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民有約:美化校園——圖形的周長 單元教學設計

2020-12-11 齊民有約

一、單元設計理念:

1.素材的選取

素材的選取典型而獨特,可以說做到了「兩個特別」。

●特別熟悉。有關周長的問題,在生活中可以說隨處可見,學生最熟悉的生活是什麼,是校園。所以校園裡面的周長問題,對學生來說是最熟悉的。

●特別典型。看到「美化校園」這個主題,如果你是一個學過周長的人,那麼你會想,這裡面一定有周長的問題。對於一個沒學過周長的人來說,那麼它要美化校園,首先遇到的便是有關周長的問題。這樣的素材,我們稱之為結構性素材。

2.本單元的情景串

本單元有2個信息窗。窗1:需要多長的護欄;窗2:安裝不同種類的護欄需要多少錢。

二、單元內容:

1.知識基礎

長方形、正方形的特徵

2.教材地位

在整個小學教材中,面積和體積的公式很多,而周長的公式,《課標》只要求掌握長方形和正方形的,而本單元是學習他們的唯一機會,同時周長的學習也是今後學習面積與體積的基礎,所以,本部分內容在整個知識體系中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3.核心知識點

理解周長的意義,長方形正方形周長的計算。

4.知識構成

本單元的知識包括2個方面的內容。

(1)周長的意義。這裡是指廣義的周長,是周長的概念理解,即平面圖形一周的長度之和,泛指一切平面圖形,包括圓形、不規則圖形等。

(2)長方形、正方形周長的計算。

三、單元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境理解周長的意義,指出並能測量具體圖形的周長,會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計算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

2.在對長方形、正方形和不規則圖形周長計算方法的探索過程中,發展空間觀念。在應用周長計算方法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進行初步有條理的思考。

3.提出並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體驗同一問題可能有不同的解答方法,感受數學與生活得聯繫,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四、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是長方形和正方形周長的計算;教學難點是理解周長的意義。

五、單元教材解讀

圖形的周長是「空間與圖形」的重要內容之一。本單元知識是在學生已經初步認識了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形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教學時,要根據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知識水平,切實組織好動手操作和實際觀察等數學活動,引導學生在親身體驗中學習知識。

1.信息窗1的解讀。

(1)情景圖的解讀。情景圖呈現的是一個個造型各異的花壇,有長方形的、正方形的、扇形的、圓形的。圖中的兩個小朋友「給花壇安上護欄」的建議,將學生的注意力有欣賞花壇引到了探索這些花壇周長上,從而轉入對周長意義的理解和研究這一數學問題上。

(2)例題的設置與功能。本信息窗設有1個例題,即每個花壇各需要多長的護欄?目的就是引導學生認識和理解周長。

(3)教學的策略及注意事項。

●現場參觀是最好的方式。儘管教材中的花壇很漂亮,也很美,但對學生來說畢竟沒有真情實感。所以,如果學校裡有花壇或空地的話,應帶領學生進行實地考察,看他們的形狀,考察他們的一周。

●層次間的轉化與溝通至關重要。層次的變化意味著對周長的理解逐步深入,所以對學生的思考與研究要及時地進行遷移,只有這樣,周長的理解才能到位。如:由護欄的長——花壇一周的長——就是周長

●大膽放手,讓學生自己去測量。在沒有得到計算方法和公式之前,如何知道花壇一周的長度,那只有去一條邊一條邊地量,或用繩子圍著量等,而在課堂上,只要教師大膽的放,讓學生自己想辦法,多樣化的策略自然會出現。同時,學生們在動手動腦的過程中,他們會增長才智,會發現規律,也會逐步總結方法。

●找周長是理解周長的必要環節。周長概念揭示後,要讓學生到生活中找物體或圖形的周長,如:菜地的周長、水塘的周長、黑板的周長等,以加深對周長的理解。

2.信息窗2的解讀

(1)信息窗的解讀。

情景圖呈現的是同學們在測量長方形和正方形邊長的活動情形。旁邊有一信息牌,上面顯示同學們所了解到的兩種護欄的價格。有了邊長的數據,有了護欄的價格,安裝護欄需要多少錢的問題啟動便顯得水到渠成,順理成章。

(2)例題設置與功能

本信息窗設計了2個例題,一個紅點,一個綠點。

●紅點:給長方形花壇安裝護欄,需要多少錢? 學習長方形的周長。

●綠點:給正方形花壇安裝護欄,需要多少錢? 學習正方形的周長。

(3)教學策略

●及時進行問題間的轉化。這兩道例題都是求安護欄需要多少錢,而根據現有的條件不能直接求出來,因為不知道護欄的長,而護欄的長就是長方形和正方形花壇的周長。所以,例題表面上是求錢的問題,而實際上是求周長的問題。引導學生學會轉化,也是一項很重要的任務。

●周長的求法應體現多樣化。周長怎樣求,學生完全可以根據對周長意義的理解,自行來解決,教材上也呈現了不同的方法,而學生出現的算法可能遠遠不止教材中的幾種。教師此時要放手,一是放手讓學生去獨立解決,二是放手讓學生去積極匯報和闡釋自己的做法與想法,三是放手組織學生展開研討,分析各種方法的聯繫與區別,能評判和優選。

●用好電腦提示。教材中小電腦的提示:「想一想,怎樣計算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呢?」意圖是引起老師和同學們對周長的再次反思,直至概括出長方形、正方形周長的計算公式。至於書中為什麼沒出公式,我們主要考慮:想給學生留一個思考的空間,讓學生來完成比直接告知更合適。此處沒有給出計算公式,並不代表公示不需要總結,公式不重要。

相關焦點

  • 齊民有約:「 牧童—認識圖形」單元教學設計
    (二)、學習內容:1、初步認識和了解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邊形和圓等平面圖形。本單元教學的重難點是認識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邊形和圓等平面圖形,感受數學的美。3、拓展性學習包:趣味拼擺:(三)實施途徑(整合課程資源)1、學科單元內整合:本單元的第一課時是本單元的重點,第二課時可以放到第一課時中進行補充。
  • 齊民有約:愛心行動—圖形與拼組 單元教學設計
    2、學生個經歷探索長方形和正方形特徵以及拼組圖形的過程,發展空間想像力和創新意識。3、學生能夠在具體情境中感受、欣賞圖形美,使學生進一步明白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增強對數學學習的興趣,並培養愛護花草樹木、保護環境等環保意識。
  • 《周長的認識》教學設計
    《周長的認識》教學設計教學內容:教科書第83頁的內容、第84頁練習。教學目標:1.結合具體事物或圖形,通過觀察、比較等活動感知周長,能正確指出物體表面或簡單圖形的一周。2.在指一指、描一描、算一算等活動中理解周長的概念,了解測量周長的方法,滲透化曲為直的思想,培養學生的空間概念。
  • 齊民有約:「野營——有餘數的除法」單元教學設計
    (一)學習目標1、創設生動有趣的教學氛圍進行教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能夠在有體驗的情境中提出相應的數學問題。2、學生能夠動手操作,豐富學生的直觀表象。3、學生能夠用有餘數的除法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教師因地制宜組織和開展其他教學活動,培養學生初步的解決問題和數學思考的能力。4、學生學會有餘數的計算,提高有餘數除法的計算能力。
  • 小學數學《周長》教案教學設計及說課稿模板!
    教師之夢微信公眾號在之前也發過不少教學設計模板和一些萬能模板,需要的同學可以在後臺回復教學設計進行查看。《周長》教學設計一、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能說出周長的含義,能正確計算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四、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師:讓學生在教室中間圍了一個大大的心形,找其中一位同學按照老師的示範來沿著這個圖形的邊線走一圈,其他同學注意觀察。提問:剛才這位同學是沿著圖形的什麼走了一圈?(邊、輪廓)引出課題:周長。
  • 齊民有約:「製作標本——表內除法」單元教學設計
    (三)實施途徑1、學科單元內整合:將信息窗1「2--5的乘法口訣求商,認識除法豎式」和信息窗2「除法的豎式寫法」整合到一起進行學習,可以讓學生認識乘法口訣表內的除法並融會貫通用乘法口訣計算除法的思想。2、學科間整合:品德課程中《秋天的收穫》可以整合到本單元中進行學習,目的是讓學生鍛鍊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生活並利用所學解決生活中遇到的簡單問題。3、學科與學校特色課程整合:校本課程的珠心算課程可以與本單元進行整合,珠心算的除法算法的加入讓學生能更加明白除法的算理。
  • 齊民有約:小數的初步認識 單元教學設計
    (三)整合點解讀1、學科單元內整合:將本單元客廳和兒童房中的小數一部分進行合併,在學生對分數知識複習的基礎上,幫助學生建立新舊知識的聯繫。2、體驗式活動:上網查閱相關資料了解家居物品設計的科學性,為學習新知識積累感性知識。
  • 小學數學《圓的周長》教案教學設計及說課稿模板!
    教師之夢微信公眾號在之前也發過不少教學設計模板和一些萬能模板,需要的同學可以在後臺回復教學設計進行查看。《圓的周長》教學設計一、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掌握圓的周長計算公式,知道周長與直徑的關係,並能夠利用圓的周長公式解決實際問題。
  • 《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解決問題》教學設計及反思
    (拼圖形)是的,圖形拼好了,接下來的兩步就簡單了。下面我們就一起來試一試。相信大家都有自己的方法。可以藉助課前準備的學具。請擺的同學展示自己的擺法,實物投影出學生在方格紙上和隨練本上畫的草圖。師:你更喜歡哪位同學的方法?為什麼?(在隨練本上畫草圖的方法更好)a.擺成長16分米,寬1分米的長方形,我們可以說成擺了幾行?每行幾個?(擺成1行,每行16個。)
  • 看著學你也會教·第2課時 教學設計·長方形周長
    第五單元 周長第2課時 長方形周長教學內容:教材第48、49頁。教學目標:1、結合具體情境,探索並掌握長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能運用長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解決實際生活中的簡單問題,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運用。
  • 」誰的手兒巧 認識圖形」單元教學設計
    (導語:我們注重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結合身心發展規律和生活經驗,開發了小學語文、數學、英語每一個單元的課程整合設計和每一個課時的教學案。是教師備課的新參考,是家長輔導孩子的好工具,是孩子預習的好導師。知識需要分享,我們願意分享給您,通過您分享給您最關心的人!
  • 《圓的周長與直徑之間的關係》教學設計
    《圓的周長與直徑之間的關係》教學設計山東省東營市大營初中 陳學山
  • 《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1.通過本課的學習對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有一定的認識,通過探究理解,掌握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的計算方法
  • 「認識周長」教學新探索
    師:④號圖形為什麼沒描呢?生3:④號圖形是角,角沒有周長,因為角有缺口。師:觀察得真仔細!像這樣不封口的圖形叫做不封閉圖形。前面的三個圖形是封閉圖形。那麼,什麼樣的圖形才有周長呢?生:封閉圖形才有周長。
  • 清華地標圖形設計 |《圖形設計》作業"情感篇"
    同學們雖然分散在各地,不得不宅在家中,但對國家安寧的期盼,對知識的渴望,對校園的情感愈濃烈。課堂上所表現出的家國情懷、責任擔當,以及在作業中滿滿的正能量發自內心、感人至深。《圖形設計》課程是清華大學美術學院視覺傳達設計系本科二年級專業基礎課,課程目的是培養學生的圖形思維與設計能力。
  • 小學數學,如何巧妙求看似不規則圖形的周長,第1題是最好的例子
    1.如圖是實驗小學校園的平面圖,圖中用不同的字母表示各邊已知a=110米,b=120米,d=60米,e=80米,l=240米,學校想沿校園,每隔2米栽一棵柳樹,美化環境,問需要栽多少棵柳樹?校園平面這個圖形是非常不規則的,那麼如果我們直接這樣去計算它的周長,恐怕是非常困難的。不過把這個圖形一些部位進行平移,我們會驚奇地發現這個圖形是非常完整的。
  • 齊民有約:「森林裡的故事——除法的初步認識」單元教學設計
    本單元講述的是一個發生在森林裡的童話故事,充分利用好這一素材,以「講故事」的形式導入,也可以引導學生扮演故事中不同的角色,進行模擬表演,學生能夠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學習本單元的知識。2、注重動手操作,讓學生在活動中初步認識除法,由於在認識除法初期,平均分是除法的物化形式,因此突出平均分的本質特徵並讓學生認識就顯得十分重要,教學時,要抓住「平均分」這一關鍵,鼓勵學生主動參與「分」的過程,體驗「平均分」的含義,在此基礎上初步認識除法。
  • 齊民有約:「小小存錢罐---人民幣的認識」單元教學設計
    2、看安全線:第五套人民幣紙幣在各券別票面正面中間偏左,均有一條安全線。100元、50元紙幣的安全線,迎光透視,分別可以看到縮微文字「RMB100」、「RMB50」的微小文字,儀器檢測均有磁性;20元紙幣,迎光透視,是一條明暗相間的安全線,10元、5元紙幣安全線為全息磁性開窗式安全線,即安全線局部埋入紙張中,局部裸露在紙面上,開窗部分分別可以看到由微縮字符「¥10」、「¥5」組成的全息圖案,儀器檢測有磁性。
  • 齊民有約:「下雨了---鐘錶的認識」單元設計
    (三)實施途徑(整合課程資源)學科單元內整合:本單元的第一課時「整時的認識」與第二課時「大約幾時的認識」進行整合了解整時分針與時針的位置,大約幾時時分針與時針的位置。從而能更好地判斷整時、大約幾時。把第一課時「半時的認識」放在後面,讓學生體會半時的意思,明確分針走到一半是半時。
  • 三年級第五單元——什麼是周長
    通過本單元的學習,能夠正確地理解什麼是周長,並能正確計算長方形以及多邊形的周長,解決與周長有關的實際問題。結合具體事物或圖形,通過觀察、操作等活動認識周長,測量不規則圖形及規則圖形的周長。要想求正方形方格圖中圖形的周長是多少釐米,只要數出每個圖形每條邊上有多少個小方格,這些小方格的總數就是這個圖形的周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