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和分母的變化,神奇的「加減變乘除」

2020-12-14 小明100分數學

課堂上,老師展示了這樣一道題:

6/7的分子加上18,要想分數的大小不變,那麼,分母應該加上上多少呢?

小剛的反應特別的迅速,「分母應該也加上18,分子加18了,分母當然也加18呀!」。

「不對,老師。」小剛的話剛落地,麗麗就站起來反擊了,「6/7的分子加上18,分母加上18後,變成了24/25,6/7是1減去1/7的結果,而24/25是1減去1/25的結果」。

「我也認為小剛說的不對」,小亮也站起來說到,「6/7≈0.857,24/25=0.96,這兩個數明顯不想等。題目要求很明確,不能改變分數的大小。」

「對呀」,老師反問同學們,「這是怎麼回事呢?」

「我知道了,老師。」小穎站起來說,「分數的基本性質說的是:分數的分子和分母同時乘或者除以(不為零)同一個數,分數的大小不變。不能同時加或者減去同一個數。」

班級裡響起了熱烈的掌聲。老師也誇讚小穎,「小穎同學,你觀察的真仔細。」

「那麼,這個問題應該怎麼解決呢?」老師又進一步追問。

沒有人回答了。一會兒,忽然有人小聲說,「老師,我們可以把加法變成乘法嗎?」

原來是聰明的小明想到了辦法。

「你給同學們說一說吧。」老師鼓勵小明。

「6/7的分子原來是6,加上18後,就變成了24,相當於乘了4,所以,根據分數的基本性質,分母7也應該乘4,7×4=28,也就是說分母變成了28,原來的分母是7,相當於加了28-7=21。」

計算高手小強接著說:「老師,小明的答案是正確的,看我的驗算過程,6/7的分子加18,分母加21後,得到分數24/28,24/28的分子和分母同時除以4約分後就是6/7。」

「哦,原來加法真的能變成乘法啊!」老師說到,「這道題目這麼神奇啊!同學們,你們同意小明的解法嗎?」

「同意。」同學們齊聲回答。

老師又說:「你們能用這種方法再解決另一道問題嗎?」

「能」,同學們自信地回答。

「24/50的分子減去12,不改變分數的大小,分母應該減去多少?」老師又出題了。

小剛想地特別快,「老師,我有答案了」,他接著說,「24/50的分子原來是24,減去12就變成了12,相當於除以2了,所以,根據分數的基本性質,分母也應該除以2,50÷2=25,50-25=25,所以,就相當於減去25了。」

「你們同意小剛的答案嗎?」老師問到。

「同意。」同學們齊聲回答。

「小剛的思維真靈活,同學們,你們掌握了這個方法了嗎?」

「掌握了」

「看來,分數的基本性質中,真的可以有加減法啊,真是太神奇了」

課堂上又響起了掌聲。

相關焦點

  • 分式的乘除法新課課件,預習複習有它就夠了
    分式的乘除法新課課件,預習複習有它就夠了初中數學在中考中常考的知識點和題型一般是不變的,每一年的中考出題者都會根據歷年出題涉及的重要的知識點做不同形式的考查,知識點是固定不變的,但是題型和問答方式是會發生改變的,所以在平時的學習中想知道考試的考查點在哪裡
  • 八年級下學期,計算天天練之分式乘除法與分式方程,記得檢驗
    前節提要:初二計算天天練,平面直角坐標系,點的平移、旋轉與對稱初二上學期,勾股定理的運算,注意分情況討論初二上學期,勾股定理的應用,面積問題、幾何問題、同條線段應用初二上學期,一次函數實際應用題,八種題型三大難題本專欄主要包括八年級上下兩學期的計算專題,已更新勾股定理、平面直角坐標系、一次函數、實數(平方根、立方根)、整式乘除法
  • 為什麼規定「先乘除,後加減」?
    在一個沒有括號的四則運算算式裡,正確的運算順序是先乘除,後加減。
  • 自學筆記:「初中數學」1.4有理數的乘除
    (ab)c=a(bc)9、一個數同兩個數的和相乘,等於把這個數分別同這兩個數相乘,再把積相加。a(b+c)=ab+ac10、除以一個不等於0的數,等於乘這個數的倒數。a÷b=a×(b≠0)11、兩數相除,同號得正,異號得負,並把絕對值相除。
  • 分數的加減法則、分數乘法與除法
    同分母的分數相加減,只把分子相加減,分母不變。異分母的分數相加減,先通分,然後再加減。
  • 為什麼要先乘除後加減
    數學課本上規定了:在沒有括號的算式裡,如果有乘、除法,又有加、減法,要先算乘、除法,後算加、減法。例如:在7+4×3中,我們先算4×3=12,再算7+12=19。在20-8÷2中,我們先算8÷2=4,再算20-4=16。為什麼要先算乘除法,後算加減法呢?史寧中教授在《基本概念與運算法則》一書中指出:「小學階段,數學中所有的規定都是從現實世界中抽象出來的。」
  • 為什麼要規定先乘除後加減?
    本文節選自《十萬個為什麼》(第六版)大家都知道,在既有加減又有乘除的混合四則運算中,要按照 「
  • 數學定律 | 分數的加減法則、分數乘法與除法
    同分母的分數相加減,只把分子相加減,分母不變。異分母的分數相加減,先通分,然後再加減。
  • 賁友林工作室·發現||異分母分數加法,可以分子、分母分別相加嗎?
    分析:異分母分數加法,能否分子、分母分別相加,不少老師的回答是「不能」。我們知道,異分母分數加、減法,要轉化成同分母分數加、減法,即先通分再計算。1.異分母分數相加,為什麼要先通分呢?我們回顧一下以往學過的整數、小數的加、減法計算。
  • 2018中考數學知識點:分式乘除的解題步驟
    下面是《2018中考數學知識點:分式乘除的解題步驟》,僅供參考!   分式乘除的解題步驟:     分式乘法:     (1)先確定積的符號:數出整個參與運算的式子中負號的個數,如果有偶數個負號,積為正;     如果有奇數個負號,積為負;     (2)計算分子與分子的積;     (3)計算分母與分母的積;
  • 代數式、因式分解、分式、最簡公分母、通分
    分式7、分式的乘除法:分式的乘除法8、分式的加減法:分式的加減法9、最簡公分母:①分母因式分解,分為幾個基式;②依次取各基式的最高次,相乘;通分,最簡公分母10、解分式方程:①先通分,分母相同;②分子相等,為整式方程,求解;
  • 預習整式加減,理清關係,提升預習質量
    學生學習有理數後進入了整式加減的學習,學生由具體的數擴充到用字母代替,學生的思維提升了一個臺階,學生的思維具體形象的思維繼續向抽象的思維邁進,學生思維的變化,字母代替數的思想在運算中體現,學生的學習出現了困難,預習中理清關係,預習才有顯著的效果。
  • 如何解釋「先乘除、後加減」的道理呢?
    在小學階段接觸這個知識時,老師並沒有告訴我們「先乘除、後加減」的運算順序緣由。只是在記憶以及多次計算中,逐步精熟此法則對應的運算順序。但在剛開始學習時,想必大家也出現過計算錯誤的情況,誤算為『先加減、後乘除』,出現錯誤的原因可能與對運算符號的熟悉度有關,也可能是沒有記清楚此法則的規定!究其原因,還是在記憶知識,而不是理解「先乘除、後加減」的運算順序的道理! 那如何做,可以幫助理解「先乘除、後加減」運算法則的道理呢?
  • 孩子問:為什麼要先乘除後加減?
    不知道家長有沒有遇到孩子問你:為什麼要先乘除後加減?學校老師知道如何給孩子解釋這件事嗎?我相信大部分沒有犯錯的孩子,也只是記住了這個規則,並不知道原因。那麼,今天我就來解釋一下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規則~最初人們約定先乘除後加減,是因為大部分運算中,我們都會遇到先做乘除,再進行加減,對於一部分需要先加減的運算,於是就必須帶上括號。我們可以通過下面四道例題來理解。
  • 田老師語點234:為什麼先乘除後加減
    先乘除後加減」是數學運算中的一項規定.如果規定「先加減後乘除」行不行呢?我們首先從解決實際問題的需要說明這個規定的作用。         例1 某化肥廠要生產4000噸化肥,如果每天生產150噸,生產了12天,還剩多少噸沒有完成?
  • 分子與分母
    【分子與分母】從聽道到信道,是恩典中的屬天知識發揮作用從信道到行道,是恩典中的屬天力量發揮作用受造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