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說到蒸饅頭放鹼,自然就會提到老面發酵,那蒸出來的饅頭真是沒話說,蓬鬆香軟有勁道;比現在的酵母粉發酵好吃的太多了。
只不過現在的人生活條件好了,這習慣性的懶惰也是油然而生;主要原因還是老面發酵太麻煩,時間太長了吧。
不過,好吃東西總需要下功夫,才能有成功的喜悅和別人分享。
北方人稱老面發酵為「面肥」,老面發酵與跟乾酵母發酵,過程相似,又有些區別;
它們都含有「酵母菌」,但是老面吃起來可能會有點味酸,這跟它的發酵溫度、時間有關。而鹼的出現,正是調節發酵過程中出現的酸味。
用酵母粉蒸饅頭是不需要放鹼的,而老面發酵經常會用到鹼,因為老面發酵不會像酵母粉發酵速度那麼快。
常常因為忘記時間,或發酵溫度高於37°C,這樣會使饅頭麵團中的乳酸菌生長繁殖,產生少量的乳酸。
導致麵團有輕微或濃厚的酸味,放鹼的目的就是為了中和這股酸味,達到我們需要的口感與蓬鬆感。
一『老面發酵製作』
〖老面發酵〗
主 材:中/高精麵粉300g
輔 材:夏涼開水/冬溫水240g
調 料:鹽少許
①取一個保鮮盒,包括蓋子咱們先要經過開水消毒擦乾,加入100g中筋麵粉或高精麵粉,80g涼開水,鹽少許,用筷子快速攪拌均勻;
②在保鮮盒上封一層保鮮膜,再蓋上蓋子,起到更好的密封效果,隨後放在最佳室內溫度在25°C左右的地方,大概放20個小時;
③時間到了,打開你會發現,明顯膨脹有氣泡,而且還有一股酒酸味,用筷子可以夾起一點,你會發現這個面肥很有韌性,說明咱們的老面發酵第一步非常成功;
④我們繼續往裡面加入100g麵粉,80g的涼開水,再次混合攪拌均勻,這次就不用再加鹽了;
⑤繼續放在室內溫度25°C左右的地方進行二次發酵至2倍大小,再放進冰箱冷藏15個小時;
⑥冷藏過後的面肥,咱們在加入100g麵粉,80g涼開水,攪拌均衡,放在室溫下增發2倍大小,這樣老面(面肥)就算是徹底的做好了。
二『揉面發酵』
主 材:麵粉1200g
輔 材:水450g
調 料:白糖、鹽、豬油、食用鹼2g
①取100g的老面,450g水攪拌均勻,加入少許白糖會讓發酵速度加快,繼續放入900g的乾麵粉,加入少許鹽,混合攪拌均勻,揉成麵團,密封一下,放在最佳室溫發酵至2倍大小;
②發酵好後,咱們用手指按壓一下,麵團不回縮不塌陷就算發酵成功,若是相反,則繼續密封等待發酵成功;
③發酵好的麵團,用手撕扯起來,可以清晰的看到蜂窩狀;
三『鹼的使用』
①將柔軟的麵團倒出來,放在案板上,這個時候你可以拉扯麵團,非常的有韌性,這是酵母粉發酵沒有韌性感。
②繼續加入乾麵粉200g,鹼2g與麵團混合均勻,揉成光滑的麵團,儘量揉多一點時間,才能起到更好的揉面效果;
③咱們用刀切開剖面,能夠看到大大小小均勻的小孔,聞著有股面清香。若是孔大而不均勻說明鹼放少了,繼續加鹼,少量慢加。
孔細長而窄小則鹼大,聞著很重的鹼味,所以加多加少都會出現問題,目前最好的加鹼比例在500g麵粉加2g鹼。
四『饅頭的形成』
①咱們繼續將豬油50g加入麵團,揉至光滑;
②有了豬油的加入,麵團顯的非常的光滑柔軟,把大麵團切成幾份,再搓成長條;
③隨後咱們用刀,切成小塊,就可以揉搓成你想要的饅頭形狀,一定要多揉,蒸出來的饅頭表皮才會非常的光滑,內部蓬鬆柔軟;
④放入蒸籠進行二次發酵,大概15-20分鐘。這個是溫度來決定,時間到後,你可以明顯看到生饅頭有了增大的現象;
⑤咱們加入冷水,中大火蒸上20分鐘;
⑥最後出鍋,熱氣騰騰,滿滿的饅頭清香,捏起來彈性與嚼勁十足;這就是老面發酵獨有的特點,是酵母粉無法做到的口感與蓬鬆。
《美食美佳》總結
食用鹼的比例,我一般選擇500g麵粉,放2g鹼;如果是小蘇打的話,500g麵粉放5g小蘇打即可,鹼和小蘇打放多放少都會出現問題,注意把控劑量;
食用鹼放的好不好,在於你聞麵團的時候,只有清香而沒有酸味;也可以適當的舔一下,有酸味,鹼放的不夠,帶點微甜,那就是鹼放的剛剛好。
我們在蒸饅頭的時候,蒸籠蓋與鍋口不能漏氣,若是發現有漏氣務必用溼布堵住;
還有鍋中必須用冷水加熱,逐漸升溫,讓饅頭坯有一個受熱均勻的緩衝;
蒸出的饅頭,如因鹼放多了變黃,且鹼味難聞,不用擔心,還有機會補救。咱們可以在蒸過饅頭的水中加入醋100g-150g,把黃饅頭再次放入鍋中蒸10-15分鐘,饅頭即可恢復白嫩,且無酸鹼味。
怎樣,學會老面蒸饅頭的全部過程了嗎?我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