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柴胡湯的應用(附醫案)

2021-02-07 e診所

(1)辨方證,求主症——大柴胡湯的主症是口苦、大便幹


辨方證論治體系著重強調的是「方證」。方證的「證」是指使用該方的適應症(或指徵)。辨方證論治體系為臨床面對錯綜複雜的疾病提供了比較好的辨證思路,即有是方證,用是方。在具體臨床實踐中,見到某方的主症,即可考慮用此方,然後再仔細分析用之。何慶勇主任認為《傷寒雜病論》的撰寫過程是由方證直接到方,臨床只要熟記經典,辨方證,求主症,診斷疾病和用藥就可達到高度一致,可以執簡馭繁,也有利於中醫的傳承。

凡是面色偏紅,往來寒熱,心煩喜嘔,胃脘部脹滿,按之疼痛,大便乾結或挾熱下利,苔黃,脈弦而有力等的方證者,特別是符合「口苦、大便幹,或按之心下滿痛」主症者,無論西醫診斷何種疾病,均可用之。

(2)重視腹診——大柴胡湯的腹診是「按之心下滿痛」


腹診屬於中醫切診的範疇,醫者通過腹診進行觸摸按壓,可以客觀反映病變的部位和疾病性質,並可以指導用方。腹診很早就被用於診斷疾病,在《五十二病方》中就出現「腹痛」、「心腹疾」等病名。在《黃帝內經》《難經》中多有論述。而《傷寒雜病論》更是繼承及發揚了腹診,在《傷寒論雜病論》中的腹診十分豐富,分為診胸脅、心下、腹、腹水、積聚、少腹、臍等。可見腹診在中醫診斷疾病中具有重要意義。

大柴胡湯腹診屬於診心下,在《金匱要略·腹滿寒疝宿食病脈證治第十》中述: 「按之心下滿痛者,此為實也,當下之,宜大柴胡湯。」故大柴胡湯的腹診是腹部膨隆,胃脘部按之緊張疼痛,凡是見此腹診,無論那一科疾病,均可考慮運用大柴胡湯治療。

(3)遵循經方相對劑量


經方藥少而精,十分注重劑量。經方的劑量一般有兩層含義: 一是指經方的絕對劑量,如大柴胡湯中柴胡為八兩,經方1兩的量值相對於現代13.8g,則換算成現代劑量為110.4g,因劑量較大,臨床鮮有應用。二是指經方中各藥物的相對劑量(比例關係),經方素有組方慎密,用意奇,用藥巧的特點,如果改變劑量,就改變了經方原來的功效。

關於大柴胡湯的運用,原方為柴胡半斤,黃芩三兩,芍藥三兩,半夏半升,生薑五兩,枳實四枚,大棗十二枚,大黃二兩。這些劑量遠超過《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的劑量上限,臨床若想按原方劑量應用,多有不便。故何師在臨床中更注重原方劑量的比例關係,何師認為雖然減量應用,只要比例遵從仲景,方劑中的君臣佐使配伍關係不被破壞,發揮整體團隊作用,往往也能取得較佳療效。 何慶勇主任認為大柴胡湯臨床取得最佳療效的關鍵在於柴胡的劑量應最大,柴胡一般應為其他藥物的2倍。方中柴胡用大劑量的原因:一是遵循仲景原義;二是《神農本草經》記載「柴胡味苦,平,主心腹,去腸胃中結氣。飲氣積聚,寒熱邪氣,推陳致新」,說明柴胡主治心腹及腸胃凝結之氣,有推陳致新之功。而清·徐靈胎《神農本草經百種錄》中認為柴胡為腸胃之藥,氣味輕清,能疏導胃脘的滯氣。柴胡既可疏導少陽氣機,又因其推陳致新,可幫助大黃疏導腸胃滯氣與滯物,治胸脅硬滿,大便幹的實證。其次,生薑劑量亦應較大,大柴胡湯的生薑比小柴胡湯劑量增加了二兩,其原因在於生薑味辛能散,可佐制大黃及枳實的苦瀉之性,能止嘔,去水飲,消散凝結邪氣,故生薑加量。

 

(4)經方疊用


經方疊用是方劑應用的特殊形式,是在中醫辨證論治思想指導下將兩首或兩首以上經方相合為用。在臨床實踐中,患者病情單一的比較少見,往往是多種疾病夾雜在一起,故在分清症狀主次的情況下,常常把幾個方劑疊在一起使用。疊用經方也可增加方劑的運用範圍,提高臨床療效,產生新的功效。

現就大柴胡湯經方疊用經驗,列舉如下:若患者症見全身(特別是鞏膜)黃如橘子色,小便不利,赤澀而短,頭頸部汗出,苔黃膩,脈弦數,則合用茵陳蒿湯;若症見發熱,不惡寒,尿 赤口苦,口渴,舌黃膩,脈洪大,則可合用白虎湯;若症見咽中如有物堵,咳嗽,黃黏痰,咽之不下,吐之不出,舌紅,苔黃膩,脈弦滑,則可合用半夏厚樸湯;若患者體格壯實,症見發熱,汗出,氣喘,咳嗽,痰黏,舌質紅,苔黃,脈滑數,則合用麻杏石甘湯。

相關焦點

  • 哮喘又見大柴胡湯合桂枝茯苓丸方證
    試著學用以上思維,開啟經方學用新曆程關於本醫案:哮喘胡希恕胡老說哮喘的根本是痰飲、瘀血,其它的都是誘發因素,臨床善於應用大柴胡湯合桂枝茯苓丸治療哮喘。尤其是應用大柴胡湯合桂枝茯苓丸加生石膏治療食青椒後誘發的哮喘,3年的頑疾,四處求診,中西醫治療均無明顯療效,胡老治療,用經方六劑痊癒。我作為初學者對此醫案看不懂,甚至抱有很多的疑問,是真的嗎?有這麼神奇嗎?
  • 由大柴胡湯合葦莖湯治療肺癰所想到的
    晚飯後原本想繼續看會兒《千金翼方》,忽然想起學弟白天的留言尚未回復,遂變了想法,與師弟交流起恩師張立山治療肺癰的醫案。 患者中年女性,罹患肺癰,咯吐腥臭膿痰伴胸脅疼痛,偶有痰中帶血,大便乾燥,無發熱,恩師張立山處方大柴胡湯合千金葦莖湯、魚腥草、皂角刺治療,或者服藥後收效良好。
  • 劉渡舟:大柴胡湯的多種用途
    如果你希望可以及時看到文章,可以這樣做:大柴胡湯治驗五例I導讀:便通諸症自解,劉渡舟老師妙用大柴胡湯通便,治癒了鼻衄、胃潰瘍、精神分裂症、急性膽囊炎、嘔、利痞痛證五症,如何辨證?如何施治?看看劉渡舟老師怎麼說。
  • 經方應用之桂枝加芍藥湯醫案
    方義 桂枝加芍藥湯即桂枝湯倍用芍藥而成,雖只有一味藥量不同,但其配伍意義和方劑功效卻有很大差別。桂枝加芍藥湯重用芍藥以導藥入內,使整個藥力在內發生作用,變桂枝湯解外為解內,變和外為和內。
  • 經方應用之四逆湯醫案
    組成 四逆湯方 炙甘草二兩 乾薑一兩半 附子一枚(生用,去皮,破八片) 上三味,方用四逆湯。 醫案舉例 01 直中少陰 蘇某妻,30餘歲。月經期中不慎衝水,夜間忽發寒戰,繼即沉沉而睡,人事不省。脈微細欲絕,手足厥逆。當即針人中、刺十宣出血。血色紫黯難以擠出。針時呼痛,並一度甦醒,但不久仍呼呼入睡。
  • 頭暈遭遇大柴胡湯、桂枝茯苓丸與澤瀉湯合方
    試著學用以上思維,開啟經方學用新曆程簡要醫案:司某,女,66歲初診日期:2019年12月6日病案號:886645013。頭暈、自身不穩感12天,加重5天。辨方證為:大柴胡湯、桂枝茯苓丸與澤瀉湯合方處方:柴胡15克,黃芩10克,清半夏10克枳實12克,赤芍12克,大棗12克桂枝12克,茯苓20克,牡丹皮10克澤瀉45克,蒼朮12克,桃仁12克大黃8克8劑 顆粒劑 1袋 水衝服 每日兩次。
  • 胡希恕的9個經方醫案精選
    其中一部分經編者將其彙輯成冊,名之曰」胡希恕醫案卡片(手抄本)」。當年編者與其他同學商定,分工各自抄寫一部分醫案,並彙輯成冊,然後互換所錄,以期彼此都能得到較多的資料。但後來未得到互相交換的機會,故實存的這個抄本中的醫案,大約也只有原來卡片中的醫案的三分之一了。原抄本共有醫案111例,減去了與已出版資料中重複的33例,還有78例,經本次整理,奉獻給讀者共享。)崔某,男,38歲。
  • 經方應用之真武湯醫案
    組成 真武湯方 茯苓 芍藥 生薑(切)各三兩 白朮二兩 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 方義 真武湯中炮附子辛熱,溫補腎陽,使水有所主;白朮甘溫,健脾燥溼,使水有所制;生薑辛溫,宣發肺氣,使水有所散;茯苓淡滲,走膀胱,佐白朮健脾,是於制水中有利水之用;芍藥活血脈,利小便,是於制水之中有利水之法,且芍藥有斂陰和營之用,可制姜附的剛燥之性。
  • 一句點醒夢中人:大柴胡湯為何去人參?
    第103條:太陽病,過經十餘日,反二三下之,後四五日,柴胡證仍在者,先與小柴胡湯;嘔不止,心下急,鬱郁微煩者,為未解也,與大柴胡湯下之則愈。大柴胡湯與小柴胡湯的藥物組成是不同的,大柴胡湯把人參去了。由於嘔得厲害,生薑加量了,生薑是 5 兩呀。
  • 讀大塚敬節醫案一則:如何在醫案閱讀中學習方證思維
    讀大塚敬節醫案一則——如何在醫案閱讀中學習方證思維作者/呂振雷在方證逐漸流行的時代,我們常常聽到兩種不同的聲音作為忠實運用方證思維的醫者,大塚敬節先生書寫的醫案中,可以清楚的看到這一點。筆者選擇了《漢方診療三十年》中病情並不複雜而記錄簡潔的5號醫案來進行解讀,嘗試說明如何以讀醫案的形式來學習方證思維。原文:某婦人,素患有膽石症。幾乎每個月都有劇烈腹痛發作,很痛苦。我投予大柴胡湯治療,發作完全消失,六個月中沒有任何不適。
  • 葛根芩連湯醫案
    那我現在就先從葛根芩連湯的醫案看起,我們還是先解決一下這個醫案。 葛根芩連湯——下利 那這個葛根芩連湯啊,第一個醫案就是曹穎甫 、姜佐景《經方實驗錄》裡面的醫案。它一開始,那個小孩子主證是什麼呢,是他要發這個麻疹還是水痘,就是痘疹類的,然後沒有發成功,然後就變成「下利而臭」,然後每天都在那邊拉肚子這樣子。
  • 經方應用之柴胡桂枝湯醫案
    此太陽少陽並病而證候俱輕,治以太少兩解之法,以小柴胡湯、桂枝湯各取半量,合為柴胡桂枝湯。用桂枝湯解肌祛風,以散太陽之邪,取小柴胡湯和解樞機,以解少陽之邪,為兩解太少之輕劑。「外證外去者」,是強調使用柴胡桂枝湯的前提是表裡同病。
  • 經方應用之大承氣湯醫案
    組成 大承氣湯方: 大黃四兩(酒洗) 厚樸半斤(炙,去皮) 枳實五枚(炙) 芒硝三合大承氣湯適用於陽明腑實之重證,為峻下之劑,服藥後得大便通即停服,切不可過服而傷正。 臨證要點 主症:大便硬結難解,或熱結旁流,潮熱,煩躁,譫語,腹脹滿痛(腹滿不減,減不足言,繞臍痛),手足汗出,脈沉實有力。重者不識人,循衣摸床,惕而不安,喘冒直視。 病機:燥屎內結,陽明熱實。
  • 經方應用之桃花湯醫案
    組成 桃花湯方: 赤石脂一斤(一半全用,一半篩末) 乾薑一兩 粳米一升 方義 桃花湯藥用三味,以赤石脂澀腸固脫為主藥,輔以乾薑溫中陽,佐以粳米益脾胃。三藥合用,可提高澀腸固脫的功效。赤石脂一半生藥入煎,長泡久煮,取其溫澀之氣,一半為末衝服,留著腸中,取其收斂之形。本方臨床所用,非必定有膿血,大凡屬於滑脫不禁,皆可應用。但對實邪未盡者,則非所宜。
  • 張立山:談咳嗽的六經(三陽經、三陰經)辨證——附案例
    本文論述了六經辨證在論治咳嗽的應用,闡釋太陽病、少陽病、陽明病、太陰病、少陰病以及厥陰病六經病咳嗽的臨床症狀特點、與他經合病規律以及依據六經辨證指導下經方在治療咳嗽中的應用,並附病案舉例。咳嗽是臨床常見病,按傳統分為外感咳嗽與內傷咳嗽,目前臨床治療咳嗽以臟腑辨證為多。六經辨證在論治咳嗽一病時也具有鮮明的特色,以下筆者僅就六經辨證治療咳嗽談談自己的淺見。
  • 魏玉橫先生醫案筆記
    昔賢的醫案,是古人在醫理學術上一生的心血結晶所寄,也可以說是昔賢綜合其一生的經驗,給我們後代學者進取的一個南針,曾記得周學海先生在他叢書中的筆記中說過,古人的醫案是我們學醫的,獲益多而費力少的一類書籍。我感覺這種看法,是確有道理的。不過醫案一類書籍,多數是零星散漫,附在其他著述中,如魏氏各案,就是這類的一種,由於這種情形,對昔賢治療獨到的精神,往往會得不到人們的注意和重視。
  • 經方應用之滑石代赭湯醫案
    導讀 百合病誤用攻下後使用滑石代赭湯救治。治當養陰清熱,利水降逆,用滑石代赭湯。方中百合仍為主藥,用泉水煎煮以增強其清潤心肺的作用;滑石清熱利尿;代赭石重鎮降逆和胃。如此則心肺得以清潤,胃氣得以和降,小便清,大便調,嘔惡除。
  • 對「太陽表證」治法與運用的思考 | 附醫案三則
    文中跟大家分享了對「太陽表證」治法與運用的思考,另附三則醫案,分析明確,處方思路清晰,值得學習▍全文共3380字,閱讀時間大約需要9分鐘越婢加術湯主之。根據對患者風水相合的病機判斷,我的治療方案分成兩步,一是用越婢加術湯加減消風散水,解表清裡;二是用小建中湯加減調和營衛,緩急止痛。第一付藥服用一周後,病人面部浮腫消失,第二付藥服用半個月,身疼腹痛、關節麻木等諸症若失。
  • 麻黃連翹赤小豆湯在治療皮膚病上的應用
    文字整理:李亞輝大家好,今晚我們主要講麻黃連翹赤小豆湯在治療皮膚病上的應用和體會,這個是一個小專題,時間大概一個小時左右,主要講乾貨、講經驗、講體會。今晚講課的內容有三個部分:第一,麻黃連翹赤小豆湯的基礎知識,包括它在《傷寒論》裡面的條文、組成、辨證要點和方解;第二,重點講我個人用麻黃連翹赤小豆湯治療皮膚病的三個醫案;第三,講幾個治療黃疸病經方的鑑別。
  • 經方應用之桂枝加大黃湯醫案
    方義桂枝加大黃湯即桂枝加芍藥湯再加大黃二兩而成。加大黃亦有雙重作用,其一因氣血經絡瘀滯較甚,腹滿痛較重,故加大黃增強其活血化瘀,通經活絡之功;其二因氣滯不通,亦可導致大便不行,加大黃能導滯通便,邪氣去則絡脈和,其病自愈。臨證要點主症:在上證基礎上腹痛較劇,疼痛拒按或伴便秘。病機:脾傷氣滯絡瘀,鬱滯較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