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德川幕府時代,天下太平,但大名們為何不敢反抗幕府?
德川幕府成立後,為什麼其餘大名不敢反抗幕府?關於這個問題我們要從德川家康時期開始說起。慶長8年,在江戶成立幕府後,德川家康開始對在關原之戰中跟隨德川的大名論功行賞,賜予這些大名新的領地。對於參與西軍的大名給予嚴厲處分,包含改易、消封等。
關原之戰結束之際,德川家康沒收的知行高達415萬石之多,再加上減知行即削減的知行高,總計高達622萬石。這個數目約相當於全國石高的三分之一。同時,德川家康將68家親藩、譜代大名部署在畿內周邊,而豐臣家則從原來的220萬石降為66萬石。
12年後的慶長20年,大阪夏之陣中,豐臣家覆滅。第二年德川家康去世,德川幕府對於各大名的處分也沒有停止。從第二代將軍到第三代將軍家光,為了穩定幕府的統治,一直貫徹抑制大名權利的方針。
如果大名流露出反對德川幕府的傾向,或者是對於德川幕府的統治表示不滿等,幕府就會毫不猶豫地對這些大名進行嚴厲處分。如果沒有繼承人也會成為處分對象。而處分的方式簡單、粗暴,即沒收知行、更改領地。
特別是對於那些沒有後繼者,或者後繼者不穩定,幕府就會迫不及待地認定履行義務不善。比如池田家就是因為後繼者年齡太小,而被更改領地到了石高較小的藩。這種事情在當時的幕府時期不在少數。
到了第三代幕府將軍家光時期,日本全國遭遇改易處分的大名高達130位,而這都是在40年的時間裡發生的,據說單單這40年裡幕府沒收的領地就達到1400萬石。這些被沒收的領地,一部分封給德川一門,一部分封給譜代大名。
德川幕府之所以能夠對這些大名進行管制、處分,只要原因在於德川將軍家是當時日本最大的,也是擁有最強武力的大名。所以人都清楚,如果不遵從德川將軍的命令,就會遭到幕府武力討伐。
更為關鍵的是,當時日本大約擁有3000萬石的領地,幕府領地加上旗本領地再加上親藩領地,總計達到1000萬石左右。哪怕是前田家這樣的的大名,也不過擁有100萬石的領地。因此,哪怕是半數的外樣大名同時反動對於幕府的戰鬥,德川幕府也足以輕鬆應對。
而德川幕府之所以最終覆滅的原因,除了經濟因素外。主要還是在於火器的大量使用。原本冷兵器時代,石高等於軍事力量等於戰鬥力,這也是德川幕府能夠統治數百年的關鍵。不過在火器面前,原本衡量實力的方式發生根本性變化,而幕府沒能跟上時代,最終被淘汰出局。
不過,德川幕府採取的這種方式,保證了日本進入了數百年的和平時光,同時避免了幕府被家臣奪取的事情發生。在這點來看,德川幕府做的比鎌倉幕府及室町幕府要好得多。
點擊「關注」獲得更多歷史趣聞;參與評論,將你的有趣觀點分享給其他用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