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孩子認識自我

2020-08-28 俊秀林分享知識

在教育孩子知識點同時,路途上,我給予孩子更多的是塑造良好的品德。你是一個老師的前提是,你是一個人。我們常說以人為本,首先是以尊重學生的個性,在與孩子一起探討知識的時候,我們更多的會說,這個故事我們讀後有什麼啟迪,我們應該怎麼做,應該如何面對諸如此類的問題。

我們讓孩子認識自己,認識世界,和小夥伴相處要注意尊重對方的意見!從才能夠愉快地一起玩耍。讓孩子具備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獨立的思考和解決問。培育孩子的健全人格。

比如孩子不喜歡讀書,我們可以陪他一起聽書,可以讓他體會這個故事內容,讓他思考問題。包括回答問題要注意這個回答別人能理解嗎?也可以說我這樣說,你能聽得懂嗎?讀書的時候,讓孩子和你一起探討問題,這樣她就願意思考,下一次他有問題的時候會想到或許書本能給予答案她。

比如說孩子不願意多寫字,這個可能是因為孩子的手寫得久會累,是不是孩子的手小肌肉能力不夠好,需要做一些精細動作來訓練他的手指還有肌肉的力量!提升了手部的精細動作能力,他寫字就不累,就願意多寫字了。

有的孩子她會比較厭煩父母說得多,也許父母的觀點她不認同,她就會有逆反心理。可能她的想法父母不知道也是有可能的。這就是溝通方面,如果大家都以平等的說話語氣,孩子更容易接受了。

問題得以解決,我們就能夠更好的授予知識給孩子。一個滿滿正能量的老師帶給孩子肯定也是正能量,這個家庭肯定可以帶來歡樂。這個大概是教育能給孩子的快樂,也是教育工作者的快樂所在了!也是一個老師教書育人的價值所在罷了。所做的事就是盡了自己的本分罷了

相關焦點

  • 孩子難以建立自我意識?父母耐心指導是關鍵,讓孩子正確認識自我
    比如自己的身體、肢體的活動狀態,無意識間做出的行為,這些都是有了自我意識之後所做出的行為。也是我們思維、情感、意志的心理活動。有研究表面;孩子的自我意識萌芽期是在一歲半到兩歲之間,這個時候他們會去觸碰他們的手、臉,認識人,比如爸爸媽媽等,這都是孩子有了初期的主觀意識的表現。
  • 認識孩子自我意識發展的幾個階段,幫助孩子擁有正確「自我意識」
    之前在教育機構工作,經常會有家長問到:為什麼有的孩子能對學習那麼有主見,我家孩子就不行呢?這其實是自我意識的發展問題。當孩子的自我發展比較完善時,他們就會意識到學習是自己的事。自我意識是什麼?自我意識是對自己身心活動的覺察,即自己對自己的認識,具體包括認識自己的生理狀況(如身高、體重、體態等)、心理特徵(如興趣、能力、氣質、性格等)以及自己與他人的關係(如自己與周圍人們相處的關係,自己在集體中的位置與作用等)。
  • 《雲娃娃》:以童趣的角度,探究孩子認識自我,接納自我的意義
    這個過程其實就是從自我懷疑到自我認同的過程,這也是每個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都會經歷的過程。在豐富的畫面中,小朋友們可以感受到雲娃娃為認識自己所做的各種各樣的努力嘗試,從而激勵自己努力進步。二、 《雲娃娃》繪本的現實意義——教會孩子認識自己,接納自我繪本主要通過雲娃娃的視角,讓幼兒通過觀察雲娃娃從自我懷疑到實現自我認同的過程,學會認識自己,接納自我。
  • 孩子自信心不足,罪魁禍首是認知偏差,父母首先要教娃認識自我
    可是,說了這麼多,很多父母不知道如何教會孩子認識自我,也不知道該如何下手。其實,在認識自我上是與孩子平時所生活的環境有關的,不光是家庭裡的環境,就連孩子的校園環境和所處的社會環境都會對他們造成一定的影響。
  • 自卑、自負都是認知偏差,避開「巴納姆效應」,教孩子認識自我
    孩子在認識自我的過程中,需要藉助外界的信息對號入座,尤其是來自心目中權威人物的。之後,他們會據此進行自我調整,於是造成自卑或自負等偏差。實際上,正確的自我認知比教育方法更重要。02自我認知到底有多重要?
  • 2021年,開始教孩子學習心理學|如何引導孩子認識和運用三種自我...
    徐老師: 今天,我想和大家聊聊如何引導孩子認識、察覺和運用伯恩的人格三自我的話題! 通過前面很多期的學習,可以確定,如果家長能在日常生活中時刻覺知和適當轉換自己的人格三自我狀態,就能獲得很好的人際和諧。
  • 開學第一課,從教會孩子認識自我開始
    新學期,進入一個新環境,有了新的角色定位,要認識各種不同的新夥伴,這對每個孩子都是一個新的考驗,於是,焦慮、不安、失望等各種情緒撲面而來。但同樣,這也是一次重新認識自我的好時機。真正有思想的人,必定是能清楚地認識自己的人,如何在新的環境中避免這樣的心理落差?今天,美媽想用一個小綠狼的故事,教會孩子認知自我,適應新環境。
  • 如何認識自我
    我們對自我認識的遠遠不夠,而且認識自己是一個長期不斷更新的過程。自我應當由兩部分組成:自我概念和自我覺知根據美國心理學家威廉·詹姆斯描述的自我知覺的二元性:自我概念以及自我覺知。自我概念:即自我的內容,就是我們對「自己是誰」這個問題的了解自我覺知:即以自我為思考對象的行為也就是說自我既是一本書,又是翻書的人。你可能會問:「了解這些有什麼用?」我們大部分人對自己的認識都局限在自我概念層面,習慣於用標籤來明確自己是誰,比如性別地域學校性格等。
  • 孩子著迷於虛擬的角色怎麼辦?家長可以這樣教孩子認識自我
    晨茜語言矯正 只做良心教育固執的沉迷變成了具有創造力的互動,這是孩子剛開始時沒有能力自己做到的因此,通過鼓勵孩子認識自我,來促進孩子的抽象思維。通過詢問他的情緒感受和行為,幫他觀察自己,並逐漸形成對自我持續穩定的認識。比如,孩子對哥哥說了一些糟糕的話,你可以說:「看起來你想做個糟糕的孩子,怎麼回事?」如果他想玩同一個遊戲,讀同一本書或者反覆看同一個視頻,你可以評論說:「你很喜歡那個啊,它有什麼特別的地方?」你的評論會讓他注意自己的行為以及行為背後的情緒感受。
  • 孩子容易被人影響?善用「鏡中我效應」,讓孩子認識真自我
    其中他指出人們對自我的認識,其實是在與他們互動中形成的,也就是說別人對自己的評價很大程度上影響自己對自己的認識。我們把這個理念過渡到孩子身上,就是孩子對自我的認識是通過自己周邊的人互動形成的,建立在別對自己的評價之上,將這個概念運用到孩子身上,就變成了孩子個人自我概念的建立,是在與父母、身邊的人的互動中形成的。
  • 孩子成長路上三要事:認識自我、尋找夢想和消除學習障礙
    整個活動主要從三個方面給孩子們在做心理建設:一是認識自我;二是尋找夢想;三是消除學習障礙。認識自我,是孩子健康成長的一個非常重要的部分。孩子越了解自己,越能客觀地認識自己,內在越有力量,外在越有能力。 第一天上午,一小男孩因為一大男孩說了他一句不禮貌的話,便開始發脾氣,抓到什麼就扔向大男孩。胥芳老師花了近一個小時的時間陪伴他、引導他,讓他別人說的話並不代表自己就是那樣,讓他認識到自己是可愛的,不會因為別人的一句話而改變,後來小男孩漸漸平靜了下來。
  • 認識自我,找回自己
    如果不認識自我,很難平衡人與人的關係,也很難處理好人與自然等關係。所以在三種關係中,處理好人與自我的關係最為重要。接下來,濟群法師緊扣主題,深入淺出地從五個方面闡述了人與自我的關係:一、認識自我的重要性認識自我不僅是哲學或宗教關注的,也是現實人生的重要問題。生命不是一張白紙,而是積累的過程,所以,每個人都要正確認識自我。
  • 孩子不敢挑戰?這和孩子的自我認識有關,教會孩子反思是關鍵
    兩種孩子有好,也有不好,都有提高的空間。而要提高,孩子首先要學會客觀認識自己,評價自己。只有認識自己、接納自己,才能面對挑戰。孩子個體差異大,教孩子學會客觀評價自己,在反省中進步,我們要多觀察孩子,各種辦法都試試,看哪種合適自家孩子。
  • 《不能數到3的獅子》暗喻:孩子如何認識自我,就如何實現目標
    最近看到一本德國作家馬丁巴爾採特寫的繪本——《不能數到3的獅子》,乍一看像是教孩子認識數字的數學繪本,仔細研讀會發現,認識數字只是最表象的事情,獅子的內心掙扎、自我救贖,貫穿其中。獅子求學路上,一步步折射出教育意義,通過閱讀繪本,慢慢參透。
  • 主題書單 | 自我認識和自我體驗系列
    從結構上來看自我意識包括自我認識、自我體驗和自我控制三種心理活動機能;從內容上來看,自我意識分為生理自我、心理自我和社會自我。自我認識是指個體對自己生理、心理和社會方面的意識,主要包括自我感覺,自我概念、自我觀察和自我評價。
  • 心理學:正確認識「自我」,輕鬆擁有「好人緣」
    在我們成長的過程中,除了不斷探索世界,在人際交往中,努力去了解他人之外,還會有一種普遍的行為,那就是認識「自我」。 站在主觀的角度上,去識別客觀的世界容易,若想實現自我認知,對於每個人而言,卻是一種需要智慧,具備挑戰的事情。
  • 家庭教育第一步:帶孩子全面認識自己,才能讓孩子正確認識世界
    ,就存在著錯誤的自我認識,很有可能出現以下的問題:1、缺乏獨立的自我評價在孩童時期,孩子都是通過他人的評價來認識自己的。父母作為孩子最依賴、最信賴的存在,往往是初期孩子認識自己的標準。當孩子自我意識發展不夠完全,沒有形成自己獨自的自我認識。過分在意他人對於自身的評價、看法,容易妄自菲薄,逐漸產生自卑心理,覺得自己一無是處。
  • 《認識自我》:今天的「自我」源自於歷史的塑造和推動
    文 |晴風圖 |網絡今天,我們說起「自我」這個詞,都是比較容易理解和接受的,而且今天的社會,是重點在強調自我。可是今天我們對「自我」的認識,卻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源自於西方的文化。可是西方文化中,也不是自古就有「自我」這個概念的,而是從古希臘到文藝復興時期的歷史關鍵時刻,強調了對於「自我」的不同定義,是如何促成價值觀和理想的創造的,而這些價值觀和理想,幾個世紀以來塑造並推動了人們的選擇和行動,乃至社會的構成。最近看了一本關於西方歷史文化的書名叫《認識自我》。
  • 思維導圖|正確認識自我,認識他人
    正確認識自我,才有利於自身的發展,正確認識他人才能找到良師益友,今天小編用思維導圖帶大家來了解一下自己,了解一下自己的朋友。首先,認識自我。要知道上天給你最好的能力就是能認清自己、發現自我,並由此確定自己這一生的方向。其次,認識他人。以上同樣是我用迅捷思維導圖給朋友的一個定位。
  • 自我意識與自我認識也許是智能的最高形式
    然而,複製過程中的錯誤帶來的突變是進化所必需的,物理機器之所以能夠進化,恰恰正是因為它們自我複製的過程並不完全精確。生命的本質並非完美的自我複製,而是近乎完美卻略有微瑕的自我複製。因此,即便不能獲得完整、邏輯上自洽的自我認識,或許我們也不必失望,因為這不見得是件壞事。*文章節選自《智能簡史》([韓] 李大烈 著 三聯書店20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