的規律也被稱為牛頓第三定律。延申下,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總是同樣性質的力,比如地面物體的重力是由於受到地球的萬有引力產生的,同樣地球也受到了該物體對地球的萬有引力。
  • 教學設計>高中物理《作用力與反作用力》教師資格證面試模板
    二、試題解析【教學過程】環節一:新課導入複習作用力與反作用力的概念,提出疑問,作用力與反作用有什麼關係?引入新課。環節二:新課講授(一)作用力與反作用力1.作用點老師利用三個演示實驗,提出問題,讓學生得出結論。
  • 望海樓:「巧實力」也有「反作用力」
    在剛過去的上個任期,歐巴馬和同事希拉蕊、帕內塔,可謂很懂「力學」原理,搞出了個「巧實力」和「再平衡」。這些「戰略遺產」很可能會延續到歐巴馬下個任期。 很懂「力學」的歐巴馬們,一定更熟悉「力學」中的「牛頓第三定律」——作用力與反作用力定律:「每一個作用力總是有一個相等的反作用力和它相對抗。」  除了「巧實力」外,在國際政治中,「反作用力」同樣在起作用。
  • 汽車的安全氣囊應用了「作用力與反作用力」
    充分利用物理原理採取安全措施汽車處於摩擦極限以下,即以摩擦圓內側的速度行駛是安全的。但如果加速至超過摩擦極限,轉向時汽車就會飛離路面。之所以雨天因打滑引起的交通事故多發,就是因為汽車超過了摩擦極限。為了解其影響,行駛過程中傳感器會檢測時時變化的輪胎與路面摩擦的關係。並且,當汽車即將超過輪胎與路面間的摩擦極限時,駕駛輔助系統會通過控制加速器或啟動制動器自動減速,保證汽車緊貼路面。安全氣囊也是同樣。當乘員的上半身撞到裝滿空氣(實際上是氮氣)的氣球狀的安全氣囊時,氣球就會變形。通過其變形減小反作用力,從而將受傷機率控制在最小範圍內。
  • 反作用力的重要性與效果
    我們總在屈膝使之低於來球的高度,卻沒有人知道為什麼要這樣做……在網球運動中「反作用力」與「作用力反作用力法則」很普遍,這樣從物理學的角度來看,我們可以在網球技術的開發和運用中得到很多借鑑。屈膝的理由,除了保持身體平衡(降低重心)外,還有從地面獲得「反作用力」這一決定性的因素。在入門階段的訓練中,教練經常會讓學生「屈膝」。這樣的語言,恐怕沒法讓學生掌握到屈膝的真諦,只是變成一種強制性的習慣而已。為什麼要屈膝,理解這麼做的理由是關鍵。為什麼要屈膝?
  • 一對作用力和反作用力與一對平衡力的比較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與平衡力在我們對物體受力分析時經常遇到,也是同學們經常出錯的地方,下面我們就這兩種不同的受力情況進行分析。依賴關係不同:作用力與反作用力同時產生,同時消失,相互依存,同時變化,不可以單獨存在。平衡力之間則沒有這種依賴關係,去掉其中一個力後,另一個可以單獨存在。比如說重力和支撐力平衡,當把支撐力去除後物體就會做自由落體運動。
  • 物理學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在生命修煉實踐中的對應關係
    但是這種對立不過是人類概念範疇中的自我規定,實際上兩者就是一體。二者遵循同一邏輯規律,邏輯規律既是心靈的,也是物理的,只是人類習慣的適用表達概念不同。比如物理學常用的作用力與反作用力在生命修煉實踐中就有很明顯的對應關係。
  • 正作用力與反作用力是正反萬能統一理論 霍金的物理學統一
    我們查閱了國內的幾乎所有大學、中學物理教材,經過深入細緻的研究、探索,發現這樣一個結論:宇宙中,任何兩個物體相互作用,所產生的結果,並不是《牛頓第三定律》中所說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總是大小『相等』。」而是恰恰相反,完全相反,它們相互作用的結果所產生「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總是『不相等』。」
  • 化解矛盾:主動消除反作用力
    在修行人中,往往最容易犯此類錯誤,反而還認為自己的心非常善良,非常正確。其實,另一面卻在造下大惡。這個惡,就是因為違背了宇宙規律,造成了世界萬物的不平衡,最後只能是毀滅世界。造下毀滅世界的罪業,難道還不是大惡嗎?然而,這正是因為執著善所造成的惡果。這也正是修行人中普遍存在的最大障礙——所知障。
  • 走路時的身體反作用力
    人體步行時是一個極其複雜的過程,通過能量的轉換,不斷的完成緩衝、支撐和推進的過程,因為有重力加速度,走路時地面會給人在不同平面帶來反作用力,這可以讓我們知道患者在那個階段最容易出現代償機制,或者疼痛。步行中足部受力有上下垂直、前後、內和外的分力。
  • 這個反作用力沒幾個人知道
    牛頓第三定律說有力就有反作用力,它們成對出現,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然後,有人問道:對著空中打一拳,很用力,那它的反作用力在哪?面對這問題,有人這樣回答:空中不是真空,還有空氣,空氣給了反作用力。假如不是在空氣中,而是在真空中出拳,那反作用力又在哪呢?又有人回答說:牛頓第三定律不是絕對成立的,有作用力不一定有反作用力。並舉例說明:用雷射照月球,當光照上月球時,光量子對月球表面的衝量,有—個衝力作用。但光量子照到月球上就消失了,沒有受力物體,衝力的反作用力不存在。於是有作用力而無反作用力,牛頓第三定律也是有適用範圍的。
  • 作用力與反作用力:牛頓定律也適用交際
    在物理學上,有一個牛頓第三定律:任何作用力,都會有一個與之相等的反作用力。在交際中,似乎也有這樣的一個「牛頓定律」:你喜歡別人,別人最終也會喜歡上你;你討厭別人,別人有一天一定也會嫌棄你。
  • 論教學的反作用力
    如果教學僅僅只是單向行為,那麼就是老師的「教」和學生的「學」,統稱為「教學」,這是目前現實生活中我們所遵循的傳統模式,這種模式存在了幾千年,並且一直存續下來,今後也將延續下去,記得一位哲學家曾說過:「存在的即是合理的」,但是,用矛盾的觀點來分析,教學本質上是雙向行為,「矛盾」是「即對立又統一」,顯然,「教學本是一組矛盾」,也就是說「教」和「學」只有在相互鬥爭中才能有所發展和進步。
  • 在真空環境下,噴氣發動機為什麼還能利用反作用力推動飛船?
    火箭發動機兩者的結構和工作原理是不同的,不過兩者都是藉助反作用力,都向外噴氣。因此在本文中,我們用「噴氣發動機」這一名詞粗略地指代火箭發動機,有時也指航空發動機。反作用力的實質和產生條件,反作用力的產生與是否真空無關。的確,反作用力必須產生於兩個以上的物體之間,一個物體是產生不了反作用力的(當然也不會產生作用力,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總是成對出現)。如果不藉助外物外力,一個物體內部的力再大,也不會使物體相對外部運動。
  • 飛彈發射時反作用力大嗎?發射車是多次使用,還是一次性的?
    毫無疑問,飛彈發射時的反作用力,是非常大的。以彈道飛彈為例,發動機、燃氣發生器在一瞬間迸發出巨大力量,將幾十噸甚至上百噸的飛彈推射出去,反作用力又怎麼小得了呢?但飛彈的反作用力,跟炮彈的後坐力不一樣。炮彈在封閉炮膛內受力,產生後坐力。
  • 網際網路企業跨界家電圈的作用力與反作用力
    網際網路企業跨界家電圈兒的作用力與反作用力(圖)  然而,就在人們暢談網際網路企業對家電圈的巨大作用力時,筆者卻發現,網際網路企業也受到了來自傳統家電企業的影響,正在發生變化。
  • 太空是真空,沒有反作用力,飛船無法前進?這個問題讓人無語了
    有人問:在太空的真空環境裡,沒有反作用力,噴氣發動機如何推動飛船前進?這個問題有點讓人無語了。估計提問者是把飛船想像成人在水中遊泳了,必須用手把介質(水)推開,人才能藉助反作用力向前運動。作用力與反作用力必然會成雙成對地出現,比如你打我一拳,你的拳頭作用在我的胸口,在你的拳頭接觸到隱藏在我胸前衣服裡的鋼板的一瞬間,你的拳頭給了鋼板一個作用力,鋼板也必然給你的拳頭一個咎由自取快慰人心的反作用力。這個作用力和周圍的空氣無關,如果我們都在水裡,這個作用力也和水無關,推而廣之,如果我們都在太空裡,這個作用力當然也和我們之外的任何東西都沒有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