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3年11月07日08:29 • 東方早報
在昨日於上海舉行的網際網路金融論壇暨眾安保險啟動儀式上,既是合作夥伴,又是競爭對手的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馬雲、中國平安董事長馬明哲、騰訊董事會主席馬化騰縱論網際網路金融,妙語連珠。
為此,早報今日特刊登「三馬對話」實錄,以饗讀者。以下實錄有大幅刪節,未經當事方審閱。
網際網路金融是什麼?
郭廣昌(復星集團董事長):我們想問問馬先生對網際網路金融有什麼自己的看法?
馬雲:我覺得其實金融的本質是做信用,以前的金融,中國的金融比較偏重於拿到牌照以後就可以做很容易的生意,沒有把信用體系做起來,而網際網路大數據,我們對一個人的信用進行掌控,這樣可以做很多事情。
前段時間一個經濟學家講網際網路是一個渠道,金融是一個風險生意,原則上網際網路公司沒辦法做風險。我並不這麼認為,網際網路掌握的所有數據把風險控制在第一關,而傳統的金融是把風險在最後一關控制住,這反而是最大的風險。
我覺得網際網路金融本身是建一個有信用的體系。以後到底怎麼樣,我不知道,但是要跨越今天金融機構做不到的事情,那就是把信用體系建好,利用大數據、雲計算,利用所有你能夠獲得的資源,把每個人、每個企業的信用建好。這個建好以後,金融自然就可以做了。還有一個問題,比如說一個大學生參加考試,你去上保險,根據你的成績、逃課率就可以算出這個價格,這種保險大家買起來相信很開心。
馬明哲:網際網路金融、金融網際網路,本質上差別很大。對金融業來講,我相信99%以上的金融機構都是金融網際網路,金融機構利用網際網路把它作為一個工具,提升效率,降低成本,那麼它的結果就是改良型、改善型,但是肯定不是顛覆。網際網路金融是從流量開始,到數據的切入,然後再提供服務,然後再到金融。從邏輯上來講是兩個方向,所以這場馬拉松競賽,我們可能要用十年、二十年去看。如果從目前來說,我覺得網際網路公司比金融公司更有優勢,謝謝!
馬化騰:我是工程師出身,所以不懂金融。我從我的角度來看,大家看到,很多傳統行業都跟網際網路結合,包括今天講的網際網路金融,以前講網際網路媒體等等,現在到金融了,所以我的理解,網際網路給傳統行業以及某個行業,它代表的是一種能力或者外在資源或者環境對這個資源的提升。之前類似網際網路金融的東西是什麼呢?比較貼切的就是能源或者是電的出現,沒有電之前有沒有金融?沒有電之前有沒有娛樂?有沒有媒體?有了電以後對每個行業有什麼改進?是顛覆性還是改良性?如果從這個角度去思考的話,一部分是有顛覆性的,一部分是可以改良的。當然現在網際網路時代跟電中間又多了一個東西,像阿里淘寶,你在線下是找不到一種完全對應的,比如說搜尋引擎,你也很難找到線下完全對應的,但是對於大多數傳統行業,有了電,有了網際網路,工業革命到信息化、網際網路化的革命,從這個角度理解,對於各行各業的企業家的思考會有一些啟發,我是這麼理解的。所以在這種基礎上,金融網際網路化到底僅僅是改良還是像傳統書店一樣,實際上每家企業、機構都是可以利用網際網路來升級換代,如果說不改變的那些企業可能會最終淘汰,但是改變的最終是輸掉還是一樣是可以躋身未來網際網路時代的競爭前列呢?我是抱著一種比較樂觀的態度,因為我認為不會所有的市場都完全是網際網路應用的,還是要有很多垂直的專業化的東西來承擔。當然這裡面有一個份額的配比,這是從我的角度來理解的。
網際網路會顛覆金融麼?
現場嘉賓:馬總,您怎麼看網際網路金融去顛覆本來已經很強大的傳統金融,它會用什麼樣的方式?
馬明哲:很好的問題,金融也是商品,普通商品是商品,但是它的屬性是不一樣的,比較合適在網際網路上的是什麼呢?比較容易標準化的,一瓶可樂、一包煙,一瓶汽水,很容易把它送到家裡去。但是作為金融產品,不是那麼容易的,你不可能搞一架飛機的保險在網際網路上賣,一個核電站投保,或者是工程保險,網上比較合適於小額,數量大、標準化的產品,這些是比較合適在網上。它的商品屬性和一般的商品是不一樣的,這是第一點。
第二個,我們看看金融和保險哪些是適合在網際網路上做的。金融首先是基金,第二個是證券,買賣股票,第三個是銀行,第四個是保險,第五個是信託和投行業務。按照它的難易度,所以保險來講,它的排名是在第四,因為保險還是有很多個性化的風險的選擇,保險經過了七百年的發展,它有了一定的積累,很不容易。如果在保險裡面又劃分四個,第一個是人壽保險,第二個是養老保險,第三個是健康保險,第四個是財產保險。人壽保險比較困難,這個難度是最大的,短期的意外健康險是可以的,長期的人壽保險,它涉及到人的財務規劃、家庭規劃,一個保險往往是要談好多次才談得出來。第二個是養老保險,養老保險的對象一般是大型企業,大型企業的規劃,它的團隊情況,它的年齡,在網上是很難的。第三個是健康保險,短期的健康險是可以的,一個長期的健康險需要做體檢,需要當面回答很多問題,體檢完以後還要問很多病史。所以在網上操作是比較困難的。那麼財產保險相對會容易一些,為什麼這次我和眾安的董事長歐亞平先生,我們反覆討論,眾安切入四個保險方面,首先切入什麼?財產保險。因為財產保險裡面,我們看看,這個市場,70%是個人業務,30%是對公業務。那麼個人業務裡面有機會50%可以搬到網上去,這是有機會的。當然,這裡監管政策,還有我們新設的公司標準化的程度,就是如何把它的風險標準化,這是一個。第二個,就像淘寶和天貓一樣,它會創造很多新的保險出來,比如有很多人以前在地面就開不了店,我在網上就可以開店,有些保險保費五塊錢,如果你要出一張保單就22塊錢,根本做不起來。網上創造了很多新的保險,有一部分可以搬上去,有一部分是創造出來的。所以網際網路在金融業務裡面,有些領域是顛覆性的,但絕對不是取代。
郭廣昌:你的意思就是網際網路金融是補充型的,當年馬雲買電子商務的時候,也覺得電子商務有些產品適合,有些不適合,現在什麼東西都放到網上了,我們要問問馬雲。
馬雲:我自己覺得,原則上你們那些傳統保險公司可幹的活,我們都能幹,只是什麼時候幹好而已,剛剛汽車出來的時候,馬車夫說這個馬車複雜,這個路是這個樣子,馬必須這個樣子,輪子是這個樣子,汽車肯定不行。幾十年以後,馬車只是一個象徵而已,曾經有過這麼一個時代。我實在想像不出,今天保險複雜在哪裡。
一些複雜的事情,我們要用技術去解決。我們只是好奇,創新闖天下,闖天下就是門裡面一個馬,三匹馬出來還不夠啊?
馬明哲:我同意他(馬雲)的意見,我完全同意他的意見,所有東西都可以上網際網路,但可能一千年以後,謝謝!
「金融機構將小型化」
復旦大學主持人:我們這裡在網上也徵集了一些問題,網際網路除了保險支付、理財、小額貸款,還能做些什麼?網際網路改變未來的生活,你們認為未來三年、五年甚至十年後,我們有了網際網路金融,我們的生活會有什麼樣的改變呢?
馬雲:如果講網際網路金融將來會發生什麼,對我們公司來講,我們只想建立一套信用體系,這套信用體系的數據一旦建設好以後,無數的金融機構將會利用這套信用體系百花齊放。
馬明哲:剛才主持人講未來網際網路會對金融產生什麼變化?我大膽地預測一下,金融機構會發生很大的變化,它會小型化、社區化、智能化、多元化。因為大的網點,隨著網際網路的進來,它已經很難經營了,現在的利差(存貸款利率之差,息差)是2.3、2.4,香港的逆差是1.5,臺灣的逆差是0.98,現在大的網點已經不再是優勢了,網際網路是有優勢的。
第二個,我大膽地預測,大概十年內,50%到60%的信用卡和現金沒有(了),到時候大家可以看一下,十年內,50%的信用卡和現金沒有(了)。
第三個,我們再大膽一點預測,二十年內,大部分的中小金融機構的前臺和後臺沒有了。金融機構要生存下去,在利差很低的時候,你不得不把很多業務外包,讓你生存下來,所以講它的前臺和後臺在二十年之內,我不敢說太近,肯定是要走向這條路。社會的分工會重新開始,當然這是我個人的預測,不一定對。
馬化騰:至於說未來的發展,我在這個行業裡面有一個很大的危機,年輕人現在在網際網路上喜歡的東西,我越來越看不懂了,這是我最大的擔憂。包括現在美國一個非常火的發送照片的平臺,但是我用起來覺得很沒意思,我本來就幹這行,但是我都覺得沒意思,但是12到18歲的女孩子非常喜歡玩,特別火爆。包括我們現在很多網際網路產品,我們發現自己有時候在這個行業,不知道年輕人喜歡什麼,我覺得這是最可怕的。有人跟我說,你每天早上醒來,或者你未來最擔心什麼?我說我最擔心不理解以後網際網路的主流用戶的使用習慣是什麼,包括QQ也好,微信也好,沒有人保證一個東西是永久不變的,因為人性就是要更新,即使你什麼錯都沒有,就錯在你太老了,一定要換掉,甚至Facebook都有這個問題,很多年輕人覺得很沒面子,跟爺爺奶奶在一塊,我要跟年輕人在一塊,你用常理來解釋說人多不是好嗎?他們就覺得我要用新的東西,他們覺得不好。這種常理跟我們的想法不一樣,可能以後的年輕人就是這樣的思維,你怎麼樣順應這種潮流?是不是沒事把自己品牌刷新一次,換個名字,還是你看到有新東西,你要勇於自我革命,明顯跟自己的既得利益是相衝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