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合謀虛假買賣房屋套取貸款 非真實意思表示合同被判無效

2020-12-14 澎湃新聞

夫妻合謀虛假買賣房屋套取貸款 非真實意思表示合同被判無效

2020-12-11 17:4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原告周先生與被告魏女士在婚姻關係存續期間籤訂了一份房屋買賣合同,將周先生名下的一套房屋出售給魏女士並過戶,後魏女士以該房屋辦理了銀行抵押貸款。現雙方因關係惡化處於離婚訴訟中。周先生將魏女士起訴至法院,要求確認雙方房屋買賣合同無效,並將房屋恢復登記至自己名下。日前,北京市海澱區人民法院審結了這起「特殊」的房屋買賣合同糾紛案,判決確認二人所籤訂的房屋買賣合同無效,訴爭房屋應恢復登記至周先生名下。

原告周先生訴稱,2005年,其父母為其購買海澱區房屋一套並登記在自己名下。2007年,其與魏女士登記結婚。其因創業需要資金,且魏女士的身份可以獲得銀行低息貸款,便與魏女士商議後,以套取銀行低息貸款為目的,在2009年與魏女士以明顯不合理的低價籤訂了《存量房屋買賣合同》,將房屋過戶至魏女士名下,並以魏女士名義、以該房屋為抵押物,取得了銀行低息貸款80萬元。周先生稱,籤訂房屋買賣合同後,魏女士未償還貸款也沒有支付購房款,辦理過戶的所有稅費及貸款的各種費用均由周先生承擔,同時房屋也一直實際由周先生及其父母佔有使用。雙方籤訂虛假《存量房屋買賣合同》真實意圖是獲取銀行低息貸款,該行為屬於以合法形式掩蓋非法目的,依法應被確認為無效合同。

被告魏女士辯稱,該房屋是周先生對其的贈與,並通過房屋買賣的形式向銀行貸款。房屋買賣合同是雙方真實意思表示,經過房產部門登記、納稅、過戶,依法有效。買賣過程中有周先生向其贈與房屋的成分和利用房屋貸款的客觀要求,但當時法律不禁止夫妻之間買賣房屋,不禁止利用買賣房屋貸款,不存在以合法形式掩蓋非法目的。周先生的訴請無事實及法律依據。房屋貸款80萬元已經交給周先生使用,因此不同意周先生的訴訟請求。

法院經審理後認為,意思表示真實是民事法律行為應當具備的基本條件之一,行為人與相對人以虛假的意思表示實施的民事法律行為無效。根據已查明的事實,魏女士作為購房人並未按合同約定支付購房款,且周先生與魏女士均認可雙方籤訂房屋買賣合同有將訴爭房屋進行抵押,獲取銀行貸款的目的。另一方面,現該房屋的房產證書由周先生的父母保管,該房屋由周先生及其父母佔有使用,對此,魏女士作為房屋買受人未能予以合理解釋。訴訟中,魏女士雖抗辯稱周先生基於雙方的夫妻關係向其贈與訴爭房屋,但雙方贈與關係是否成立均不改變雙方沒有買賣訴爭房屋意思表示的事實,故法院對魏女士的該項抗辯意見不予採信。基於以上事實,法院認定周先生與魏女士沒有買賣訴爭房屋的真實意思,其二人所籤訂的《存量房屋買賣合同》應屬無效,訴爭房屋應恢復登記至周先生名下。

■法官說法■

民法總則第一百四十六條對虛假意思表示實施民事法律行為無效進行明確規定,是對合同法對於合同無效條款的重大擴展。

民法總則實施前,以往對民事法律行為無效的判斷,法律依據限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五十二條的五種情形。如果民事法律行為與意思表示人的真實意思不一致,則只有在認定真實意思為「非法目的」的情形下,才能依據合同法第五十二條規定的「以合法形式掩蓋非法目的」,認定該民事法律行為無效。但在實踐中,對於「非法目的」的確認,從當事人舉證及法院認定方面都存在很大難度,不具備很好的操作性。

民法總則實施後,對於虛假意思表示實施的法律行為,在第一百四十六條第一款明確規定該行為無效。據此,民事法律行為無效的情形範圍擴展。在現行民法總則施行後,如果民事法律行為與意思表示人的真實意思不一致,將不再需要判斷該真實意思表示是否為「非法目的」,即可認定該民事法律行為無效。

來源:民事審判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以虛假的意思表示籤訂的房屋買賣合同,是否有效?
    2017年10月,陳某1向法院提出訴訟請求:1.判決原、被告於2010年9月籤訂的《存量房屋買賣合同》無效,訴爭房屋歸原告所有;2.判令被告協助原告將訴爭房屋過戶登記至原告名下(即恢復原狀);3.本案訴訟費由被告負擔。
  • 「假按揭」情形下房屋買賣合同效力如何認定
    二、裁判要旨綜合涉案房屋的價款支付、合同的籤訂及履行、房屋的交付以及當事人溝通等情況,原被告之間籤訂的房屋買賣合同並非雙方當事人的真實意思表示,僅系當事人為套取銀行貸款虛構房屋買賣事實訂立買賣合同,應屬無效。
  • 房屋買賣合同「虛偽表示」應物歸原主
    我國《物權法》規定,房屋買賣時,雙方首先應籤訂買賣合同,然後依據合同到房管部門辦理登記手續,取得房屋所有權證書,只有辦理完登記手續後,買方才真正享有所購買房屋的所有權。因此,房屋交易過程中,買賣合同是物權變動的基礎,而籤訂買賣合同的行為又是很普通的民事行為之一。民事行為又稱法律行為,其意思表示必須真實,意思表示不真實必然會影響民事行為的效力。
  • 虛假的意思表示無效
    【評析】  山西碩浩律師事務所律師李豔:生活中特別常見一些「陰陽合同」,根據目的不同,「陽合同」供不同單位備案使用,而非實際履行。雙方當事人都知道,「陽合同」的約定不生效,而且也從未有讓其生效的意思,這就是「虛假表示」。
  • 最高院:為借款擔保而籤訂房屋買賣合同無效!!!
    1.從林福漢提供的銀行轉帳憑證看,其在向劉宣求支付800萬元時註明款項性質為借款,而非購房款,該內容為其自行填寫,應是其真實意思表示。林福漢主張款項性質系銀行管理需要隨意填寫缺乏依據。,民事法律行為應當具備「意思表示真實」的條件。
  • 為避稅籤訂的「陰陽房屋買賣合同」並不全部無效
    本院認為,本案的爭議焦點為:上訴人胡某與被上訴人蘇明秀就案涉房屋交易的真實價款為多少,上訴人是否應當支付剩餘購房款。本案中,上訴人經證人李某介紹實地查看案涉房屋,與被上訴人協商好交易價款後,上訴人支付定金50,000元,之後雙方先後籤訂了合同價款分別為130,000元和136,500元的房屋買賣合同。
  • 房屋買賣「陰陽合同」的效力如何認定?
    二、房屋買賣過程中「陰陽合同」主要分為以下幾種情形:1、買賣雙方當事人籤訂兩份《房屋買賣合同》,一份合同為對內的「陰合同」,也是買賣雙方真實意思表示,另外一份「陽合同」約定的房屋價格高於房屋實際價格,用於房屋管理部門備案及銀行按揭貸款,以達到促成交易、取得貸款、買方減少交納首付款等目的;2、雙方籤訂兩份《房屋買賣合同》,其中一份為對內的
  • 為騙貸款虛假交易,導致自己所住房產被賣給第三人
    【摘要】為騙貸款虛假交易,過戶後賣房人實際歸還貸款。突然有一天,銀行通知因貸款已經還清,無需繳存貸款。賣房人十分納悶,去房產交易中心查詢發現自己所住房子已被虛假交易對方賣與第三人。憤怒無奈之下,自曝虛假交易,將對方告上法庭。
  • 看要點:房屋買賣「陰陽合同」的效力如何認定?
    二、房屋買賣過程中「陰陽合同」主要分為以下幾種情形:1、買賣雙方當事人籤訂兩份《房屋買賣合同》,一份合同為對內的「陰合同」,也是買賣雙方真實意思表示,另外一份「陽合同」約定的房屋價格高於房屋實際價格,用於房屋管理部門備案及銀行按揭貸款,以達到促成交易、取得貸款、買方減少交納首付款等目的;
  • 看「虛假表示的民事法律行為無效」
    2019年1月12日,雙方就張三自有的某商品房又訂立了一份商品房買賣合同,其中約定:如張三按期償還對李四的100萬元借款,則本合同不履行;如張三到期未能償還對李四的借款,則該借款變成購房款,張三應向李四轉移該房屋的所有權;合同訂立後,該房屋仍由張三佔有使用。若張三真的未能按期歸還借款,李四訴諸法院,李四能否就雙方訂立的商品房買賣合同主張其對某商品房的所有權?
  • 夫妻一方籤訂的房屋買賣合同效力如何?
    王某濤與王某崗及濟南某中介公司籤訂《房屋買賣合同》及《補充協議》各一份,約定王某崗自願出售該房屋,房屋售價90餘萬元。合同籤訂後王某濤累計支付房款70萬元。合同籤訂後,王某崗、於某某取得了涉案房屋的《不動產權證書》,登記所有權人為於某某,共有權人為王某崗。之後王某崗對案涉房屋進行了驗收,並將房屋交付王某濤使用至今。
  • 套取銀行貸款高息轉貸「借雞生蛋」合同無效
    經法院進一步詢問得知,胡某一陳述其欠銀行的上述貸款大概於2017年7月份清償,銀行貸款利率為年利率8.4%;而該案的《借條》出具時間為2017年1月24日,約定月利率為2.5%。因此,胡某一在借款發生時尚欠銀行貸款未還,並直接將其套取的信貸資金轉貸給蘇某牟利,符合法律規定的民間借貸合同無效情形,因此該民間借貸合同依法應當認定為無效合同。
  • 【案例】最高院:為借款擔保而籤訂房屋買賣合同,構成通謀虛偽表示
    ▌裁判要旨當事人籤訂房屋買賣合同的目的係為借款合同提供擔保的,構成通謀虛偽表示,房屋買賣合同本身作為偽裝行為無效,而借款擔保作為隱藏行為,在不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的情況下,可以肯定其在當事人之間的合同效力。
  • 套取金融機構貸款轉貸的,民間借貸合同無效,具體如何認定?
    ,且借款人事先知道或者應當知道的」,2020年8月最高院修訂民間借貸司法解釋時,將上述條款修改為:「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應當認定民間借貸合同無效:(一)套取金融機構貸款轉貸的」,取消了高利轉貸和借款人事先知情的限制條件,將套取金融機構轉貸的情形,一律按照借款合同無效認定。
  • |糾紛|離婚|房屋買賣合同|夫妻|李景玉
    夫妻一方私自處分共有房產 買賣合同是否有效?【案例簡介】2009年11月17日,某男子未與妻子商議,擅自將夫妻共有的一處房產以1191800元的價格出售。籤合同當日,買方付清了全部房款,賣方也將該房屋及房產證、土地使用證交付買方。事後賣方妻子以房屋買賣合同和收條上均沒有其籤字為由,主張房屋買賣合同無效。
  • 房屋買賣合同解除後辦理的抵押貸款合同可以解除嗎?
    一、房屋買賣合同解除後辦理的抵押貸款合同可以解除嗎?《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商品房買賣合同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二十四條因商品房買賣合同被確認無效或者被撤銷、解除,致使商品房擔保貸款合同的目的無法實現,當事人請求解除商品房擔保貸款合同的,應予支持。
  • 共有房屋買賣合同糾紛案件的審理思路和裁判要點
    (二)房屋買賣合同效力認定難有效的民事法律行為要求意思表示真實,且無其他法定無效情形。當其他共有人以部分共有人構成無權代理或無權處分、與買受人通謀虛偽意思表示、與買受人惡意串通損害其權利為由,主張房屋買賣合同無效時,如何準確認定合同效力較難把握。
  • 名為借貸抵押實為農村房屋買賣,買方非村集體組織成員合同無效
    名為民間借貸抵押實為農村房屋買賣,買方非村集體組織成員合同被判無效!——穆某、王某等農村房屋買賣合同糾紛案法律解析【關鍵詞】農村房屋買賣合同糾紛 借款合同 房屋抵押 陰陽合同 認定合同無效 農村宅基地【要點提示
  • 常德兩口子鬧離婚妻子悄悄賣房,法院判決房屋買賣合同無效
    三湘都市報3月30日訊(記者 王智芳 實習生 陳翾 通訊員 李波 李思緣)四年前他們相戀結婚,如今,夫妻正在鬧離婚,妻子卻私自把共同房產出售了。丈夫將妻子和買受人一同告上法庭,今天,記者從常德武陵區法院獲悉,該院一審判決該不動產買賣合同無效。
  • 名為房屋買賣,實為借款擔保的合同是否有效?法院這麼判
    出借人為保證債權的實現,與借款人訂立借款合同的同時,另籤訂一份房屋買賣合同,如果借款人不能按期償還借款本息的,出借人要求履行房屋買賣合同,以獲得房屋的產權,有的甚至在訂立借款合同的同時即辦理房屋過戶手續,將房屋過戶給出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