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太平經》:承負報應

2021-02-08 健頤舒院

中國是一個傳統的農耕文化國家,農業經濟的穩定性形成了以血緣家族為紐帶的社會組織組織結構,而道教作為中華民族的本土宗教,在其產生、發展過程中必然受到傳統社會的家族倫理觀的影響。道教的早期經典《太平經》中就有很多中國傳統的家族倫理思想。這種思想一直影響著道教的發展過程,在道教的組織形態,傳教方式上都有所反映。

《太平經》又名《太平清領書》,西漢末至東漢順帝時由多人逐漸增益而成書。其雜採先秦陰陽五行家神仙家、道家、墨家及儒家之學說,內容紛繁蕪雜,如同王明先生所說:「內容多而且雜,雜而不純」。其中大量利用神道設教的方式宣揚天人合一及善惡報應等思想,除了神仙信仰外,還觸及世俗社會的政治經濟等問題。後世道教各派教義,亦受此書影響。本文主要討論其中的家族倫理思想的「承負報應」說,並探討其對道教組織形態、傳教方式的作用。

道教善惡報應的主體體現了家族血緣關係

善惡報應思想是宗教倫理中的重要部分,它約束著信徒的思想行為,將其限制在宗教教義所規定的範圍內。比如佛教就主張「業報輪迴」,認為人們的現世的善惡,決定了來生的果報,今生的遭遇處境是由前世的善惡修行所決定的,其善惡報應的主體是單獨的個體,個體對其所作之事負責。而早期道教並不認為人死後還能靈魂轉生,更沒有靈魂上天堂下地獄了。《太平經》說「人居天地之間,從天地開闢以來,人人各一生,不得再生也……夫物生者,皆有終盡,人生亦有死,天地之格法也。」 因此,道教的善惡報應思想就與中華民族傳統的家族倫理思想密切相關,其善惡報應的主體體現了家族血緣關係,以整個家族作為善惡報應的對象。

道教認為善惡之報是由先人決定的

早期道教經典《太平經》中對善惡報應有相關的記載:「善者自興,惡者自病。」 即是說行善之人身體健康、事業興旺,而做了惡事的人就會遭到得疾病的懲罰。然而道教的善惡報應的作用對象卻不單指向事件的造作者,而是包括其後代。即是說任何人的善惡行為都會對後代子孫產生影響,而今人的禍福是先人行為的結果,如果祖先有何過失,由子孫承擔其責任,這就是道教特有的「承負」報應思想。《太平經》稱:「承者為前,負者為後。承者,乃謂先人本承天心而行,小小失之,不自知,用日積久,相聚為多,今後生人反無辜蒙其過謫,連傳被其災,故前為承,後為負也。負者,流災亦不由一人之治,比連不平,前後更相負,故名之為負。負者,乃先人負於後生者也;病更相承負也,言災害未當能善絕也。」 前人的所作作為,對其後代來說有直接的影響。前人作惡,則由後人承受其惡報,前人有負於後人,後人無辜承受前人之罪。

道教以這種方式解釋了為什麼有些善良的人遭受不幸,而為惡之人卻安然無恙,這都是因為他們承受先人功過的原因。《太平經》說:「凡人之行,或有力行善,反常得惡,或有力行惡,反得善,因自言為賢者非也。力行善反得惡者,是承負先人之過,流災前後積來害此人也。其行惡反得善者,是先人深有積畜大功,來流及此人也。」 可見善惡之報都是由先人決定的,因此世間的善惡報應不公都有其原因。

《太平經》中的承負期限是五代十世

那麼先人的善惡行為是否能無限期的對後代產生影響呢?《太平經》中的承負有個期限,過了這個時間限制,就不受承負之苦。《太平經》說:「因復過去,流其後世,成承五祖。一小周十世,而一反初。或有小行善不能厭,囹圄其先人流惡承負之災,中世滅絕無後,誠冤哉。承負者,天有三部,帝王三萬歲相流,臣承負三千歲,民三百歲。皆承負相及,一伏一起,隨人政衰盛不絕。」 可見承負的大至期限是五代十世。如果只是後人無條件的承負先人的善惡行為,道教的善惡報應論就成為了絕對的命定論了,這對信眾去惡從善,選擇走從善的道路不利,因此,道教的承負說又在發揮個人的主觀能動性方面下了一番功夫。《太平經》說:「能行大功萬萬倍之,先人雖有餘殃,不能及此人也。」 只要個人能做大善事,雖先人有過失,也可以免於承負之災。

從理論上說,道教的「承負報應」說還是比較系統完整的,它以「天人感應」為理論依據,以上天為監督人類行為的主宰,以賞善罰惡作為手段,以整個血緣家族為實施對象,這樣有利於宗族家法的實施和延續。對於以家族作為主要生活群體的傳統中國人來說,在倫理道德上還是有很大的約束性。


關注健頤舒院,獲得更多文化觀點。點擊本期標題下方「健頤舒院」即可進入我們的微信訂閱號添加關注。如果喜歡我們發送的內容,有勞點擊標題右上角菜單內的「分享到朋友圈」或「發送給朋友」,讓更多的人分享你的感受。


健頤舒院微信號 jysy-gl

健頤舒院二維碼



相關焦點

  • 官員出版《太平經》落馬,為何如來傳《無字經》人人喊好?
    《太平經》之所以出問題,是因為太爛了,三歲小孩都知道,這是胡扯。這些專家學者,好意思開座談會,好意思在全網吹噓,好意思號召全社會學習?無論如何解釋,打開《太平經》,讀上幾句就知道是什麼貨色。明知道是一堆狗屎,專家還要爬過去,認真吮吸,並品出滿漢全席的滋味來。也真的難為這些專家學者了。當一個人沒有說話的自由時,至少還有不說話的自由。連不說話都做不到,可見這幫人已經何等無恥。
  • 受命於天,下教此道:《太平經》是道教一切理義的總綱領!
    葛洪在《神仙傳》中更加詳細地描述了《太平經》得之於天仙的過程,曰:「宮嵩(即宮崇)隨吉於曲陽泉上遇天仙,授吉青縑朱字《太平經》十部。吉行之得道。」唐朝王松年作《仙苑編珠》,其引《神仙傳》佚文稱,于吉曾患癩瘡數年,於市中遇神人授之素書二卷,曰:「此書不但愈病,當得長生。」此書便是《太平經》的雛形。
  • 太平廣記-報應11原文+譯文
    以衣覆之,即氣閉悶,常露之乃可,而重如負囊矣。(出《搜神記》)   近年來建業有一個婦女,背上生一個大肉瘤,大得象鬥囊,裡面象有很多繭和慄子,走起來能聽到聲音。她在街市上討飯,自己說是一個村婦,平常和妯娌們一塊兒養蠶,但唯獨她養不好,連年虧本,因此她就偷了妯娌的一口袋繭燒了。剛燒完,她的背上就生了瘡,逐漸變成這個大瘤。
  • 道家經文《幽冥經》,裡面解答了算命、報應的實質
    在倉房裡我發現了這本經書,紙都發黃了,線裝的,封皮上面寫著《幽冥經》三個字。本以為是一本志怪的小說,打開一看,卻是一本經文,用陰司官吏的口吻解答了人世疑惑的一些問題,看完後受益匪淺。下面我挑幾個主要的問題,進行了翻譯,都是文言文。人問:「命運都是生下來就註定好的,對麼?」
  • 不可不讀的佛經:佛說輪轉五道罪福報應經
    《佛說輪轉五道罪福報應經》,劉宋中天竺沙門求那跋陀羅譯。講述佛陀途經迦維羅衛國與舍衛國之間的尼拘類大樹時,為諸大比丘宣說人們的宿世因緣、罪福報應。賢明的人樂於布施,天神自然扶持此人,布施一種回報萬種,生活安樂壽命長久,今日起布施的善人,獲得福報不可限量,將來皆能證成佛果,度脫十方無量眾生,如果有善男子善女人,能讀誦這部經,而且廣為宣傳的話,功德無量。他們能夠見到賢劫中的一千尊佛,並能追隨供養賢劫千佛。他們不會墮落三惡道,也不會生在八難處。
  • 道門經法相承次序卷上
    經名:道門經法相承次序。原不題撰人。內載唐天皇(唐高宗)問道於中嶽潘尊師(潘師正),當系唐代上清派道士編撰。原本一卷,徒分作三卷。
  • 連環糾紛解讀:太平人壽被判令賠付保險金後向自家代理人全額追償
    接下來,讓我們一起來解讀。業務員張某處為她購買了太平福佑金生終身壽險及一系列其他附加險,其中包括太平附加福佑金生重大疾病保險,保額10萬元。經此次為期13天的住院治療,病情好轉後,宋女士於2018年11月3日出院。出院後,宋女士向太平人壽申請理賠10萬餘元重疾保險金及醫療費賠償金,遭到拒賠。理由有二。
  • 現代人的報應,為何來得快來得猛?
    等到報應現前了,就大喊冤枉,認為天道不公。不知道權威逼迫你作惡,權威自有其報。你被動或主動迎合權威作惡,你也難逃你的那份報應!最明顯的是**期間,很多人以「造反有理」為自己作惡的根據,但最後這些人沒有一個能得到好下場。而惡人作惡,眼前別人也可能沒有看到直接的惡報。比如說一個人私下謀害了別人,但他依然有工作,有錢,生活也稱安定。故旁人就以為惡無報應。
  • 太平本是烈士定,從無烈士享太平。
    太平本是烈士定,從無烈士享太平。2000萬名烈士為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國家富強英勇獻身他們之中的許多人甚至連名字都沒有留下我們無法說出他們每個人的名字但每一位英烈都不應被忘卻紀念是為了不能忘卻的歷史紀念是為了不負逝去的英魂
  • 坑人害人的弟子難道就沒有報應嗎?
    各位大德善信,香客緣主大家好!那麼那些假借仙家的名義去坑人害人騙人的難道就沒有報應嗎?答案肯定是有的。薩滿仙門沒有明文規定以及各類經典流傳,但是有一條守則——只能做對他人好的事!利用仙家的神通去加害別人的仙門弟子壽命定不會長。如果非常惡毒地對待別人就一定會有惡報,而且不僅會影響他,還會影響他的子孫後代。
  • 林信仁:報應—神對罪的判決
    羅馬書2:6-11  「報應」是一種很普遍的觀念,從宗教信仰到法律的層面都有「報應」的思想。「報應」的觀念有兩種基本的用法,第一個是用來對某些情況的解釋,例如有一次耶穌和門徒遇到一個生來是瞎眼的人,門徒問耶穌說:「拉比、這人生來是瞎眼的、是誰犯了罪、是這人呢、是他父母呢。」
  • 張同祿《太平有象》大師極致之作
    《太平有象》作品由六頭大象共同馱著寶瓶,象代表吉祥,寶瓶代表太平。六個大象非常生動,一般六個大象造型很難有變化,但大象鼻子託舉的器物不一樣,「魚」代表吉祥有餘,「荷花」代表社會和諧, 象背上馱著寶瓶代表太平。
  • 佛家講的「因果報應」具體是怎麼個報應法!
    如果是真實存在的話,那麼是怎麼個報應法呢?這個地藏經裡有記載:若遇殺生者,說宿殃短命報。若遇盜竊者,說貧窮苦楚報。若遇邪淫者,說雀鴿鴛鴦報。若遇惡口者,說眷屬鬥爭報。殺生的人,必定要受到宿殃短命的報應偷盜的人,將來要受到既窮又苦的報應邪淫的人,將來要受投生孔雀、鴿子、鴛鴦的報應。用惡毒言詞來罵人的人,將來要受到自己的眷屬給你爭鬥、諍訟的報應等等……像我們沒有修行佛法的人,不知道因果到底存不存在。但我認為不管存不存在,我們都要引以為戒的去生活。
  • 太平人壽張曉莉:紮根太平,與夥伴一起成長
    她就是太平人壽青島分公司市北支公司的超今區總負責人張曉莉。從2013年的10人團隊,發展到2019年的800人,超今區成為太平人壽青島分公司最優秀的團隊之一,在工作中張曉莉無論幹什麼,首先為團隊成員著想,為團隊負責任,不心存遺憾。
  • 道德經解讀
    」道德經」第一次看到這本經書之時應該是我十五六歲的時候,通過朋友張氏看到的,當時我年紀還小,不懂得學習的重要性,閱讀這部經文之時是在韓國初遇異類
  • 2020年中國太平首屆「吉象節 太平客戶節」隆重啟幕
    原標題:2020年中國太平首屆「吉象節 太平客戶節」隆重啟幕  「吉祥萬家,共享太平」——7月11日,中國太平首屆「吉象節·太平客戶節」(以下簡稱「客戶節」)開幕式在上海舉行。中國太平保險集團(以下簡稱「中國太平」)董事長羅熹通過視頻發表題為《保險要為大眾健康服務》的致辭;上海市金融工作局、上海市保險同業公會等單位有關領導,集團總經理王思東率集團相關負責人,以及太平人壽、太平財險、太平養老等子公司主要負責人出席活動。  經歷了一場疫情,人們更加關注家人的健康與家庭的保障,對於幸福美好的生活也有了更多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