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學子是怎麼準備「高考」的?

2020-08-28 東方國學



今年受疫情影響,全國高考延遲了一個月舉行。眼看著高考的時間一天天臨近了,不少學子應該在做最後的準備了,其實相比古代的考生們,現代的學子們要幸福得多,要準備的東西也沒有以前古代社會那麼複雜。

現代社會生活方便,考生們備考通常只需要帶鋼筆(籤字筆)、塗卡工具——2B鉛筆和橡皮、電子表、準考證、身份證等,一個塑料文件袋就能輕鬆搞定。而且高考一般就在考生生活所在地進行,交通也很方便。


但是對古人而言,要準備高考就比較麻煩了。首先是距離的問題。現代的高考等同於古代的進京趕考。由於交通不便,遠離家鄉,古人需要提前很久就得出門赴考,所以一般出門的人要帶著書卷、衣物、棉被、甚至炊具、糧食等行李,比現代人出門的旅行箱可多得多也麻煩得多。


由於赴考路途遙遠,考生們往往還需要準備大量的錢財。赴考途中吃住行都要花錢。要花錢買衣服,如考生行卷時所著服飾,和應試時一樣,一般都是白色的粗麻布衣,清代李漁《閒情偶寄》說他小時候遇到趕考的秀才「所衣之服,皆青素圓領」。租馬車、或者騎驢要錢,住客棧要錢,總之,古代科舉需要耗費大量錢財。沒錢的學子要麼靠親戚朋友資助,一旦學子考中做官後,須得回報這些親戚,或給他們錢或給他們子弟安排職位等等,古時候往往大約四五家親戚才能養得起一個讀書人,而讀書是改變家族命運的唯一道路;要麼就依靠朋友長者的資助,比如《紅樓夢》裡的賈雨村住在葫蘆廟裡,就因為受到甄士隱的資助才能進京趕考。


古人備考,還需要「身份證」。明朝規定,凡人員遠離所居地百裡之外,都需由當地政府部門發給一種類似介紹信、通行證之類的公文,即 「路引」。此外,古人備考還得準備準考證,準考證就是「相貌冊」,「冊」上寫著考生的相貌特徵,由考官對考生進行判別是否替考。


除了物資上的準備,保持樂觀積極的心態也很重要。從容赴考,往往能提高心理素質。關於科考就曾有這樣一個故事,說有一個考生晚上做夢夢到自己的鬍子被人剃了,醒來就去找算卦先生,算卦先生說去年的狀元叫劉滋,鬍子又叫「髭」,你做夢夢到剃了鬍子,就是「剃髭」,說明你今年要替了劉滋啊!考生聽了很高興,自信滿滿的去考試,結果超常發揮,果然中了狀元。


當然,要想考出好成績,豐富的知識儲備必不可少。古代科舉除了特製科目外,明經,進士科考的內容主要是儒家經典四書五經。考試在各個朝代也有不同,唐朝主要有墨義、口試、貼經、策問、詩賦等,宋朝主要是經義、策問、詩賦等,到明代就只有經義一門了。


其實,無論對古代學子還是現代學子而言,考場都是人生轉折的縮影,表面上考的是知識,但其實更考一個人對待挑戰的態度。在順境中,要把握自己,珍惜順境;在逆境中,要直面困難,正視現實。不負初心,方得始終。努力加油,備考的學子們!

作者:圓蘿蔔頭

碼字實為不易,請您高抬貴指轉發本文,您的鼓勵是我們努力創作的巨大動力~~~

相關焦點

  • 那些年,古代學子們擁有過的「高考神器」……
    會不會是這八個字——《五年高考,三年模擬》?也許你現在想起這八個字還頭疼,但對於數百年前的學子們而言,這八個字,可是絕好的救命稻草。古代也有類似《五年高考,三年模擬》的參考書嗎?當然有,而且命運和現在大不同。要說到古代《五年高考,三年模擬》怎麼來的,就必須先說一個老套的話題——古代科舉考試內容。
  • 高考三天要準備精心食譜
    古代科舉的競爭,可比現在的高考激烈得多了,古代科舉往往要連著好幾天,吃喝拉撒全在考場內,強度之大可想而知。正因如此,考完科舉的學子們,調養身體就顯得格外重要,尤其在這個疫情大環境下,如何準備無壓力又健康的飲食是十分重要的。
  • 山東的高考舞弊案,在古代會怎麼處罰?放到美國又是什麼罪?
    然而,最近山東爆出大量高考舞弊案,令人觸目驚心、不寒而慄,從陳春秀到苟晶案,我們看到人性的險惡。高考幾乎是寒門學子逆襲的唯一途徑,如果有人舞弊,毀掉的不只是一個人,一個家庭,而是整個社會。在中國古代,也有類似高考的制度,叫科舉制度。
  • 致正在準備高考的學子及你們的家長一封特別的信
    因為疫情的影響學校推遲了上課,本來按以往現在的高考已經考完了,然而雖然把高考的時間往後推遲了,但是目前距離高考的時間也沒有幾天了。所以在這關鍵時刻我想致所有的高考學子以及你們的父母一封特別信,那就是「全力以赴,考出好成績,相信高考是公平的」。
  • 古代濟南學子考試趣事
    7月7日是今年高考的第一天,學子踏入考場,接受知識的檢驗。古代沒有高考,但是有科舉,對那時候的學子來說,也是一生中的重要事件。作為彼時齊魯之地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濟南是古代學子的匯聚之地,至今的諸多地名還與科舉有關。
  • 淺談古代高考之難,難於上青天
    今年這高考對於學子們來說是比較艱辛的,且不說&34;的選科新模式,就這半年的疫情可坑慘了學子們,你想想,不僅要防新冠,學習上又是推遲複課,又是網絡授課的,對於學子們自我學習能力、學習計劃調整和心裡調節可是巨大的挑戰啊!這不下周就要高考放榜啦,希望各學子們考個好成績,然後順利報個好大學哈。其實吧,拿古代高考和現今對比,個人認為難度可是有過之而無不及啊!
  • 2020年高考來了,細數與古代「高考」相關的俗語,祝「金榜題名」
    高考將至,在這裡先誠摯祝願廣大學子:「不負十年寒窗」,不奢「連中三元」,也可無欲「獨佔鰲頭」,但一定要「金榜題名」,考上一所理想的大學。 「紫案焚香暖吹輕,廣庭清曉席群英」,高考是一場群英匯聚的盛事。推遲了一個月的高考,終究還是來了。
  • 十年寒窗 民國學子們炮火中迎接高考
    一、清末的高考高考是普通高等學校選拔人才的考試,自古以來,如何選拔人才都是為政者需要慎之又慎地考慮的事情。我們知道中國自隋唐起就開始了考試選拔人才的制度,這一制度曾遠遠地走在西方文明的前列並且深深地影響了東亞各國。古代的科舉制度乃是一種考試選官制度,更多地像是今天的高考+公務員考試。
  • 高考之「古代篇」
    高考,雖然是現代才有的名詞,實際在中國古代已有悠久的歷史。科舉制度,就是中國古代的「高考」。馬上就要高考了,今天就來聊一下古代「高考」的話題。
  • 古代高考:防止作弊有妙招,進考場之前要洗澡
    中國古代從奴隸社會到封建社會,歷經了三千多年,三千多年間經歷了無數的朝代更迭和交替,三千多年間也見證眾多寒門弟子,金殿登科,一舉封侯拜相!今明兩天是眾多學子非常重要的日子,高考!各個考場屏蔽儀器一開,手機各種信號不好,這也是為了促進公平,防止考生高科技作弊,那麼你知道在古代,又是怎麼防止考生作弊的麼?要想防止作弊,就要先了解有哪些作弊的方法。最直接最有用的方法就是,賄賂考官。但是一般考生不會只賄賂一個,要賄賂就所有的考官一起賄賂。但是朝廷也想到這一層了,規定所有的紙卷全部有專人謄寫,字跡都一樣,也是怕考官根據字跡辨人給成績。
  • 高考加油!學子加油!
    ,學子加油!又到高考季,學子與家長們緊張有序的準備著,媒體窗口釋放著關於高考的信息,是各界人士關注的交點,今年特殊疫情猖獗,但願不影響學子高考發揮,高考畢竟是學子的人生拐折點,是寒門家族脫貧的唯一途徑,是學子們放飛夢想的搖籃。
  • 寒門學子頻頻被頂替人生,為何在古代卻很少出現類似事情呢?
    最近網絡輿論四起,高考成績被人頂替,本應屬於自己的人生卻被別人鳩佔鵲巢。 如果不是堅持自己大學夢,36歲的陳春秀,永遠不會知道早在16年前,她就已考上大學並順利取得 大學文憑。苟晶高考疑被班主任女兒頂替事件,也還在持續發酵。此前,6月22日苟晶發帖稱自己曾在1997年和1998年高考中連續兩年被頂替。其中1997年頂替者為自己高三班主任的女兒。
  • 趣談古代「高考」放榜
    近日高考成績公布,讓高三學子們懸盼已久的心終於落定。事實上,古代的學子在「高考」——科舉放榜後也會像如今一樣慶賀一番。他們或三五成群遊街看景,或聚在一起舉杯邀月,吟賦詩詞。最能體現學子們在放榜後心情的詩作莫過於孟郊的《登科後》,「昔日齷齪不足誇,今朝放蕩思無涯。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
  • 盤點古代科舉和現代高考的「習俗」,看看哪個才「穩過」
    科舉和高考作為我國最公平的選拔制度,大家都極為重視,於是,也誕生了很多有意思的「習俗」,旨在助力考試順利通過。我們一起來看看從古至今考試時到底有哪些「習俗」,看看你是否用得上。科舉考試前,先拜孔子後拜魁星在古代科舉時,參加科舉的考生會先去祭拜孔子。
  • 古代的莘莘學子,入學的時候需要準備些什麼呢?
    現在每當孩子們新開學的時候,家長們都要幫忙準備很多東西,而在古代,也同樣如此。現在我們來看一下,古代的學子們都需要準備些什麼呢?作為學生,不管是現代,還是古代,首先要準備的,當然是學習用品,其中最重要的,當屬文房四寶。
  • 都江堰景區暑期對全國高考學子免費開放
    高考已經結束,在經歷人生最重要的「國考」以後,學子們終於迎來了一段放鬆疲憊身心,讓自己盡情釋放的時間。將自己調整到最好狀態,以最飽滿的精神迎接人生新的徵程。 旅遊是放鬆身心,釋放心情的最好方式。一邊欣賞美景,品嘗地道美食,一邊了解當地的人情世故。
  • 古代學子科舉金榜題名,如何慶祝?有沒有「謝師宴」?
    隋唐時期建立的科舉制度,成為了之後中國古代封建王朝選拔人才的核心方式。而科舉制度也為在中國古代的學子提供了一個入朝為官的機會,無論身份貴賤,只論知識高低。因此那些有幸金榜題名的學子們,也會像今天高考考上心儀的學校的學生們一樣,舉辦宴會來慶祝。而這種類型的宴會還有專門的命名的名字,叫做「謝師宴」。
  • 高考奮筆疾書,圓十二年寒窗苦讀夢!京東物流全力保障學子高考!
    在古代,十年寒窗苦讀,學子得中狀元,而高考同樣是最有意義的一次考試,但是總會有一些學生遇到各種問題,我們經常會在新聞中看到考生走錯了考試地址,又或者是一些考生忘記帶準考證以及身份證,這些都是關係著學生能夠參加高考的因素。
  • 古代有鄉試,會試,殿試,高考在古代算哪個級別的考試
    高考是人生的一件大事,說它是一個人的人生轉折好不為過。那麼,今天的高考相當於古代的哪一級考試呢?我們今天就來聊聊這個話題。在古代,隋朝之前是沒有科舉考試一說的,自隋朝建立科舉考試選拔官員以來,直到清朝滅亡,科舉制度結束,歷經一千三百多年的歷史。科舉考試自建立以來,被後代歷朝沿用並不斷完善,到清朝採用八股文寫法,使科舉考試走進了死胡同。
  • 三元及第:古代科舉最高榮譽,與現在高考狀元誰更難獲得?
    隨著高考分數逐漸公布,越來越多的高考狀元開始登上熱搜,再一次進入人們的視線。作為社會階層流動的重要方式,現代高考與中國古代的科舉制度,可以說有異曲同工之妙。「狀元」這個詞,也是從古代科舉來的。那麼狀元就是古代科舉制度的頂峰了嗎?實際上並不是,科舉制度的第一名叫做狀元,但這並不是科舉制度的頂峰,真正的科舉頂峰,是三元及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