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洪彪:真正看懂我書法的人不多,裡面包含著狂草的雙重標準

2021-01-07 釋墨軒文化小天地

寫草書的人越來越多了,沒有一個特定的標準來衡量這一類人。但這一類人往往都是對書法有著一定研究的專業人士。

學習書法的目的是什麼?對於這一個問題其實很多專業的書法家都有對其做過解讀,就連劉洪彪狂草大師也同樣曾站在書法的角度解讀過自己的書法。

早在年初的時候劉洪彪和其他的幾位狂草大師在南京舉辦了當代狂草交流大會,劉洪彪的狂草寫得怎麼樣?每一個人的理解不同,但看過他狂草的人稱他是當代草書大神,其書法形成了關於他自己的一套獨特理念。

草書講究的是意與神,最不重要的就是在字形與字體結構上面。劉洪彪形容自己的草書有著雙重標準,他是如何來細分自己的書法作品呢?

劉洪彪形容人們對於書法的認識首先就是在於對結構的一種解讀,草書也是如此,狂草也是如此。首先大家需要了解的就是對於張條,對於字態與點畫的理解。這一種整個構成的線條感覺就是首先需要的。

但真正需要的就是大家對於書寫文字的一種深層次的第二層理解,包括對於這一個文字的分析與解讀,進入到另外一層文字的理解與審美,這也是最難的。

這一種審美是建立在傳統文化的詩文基礎之上,所謂的意境,別人看不到的你可以理解得到,你可以在自己的草書之中體現出來。別人看著疑似是亂寫,那是他理解不了你所理解的東西。

這一種關於狂草的雙重理解,又可以稱為雙重審美,中國書法家,無論到了哪一個時代,這一種審美的習慣不能忽略掉了。所以自己在作品之中用隨意的楷書,或者是行書把自己深層次的書法意境美表達出來,這就是自己書法與別人書法最大的不同。

劉洪彪解釋書法的雙重審美,而且著重提到了關於後者的深入理解性的解讀。很多專業的書法家為什麼稱讚劉洪彪的作品大氣又不失古人筆墨的氣息,最重要的恐怕就是他的書法作品之中有這樣子的審美構成。

當普通人看不懂這一類書法時,這一種狂草到底是好與不好,有沒有學習過的專業網友們來解讀一下呢?劉洪彪說的對嗎?他的理解到底算不算是一個對狂草的標準呢?

相關焦點

  • 劉洪彪的狂草,我喜歡這種書法方式,理由有3個
    劉洪彪的狂草,我喜歡這種書法方式,理由有3個。有許多人不喜歡當代狂草名家劉洪彪的草書作品,但是也說不出不喜歡的原因,總之就是一句話,寫得不好。這是有一些書法見面就噴的執著。要是不喜歡劉洪彪的書法,至少要給出個比較中肯的理由,說什麼什麼原因不喜歡,這樣才好,這樣才是有理有據,是理論評判書法質量的路徑,而不是隨口一說。不細細地看書法,隨口就說人家書法差的現象,現在大量存在,給差評似乎成了一種習慣。莫說有人總是願意給劉洪彪的草書狂草給差評,就算是把懷素張旭的草書掛過來,也是有差評的吧。
  • 地上鋪紙,大寫枯筆草書,成為劉洪彪書法的一個亮點
    地上鋪紙,大寫枯筆草書,成為劉洪彪書法的一個亮點。古代人寫草書,受於材料的限制,不可能把草書寫得太大,說到底他們那個時候是缺少紙張的。你看看懷素寫草書,不是寫在了芭蕉葉子上了嗎。還有張旭寫草書,看到別人穿著絲帛的衣服,也要上去給人家的衣服上寫草書,免不了被人打是吧。
  • 中書協「四大狂草」大師,書法寫得如何?專家:現代版懷素!
    對於大眾來說,最難看懂的書法莫過於草書了,它一筆完成,字體極其潦草,因此時常引起質疑,比如張旭醉酒後用頭髮蘸墨寫書法,這件事流傳至今,一直被當作最瘋狂的「狂草」大師,其實狂草就是最放縱的草書,可以說「越狂越好」。
  • 劉洪彪草書4個字估價4萬元,不一定看懂寫了什麼,但是代表著方向
    劉洪彪草書4個字估價4萬元,不一定看懂寫了什麼,但是代表著方向。在當代書法之林,劉洪彪先生的書法作品是一個頗有話題的討論平臺,只要提起劉洪彪,必然與他的書法創新與傳承糾結在一起,有的人站在書法創新的角度對劉洪彪的草書,大加盛讚,有的人站在傳承的角度對劉洪彪的草書嗤之以鼻。
  • 一位男科大夫寫的狂草,外行人很難看懂,如今成了書法界的宗師!
    而當代醫院很多醫生由於各種原因,書寫的藥方,往往外行人很難看懂,許多病人看了也是一頭霧水。曾經有這樣的一位「男科」大夫,他以狂草聞名於世,他寫的狂草外行人很難看懂,如今他卻成為了書法界的宗師。在整個書法史上能夠堪稱「通才」的沒有幾個人,蘇東坡乃是一代文宗,其詩文書畫無不通曉,堪稱一代「通才」,元朝的趙子昂,詩文乃「元代冠冕」,書法繪畫更是獨步天下,此外他對於音律、訓詁、經濟之學都堪稱一代宗師。當然,論及通才,傅山才是真正的通才,如今傅山幾乎成為了山西省的名片了。
  • 中書協副主席劉洪彪再放狂言:我們正在創造前所未有的草書盛世!
    中國書法家協會副主席劉洪彪,被網友戲稱為「什麼話都敢說」。在2019年底舉辦的「萬殊一相·狂草四人展」上,作為「草書四作者」之一的他曾口吐狂言:「我們在很多方面其實都超過了古人,只是自己好像不好意思說而已!」此語一出,震驚世人,就連同在主席臺上的胡抗美、張旭光等人也大驚失色。
  • 當代4位狂草大師:毛筆字被嘲笑和質疑,還不如小學生寫得好?
    這4位大師分別是胡抗美、劉洪彪、張旭光、王厚祥大師,每一個人的書法都是極具特點,但爭議性也是很大。首先就是他們在現場潑墨揮毫,每一張作品都可以用巨幅來形容,創作的過程也是充滿著激情。但很多網友雖然沒有到現場觀看,可從這些作品之中,就可以感覺得到。
  • 書法家劉洪彪:草書盛世,敢為人先
    當慕名前來採訪的後輩問及的他齋號「逆阪齋」時,他先笑了笑,然後說到:此岸到彼岸的方式大概有三種,富有的、有條件的人可以坐擁一條船,舒舒服服的坐自己的船過去。而不太富有的人,可以買一張昂貴的票,乘過去就行了。對於窮人,很寒酸的人,這類人想到達彼岸是很難的。怎麼辦呢?就只剩下遊過去這個辦法了,遊到彼岸。遊過去和船開過去速度不一樣,艱辛程度也是完全不一樣的。
  • 黃庭堅寫的絕品草書,運筆含蓄又內斂,與劉洪彪風格完全不同
    對於他的草書,從小草過度到狂草,每一筆都是有著屬於他的風格。尤其是近些年,很多喜歡草書的愛好者不停的模仿黃庭堅的作品,甚至把他的一些草書作品與筆法做了一些升級。這一種升級到好不是不好,每一個人的看法不一樣,下面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黃庭堅筆下的絕品草書。黃庭堅寫的絕品草書,運筆含蓄又內斂,與劉洪彪風格完全不同!
  • 中書協4位專家寫草書辦展,網友:這不是書法,是「狂人寫字」
    有些民間書法者總是吐槽,現在的書法標準都是他們說了算,他說你寫的字有藝術性那就是書法,他說你的字沒藝術性你寫再好也是廢紙,到最後,書法圈的人都搞不清楚了:到底要寫出什麼樣的字才算是有藝術性的書法。
  • 2019年中日書法交流:劉洪彪草書傳神,王冬齡的「二維碼」咋回事
    2019年5月8日,中日書法交流展在東京舉辦。既然是交流書法,我們自然會派出當今書壇的實力派書家,其中不乏歐陽中石這樣的當今名家。下面,我們就來欣賞一下交流展中各大書家的風採。有些網友看了之後評論道:劉洪彪的草書最傳神,不過,王冬齡的「二維碼」是咋回事?
  • 書法藝術化的巔峰——「不破不立」的狂草
    也就是說,狂草與今草不是並列字體的關係,狂草相對於今草只是一種更偏重於審美層面的表現形式而已,在唐蘭的《中國文字學》裡也這樣說道「狂草完全變成了一種供人欣賞的藝術品」。狂草只是一種草書的藝術風格,而並不是文字意義學上的一種字體;竇裒在《述書賦-卷上》中提到:「狂草勢而兄優,謹正書而弟潤。」
  • 書協副主席劉洪彪,書法「花樣」真不少,大字套小字寫法很時尚
    在當代書法創作中,中國書協副主席劉洪彪是對作品形式感很在意的書法家。他曾提出「給書法穿上盛裝」的理念,為當代很多展覽的展廳做過設計,還曾為很多書法家設計過作品集。他的這一理念,也貫穿在他的書法創作之中,比如他創作時常採用大字穿插小字的寫法,被稱為「書中書」,突出了作品的形式感。
  • 劉洪彪的草書,成為書法公共藝術的標本,眾說紛雲歸為3類
    第一類,認為劉洪彪的草書寫得一流。這類認識,主要集中在書法專業圈,以專業書法家為主要觀賞人群。我們知道,當代書法的話語權,還存在於專業書法家們這一邊,誰的書法好,誰的書法不好,他們是可以定奪的。這就是在書法展覽上,有些人感覺不怎麼好看的書法,卻可以奪得大獎的重要原因。第二類,認為劉洪彪的草書寫得很差勁。
  • 劉洪彪、張旭光看「非文字」類書法:創新還很保守!
    時下,打著各種創新旗號的所謂書法創新琳琅滿目,曾翔的「吼書」,張強的「盲書」,邵巖的「射書」、王冬齡的「亂書」,種種「非文字」書法大行其道,看得網友眼花繚亂。網友認為,書法都被這些人帶壞了,搞得烏煙瘴氣。然而為何中書協「大咖」劉洪彪和張旭光卻說「書法創新還很保守」呢?
  • 同樣是寫草書的名家,張旭光和劉洪彪提筆為啥不一樣?
    劉洪彪曾在部隊多年,後任中國書法家協會理事和草書委員會委員,現任中國書協副主席,國家一級美術師,草書委員會主任。近些年來,劉洪彪的名氣是越來越大,這可能是因為書法水平高、影響大的緣故,喜愛劉洪彪書法的人也是越來越多。
  • 從字勢與體式的不同側重看張旭與懷素的狂草
    張旭和懷素的結體是包含在章法中的,單獨討論他們的結體並沒有太大的意義。沃興華在《書法技法通論》中說「書法的構成分點畫、結體和章法三個層次,結體介於點畫和章法之間,相對點畫而言,他是一個整體相對章法而言,他又是一個局部。結體具有雙重身份,因此,對它的造型也有兩種要求,當它作為整體時,要求統一平衡和完整,當它作為局部時,要求不統一、不平衡和不完整。」
  • 能寫好狂草書法作品的,他內心的沉穩及內斂一定非同尋常!
    因為我把書寫當修行,經常用大筆小中見大地書寫小字作品,所以,寫的基本比較密不透風,當然,也遵從寬可跑馬的布局要求。草書作為中國書法的頂級藝術表現形式,要想真正地大有作為,必須要在功力和意境上下功夫。古往今來,草書大家非常多,唯獨我創建的太極禪書法,倡導左右手一正一反書寫,包括書寫草書。
  • 字寫得好看,就是書法嗎?如何避免自己書法變成印刷體、美術字
    為啥美術字、印刷體,不能歸為書法?很多人談書法總是喜歡用美麗而空洞的詞語:行雲流水、瀟灑豪邁、鐵書銀鉤、入木三分等等!看似很專業,其實都是形容詞的堆砌,甚至是外行充內行,自欺欺人而已!田英章作品《如何看懂書法》臺灣書法教育家侯吉諒老師,採取了「以字論字」的方式,從書法史上選擇了王羲之、趙孟、文徵明的書法作品為例,用相同的單字做分析
  • 如此書法評獎真的公平嗎?評委:這是我們的初衷和理想!
    《雲岡杯·首屆全國魏碑書法雙年展》評獎結束後,作為本次展覽評委兼組委會副主任的中國書法家協會副主席劉洪彪,接受了書畫頻道記者的採訪。不難看出,劉副主席的這兩句話,前一句是評獎的標準,後一句是評獎的方法。不像古人與今人,要像自己、十張一等獎作品要一張一面貌,即是標準;七個評委投票,票數過半的作品為獲獎作品,即是方法。粗看,標準與方法有理有據沒問題,但細看卻經不起推敲,甚至讓人懷疑:如此書法評獎真的公平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