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年底,在民主鎮田灣村,村民們都有製作手工芝麻糖的習慣,隨著工業化的快速發展,這種傳統手工製作工藝已經彌足珍貴,今天,請您跟隨著我們的記者,一起走進芝麻糖手工作坊,去重拾兒時的味覺記憶。
記者出鏡
我現在是在民主鎮的田灣村,聽說這裡的村民每到農閒時節就開始製作一種好吃的零食—芝麻糖,今天大家就跟隨我們的鏡頭一起到農戶家裡體驗純手工製作芝麻糖的全過程。
今年43歲的田灣村一組村民陳福軍一家六口人,平時靠種植業和養殖業為生,每到年底農閒時節,他總會拿出看家手藝製作芝麻糖。陳福軍29歲時開始拜師,學習製糖工藝。從默默無聞的學徒到如今遠近聞名的製糖師傅,已經走過了十幾個春秋。
陳福軍
我們做芝麻糖已有13、4年的的歷史了,我們是跟著上一代老輩人傳統工藝學下來的,通過這個十幾年的摸索,我們的這個手工是越做越精。
走進陳福軍家中,一股清甜的糖香撲面而來,陳福軍正在為客戶預定的一百斤芝麻糖做著前期準備。他告訴記者,做芝麻糖是一個「睡三更起五更」的苦活兒,看似小小的一片零食,製作過程卻極其複雜。要做出正宗的芝麻糖,麥芽是必不可少的原料,必須要提前一周挑選優質小麥,浸泡3至4天後待發芽到三四釐米長,切碎備用。
陳福軍
糖的來源離不了麥芽,因為麥芽下下去它才能把裡面的糖汁才能吸收的出來,熬糖麥芽是起根之源。
將發好的麥芽磨成漿與煮熟的玉米面混合在一起發酵,再通過紗布過濾,待玉米和麥芽完全糖化完後,流出的汁液就是麥芽糖汁,過濾熬糖8小時左右,再改小火慢慢炒制,整個過程火候、溫度、時間都要把握到位,方能製作出香甜可口的優質麥芽糖。
記者出鏡
經過8個小時的前期準備工作,現在已經到了最關鍵的環節:炒糖。陳師傅,我想問下這個炒糖有什麼講究沒有。
陳福軍
這到了炒糖關鍵時候,炒糖很有講究,一、火不能太大,火太大燒糊了影響糖的口味,要細火慢熬,要掌握他的色度,顏色一定要做到美觀。
在鍋裡熬製的麥芽糖汁不斷翻滾,香甜撲鼻。陳福軍一邊觀察糖色變化,一邊炒著芝麻。隨著麥芽糖汁顏色逐漸加深,原先糖汁清脆的沸騰聲開始變成厚重的「咕嚕」聲,水面泛起一層細膩的泡沫。直到麥芽糖汁變成焦糖色、粘稠狀,麥芽糖終於大功告成了。
記者出鏡
我站在這裡已經聞到了麥芽糖濃濃的香氣,我忍不住想來嘗一點兒,真的是非常的香甜。
製作芝麻糖動作要快,將事先炒制好的芝麻和花生倒入麥芽糖鍋中,快速翻拌均勻,所有流程都要趁熱,一氣呵成。等到芝麻、花生和麥芽糖完全融為一體,起鍋揉成塊狀,再擀壓成厚度均勻的大塊,用刀整齊切條、切片,香脆可口的芝麻糖就完工了。
陳福軍告訴記者,以前,做的芝麻糖一般都是自家人吃的。近幾年,才大規模生產出售。由於製作芝麻糖的全過程都是純手工,無任何添加劑,口感純正,激起了人們對傳統味道的懷念。一時間,田灣村的芝麻糖成了人們口口相傳,爭相購買的年貨之一。近幾年,陳福軍又開始通過網絡及電商平臺銷售芝麻糖,產品供不應求。
陳福軍
最近兩年我們從兩千斤做到四至五千斤,現在銷售也不成問題了,我們通過在網絡銷售發往各個城市,只要哪個打電話或者在微信給我一說,我通過朋友圈一宣傳,我的貨走的相當快,每到臘月是供不應求的。
陳福軍告訴記者,「弘揚傳統手工藝、傳承經典糖文化」是他們的初衷,隨著一代代傳統熬糖工藝的前輩們老去,沒有多少年輕人願意繼承熬糖工藝,如今村裡的年輕人大都選擇外出務工,會做芝麻糖的人也越來越少。與此同時,芝麻糖也是一種具有很高營養價值的食品,他最大的心願就是留住手藝,讓優秀傳統工藝繼承和發揚下去。
陳福軍
儘量的把我們這個工藝傳下去,讓我們山區裡頭的這個美味走向全國各個大城市,讓所有人都知道這個來自我們無暇河的這個純手工芝麻糖。另外我們帶動我們田灣村更多的人把我們這個手工藝芝麻糖越做越大、越做越強、越做越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