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5個奇妙文化,外國人:日本人的世界我們不懂

2021-01-19 旅日誌

在日本生活久了,自身的行為以及習慣也會受到日本當地文化的影響,畢竟身處這樣的環境,難免被環境左右。這些習慣都是潛移默化的,在自己不自覺的時候就已經掌握,但是對於自己而言,卻難以感受得到。作為一個外國人,初到日本之時,也有許多難以理解的地方。這篇文章就講一講在日本生活當中,碰到的那些日本的奇妙文化的體驗。雖然日本人好不自知,但是對外國人來說,日本人的腦迴路,或許真的很難懂。

奇妙文化之一:熬夜,卻隨時隨地睡覺

日本人喜歡睡覺嗎?我也不知道該怎麼回答這個問題。因為你要說喜歡睡覺的話,隔壁的鄰居每天深夜都還亮著燈,晚上一兩點依然沒有睡覺的跡象;你要說不喜歡睡覺吧,坐在電車上甚至開會的時候,都能看到「打瞌睡」的日本人。這確實讓我也夠混亂的,要說白天困的話,晚上早點睡也是可以的,但是並非如此。

我相信不止一個人有跟我一樣的體驗吧,每日早上的通勤電車,下班時候的回程電車之上,都能夠看到睡覺的日本人,感覺他們隨時隨地都能夠睡覺一樣。我曾經問過身邊的日本人,晚上一般什麼時候休息,多數人回答是12點-1點之間;而將日本人在電車上睡覺的問題拋出以後,他們又說:為了確保睡眠時間,才會在電車上睡覺。

這樣的回答感覺充滿著「矛盾」,可是日本人習以為常。當再深入地探討這個問題的時候,反而會被日本人問「你不會在電車上睡覺嗎」之類的問題。其實我並沒有在電車(短時間)上睡覺習慣,因為人多,另外如果睡著了豈不是要坐過站了。我曾經在日本觀察過在電車上睡覺的人,到站之前準時會醒,真的是相當神奇。

奇妙文化之二:上車卻不關車門

日本人坐計程車沒有關門的習慣,最開始我並不適應,但是時間久了,還真的就鬧出了笑話。某次回國,在機場坐上計程車,感覺等了有一會兒司機仍不發車,遂問到:為何還不走?結果被司機「教育」了一番說:不關門怎麼走!

其實在日本,計程車大多都是自動門(後門),開門關門的動作,是由司機控制的。這樣做的原因主要出於「服務」,1964年日本東京奧運會的時候,計程車的自動門開始普及,當時讓來自世界各國的人大為震驚。不過日本這樣做還有另外一個原因,那就是防止交通事故的發生。日本人認為:開門時候注意後方車輛,是司機應該做的事情,而非乘客,因為乘客坐在車中,不方便看後方的來車,司機是有後視鏡的。

奇妙文化之三:發達卻使用印章

日本是一個發達國家,在許多人的眼中,發達國家應該是「科學技術發達,設備先進,理念超前」的一種印象,但是在日本卻並非如此。雖然有很多領域確實比較發達,比如工業設備、先進位造等,可是在現實生活當中,依然保留了許多與現代社會發展理念不同的地方,比如印章。

日本的印章文化十分深厚,無論是在公司當中還是日常行政事務當中,都能夠看到印章的存在。在日本的百元店或者各大商超,都可以看到銷售印章的專櫃。許多留學生到日本以後,最先準備的就有印章,因為在辦理之後的業務,比如辦理銀行卡等,都會使用到印章。

對於日本人來說,印章是一種責任的象徵,蓋上章以後,就代表這個事情已經處理,以後出現問題就可以找當事人。不過這樣的事情在外國人看來,確實有些難以理解,因為印章能夠仿製,而且仿製成本很低,在日本拿著存摺和印章,就可以取錢,這樣的事情從風險管控來說,確實是一個漏洞。對於萬事都謹小慎微,想要規避所有風險的日本人來說,這也是一個「矛盾」的事情。

奇妙文化之四:道歉不等於認錯

日本人的口頭禪之一就是:すみません。(對不起)我一天能夠聽到不少於30遍「すみません」,雖然不是說這樣不好,只是潛移默化當中,我說話的時候也會帶上「すみません」了。日本人從小就會受到「謙遜」的教育,出現問題時,首先道歉,但是道歉歸道歉,並不代表真正的過錯方是我方,日本人道歉的原因是給你帶來不好的體驗了,可是如果真的要劃分責任,那麼就要交給專業人士處理。

在很多國家,你給我道歉了,那說明這個事情是你做得不對在先。可是日本人不同,很多朋友看過《半澤直樹》這部電影,大和田給半澤直樹道歉吧?謝罪了吧?但是他內心是完全不認同自己做的不對,依然堅持著自己的「正義」。這就是典型的日本人的做法,我可以給你道歉,但是這並不是代表我認錯了。

奇妙文化之五:滿員電車,卻不想錯峰乘坐

滿員電車在國內也會出現,但是沒有體會過日本滿員電車的人是無法理解為何我將滿員電車作為一個奇妙文化列出來的。如果你乘坐的電車或者地鐵,某段時間人很多,你會怎麼選擇呢?要麼錯峰前往,要麼選擇其他交通方式。但是日本人不是,即便是讓人推,也要坐上這趟電車!所以在日本就會看到這樣的場景:列車員使勁將客人往電車當中推。

我們都知道日本有一個十分不好的現象,那就是「痴漢」,也就是我們常說的「鹹豬手」。在這樣的電車當中,很多日本人女性成為了「受害者」。但是卻無法規避,完全可以不乘坐這樣的電車或者提前出發也是未嘗不可。但是日本人並非如此,日本人趕電車真的就是「卡點」,似乎坐不上這趟車,時間就趕不上了似的。

另外一個奇怪的事情同開頭寫的一樣,即便是這樣的滿員電車當中,依然有站著睡覺的日本人。諸如此類的事情,經過盤點以後,我才是真的發現,日本人的世界,外人真的很難懂。

你有哪些讓你困惑的日本人行為或者文化呢?留下你的看法與各位讀者一起交流吧。

相關焦點

  • 從忍者到健康食品,外國人對於日本抱有的7個誤解!
    如今網際網路已經十分發達,信息的傳播速度很快,我們了解世界的手段越來越多,不過即便如此,依然會存在一些根深蒂固的誤解,下面這7個對於日本的誤解,你有幾個? 日本依然存在武士和忍者?
  • 日本人對「湯」,到底有些什麼奇妙的誤解?
    你們的十萬個為什麼喵醬上線啦~當出了中國去到日本,我們也是地地道道的一名外國人啦!那日本人給你說「湯」【ゆ】【yu】的時候,可不要脫口而出你的答案呀!●因為,稍不留神,會帶來一個奇妙的誤會哦!很多時候我們會在日文中看到很多漢字,有些意思跟中文漢字意思差不多,我們猛地一看覺得很眼熟,甚至有時候可以猜出整句話的意思。
  • 外國人眼中"10個日本人的奇怪之處"(組圖)
    原題:外國人眼中「日本人的10個奇怪的事情」  【環球網報導 記者 關超】日本Rocketnews24網站2月17日刊登的一篇文章介紹了日本民間的「奇怪的事情」。文章作者為一名英國人,此前在日本旅遊時,他以歐洲人的角度發現了日本人一些奇怪的習慣。這些事在外國人看來似乎會覺得奇怪,但在日本卻是一種傳統,一種習以為常的事。  1. Polite sharking/禮貌鯊魚  日本是世界上最講禮貌的國家,這裡的人們不管做什麼事情,只要有2個人存在。必然都是客客氣氣的。
  • 外國人難以理解的日本文化
    說起日本,不得不聯想到許多令人匪夷所思的事情,比如愛穿女裝的大叔、生吃雞蛋等。許多日本人習以為常的事情,在外國人看來竟是難以接受的。本文整理了一些日本的「變態」文化,看看哪些你最無法理解。
  • 日本人看中國:外國人能翻譯中國古籍嗎?
    這種歷史劇對歷史的加工解釋,也是為了讓觀眾不暗生牴觸、盡享光影世界而下了一番苦功的結果。我認為,在「外語翻譯項目」中,也應當下這樣的苦功。 不過到底受現代科學教育的我們,對於清朝以前接受儒學教育的儒學者及受傳統宗教觀薰陶的舊時代的人們究竟能有多少共鳴,能理解到什麼地步也是個問題。伊索寓言的代表作品《龜兔賽跑》中講到,烏龜看到兔子睡著了也沒叫醒兔子,而是超過了它。
  • 人口減少的日本,怎麼迎接外國人?
    (作者供圖/圖)短期或長期移居日本的外國人數量激增,已是一個普遍趨勢。九州宮崎縣一所私立高中2018年的新生中只有16個日本學生,剩下167人都來自中國大陸。入學典禮上,校長不但用中文致辭,還帶領全校師生演唱《義勇軍進行曲》。
  • 日本人愛吃河豚,韓國人愛泡菜,中國人愛吃啥?看看外國人的評價
    世界太大了,有很多的地方都是不同的,就連生活飲食也是五花八門,可以說是蘿蔔青菜各有所愛,隨著全世界各國大門的打開,我們見識到了各國飲食文化的差異和各自特色,日本人愛吃河豚,韓國人愛泡菜,中國人愛吃啥?我們來看看外國人的評價。
  • 為何到中國定居的外國人越來越多,日本人好奇,美國姑娘這樣回答
    在大街小巷經常能看到很多外國人,他們中的一些人在中國工作,生活在中國,當然也有人來中國旅遊,中國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在世界上的影響和作用也在逐漸提高,很多外國朋友會來中國旅遊或度假,來看看這個千年古國的文化,但是一些外國人來到中國,不想離開,還有很多外國人已經定居在這裡。
  • 日本斥資5億美元向世界推行「酷」日本文化
    據美國《時代》周刊7月1日報導,日本上議院於6月12日通過了斥資5億美元、用二十年將日本文化推向世界的決議,要從日本動畫、漫畫到日本電影、設計、時尚、美食及旅遊等各方面全方位打造「酷日本」。這場運動是由日本經濟貿易產業省監管,預計在今年末吸引私人投資商實現6億美元的籌資目標。據悉,日本經濟貿易產業省國際經濟事務組的美嘉高木說:「創新的事物可以促進商品銷售。」
  • 我們稱外國人為老外,他們稱呼我們只有倆字,日本人稱呼很現實
    本文為「旅遊的嚕啦」原創,未經允許不得轉載隨著現如今中國經濟的不斷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也有了一定的提高,生活質量也在隨之改善,當人們在滿足了最基本的物質生活以後,開始追求精神文化生活的享受我們稱外國人為老外,他們稱呼我們只有倆字,日本人稱呼很現實。現在中國的一些旅遊景點已經滿足不了中國遊客的需求了,於是中國的遊客開始將旅遊的目的地放眼到了國外,同時也有不少的外國人想要到中國來了解一下中國的特色文化,享受中國的美食,畢竟中國現在已經是第二大經濟體了,在國際上的地位也越來越高,於是國際影響力也在不斷的擴大。
  • 到日本旅行,就怕聽到日本人講英語,真的聽不懂
    很多到日本旅遊之後的朋友都這樣跟我說:去之前都說日本人基本上都懂英語,現實情況也是,但是他們說的英語我聽不懂!每次聽到這樣的吐槽,我也是感同身受。日本人的英語水平,其實我覺得不低,日常生活以及商務場合的英語單詞,許多人也是會認會寫的,但是問題就是出現在說上。
  • 外國人:這5種日本「美食」,無法下口
    日本有哪些美食?壽司、生魚片、壽喜鍋還有日式烤串和拉麵!想一想都感覺垂涎欲滴,欲罷不能。不過,在外國人眼中,可不是所有的日本人食物都可以接受的。下面介紹的這5種食物,你能夠接受嗎?生雞蛋在許多國人的印象當中,生雞蛋是不能吃的,雖然有人會挑戰生雞蛋,可是要吃下去還是需要莫大的勇氣。畢竟生雞蛋會有寄生蟲,吃下生雞蛋總會有一種「可能生病」的感覺。
  • 日本人英語差?讓外國人傻傻分不清!聽不懂的「片假名日式英文」
    日文中常見到片假名,許多日本人自然的以為那些都是從英文音譯而來,殊不知其實很多根本不是英文,而是日本人自創的「和製英語」,反而讓外國人聽了滿腦子問號呢!這次想要好好介紹一下,日本愛用但外國人難以理解的片假名日式英文。和製英語到底是什麼?
  • 日本福岡舉辦外國人日語演講會 中國人獲得冠軍
    中國僑網消息:據日本中文導報網報導,6月7日,日本福岡縣在福岡市中央區舞鶴健體中心「Airefu」舉辦了外國人日語演講會,由在日語學校學習的在福岡縣內居住的外國人,用日語發表他們在日本生活中感受到的文化的差異,約150人到場聽演講,體驗日常生活中的異文化。
  • 外國人評價中國菜和日本料理,在外國人眼裡誰更勝一籌
    但是在國外的中國餐館在高檔程度上遠遠比不上國外的日本料理店,在米其林紅色寶典餐館等級評定上中國餐館也要遠遠少於日本餐館,難道說日本料理要比中國菜好吃?現在我們就來看一看在外國人眼裡的中國菜和日本料理,看看在外國人眼裡誰要更勝一籌。
  • 各國最奇葩3大對外國人稱呼,日本只用兩個字,中國叫「老外」
    不僅是去國外旅行,也是國外的遊客們到我們中國來旅行。就形成了中國人往外湧出,外國人往中國內湧入的現象。人們都想出去旅行,然後來釋放自己在快節奏中的壓力。經濟水平提升之後,中國人很喜歡去外國旅遊的頻率越來越多。因為每個國家都有著不同的習俗,文化和風俗。這就吸引了世界上千千萬萬的遊客,甚至是成千上萬的遊客們前去參觀。大家才能了解到世界上各國的習俗是多麼的不一樣。
  • 我們稱呼外國人為「老外」,日本人用了兩個字,網友:有意思!
    一直以來我們都會把那些來自歐美地區的外國人叫做「老外」,走在街上看見幾個外國人就會叫朋友:看外國人,這幾個老外也來這玩了!雖然老外叫起來看似有些不太禮貌,但是在這同時也是我們對他們熱情的一種流露。隨著國與國之間聯繫的愈發的密切,在我們出去遊玩的同時也有不少的外國人來我們這裡玩,在我國的大城市中幾乎到處可見外國人的身影,甚至還有一直在這裡定居生活,見到老外早已不是什麼新鮮事兒,可是你知道在我們叫他們老外的時候,他們是怎麼樣稱呼我們的嗎?每個地區都有每個地區的風俗習慣,更何況國與國之間了!
  • 5個容易被人誤解的國家首都:美國不是紐約,日本首都不是東京!
    眾所周知,一個國家的首都應該是最繁華最發達的城市,首都往往是一個國家的政治中心,是國內的人最嚮往的地方。不過,在國內總是有一些城市因為旅遊業或其它的亮點導致人們對它的印象比較深刻,就誤認為這些名氣大的城市是首都。而真正的首都城市對於一些外國人來說並不知情,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細數一下5個容易被人誤解的國家首都吧。
  • 漢字在日本文化裡的奇妙意趣
    對於日本的印象,我們很多人可以說是既熟悉又模糊,我們好奇於它的文化,沉醉於它的風情,這個隔海相望的島國,似乎有著太多的神秘和耐人尋味。其實就我個人來說,對於日本文化一直很感興趣,兩年前還一時興起,自學去考了日語等級證書,也是在那個自學的過程中,才越來越多的了解到在日本的文化中,漢字的滲透是起著多麼大的作用。漢字在日本社會和文化中的影響我們都知道,中國文化對於日本的影響可以追溯到很久遠以前,在很多方面,中國文化都是日本文化發展的一個基石。
  • 日本大阪、關西文化讓人感到疑惑的5個瞬間
    這幾年到訪日本關西的外國人人數激增,路上經常可見到來自亞洲、歐美、南美、非洲等世界各地的旅客,關西地區有便宜又好吃的料理、古老歷史的神社寺廟,稍微離開市區就能擁抱大自然美景,旅遊方式五花八門。魅力滿點的關西,實際居住生活之後,應該有許多讓人感到「蛤!?」的瞬間吧~這次訪問到來自泰國、印度、印尼的外國朋友,聽聽他們住在關西,遇到些什麼樣的文化衝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