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聯社(北京,記者 高萍 姜樊)訊,第五家全國性資產管理公司(AMC)來了。12月17晚間,銀保監會發布公告,中國銀河資產管理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銀河資產」)正式獲批開業。這也意味著,時隔20餘年,全國性AMC陣營終迎擴容。
至此,我國不良資產市場形成 「5+N+銀行系AIC」 的格局(N為地方性AMC)。
在業內人士看來,銀河資產的成立是深化金融改革、防範金融風險、完善金融治理的重要舉措。隨著銀河資產獲批開業,AMC進一步擴容,將加速行業競爭,促進AMC更好地創新性發展,增強整體競爭力。未來,在服務實體經濟方面,AMC需以怎樣的運營模式去應對新的需要則是需探討的問題。
時隔20餘年 全國性AMC陣營擴容
自1999年全國四大AMC(東方資產、長城資產、信達資產、華融資產)成立以來,20多年間,再無一家全國性AMC公司獲批。如今,隨著銀河資產獲批開業,全國性AMC陣營再添「一子」。
根據銀保監會公布的批覆,銀河資產註冊資本為100億元。其中,中國銀河金融控股有限責任公司出資65億元,持股比例65%;中央匯金投資有限責任公司出資13.3億元,持股比例13.3%;南京紫金投資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出資10億元,持股比例10%;北京金融街資本運營中心出資6億元,持股比例6%;中信證券股份有限公司出資5.7億元,持股比例5.7%。
AMC是我國金融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風險化解、綜合經營、併購重組等方面具有較大優勢,發揮著經濟助推器和金融穩定器的重要作用。
緣何時隔20多年,再有一家全國性AMC公司獲批?一位AMC業內人士向財聯社記者表示,一方面,監管試圖讓不良資產處置的市場進一步充分競爭。近年來一些省市成立了地方AMC公司。而當下再度成立銀河資產,或也有這方面的打算。另一方面,也考慮到金融機構存在的潛在不良壓力。
「今年以來,疫情導致銀行不良資產規模有所上升。而在延期還本付息等非常規政策之下,銀行業未來數年不良資產或仍將持續上升。」上述AMC業內人士表示,不良資產行業的市場也有周期性,今年以來四大AMC公司均已經加大了不良資產的收包力度,收包不良資產規模均較往年有所增多。
實際上,此前,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曾多次發言,要求銀行提前加大撥備提取,備足備好未來抵禦風險的「彈藥」,同時加大不良貸款的處置力度。郭樹清曾預計,2020年全年銀行業將處置不良貸款3.4萬億,遠高於2019年的2.3萬億,2021年的處置力度將會更大。
光大銀行金融市場分析師周茂華對財聯社表示,本次再度批覆第五家資產管理公司,主要是近年來我國積極化解風險,加之考慮到突發疫情衝擊,全球不穩定不確定性因素依然較多,我國未來不良資產暴露壓力可能較大。「我國目前金融體系資產規模、機構數量及業務複雜程度與20年前比不可同日而語,有必要適度擴大不良資產處置方面的力量。」周茂華補充道。
加速行業競爭 增強整體競爭力
與新獲批開業的銀河資產不同,此前四大AMC可以說是我國在上個世紀市場經濟進程中的一個特定產物,成立之初專為承接處置四大國有銀行的不良資產。
在東方資產首席經濟學家吳慶看來,由於歷史原因,目前四家全國性AMC已經形成一些模式,有相同點也存在差異。相較於四大AMC,新成立的全國性AMC不會重複此前四家的歷程,有利有弊。
周茂華介紹稱,目前國內不良資產管理行業已形成全國性AMC、地方資產管理公司、銀行債轉股類資產管理公司以及外資資產管理公司(首家已進行工商註冊)格局。
而銀河資產獲批開業,將會給行業帶來怎樣的變化?
吳慶直言,目前四大AMC在諸如收購資產包等成形的業務方面已經充分競爭,新增一家全國性AMC,短期內對現有業務的競爭格局沒有太大影響。但吳慶強調,新增一家公司對更高層次方面的競爭,即探索新的模式、更具有效率、更有品質的服務方面有重要意義。
上述AMC業內人士向財聯社記者表示「不良資產處置並不容易,一些經營不善的地方AMC近年來有很多破產清算。競爭更加激烈之下,也將讓真正有能力的公司更進一步,促進整個行業的良性發展。
光大證券王一峰亦在此前發布的研報中指出,銀保監會下發第五張AMC牌照,有利於幫助內資AMC更好的發揮處置不良資產的功能,在經濟逆周期下發揮調節作用,同時增強國內AMC公司的整體競爭力。
具體到業務方面,周茂華指出,四大AMC在金融機構不良處置方面積累豐富經驗,未來銀河資產同樣涉及金融與非金融不良處置,但預計重心會或偏向於非金融機構不良資產收購與處置。
從趨勢看,周茂華認為,未來國內金融資產規模持續擴大、金融業務複雜化,資產管理行業競爭將日趨激烈。「未來AMC將回歸主業、發揮自身優勢、做精主業,提升不良資產處置效率。」
吳慶指出,未來,資產管理公司應該以怎樣的運營模式去應對新的需要,即服務實體經濟方面應該聚焦哪些領域、以何種商業模式開展,還需在多個層面上繼續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