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受疫情影響,全國高考延遲了一個月舉行。眼看著高考的時間一天天臨近了,不少學子應該在做最後的準備了,其實相比古代的考生們,現代的學子們要幸福得多,要準備的東西也沒有以前古代社會那麼複雜。
現代社會生活方便,考生們備考通常只需要帶鋼筆(籤字筆)、塗卡工具——2B鉛筆和橡皮、電子表、準考證、身份證等,一個塑料文件袋就能輕鬆搞定。而且高考一般就在考生生活所在地進行,交通也很方便。
但是對古人而言,要準備高考就比較麻煩了。首先是距離的問題。現代的高考等同於古代的進京趕考。由於交通不便,遠離家鄉,古人需要提前很久就得出門赴考,所以一般出門的人要帶著書卷、衣物、棉被、甚至炊具、糧食等行李,比現代人出門的旅行箱可多得多也麻煩得多。
由於赴考路途遙遠,考生們往往還需要準備大量的錢財。赴考途中吃住行都要花錢。要花錢買衣服,如考生行卷時所著服飾,和應試時一樣,一般都是白色的粗麻布衣,清代李漁《閒情偶寄》說他小時候遇到趕考的秀才「所衣之服,皆青素圓領」。租馬車、或者騎驢要錢,住客棧要錢,總之,古代科舉需要耗費大量錢財。沒錢的學子要麼靠親戚朋友資助,一旦學子考中做官後,須得回報這些親戚,或給他們錢或給他們子弟安排職位等等,古時候往往大約四五家親戚才能養得起一個讀書人,而讀書是改變家族命運的唯一道路;要麼就依靠朋友長者的資助,比如《紅樓夢》裡的賈雨村住在葫蘆廟裡,就因為受到甄士隱的資助才能進京趕考。
古人備考,還需要「身份證」。明朝規定,凡人員遠離所居地百裡之外,都需由當地政府部門發給一種類似介紹信、通行證之類的公文,即 「路引」。此外,古人備考還得準備準考證,準考證就是「相貌冊」,「冊」上寫著考生的相貌特徵,由考官對考生進行判別是否替考。
除了物資上的準備,保持樂觀積極的心態也很重要。從容赴考,往往能提高心理素質。關於科考就曾有這樣一個故事,說有一個考生晚上做夢夢到自己的鬍子被人剃了,醒來就去找算卦先生,算卦先生說去年的狀元叫劉滋,鬍子又叫「髭」,你做夢夢到剃了鬍子,就是「剃髭」,說明你今年要替了劉滋啊!考生聽了很高興,自信滿滿的去考試,結果超常發揮,果然中了狀元。
當然,要想考出好成績,豐富的知識儲備必不可少。古代科舉除了特製科目外,明經,進士科考的內容主要是儒家經典四書五經。考試在各個朝代也有不同,唐朝主要有墨義、口試、貼經、策問、詩賦等,宋朝主要是經義、策問、詩賦等,到明代就只有經義一門了。
其實,無論對古代學子還是現代學子而言,考場都是人生轉折的縮影,表面上考的是知識,但其實更考一個人對待挑戰的態度。在順境中,要把握自己,珍惜順境;在逆境中,要直面困難,正視現實。不負初心,方得始終。努力加油,備考的學子們!
作者:圓蘿蔔頭
碼字實為不易,請您高抬貴指轉發本文,您的鼓勵是我們努力創作的巨大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