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考研恐破400萬人!如何爭做分子不做分母?

2020-12-14 考研幫(kaoyan.com)

摘要:由於疫情的原因,被拉長的20考研戰線,在這幾天也差不多都塵埃落定了。在看到20級同學們錄取消息喜訊的同時,也有些擔心21級考研同學的備

  摘要:由於疫情的原因,被拉長的20考研戰線,在這幾天也差不多都塵埃落定了。在看到20級同學們錄取消息喜訊的同時,也有些擔心21級考研同學的備考節奏。因為疫情,許多21級的考研同學們至今依舊沉浸在「假期」的歡愉之中。但是,你可能不知道今年預計有400萬的競爭對手正在努力著超越你!那麼如何讓爭當分子而非分母呢?下面我們一起看下~

  一、考研報名人數持續增加

  先來看一組考研報名人數和錄取人數的數據。



                                          近十年考研報名人數走勢



                                        近十年考研錄取人數走勢



                                         近十年考研報錄比情況

  看完這幾張圖你可能也發現了,考研報名人數越來越多!雖然考研錄取人數也在增多,但增長率遠不及報名人數的增長率(今年因疫情原因研究生擴招,但管理類研究生不在重點擴招行列之中)

  考研人越來越多了,今年的就業形勢和政策決定21考研的形勢還是很嚴峻的!

  2020年全國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報名人數突破341萬,比去年290萬增加了50萬人,增長率達到17.58%。在沒有政策性變動的情況下,2021年考研報名人數還將呈現遞增的趨勢,有專家預計,2021年考研報名人數將突破400萬!

  很多人認為「研究生遍地開花,越來越不值錢了」,而正因為研究生越來越多,所以還是本科生你更加沒有競爭力。現在,越來越多用人單位對校招的新員工在學歷上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論是發自內心想要深造還是為了更好地就業,亦或是盲目跟風混學歷,更多的人都選擇了考研。

  二、考研難度持續上升

  再來看看管理類聯考近幾年的國家線走勢。

  年份            A區                           B區

               總分      單科線        總分        單科線

  2014     160        41/82        150       36/72

  2015     160       40/80         150       35/70

  2016     165      39/78          155      34/68

  2017     170      42/84          160      37/74

  2018     165     42/84           155      37/74

  2019     170    42/84            160     37/74

  2020     175   44/88             165    39/78

  近五年以來,除了2018年由於管綜數學遭遇有史以來最難,國家線出現下滑的形式,其餘幾年國家線均在上升,2020年就算有疫情影響卻也不例外。但是2017年-2019年,不論國家線如何上升,管綜和英語的單科線都是固定不變的。但2020年打破了這個不變的定律,管綜和英語的單科線都出現了略微的上升。這向我們發出了一個信號:國家對於管理類聯考的考生們的要求更高了!

  (這裡僅僅是國家線,院校自主劃線中更有高校將英語劃到了60的小分線。)

  三、如何爭做分子不做分母?

  想上岸?如果還是不抓緊學習處於觀望狀態,那你今年真的很懸!

  在這種競爭日益激烈的嚴峻形勢下,想要成為考研中的分子,必須要高效學習!

  ►如何合理規劃複習時間

  1、分階段學習效率高

  ★5、6月,是奠定基礎的主要階段,對知識的脈絡要有初步了解;

  ★7、8月,強化階段,把每科考點過1-2遍,掌握考試規律;

  ★9、10月,真題階段,通過做真題,把每科重要考點和難點熟練掌握;

  ★11、12月,模考階段,大量做模擬試卷,通過實戰查缺補漏,提升應試策略。

  2、利用好整塊時間

  ★周一至周五每晚2個小時,加上周末兩天,每周至少25個小時。

  ★分到四大科目上,每個科目6個半小時,可以複習一個章節的內容。

  ★所以,大家可以規劃好一周每科的複習內容,把整塊時間分配給各科目。

  3、利用好零碎時間

  平時乘車、工作空閒的時間可以用在需要背誦的內容或者科目上,不需要太強的理解,只需要反覆、機械的熟悉、背誦。例如乘車時就可以背單詞,背句子。

  現在各種學習類的APP應運而生,大家可以利用好這些工具提高效率。最方便用手機學習的便是英語了,這時候可以充分利用自己上下班時間以及睡前的時間來聽、看英語單詞、句子,無法做到背誦新內容,也可加強對舊知識的鞏固。

  此外下載些複習資料、課程的視頻或音頻也是很好的,特別是音頻類的課程,最適合在路上聽,記不住內容,反覆聽也會產生印象。

  4、克服拖延症

  發現自己在拖延的時候就遏制。制定計劃的事項一定要具體到你每天的工作,完不成一定要給自己一些懲罰。

  學會對誘惑說不。知道自己控制不了自己,就自動的將這些誘惑置於你學習的時候不可接觸的範圍之外。比如,打算學習的時候,把手機放在你不會接觸到的時候,放假的時候,儘量一個人獨處。

  藉助外力,約束自己。找一個可以時時約束監督你的人,要他常常告訴你,不要拖延。

  利用碎片化的時間。時間如海綿裡的水,擠擠總是有的。日常中,我們浪費的碎片化的時間可能會遠遠大於我們學習的時間,所以我們要重視這些時間,尤其是在職備考的考生。

  400萬人考研,有100萬就是想試試,有100萬中途可能各種原因就放棄了,還有100萬現在還沒開始準備,剩下100萬也不是和你報考同一專業同一院校,最後你的競爭對手不到1萬,也許中途還放棄了9000個,也許考試當天生病沒來的還有900個,也許考試途中沒趕上車或是忘帶準考證的還有99個,最後那個人就是準備好了的你!

  命運在自己手中,路在自己腳下。時光不會虧待任何一個有心人。加油吧同學們!

相關焦點

  • 2019年考研的專業課考砸後,難道要做考研大軍的分母?
    2019年的考研雖然已經過去數日,但仍然會讓一些考研人久久不能忘記,甚至讓他們內心複雜的心情都無法釋懷。近日,小編瀏覽某考研論壇時,無意中發現了個別同學在考研過後的最直觀感受。該網友是這樣描述自己:「有一門專業課考砸了,從預想的致命傷,到現在真正致命了,題目很簡單,但更多的是當時考試腦子抽到了,緊張的時候智商下降沒答好,越想越細思極恐,虧我其他三門考的還可以,進複試也大概是陪跑了,調劑也沒人要了,二戰還是這學校這專業,不然呢,難道真的去燒炭自殺嗎?想哭都哭不出來。」,看完這位同學說的自身情況後,小編的內心也很沉重,希望他在來年的考研中一切都順利吧!
  • 分子與分母
    【分子與分母】從聽道到信道,是恩典中的屬天知識發揮作用從信道到行道,是恩典中的屬天力量發揮作用受造人,
  • 分子分母都比較大如何約分?
    根據分數的基本性質,把分子和分母同時除以它們的最大公因數,化成分子和分母都比較小的分數,這個過程叫做約分。對於分子分母比較小的數字,或者規律比較明顯的數字,我們可以直接看出分子分母的公因數,或者可以通過短除法快速的算出分子分母的最大公因數。
  • 分子和分母的變化,神奇的「加減變乘除」
    「不對,老師。」小剛的話剛落地,麗麗就站起來反擊了,「6/7的分子加上18,分母加上18後,變成了24/25,6/7是1減去1/7的結果,而24/25是1減去1/25的結果」。「我也認為小剛說的不對」,小亮也站起來說到,「6/7≈0.857,24/25=0.96,這兩個數明顯不想等。
  • 求分母相同,或者分子相同的兩個分數的商,如何快速算出結果?
    (一)在求分母相同的兩個分數的商時,可用被除數的分子作分子,除數的分子作分母,所得分數就是要求的商。如果商不是最簡分數,要約分化成最簡分數。比如:(5/16)÷(9/16)=5/9(21/25)÷(7/25)=21/7=3對於上面的計算方法,我們給出證明:證明:如果兩個分數,分別為c/a和b/a,則(c/a)÷(b/a)=(c/a)×(a/b)=c/b(二)在求分子相同的兩個分數的商時,可用被除數的分母作分母,除數的分母作分子
  • 解放人才生產力要算好「分子」「分母」帳
    如果把人才比作分子,人才體制機制就是分母,人才生產力就是分數值,由此解放人才生產力關鍵要算好「分子」「分母」帳。 在遵循黨管人才「分母大於分子」的原則下,假如「分母」不全面深化改革,僅僅依靠增加人才總量,擴建人才隊伍等擴大「分子」的方式來解放人才生產力的話,雖然「分子」能「容納百川」,但不能激發「分子」競相習教、幹事創業的激情,這個「分式」將成為無根之基。
  • 20考研招生首次突破百萬人!240萬人陪跑,21考研還有優勢嗎?
    今年受疫情影響,考研整體工作都慢了一拍,在這背後,還有341萬的龐大報考數據,那麼是不是每個人都能如願上岸呢?很明顯,不可能!說明選擇考研的人數正越來越多,預計21考研將會更加激烈。眼下,21考研同學們最關心的問題是明年考研政策會如何安排?繼續擴招還是縮招?21考研是否具有優勢?小編給大家從以下兩方面來分析一下。
  • 做大稅收「分子」做小土地「分母」
    ◆截至6月底,實施億元以上技改項目113個,總投資509.88億元,累計完成投資145億元,佔總投資的28.44% ◆全市工業技改投資增速9.6%,高於全省16.2個百分點,位居全省第2位 ◆全市298家企業實現動態晉檔升級今年以來,我市加大技術改造力度,抓存量企業質效提升,做大稅收
  • 不想做分母!
    2021年考研初試明天開始了,這兩天啥也看不進去了,有時溫習有時沉思,有時焦躁有時禱告,更多時候是強迫自己「老生入定」,入定時還想著考試時能文思泉湧,答案信手拈來,當然了是從腦子裡拈來,嘿嘿。昨天看了一個帖子,大概意思是有部分人已經內心放棄,認定了自己是陪跑的人,平日裡也在學習也在刷題,自詡說自己就是烘託考研氣氛的。身邊的朋友看完了瞬間取笑我:說我就是個大分母,之前投入的時間人力,就當成沉沒成本扔了吧。我承認我沒頭懸梁錐刺股的複習,我工作了,我步入中年,我有自己的小家庭,不是不願而是不能全情投入我的夢想。
  • 裝修公司上平臺,做分母還是分子?
    看哪個平臺好就繼續做,不好的就不做了。」  業之峰裝飾北京分公司企劃部經理李鵬飛也認為,對於沒有網際網路經驗的裝修公司,僅僅是入駐平臺,也沒有能力將線上的流量「搶」到手中。  而不少傳統裝飾公司負責人則告訴新京報記者,線上流量看著很誘人,但轉化率並不高。據一位業內人士透露,流量巨大的天貓,線下轉化率也不過1%。而且,平臺流量費用並不低。
  • 多個分數相加,分母符合裂差條件,分子不相同怎麼辦?找規律
    如果能利用分數裂差來做的話,會簡單很多,不但更快速而且更準確。哪一類適合用分數裂差呢?這些分數是連續相加;分子相同,當然不一定是1;分母拆分後的數字為連續的等差數列。有些題目寫的是一個數乘以另外一個數,有些直接是寫的是兩數的乘積,這個就看大家對數字的敏感程度。
  • 法考是一場分子分母的終極PK!
    法考要堅持嗎?讓我們從多個方面來分析下!做決定前請仔細思考當初的自己為什麼決定法考呢?又是什麼信念讓你廢寢忘食地複習那麼久……很多時候我們只看到了法考的通過率低,卻容易忽略低通過率的背後,還有裸考族、陪跑族、醬油族等做分母,而分子永遠屬於通關者,法考是一場分子分母的終極PK,至於要做分子還是分母,全由你決定!贏才有資格做分子,輸只能做分母!各位2020法考生,糾結難易不如全力以赴備考吧!
  • 弘毅前行:從分母到分子的步步跨越
    從分母到分子,一線之隔,卻有時如鐵杵磨針似的漫長,有時是點滴積累的量變到質變,有時就要厚積薄發的驚人一躍,往往都不是來自運氣或者偶然。在高等教育領域,我國確立市場經濟體制之後,高校從一個封閉的組織結構走向了開放的國際化發展空間並開始面對激烈的競爭環境。
  • 賁友林工作室·發現||異分母分數加法,可以分子、分母分別相加嗎?
    這兩種算法中,我們知道,算法2是對的,即:異分母分數相加,先通分,然後按照同分母分數加法的方法進行計算。那算法1,異分母分數加法,能否分子、分母分別相加呢?分析:異分母分數加法,能否分子、分母分別相加,不少老師的回答是「不能」。我們知道,異分母分數加、減法,要轉化成同分母分數加、減法,即先通分再計算。1.異分母分數相加,為什麼要先通分呢?我們回顧一下以往學過的整數、小數的加、減法計算。
  • 3/19的分子、分母加上同一個數並約分得5/7,那麼加上的數是多少
    題目3/19的分子、分母加上同一個數並約分得5/7。那麼加上的數是多少?普通學生思路:方法一:加上同一個數之前和之後,原來分數的分子與分母差和新的分數(沒有約分時)的分子與分母的差相等,它們差為:19-3=16。新的分數分子與分母的比是:5:7,相差7-5=2份,則1份是16÷2=8,所以新的分數(沒有約分時)分子是5×8=40,與原來的分子相差40-3=37,即加上同一個數是37。
  • 跨專業考研,我做了回「分母」
    但我又的確是個失敗者,在那場轟轟烈烈的考研大戰中,我敗下陣來了,做了回"分母"。   從哲學專業跨考到傳播學,自複習開始,我便真真切切地體會到,為什麼"跨考考生是最痛苦的考研人群"。翻開參考書,未知的人名、未知的理論、全新的學科體系,我跟大學新鮮人一樣,努力對此表現出了足夠的興趣,然而這種新鮮勁兒很快就被人類與生俱來的對未知事物的恐懼所取代。
  • 你是分子還是分母?
    2020年教師資格證筆試轟轟烈烈地結束了,一出考場,只見各類真假試題答案滿天飛,答案對來對去還不知道自己能考多少分,先被今年750萬的報名人數驚到了。考試就是這樣,每次考完都是有人歡喜有人憂愁。今年的競爭如此激烈,如果把考上和未考上的人比喻成一個分數的話,未考上的人相當於分母,考上的人是分子。在今年這場考試中,有多少人能進面試,而你又是分子還是分母呢?課代表帶你捋一捋。遍歷最近6次教師資格證報考人數,可以看到數據增長之迅猛。
  • 我為什麼要當報考公務員的「分母」
    曹楠  看到11月12日《中國青年報》上《報考公務員:盲目當分母不可取》一文,我有幾句話說———我是應屆畢業生,我不考研,找工作就成了眼前的頭等大事。於是,我和我不考研的同學們投入了公務員考試這場大戰。  在得知今年報考公務員競爭之激烈勝過往年時,我一點都不鬧心。對於我來說,這場考試本身比考試結果更迷人。從小學念到大學,我從沒參加過這樣的考試,筆試內容範圍廣、又沒有指定教材,基本上靠的是個人的歷年積累。
  • 21考研真的太難了,報考人數或超400萬
    距離2021考研初試越來越近,如今各個省份及院校陸續發布的研究生教育改革,以及疫情的影響,讓我們對於2021考研充滿了疑問:21考研會擴招還是縮招呢?難度會不會增加呢?聽說考研有大小年的說法,2021考研是大年還是小年呢?
  • 2016考研宣言:我們拒絕當分母
    雖然我們自古以來提倡的都是「中庸之道」,似乎凡事做到差不多的地步就可以了,在學校混個差不多的成績,考個差不多的學校,走入職場混個差不多的職位,組建了一個差不多的家庭,過著差不多的生活。如此中庸地過完這一生,最後回味起來也只能是索然無味。但是,都教授想說的是年輕就要敢於拼搏。2016考研當前,我們更應該要拼盡全力,拒絕做分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