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從媽媽的肚子裡出來,來到一個陌生的環境,會有各種不適應,所以頭一個月,不僅寶媽寶爸手忙腳亂,寶寶也總是哭鬧,或者鬧點小狀況。讓不少新手爸媽都覺著:孩子真難帶!
所以說,坐月子這一個月,不僅是讓媽媽修養,也是讓爸爸媽媽與寶寶互相磨合的一個月。
這一個月磨合好了,後面孩子會越來越好帶!
那我們今天就來聊聊:怎樣把握「產後初期」,讓孩子越來越好帶?
1、正常吐奶不用擔心
在第一個月,幾乎每個寶寶都會有吐奶現象。大多數屬於生理性吐奶,常常發生在寶寶吃奶後的幾分鐘或是十幾分鐘內,少量奶汁自口角流出。
防止寶寶吐奶的方法
吃奶的時候讓孩子不要吃的太急,可以用一種剪刀式的哺乳方式,將母乳的乳腺導管壓住幾個,奶流速度就慢了,讓孩子不要吃的過急。
在寶寶吃完奶後,立即抱起來,用空心掌輕拍其背部,如果寶寶睡著了,就用成人枕頭之類的物品將寶寶的背部墊高45°,讓寶寶斜靠著睡40分鐘左右,再換回平躺的姿勢。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寶寶的吐奶呈噴射狀,量較多,伴有奶塊、黃綠色膽汁、血絲或咖啡色的東西就有可能是病理性吐奶,要去醫院診治。
2、寶寶便秘怎麼辦
相比母乳寶寶,吃奶粉的寶寶更容易出現便秘。每次遇到這樣的狀況,媽媽們都急的不行,飲食、餵藥、按摩…想各種辦法解決,但寶寶出現便秘時,最好不要貿然給寶寶用開塞露之類的潤滑劑,會造成長期的依賴性。
可以嘗試以下方法解決:
換奶粉:各種奶粉的性狀各不相同,多試幾種,找到適合自己寶寶的才好。
奶粉不要衝的太濃:寶寶喝的奶絕不是越濃營養越好。通常喝的過濃就會導致寶寶便秘。
多喝水:在兩餐奶粉之間,適當讓寶寶喝白開水,以不影響奶量為準。
嚴重情況下請及時就醫!
寶寶第一個月的小狀況大多發生在大便上,除了便秘,還會有各種各樣其它的狀況:
飢餓性腹瀉:大便是青綠色,次數多而量少,有時只拉一丁點。
應對方法:增加奶量,縮短餵食的間隔時間。
細菌感染性腹瀉:大便很臭,有時帶血絲,有黏液。
應對方法:速請醫生治療。
過敏性腹瀉:喝牛奶或吃某種食物引起的過敏性腹瀉,可能引發好幾天的腹瀉伴隨嘔吐等症狀。
應對方法:停止攝入致敏食物。嚴重時,可禁食一天,只喝水。
藥物副作用性腹瀉:有些寶寶在接受抗生素治療的中後期,會出現腹瀉症狀。
應對方法:這可能與藥物有關,和醫生溝通一下,是否可以停用,或者更換藥物。
腹瀉性體質:極少部分寶寶天生寒性體質,非常容易腹瀉。稍微受點涼或者吃壞食物就容易腹瀉,發作時會長溼疹或立刻喘鳴。
應對方法:要密切注意寶寶平時的飲食,儘量少吃寒性食物,注意保暖。
受涼性腹瀉:因受涼引起的腹瀉,大便往往帶有泡沫,呈水狀。
應對方法:不要外出兜風,注意保暖。
不論是哪種腹瀉,父母都需要注意一點,一定要避免寶寶脫水,腹瀉時可以不讓寶寶進食,但一定要保證水分的攝入。病理性的及時就醫。
3、是否發燒要判別清楚
嬰幼兒體溫比成人高,大約37.5,上下變動1左右。要判斷寶寶是不是發燒,除了用普通的體溫計測量外,還要結合幾種方法綜合判斷。
一看:寶寶是否臉色潮紅,唇色鮮紅、發乾、小便黃且少。
二摸:媽媽把雙手在自己腹部捂熱,然後仔細觸摸寶寶皮膚,是否明顯感覺比自己熱。
三數:正常情況下,寶寶的心跳和呼吸是否都比平時要快得多,一個月內的寶寶心跳次數在120-140之間。
四比:媽媽用自己的嘴唇碰觸寶寶的額頭或太陽穴,是否明顯感覺比自己的體溫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