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面對外國人仍然太不自信,但這並不是錯,很多措施可以改進

2020-12-13 白鯨新視點

近日有關外國人永久居留權的討論非常激烈,但筆者堅持認為這個條例是非常重要,而且立法的整體規定也是與其他國家基本一致。也許有一些規定不清晰,但事實上所有的法律條文都有自己的不清晰之處,這本來也是給實踐面臨的諸多特殊情況鋪墊。也許這個條例有一些技術性的問題,但很不幸,筆者沒有看出目前已有的反對聲音除了證明自己的不自信外有多少合乎邏輯之處。

因為很多人不知道的是,中國一直以來都是世界上很難留居和入籍的國家。在實踐層面上,允許外國人留居恰恰是太少而不是太多。網上很多反對的意見使用的信息都存在著誇大其詞、專注刺激感官而不講邏輯的問題,想要渲染的其實是一種沒有事實依據的不必要焦慮和恐慌。在中國的外國人並沒有那麼多,也根本不影響主流群體。而很多反對聲音所蘊含的種族主義主張則應該讓人警惕。

問題的背後其實是一種弱者心態,進一步則是一種歷史經驗下的不了解。在民眾中,我們對外國人的態度其實是複雜的,一方面既有好奇,很多小地方會圍觀外國人,另一方面則是不自信。是的,中國人整體對於外部世界仍然不夠自信,這與中國在近代以來經歷過的屈辱歷史有關係,相對而言中國直到現代都沒有真正形成一種可以支持自信的理論或實踐依據。我們既害怕被世界孤立,又害怕融入世界,因為在世界範圍的競爭被想像成不利於中國的(哪怕事實與此相反)。

我們很多宣傳事實上在給這種想像添磚加瓦。比如,涉及外國人的治安案件,被報導的一般都是「從輕處罰」,這加劇了「外國人擁有超國民待遇」、「官怕洋」的認知,而忽視了非常重要的一點是,執法部門在對外國人執法時需要付出更多的時間和制度成本,更高的執法成本確實容易導致執法部門不積極作為,這點就是在制度設計中需要重構的。另一方面,由於外國人較少而更容易形成新聞點,有時候某些部門為了邀功新聞點過於積極作為,同樣會加劇這種想像,最典型的就是幫日本遊客找自行車的事件。這種信息最容易傳播,從而反覆加強了「超國民待遇」的想像。「超國民待遇」存在嗎?正式制度中是不存在的,但執法部門能不能一碗水端平也備受社會質疑。

然而這種想像並不真實,中國入籍或拿到永久居留的難度仍然是世界上最高的之一,而目前在華外國人當中,也是以文化相近的日韓越居民為主,持有外國國籍者中也有很多是海外華人。真正的、文化差異很大的外國人,其實並不多。這個條例其實在標準上並沒有真的下降多少,從長期來看,中國仍然會是世界上最難入籍的國家之一。

這種事實與公眾之間的想像為何有如此巨大的反差?這才是應該反思的問題。很多時候,想像不準確與信息匱乏有著密切的關係,如何讓中國民眾更多地接觸、碰撞,而不是將外國人隔絕在主流社會之外,是提高政策被接受的重要一部分。比如讓留學生與中國學生混住(同性),這就可以提高雙方的語言能力,還可以合作或衝突中建立更為密切的社會聯繫,從而加深雙方的理解。雖然很多時候會有矛盾和衝突,不過應該看到,長期的深入學習才能夠更好地實現理解。

國際化,可能是中國未來持續發展最重要的道路,這點不應該被遺忘。

相關焦點

  • 面對外國人,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
    那麼,正常情況下,中國人不應該再對外國人心存敬畏之心,更不必有羨慕之情。因為,外國的月亮不僅不比中國圓,更不比中國亮。中國人民今天的生活質量、生活水平,其實是很多國家遠遠趕不上的。但,現實總是很骨感!仍有很多外國人在中國人面前,擺出一副高高在上的傲慢姿態;仍有很多中國人,對外國人高看一等,曲意迎合,對國外生活趨之若鶩!
  • 愛沙尼亞:外國人學中文傳播中國自信
    愛沙尼亞:外國人學中文傳播中國自信愛沙尼亞:外國人學中文傳播中國自信而要說到什麼語言最有魅力,那麼毫無疑問是我們的漢語。漢語作為世界上最古老的語言之一,其發展歷程可謂是深遠。從最早的倉頡造字開始,出現了甲骨文,再到後來便是大小篆書、隸書、楷書、行書、宋體、顏體等。可以是漢字在千百年來的發展歷程中演化出了無數的形式,最終才形成了今天的簡體。
  • 讓我們換一個角度來看自信,只有自信的父母才能培養出自信的孩子
    而對於學習成績不太理想的學生,凡是在校學習期間,估計都很少有機會能夠真正快樂起來。」可對於成長期的孩子們來說,他們面對的世俗力量太強大。在他們內心自信的種子還沒有生根發芽、長成參天大樹之前,他們是很難抵抗得了他人的看法對自我認識造成的幹擾。
  • 「媽媽,為什麼外國人可以插隊?」面對孩子的疑問,我們如何回答
    外國人在中國為什麼就這麼「香」,能享受國人所沒有的特權,甚至可以囂張跋扈,不講規矩?我們常常呼籲著公平公正,要求取消外國人的特權;但許多事只喊口號是沒有用的,一些思想觀念和行為模式已經形成,極難改變。我們能做的最實際的事情,還是要正確的教育孩子,讓孩子能夠面對外國人時不卑不亢,公平處事。
  • 經歷過整容的我們,為何仍然不自信
    手術很順利,做完後我覺得自己變美了,也自信了很多。現在我會去各種party,敢把自己打扮得很妖豔,看到喜歡的男孩子就主動去約。最重要的是,我終於與自己和解,不再嫌棄自己,獲得了內心的平和。希望我能成為一個柔軟溫暖的人,可以更好的愛自己,也能更好的愛別人。
  • 《我們與惡的距離》善惡正邪遠不是是非對錯那麼簡單
    這世界不存在神,沒人能還原那些未被記錄的場景,縱然用攝像頭記錄下一切,也沒人能全然洞悉隱藏在人皮下的人心。當然,我仍然覺得輿論參與司法,本身並沒有錯。所有人都妥協於現實,不為不公發生,做點什麼,才是悲哀。但是,如何把握這個尺度,是值得我們思考的問題。談到這裡,我們不得不談談之前震驚韓國的「素媛」案。
  • 中國菜的翻譯太「雷人」,很多土匪是什麼菜?外國人:太可怕了!
    中國菜不僅在中國非常的受歡迎,在國際上也享有很高的盛名,隨著中國與各國友好往來,很多老外吃慣了生肉,快餐之後,對中國菜非常的感興趣,中國菜不僅種類繁多,就連菜名也是非常的有意思,但經過外文翻譯之後中國菜名就會變得非常「雷人」相信大家都不知道很多土匪是一道什麼菜吧,就連外國人都直呼:
  • 我們是外國人,但絕不是外人!
    他翻譯的中央電視臺「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防護措施線路圖」英語版,在海外網站和社交媒體受到廣泛關注。他創作的英文加油口號「We will win together」,成為網紅公益廣告。賀福說:「作為在南京的外國人,我們和其他人沒有什麼不同,都是這個城市的一分子。我們雖然是外國人,但並不是外人!」
  • 只嫁外國人的女生,仍然沉浸在上世紀的美國夢,永遠也叫不醒!
    文丨曹鏡明題丨只嫁外國人的女生,仍然沉浸在上世紀的美國夢,永遠也叫不醒洋垃圾:破碎的美國夢,只能留下被驚醒的人生,狼狽不堪!其中,在這類人之中的女性,就通過各種實踐,探索出另一條通往「美國夢」的道路。換句話說,甭管是哪個國家的夢吧!只要不是土生土長的就行!舉個娛樂明星的例子,當年紅極一時的李勤勤,就曾在某檔節目中揚言,自己只嫁外國人。原因是:外國人簡單,即便是複雜,也是在簡單的基礎上複雜……一般來說不會胡說八道,而中國男人愛吹牛,很複雜。
  • 面對生人不敢說話,不是孩子不自信,是語言發育遲緩
    這不,在長假後的第一天,就有一個棘手的案例來到我們面前。去年剛上幼兒園的時候,老師就反應說其他孩子早就打成一片了,就這位小少爺依然保持「貴族姿態」,任誰和他說話都不搭理,弄得小朋友三天兩頭告狀,說xxx不配合活動,也不理人。孩子忙碌的父母最早以為是性格問題,寶貝天生內向不自信,後來才發覺不對勁,這都4歲了話還是那麼少。大家看了這個案例有什麼感想?很多人必定覺得眼熟,似曾相識的故事不止一次發生。
  • 外國人:為什麼豆腐味道如此平淡,但人們仍然吃它?
    外國人的提問所以我們可以站在中餐的角度看:為什麼豆腐味道如此平淡,但人們仍然吃它?首先豆腐味道平淡這是事實,但是影響人為什麼喜歡吃的原因,並不是我們直接這麼食用了豆腐。在中餐裡我們烹飪豆腐的方式有很多種,如連外國人都熟悉的麻婆豆腐、脆皮豆腐、家常炒豆腐、白菜燉豆腐等等菜。
  • 我們並不是被困難難住,而是被自己膽怯、不自信的心給困住了
    在生活中,很多怯懦、不自信的人就像陸念先一樣,害怕的都是些心中想像的並不存在的東西。很多時候,那些看似危險的東西,只要我們能夠自信坦然的去面對,仔細的去分析,有條有理的去處理,其實大多問題都可以輕鬆地加以解決。很多時候,我們並不是被困難難住,而是被自己膽怯、不自信的心給困住了。
  • 說英語不自信,但偏偏自信的前提就是敢於不完美!
    瞧,既沒在英文環境,也沒直接去和外國人溝通,唯一強大的理由就是:我感覺和我自己的夥伴一起練習,整個人會輕鬆很多,只要我這夥伴也同樣有一顆堅持的心,最終都能達到很不錯的練習目的和產出效果。而且我身邊這樣的優秀例子比比皆是!是不是也能給你增添一份不錯的信心?!
  • 不開心,不是你的錯 成長的煩惱 我們要怎麼面對?
    我希望大家可以給予這個群體更多的關注,同時少一點質疑,多一分陪伴。」很多家長與老師,以為抑鬱症只是成人世界的陰影,而其實,這個病魔,正悄悄地在孩子們的空間裡蔓延。是的,它是病,它並不是很多人以為的那樣,是因為矯情、做作。《中國國民心理健康發展報告(2017-2018)》指出,3000萬兒童和青少年遭受抑鬱、焦慮、強迫、厭學、網絡成癮等心理問題困擾。
  • 今日話題 | 讓外國人愛上中國白酒,怎能靠院士的「迷之自信」
    也許有人會說,中國酒企編幾個故事和傳說,也是為了白酒文化自信,為了讓外國人喜歡上白酒,無傷大雅。他們可能不太明白,「講好故事」不是胡說八道。建立在謊言上的「白酒自信」,毫無魅力,也很容易被人戳穿。
  • 面對自卑、沒有自信的孩子,我們應該如何讓孩子自信起來?
    生活中很多父母發現自己的孩子自卑、沒有自信,總是認為自己毫無用處,而面對這樣的孩子,作為父母卻毫無辦法而著急上火,那麼面子自卑、沒有自信的孩子,我們到底應該如何幫助孩子建立自信呢?兒子:「因為它可以買很多東西」。
  • 你一定不知道外國人的口頭禪
    很多人在與人談話時總會出現這樣那樣自己熟悉的口頭禪,在不經意間說了八百遍也是常事。不過,今天小編想說的是,你知道外國人也有自己的口頭禪嗎?趕緊收藏慢慢學起來吧,學會外國人的地道英語,這幾句口頭禪少不了。在中國,很多人學習到的英語都是在「填鴨式」和「應試教育」下的速成英語,因此在實際應用中往往會力不從心。
  • 不午睡就不聰明也長不高?外國人證明午睡不是「必需品」,你信嗎
    導讀:不午睡就不聰明也長不高?外國人證明午睡不是「必需品」,你信嗎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不午睡就不聰明也長不高?外國人證明午睡不是「必需品」,你信嗎!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中國的歷史和世界的現實告誡我們:「外國人永居」還是應該慎重
    其實縱覽這個條例,可以說措施上文本上沒有任何毛病,出臺的措施跟全世界幾乎所有文明國家的相關措施並無太大區別,甚至可以說我們給出的「外國人永居條件」比大多數發達國家都苛刻。以前人們說中國的「綠卡」特別難拿,有了這個條例,中國的「綠卡」恐怕也比較難拿。這個條例是依據上位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出境入境管理法》制定的,這點在條例的第一條就明確說明了。
  • 華非受到不平等對待,不是疫情的錯,是根深蒂固嗎?
    中國在始於湖北武漢的新冠病毒疫情已有所控制的情況下,加強了對外國人入境和邊界管控,防堵病毒輸入。最近,廣州當局在防疫工作中對當地的非洲裔人士採取的一些措施引發了非洲人的普遍憤怒和政府的強烈抗議。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這是否表明中國人對非洲人有種族歧視?由此引起的外交危機是否會損害中非之間的傳統友誼和密切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