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郭兵
2018年鄭州藍天有多少?生態環境有什麼改善?2019年環保工作重點又是什麼?1月24日,鄭州市環境攻堅辦召開2018年環境汙染防治攻堅新聞通氣會,對2018年全年環境汙染防治攻堅戰空氣品質、環境違法案件查處及12369環保有獎舉報工作開展情況進行通報。
2018年,鄭州市空氣品質持續改善:綜合指數、6項指標、優良天數實現「七降一增」;PM10、PM2.5超額完成省定年度目標;7、8、9月份,連續三個月空氣品質達到二級標準,實現空氣品質新標準實施以來的歷史性突破。
2018年,鄭州市空氣品質持續改善
根據生態環境部數據,鄭州市2018年全年綜合指數6.47,比2017年下降0.6,下降8.5%,下降率全省排名第4;PM10年均濃度為106微克/立方米,比2017年下降12微克/立方米,下降10.2%,下降率全省排名第2;PM2.5年均濃度為63微克/立方米,比2017年下降3微克/立方米,下降4.5%,下降率全省排名第5;二氧化硫、一氧化碳濃度分別為15微克/立方米、1.8毫克/立方米,比2017年下降28.6%、18.2%,均達到空氣品質二級標準;二氧化氮、臭氧八小時濃度分別為50、194微克/立方米,比2017年下降7%、2.5%;2018年優良天數168天,優良率為50.3%,比2017年優良天數增加2天;重汙染天數24天,佔全年比率為7.2%,比2017年下降0.4個百分點。
2018年,鄭州汙染最重的月份為1月、12月,大氣汙染峰值出現在1月18日,AQI指數406,PM10峰值濃度為398微克/立方米,PM2.5峰值濃度為359微克/立方米。空氣品質最好的是7~9月份,7月份鄭州空氣品質月均值首次達到二級標準,實現了歷史性突破,加上之後的8月、9月份,連續三個月達到二級標準。
1家工業企業,10家建設、施工、監理單位納入環保失信「黑名單」
2018年,鄭州市建立的大氣環境信用評價制度,在工業、工地、渣土運輸領域實施失信行為聯合懲戒,第一批將1家工業企業,10家建設、施工、監理單位納入環保失信「黑名單」。
建立「工地警長」「路段警長」制度,市攻堅辦組織環保、城管、公安組成聯合執法督察組,對發現的重大違法行為堅決移交公安機關,共處理行政拘留案件88起,行政拘留42起50人次。2018年,鄭州共立案查處環境違法案件1440起,下達行政處罰決定書1440份,罰款金額4960萬元;全市揚塵汙染防控累計立案1833起,執罰5282萬元;開展渣土車聯合執法,共查處違規車輛2002臺,罰款1445萬元。
在全國率先開通了「有獎舉報」微信服務號,首創以微信紅包方式進行獎勵,實施以來,受理有獎舉報電話16097個,落實有獎舉報1162件、發放獎金55.94萬元。
2019年,鄭州環保工作圍繞4點展開
抓好秋冬大氣汙染綜合治理、調整能源結構、調整產業結構、調整用地結構,記者了解到,2019年鄭州的環保工作將圍繞以下4點展開:
第一,持續抓好秋冬季大氣汙染防治攻堅綜合治理,狠抓重汙染天氣應急管控。第二,進一步優化能源結構,紮實推進清潔取暖試點城市建設。第三,加快調整產業結構,實施重汙染企業退城搬遷;積極調整交通運輸結構,大幅提高鐵路貨運比例,大力發展多式聯運。第四,深入用地結構調整,嚴格城區揚塵管理,強化城鄉接合部環境綜合整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