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初期全國停擺,全民禁足,唯有醫務人員、警務人員、以及支援這場戰疫的各路"義勇軍"們迎難而上堅持在抗疫一線,也使我國最早擺脫疫情影響,期間發生了很多可歌可泣的動人故事感動了中國。也使大家對醫生這群白衣天使的敬意達到了空前的提高。
作為一個醫務工作者,在網上聽到不少關於以後想學醫的諮詢,心裡倍感欣慰,這才是一個有希望的民族。以下將對一個立志學醫的高中生的提問談起:現就就讀高二,以後想學醫,我該提前讀點什麼書好?
首先要聲明的一點,讀醫是一段很漫長很辛苦的歷程(本科5年,讀研8年,讀考搏11年),而且畢業以後等著你的也是繁忙緊張的臨床工作。但是如果你也是想立志學醫、對醫學感興趣,倒可以從下三個方面的建議可能對你有用。
一、有目標是很好的事,很多高中生都是不知道自己以後想做什麼,連填高考志願都是家長填的。你目標有了,但是如果你天資一般學業範圍內的知識仍掌握比較吃力,那建議只需腳踏實地全心全意準備高考,考好高考是你實現目標的基本前提。高考可以說是人生最重要的大考之一,高中的學業已經夠繁重了,壓力也很大,如果沒有富餘的精力暫時不需要去讀那些專業的醫學書籍,專業書籍枯燥乏味我們專業人員看著都覺得費力,所以沒必要花這個時間去瓜分自己有限的精力,確保高考萬無一失就行。如果你花太多精力提前鑽研專業醫學書籍,反而導致自己高中知識沒鞏固好,高考連個本科都考不上,那麼你提前看再多的醫學書也將是竹籃打水一場空。
二、另外一種情況,如果你是個超級學霸對於高中的課內知識掌握胸有成竹了,確保不會影響高中學業情況下倒可以推薦以下幾本書籍拓展一下。首先第一本推薦《系統解剖學》圖文並茂助你了解人體全身奇妙的零件構造,哪條血管、哪塊肌肉、哪塊骨頭長什麼樣、在哪位置都標的清清楚楚,是醫學的入門課程,如果想讓學習更有趣味的話,建議網上找些視頻講解課程和網上買一個人體的模型,用於對照學習。第二本推薦《局部解剖學》,系統解剖看完了可以繼續看《局部解剖學》,這本是前者的進階版,更詳細描述局部的細微解剖結構以及各器官的毗鄰關係,適合以後做外科醫生打基礎。第三本推薦《生理學》,這是一門介紹人體各個系統、器官是如何合作分工,進行各種正常生命代謝活動的學科,如介紹食物經過腸道後如何變成大便的過程;介紹血液是如經過腎臟後即變成尿液的正常代謝過程等等,如果能看得懂這些知識也是很有趣的。最後介紹一本《內科症狀鑑別診斷學》或《診斷學》(教材),這本書主要介紹各種常見的症狀產生的原因、發生機制、常見於哪些疾病等等,也是特別有趣的一門學科,是學醫最基本的課程。其它的《藥理學》、《病理學》、《免疫學》、《內科學》、《外科學》這些太難了,沒必要急著推薦了,沒有前面的基礎看了也看不懂。
三、除了上面推薦的一些書之處,建議平時要認真學好高中的《生物學》、《化學》、《物理學》這幾門課。因為生物學的思維可以用到以後學習《生理學》、《病理生理學》、《生物化學》這些學科上。化學思維用在《藥理學》、《生物化學》上,物理學原理則對於以後學習《影像醫學》很有幫助。讀醫學以後要求只會越來越高,研究生是基本需求,所以最後建議英語不能丟,英語對於以後考研或做科研作用都很大。
針對「以後想學醫,該提前讀點什麼書」這個問題就先說到底,大家對於這一問題,還有什麼想法歡迎一起在評論區交流哦。同時歡迎關注我的百家號,我是一名普通的內科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