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西方衰落,全球財富和權力加速向亞洲轉移

2020-12-18 參考消息

參考消息網3月21日報導德國《國際政治》雙月刊3/4月號刊載英國《金融時報》首席外交事務評論員吉迪恩·拉赫曼題為《亞洲世紀的開始》的文章稱,西方統治世界政治數百年。但隨著亞洲的崛起,權力發生轉移並對全球產生影響。因此,歐洲越來越容易受到世界其他地區的政治、社會和經濟發展的影響,並已失去對它們的掌控。

全球力量平衡傾向亞洲

文章稱,權力和財富以極快的速度向亞洲轉移。印度總理納倫德拉·莫迪在最近一次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上強調,印度如今的經濟規模是1997年的6倍。中國經濟增長甚至更為強勁,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按購買力平價計算,中國2014年就成為全球最大經濟體。

文章認為,經濟實力向亞洲轉移的主要原因很簡單:人多勢眾。到2025年,全球三分之二人口將生活在亞洲。相比之下,美國人口僅佔5%,歐盟和英國人口約佔7%。過去數百年,西方國家巨大的財富和技術優勢使它們不受人口差異的影響,可以統治國際政治和經濟。但亞洲過去兩代人的快速經濟發展使東西方財富差距縮小,亞洲的人口規模開始改變全球的力量平衡。

經濟繁榮轉化為政治權力

文章稱,西方的大多數觀察家也認為,經濟權力將繼續從西方轉向東方,並將轉化為政治權力。

文章稱,這種權力轉移將如何影響國際政治?這個問題並不容易回答,因為經濟權力並非直接轉化成政治權力。中國成為世界頭號經濟強國時並未自動成為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美國繼續在軍事、外交和制度方面保持優勢。雖然IMF已將印度視為世界第三大經濟體,但就連印度政府自己也承認,印度在國際舞臺上不過是一個中等強國。當然,從更長遠的角度看,經濟權力與政治權力之間無疑有著密切聯繫。英國經濟不再能承擔這種全球責任時,大英帝國崩潰了。如果沒有美國經濟的力量,那麼美國現代史學家史蒂芬·安布羅斯所描述的美國「全球化崛起」就不可能實現。

文章認為,亞洲國家的經濟繁榮遲早會轉化成全世界都能感受到的政治權力。

「東方化」進程飛速發展

文章稱,川普當選美國總統的背景是美國的戰略和經濟主導地位下降。在「讓美國再次偉大」的口號中,他隱晦地承諾了扭轉權力向亞洲轉移之勢,並且讓美國重返獨一無二的地位。若干川普最親密的顧問認為,全球化、亞洲崛起和美國財富及影響力下降之間存在直接聯繫。川普前首席戰略顧問史蒂芬·班農曾說:「全球化支持者毀掉了美國的工人階級並在亞洲建立起中產階級。」

文章認為,「東方化」進程並不只意味著歐洲不再統治地球上的大部分陸地,它也導致歐洲越來越容易受到世界其他地區政治、社會和經濟發展的影響。作為一個政治概念,傳統西方始終基於兩大支柱:北美和歐洲。但如果美國和歐洲在川普時代爭吵起來,西方聯盟將徹底處於危險之中。作為「美國優先」的捍衛者,川普並不在乎激怒歐洲人。但削弱這一聯盟實際上會損害川普恢復美國昔日輝煌的計劃——因為它將嚴重削弱美國對國際政治的決定權,並進一步加速財富和權力向亞洲轉移。

相關焦點

  • 全球經濟增長重心將從歐美轉移到亞洲
    第一,世界權力重心正在東移,舊的國際秩序已表現出衰弱甚至瓦解跡象。過去五百年,隨著西方率先進行幾次工業革命,西方經濟實力遠遠超過世界其他地區,由此奠定的國際秩序也就有了明顯的西方中心主義色彩。20世紀爆發的兩次世界大戰不啻是西方列強在爭奪國際空間。二戰後,亞洲國家日本雖然實現經濟騰飛,但也只是自覺成為西方一部分而已。
  • 巨變中的全球經濟秩序,關於「財富與權力大轉移」的周期規律
    本篇的主旨便是要向讀者大眾說明,我相信我們現在所經歷的就是原型周期中財富和權力的震蕩階段,並且隨著震蕩的持續推展,我們將見證世界秩序結構的深刻變化會帶給全球國家什麼樣的影響。全球財富與權力分布的轉移往往容易被忽略,其原因在於雖然轉移過程快速,但它並不會猛然出現,如此顯而易見卻又被世人忽略的事情令我們相當震驚。
  • 達利歐:財富與權力大轉移背後的規律
    其回答的核心問題包括: 人們如何獲取財富與權力? 在具備何種東風時,國家可走上坡路? 什麼跡象是一個國家衰落的徵兆? 推薦這篇文章,希望能幫助你更好地認知這個正在經歷財富和權力全球大遷移的時代。
  • 方方日記出海,西方知識與權力的一次「合謀」
    03 話語體系與權力構架隨著全球疫情的擴散,反華排華,針對中國人、亞洲人的種族歧視現象愈演愈烈,一些外國首腦甚至直接喊出「中國病毒」這樣汙名化的詞彙。中國留學生和海外華人也遭遇了各種打罵和侮辱。聯合國衛生組織多次聲明病毒是全人類的敵人,避免地域的汙名化。但是,依然無法阻擋西方世界將矛頭對準中國。
  • 【觀點梳理】《世界權力的轉移》道義現實主義理論
    ,對世界權力轉移現象提出了新的理論解釋,是關於崛起國何以成功和霸權何以衰落的理論。知識經濟使得技術的進步帶來的經濟收益是指數增長的,而且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之間的技術鴻溝使得發展中國家只能接受剝削,冷戰後西方國家的「去工業化」和金融產業發展使他們發現了更簡單地掠奪發展中國家的方式,那就是操縱金融危機和貨幣戰爭,佔領和徵服的擴張國家利益的方式已經過時了。
  • 【理論研究】遊啟明:權力轉移理論及其批判
    隨著工業化進程的啟動和加速,一國開始進入權力轉移的第二階段———「轉移增長」時期。在權力轉移的第二個階段,「整個國家的所有人都經歷著生活方式的變化」。這一時期的特徵為:經濟的工業化程度加深、政治民主化水平的擴展、人均收入以及受教育水平的提升。由於權力的快速提升,國民變得日益自信,對國際事務也很敏感,因此民族主義是這個時期國家對外行為的主要表現。
  • 今日推薦|Ray Dalio系列萬字長文:財富與權力大轉移背後的規律
    兩個原因:第一,儘管財富和權力是大多數人追求的,但有些人、有些國家並不認為這些事情是最重要的,也不會考慮為之奮鬥。比如說,有些人認為擁有和平與充實的生活,比擁有大量財富和權力更加重要。他們不會不斷追求財富和權利,因此不是研究的對象。
  • 魏南枝:疫情之下,美國政治國家和資本權力先打起來了
    【文/ 魏南枝】 非常榮幸能夠參加今天的會議,有機會向各位師友學習。我今天發言的基本觀點是,新冠肺炎疫情不是「世界的拐點」,但是會加速世界的「去中心化」進程,並且,這種「去中心化」的加速會使政治國家與資本權力之間的博弈進一步加劇。 第一,世界的「去中心化」是已然趨勢。
  • 《戰略遠見:美國與全球權力危機》:布熱津斯基的戰略謀局
    當今世界正在經歷深刻變革,一場權力危機正在不斷醞釀。造成這一危機的原因包括:權力中心從西方快速向東方轉移;世界各地的人們在政治上紛紛覺醒;美國在國內和國際上的表現越來越差勁。那麼,這樣的權力危機將會給世界格局帶來怎樣的影響呢?
  • 外媒:英學者馬丁·雅克稱西方觀察中國老犯錯
    中國日報網11月13日電(遠達)全球暢銷書《當中國統治世界》作者、英國知名學者馬丁·雅克近日在接受新加坡媒體越洋電話專訪時,暢談家事國事天下事。他指出,西方人觀察中國老是犯錯,原因就是西方人是以西方眼光看中國,將源自西方的概念強加在中國頭上。
  • 分析:財富向富裕階層集中 美國中產階級漸衰落
    分析:財富向富裕階層集中 美國中產階級漸衰落 2015-01-28 10:28:50來源:經濟參考報作者:責任編輯:張尼 ,凸顯中產階級萎縮和貧富差距擴大已成為當前美國經濟和歐巴馬政府面臨的重大挑戰。
  • 世界重心向亞洲傾斜 英國房地產中介Montague Real Estate計劃進軍...
    面對郵件提問,Thomas Balashev答道,亞洲不斷發展創新,我們相信全球格局的重心會向亞洲轉移。Montague涉及地產市場包括杜拜、邁阿密、南非等。   Thomas Balashev:「首先,亞洲在全球經濟和科技領域崛起,這是最吸引我們的原因。我們看到這個亞洲現在有能力自立自強,自給自足,並持續發展和創新。
  • 亞洲金融科技競爭加速已佔領全球行業發展高地
    文|金融之家 李園金融之家2月13日訊,亞洲金融科技公司一直在加速發展與海外擴張之路。就拿螞蟻金服來說,其旗下支付寶最近與芬蘭行動支付提供商ePassi合作,在芬蘭航空公司的航班上推出行動支付用於購物和服務,這是航空行動支付服務發展的重要裡程碑。
  • 外媒:亞洲首富晉升全球富豪榜前四
    > 外媒
  • 王建民:蔡英文的治理理念只會加速臺灣衰落
    原標題:王建民:蔡英文的治理理念只會加速臺灣衰落  蔡英文在日前名為「找回自信、點亮臺灣」的演講中提出了她的治理理念,華廣網26日刊載中國社會科學院臺灣研究所研究員王建民的評論文章分析指出,蔡英文的經濟發展主張看似誘人,卻虛無縹緲,無法「點亮臺灣」,更不可能救臺灣,只會讓臺灣陷入萬丈深淵,加速衰落。
  • 外媒稱中國極端民族主義抬頭 或開啟全球帝國
    當被問及中國和西方是否正開打網絡戰時,他說:「我認為戰爭已全面展開。」在明天開播的電視系列片《在中國:勝利與混亂》中,哈佛大學教授尼爾 弗格森將審視第一人口大國的驚人經濟增長及其對世界的意義。他發現,一些熱心的中國年輕愛國者有技術、經濟條件及民族主義熱情。弗格森找到當初建立「反CNN」網站的年輕愛國者們。
  • 奧立弗 · 萊特文:比脫歐更重要的,是東西方權力的轉移
    由於經常去中國、印度訪問和做研究,我越來越意識到世界經濟和全球實力從西方向東方轉移的重要問題。 當英國公眾投票決定脫離歐盟時,我在政府的任期也結束了。我當時是「留歐派」。卡梅倫、我及其他許多人被趕下臺,新政府上臺來執行英國選民離開歐盟的決定。 我接受了這個結果。
  • 英媒文章:疫情加速東西方實力逆轉
    參考消息網12月9日報導英國《每日電訊報》網站12月6日發表作者利亞姆·哈利根的題為《英國應當在亞洲謀增長》的文章稱,當今時代的真正重大事態、佔據絕對主導地位的地緣戰略大趨勢是,經濟力量重心不斷從西方向東方轉移。而且,在過去一年裡,這種轉移因疫情而加速和加劇。
  • 杜贊奇 | 全球現代性的危機:亞洲傳統和可持續的未來
    其《文化、權力與國家:1900-1942年的華北農村》一書曾獲1989年度的「美國歷史學會費正清獎」。來源:本文節選自杜贊奇《全球現代性的危機:亞洲傳統和可持續的未來》引論部分,黃彥傑譯,商務印書館2017年版。
  • 張召忠:2021年全球格局巨變,美國霸權地位衰落,這一區域崛起
    2020年是極不平凡的一年,今年全球突發「黑天鵝」事件。在全球疫情的衝擊下,今年全球經濟衰退已無法避免,全球經濟格局、全球產業鏈體系都將發生很大的改變。 疫情之後的全球經濟格局將會怎樣演變?美國霸權地位是否會衰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