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是外國人,但絕不是外人!

2020-12-14 人民網

一條名為「南京抗疫現場」的紀錄短片登上了日本雅虎首頁;一名來自奈及利亞的留學生連續多日在小區門口值守,參與抗疫志願服務;一個韓國的商會給南京寫了一封針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感謝信……

在南京,有許許多多的外籍友人主動參與到疫情防控,用實際行動傳遞著對中國戰「疫」的支持,演繹著一個個患難見真情的故事。

3月16日,江蘇省委常委、南京市委書記、市委應對疫情工作領導小組組長張敬華會見積極參與南京抗疫工作的外籍友人代表。南京日報融媒體記者 崔曉 攝

3月16日上午,江蘇省委常委、南京市委書記、市委應對疫情工作領導小組組長張敬華會見積極參與南京抗疫工作的外籍友人代表。隨後,外籍友人們還一起遊覽南京明城牆、玄武湖,賞花踏青,盡享南京春色。

守望相助,與南京人攜手抗擊疫情

「我們經歷了一起非常嚴重的疫情,今天來到玄武湖,重新回歸社會、享受美好春天,我的心情特別激動。」玄武湖邊,來自南京理工大學的奈及利亞留學生、國際志願者歐萊德說著一口流利的中文。

歐萊德。南京日報融媒體記者 崔曉 攝

歐萊德在南京讀書3年多,南京早已成為他的第二故鄉。疫情發生後,他被南京朋友的關懷所溫暖,被中國人民眾志成城的凝聚力所感動,他也希望自己能為中國人民做點事,所以他聯繫社區,希望參與小區門口的執勤,參與抗疫志願服務。

此後,在棲霞區杜鵑園小區,居民就能看到一個小夥子,戴口罩、穿紅馬甲、持測溫槍,對進出居民檢查測溫。「南京是我的第二個家,我應該為這裡的家人做點事。」歐萊德說。

和歐萊德一樣,疫情發生後,許多在南京工作生活的外籍友人身體力行參與到抗疫當中。

李卡。南京日報融媒體記者 崔曉 攝

李卡是來自巴基斯坦的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國際貿易專業碩士研究生。疫情剛開始時,李卡在巴基斯坦的家人非常擔心他,打電話讓他回國。「我在南京已經生活了6年,這裡就是我的家,家正在經歷劫難,我怎能離開?」李卡說,他想留下來與所有人一起面對。

李卡是南京外籍志願者團隊FCTA(「From Compassion to Action」的首字母縮寫,譯為「用行動代替同情」)的創始人,FCTA現有500餘名志願者。

疫情期間,李卡組織團隊裡多位志願者前往疫情防控點支援,協助社區完成體溫測量、人員登記、翻譯等工作。李卡還積極利用海外社交媒體傳播中國戰「疫」實況,讓網友正確認識疫情,正確看待中國所做出的努力和犧牲。

2月27日晚,李卡在Facebook舉辦了一場網絡研討會,講述他在南京的所見所聞,駁斥海外社交媒體上關於中國的虛假新聞,並向家鄉人民介紹了高效的南京防疫經驗。

賀福。南京日報融媒體記者 崔曉 攝

來自英國的「南京女婿」賀福,有30多年的媒體工作經驗,他人生的一大半時間都在中國度過。在這場戰「疫」中,賀福也選擇與南京人守望相助。

賀福運營著多個外文網站和公眾號,他用外國人習慣的表述方式,講述南京和南京人的故事。

疫情期間,賀福協助翻譯、撰寫、發布防疫通告和防控知識近百篇,在南京人網站和外籍人士微信群發布,幫助在寧外籍人士一起抗擊疫情。

他翻譯的中央電視臺「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防護措施線路圖」英語版,在海外網站和社交媒體受到廣泛關注。他創作的英文加油口號「We will win together」,成為網紅公益廣告。

賀福說:「作為在南京的外國人,我們和其他人沒有什麼不同,都是這個城市的一分子。我們雖然是外國人,但並不是外人!」

患難見真情,向世界講好南京戰「疫」故事

疫情來勢洶洶,也讓我們感受到真正的「患難見真情」。在這期間,一些外籍友人通過網絡向世界講述了南京全力抗擊疫情的故事。

竹內亮。南京日報融媒體記者 崔曉 攝

前不久,日本導演竹內亮在南京街頭拍攝的抗「疫」紀錄短片登上了日本雅虎首頁。短片裡,從商場到公共運輸,從日常生活到單位復工,這段十分鐘的紀錄片記錄了南京在防疫期間的各項嚴格措施。視頻一經推出就在日本獲得了巨大反響,成為日本各大電視臺爭相播出並一一進行詳解的防疫教材。

竹內亮也是「南京女婿」,他們夫妻倆從日本回到南京定居已經5年多。目前他們共同經營一家自媒體公司。

竹內亮2月中旬從日本回到南京家中。回來後,立刻被要求居家隔離兩星期。雖然一家六口都配合了隔離,但當時的他並不理解。「如今看來,嚴格的隔離措施是對自己和他人的保護和尊重,我最驚訝的是街道工作人員和保安都幫我們去買菜,然後把買的菜放在我們家的門口,非常感謝他們。」竹內亮表示,在這場疫情中,他也感受到南京人民團結大愛的精神。對政府防控疫情的嚴格舉措,他們無條件地配合支持,沒有看到一個人出來反對,這非常了不起。

樸行皓。南京日報融媒體記者 崔曉 攝

南京樂金熊貓電器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樸行皓已在南京生活18年,今年是他最近10年第一次沒有回韓國過春節。「我留在南京,是因為我對南京政府部門有信心,同時也是為了準備企業復工。」樸行皓說。

樸行皓還和同事一起,專門在住了14年的小區拍了一段小視頻。「這是小區入口,每一輛車都要檢查,量體溫;我每天都戴口罩和手套……」視頻裡,樸行皓詳細地介紹小區各種防控措施。讓他沒想到的是,這段視頻在網上迅速火了,不少同事都給他發來視頻連結,給他點讚。

韓國的疫情爆發後,企業生產也受到了影響。樸行皓說:「不少同行打來電話,問我中國的情況。我把園區的模式告訴了老家的朋友,這是一個非常高效的體系,希望能幫到他們。

做好保障,讓生活在這裡的外籍友人安心放心

南京城同樣在全力以赴保障著這些外國朋友的安全與健康。

南京設計製作了中英雙語疫情防控宣傳海報,在國際化社區、街區、園區和重點高校廣泛張貼,編印了《疫情防控工作常用英語手冊》。為了幫助外資企業儘快復工復產,南京市製作了英語音頻版復工防疫小貼士。

南京市外辦開通了24小時值班電話,外國朋友有困難和疑問,可以隨時撥打進行諮詢;還聘請了南京大學心理醫學中心專家提供遠程心理輔導服務,開通心理支持熱線,解答問題,回應關切。

每天,在南京的外國朋友們可以通過在寧涉外商協會微信群、外籍人士微信群、國際化社區管家微信等渠道及時了解到「南京外事」官方平臺發布的涉外疫情防控資訊。

隔絕病毒,不隔絕愛

「加油南京,加油中國!」南京郵電大學來自加彭、摩洛哥、哈薩克斯坦、伊朗等國的在寧留學生,用這樣特別的方式,大聲說出他們的祈禱和祝願。

南京韓商會特地給南京寫了一封感謝信,信中說:「在全世界都處於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的非常時期,南京市政府為防止疫情擴散採取了許多及時、有效的舉措,對此南京韓商會十分認可並深表感謝。為此,我們代表全體韓籍人士,向南京市領導表達最誠摯的謝意!南京韓商會正與企業和僑民們一起,為早日克服疫情困難,儘快達成貿易活動正常化的目標而不懈努力著。」

相關焦點

  • 南昌大學留學生:抗擊肺炎疫情,我是外國人,但我不是外人!贊!
    危難時刻,正在或曾經在中國長期學習生活,「對這片土地愛得深沉」的他們,決心與我們同心攜手,一起共渡難關、共克時艱!來自葉門的阿文(Waleed Mohammed Hamood AL-DUMAINI)是南昌大學的一名碩士研究生。他在中國學習生活已有十年,對他來說中國已經是他的第二個家。疫情發生以後,他的很多同胞決定回國,但他卻選擇留下來,因為他相信中國一定可以戰勝疫情、渡過難關!
  • 楊紫英文名 老師稱你叫小剛這些外國人取名絕了
    楊紫英文名 老師稱你叫小剛這些外國人取名絕了時間:2019-04-24 22:53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楊紫英文名 老師稱你叫小剛這些外國人取名絕了 上學期間,大家都取過很多的英文名字,比如很熱門的Tom、Tony、Amy、Mary等已經爛大街了。
  • 外國人?我們自己?
    但是由於語言不通,我們的詩詞,對於外國人是晦澀難懂的,這對我們弘揚傳統,帶來了極大的不便。因此弘揚這些詩詞需要翻譯,那麼問題來了,這些詩詞的翻譯需要誰來做呢,是我們中國人比較合適,還是外國人比較合適呢。說到這裡,小夥伴們別無腦噴呀,先想想唄,這是一個辯論題呀。
  • 我們叫外國人「老外」,外國人怎麼稱呼我們,不敢恭維的世界觀!
    有時在街上我們突然看到一個外國人,通常不是第一次認出對方是哪個國家,就會習慣一個「老外」。所以問題是,難道大家不為外國人怎麼稱呼我們感到好奇嗎?我國有五千年的古代文明,從原始社會就有聰明的祖先,他們可以做石器,鑽研火種,逐步發展成為一個文明社會,人們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斷提高。
  • 長相類似外國人,會說外語,俄羅斯族:我們不是老外
    長相類似外國人,會說外語,俄羅斯族:我們不是老外。然而,你們是否了解過一些帶有其他國家的民族呢?比如朝鮮族、俄羅斯族等等,今天,我就和大家介紹一下俄羅斯族,來看看這個民族,和其他民族有什麼不一樣的地方。
  • 郭川的無畏絕不是無謂的
    同時,這種行為也是自我選擇,外人無需議論。另一方面,有些人也認為類似的爭議在中國往往更多些,是由於中西方文化差異的存在。確實,一百多年來,緊迫的現實問題困擾著中國社會。擺脫貧困、告別整個社會的失敗,是擺在中國人面前的現實任務。大多數人都在為溫飽等問題努力,沒有機會和條件從事個人探險活動。
  • 我們面對外國人仍然太不自信,但這並不是錯,很多措施可以改進
    在實踐層面上,允許外國人留居恰恰是太少而不是太多。網上很多反對的意見使用的信息都存在著誇大其詞、專注刺激感官而不講邏輯的問題,想要渲染的其實是一種沒有事實依據的不必要焦慮和恐慌。在中國的外國人並沒有那麼多,也根本不影響主流群體。而很多反對聲音所蘊含的種族主義主張則應該讓人警惕。
  • 中國人叫外國人「鬼子、棒子、毛子」,那麼外國人叫我們什麼?
    從古至今我們國家在不斷地變化和強大,尤其是在漢和唐這兩個時期,我國的經濟發展更是加快了腳步。如今我們中國已經躋身到了世界第一的位置,全世界各個國家對中國的態度產生了改變。今天我們就根據這個標題來看一看,我們中國人叫外國人是「老外」,那外國人怎麼稱呼我們中國人呢?
  • 記住:外國人說的 "NB",絕不是你想的那個意思!
    當我們碰到厲害的人時,總是忍不住誇一句「你好NB」!但你知道其實外國人也會說「NB」嗎?
  • 大家對待外國人比我們自己人更寬容?周杰倫也比不過外國人?
    有些事情大家對外國人的寬容度和對我自己人的寬容度差距實在太們大了。說一個最讓我無奈的事兒吧。外語。對我們來說,英語是外語,對外國人來說,中文是外語。同時我們也能看到各處休叔啊,Sheldon啊,寇森啊說中文的場景等等。大家都會覺得可愛又好笑。我不是想說這有多媚外,也不是認為他們說中文我們覺得有意思不對,我只是單純的覺得,為什麼我們的國人說英文的時候我們的限制如此之高?我們就非得有一口標準的美音or英音才能在大熒幕前說英文嗎?我們平常在看電視看節目的時候,會遇到很多有方言的人吧?我們為什麼沒有要求他們普通話必須要標準呢?
  • 綜述:大陸人不是外國人
    人民網臺北6月6日電  臺北高等行政「法院」今天在一樁判決中指出,大陸地區人民不是外國人。    此事源於祖國大陸一位陳姓女子為了入境臺灣與先生相聚,通過夫婿在臺訴訟,主張中華人民共和國是外國的「兩國論「,要求臺灣「外交部」準其來臺,臺北高等行政「法院」審理後,依「憲法「增修條文立論,認為大陸地區人民不是外國人,判決陳小姐敗訴。
  • 為什麼我們總是把最好的一面留給外人,卻把最糟糕的一面給了家人
    01我們總是把最好的一面留給了外人,卻把最糟糕的一面留給了家人。這到底是怎麼了?我在小區裡親眼見過這樣的一個場面。一位寶媽帶著孩子在小區裡溜達,孩子在前面騎著扭扭車,寶媽拎著袋子走在後面。很多時候,我們不由自主地將最好的脾氣留給了外人,卻對家人怒目圓睜、大聲吼叫,這點非常要不得。02有時候,我自己也是這樣。老公向我抱怨道:為什麼你對待外人客客氣氣,對我卻惡語相向呢?其實,我也在反思自己。我也想把自己好的一面留給我的家人,而不是只給了外人。
  • 中醫,需要外國人鑑定評價,外國語言描述說好後,我們才珍視?
    一.為什麼中國針灸的瑰寶需要外國人來鑑定?二.為什麼針灸的療效需要其他學科的標準來評價?三.為什麼中醫針灸的故事需要外來語言來講述?四.為什麼我們自己的傳統只有等到外國人說好的時候我們才珍視?在這裡我也想問為什麼?好好的中醫幾千年以來救活了多少人?為什麼卻要迎合外人的觀點來看待中醫?
  • 耳根子軟,寧信外人不信愛人的3大星座!
    耳根子軟,寧信外人不信愛人的3大星座 我們通常都說耳根子軟的人沒有主見,這類型人都有一個比較明顯的特點,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12星座中,這些耳根子軟,寧信外人不信愛人的星座。 天秤座 都說天秤座的人沒有主見,其實這個說法一點都不正確,天秤座的人對自己的事是絕對有主見的,對別人的事天秤座的人壓根就不放在放心,所以有時候天秤座的人說話就會顯得有點敷衍跟風或者隨波逐流的意味。
  • 外國人永久居住是什麼?對我們是壞是好?
    1當這個條例的草案頒布徵集民意時,無數的新聞報導:國家要引進外國人了!經過網絡自媒體的加工又變成了:國家要引進大批外國人!而這被網民認為:是國家要引進大批黑人為了擴大人口,黑人要搶我們的地盤,娶我們的女人,這還能忍?大夥趕快去投反對票!
  • 身為外人,我很抱歉:職棒場中的外籍歧視
    身為外人,我很抱歉:職棒場中的外籍歧視日文裡的「Gaijin」,是「外人」的意思。這個用語從13世紀開始出現,有些人認為從1349年二條良基《連理秘抄》上面的「外人もなき所に兵具をとゝのへ」(要在沒有外人的地方準備兵器)來看,就算它沒有歧視的意思,還是帶著些許敵意,至少,跟自己人是完全不同的。另一種對外國人常用的正式說法是「外國人」(Gaikokújin),相較起來就中立很多。
  • 國人叫外國人「老外」,外國人也會給我們起名字,一般是這樣稱呼
    我國人習慣性得把那些到中國來的外國人叫老外,聽上去非常親切,中國人給別人起外號時就喜歡在這個人的姓氏前面加上一個老字,聽起來比較有親近感,外國人有時候也會給我們起名字,不過老外這個稱呼他們還是相當滿意的
  • 中國人叫外國人「老外」,外國人又是如何稱呼我們?了解一下
    中國人叫外國人「老外」,外國人又是如何稱呼我們?我國的發展變強離不開與世界的合作,國際化的我國讓我們在繁華的城市中見到了越來越多的來自異國他鄉的朋友,我們可能以前對於見到外國人感到新奇,但是如今外國人來中國工作、學習、生活,不再是令人驚奇的事了,我們也秉持著中華的傳統美德對外國人以禮相待,有外國人來我們當然是很高興的啊。而我們國家的人,一般叫外國人都是「老外」,那麼外國人叫我們什麼?
  • 這幾種中國美食,外國人看了都「頭大」,卻是我們很多人的最愛
    大家都知道,我們國家地大物博,自然資源非常豐富,因為南北方的溫差,所以很多水果都有自己的特殊生長環境,很多美食也有自己獨特的地域性,但是獨特並不代表都會受到所有人的歡迎。很多外國人在我們中國,都會被美食所吸引,但是有的美食他們的真的會望而卻步,而我們卻非常喜歡吃,今天小鹿帶大家一起盤點一下那些被外國人嫌棄的美食。獼猴桃,獼猴桃吃起來酸酸甜甜的,營養非常豐富。但是上面長著一層軟毛,看起來毛茸茸的,剝開之後咬一口裡面還有很多籽。對外國人來說拿在手中就像一個泥團一樣,上面還有很多毛毛,完全不知道如何下口。
  • 日本的5個奇妙文化,外國人:日本人的世界我們不懂
    作為一個外國人,初到日本之時,也有許多難以理解的地方。這篇文章就講一講在日本生活當中,碰到的那些日本的奇妙文化的體驗。雖然日本人好不自知,但是對外國人來說,日本人的腦迴路,或許真的很難懂。奇妙文化之一:熬夜,卻隨時隨地睡覺日本人喜歡睡覺嗎?我也不知道該怎麼回答這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