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重新高考,41.4%的醫生不願再選擇學醫!

2021-02-08 銀成醫考


導語:高考在即,今年又有900多萬高三學子走進考場,參加那場幾乎決定命運的考試,他們中又會有多少人會報考醫學專業,走上從醫的道路?

而現在已成為醫生的那些曾經學子,在經歷過學醫,走上工作崗位後,經歷過從醫種種經歷後,如果有時光機,可以回到當年高考的那個6月,還會選擇學醫嗎?

醫庫調研於2018年5月8日針對「如果可以重新高考,你還會選擇學醫嗎?」這個話題,在平臺上進行民意調查,經過一個多月的調查共計收到1520份有效投票。



當初會選擇從醫的原因每個人的理由都是各不相同的,21.1%的醫生是由於親人朋友生病,感同身受,立志學醫,救死扶傷,小部分的醫生則是由於醫生這一職業的社會影響,不可否認,醫生始終是一個受普通民眾崇敬的職業,無論是影視劇的渲染,還是父母從醫的直接原因,這些都是從事醫生這一職業的正面影響。



有超過六成的醫生表示,家裡人是支持其學醫的,這又印證了,醫師這個職業是受社會尊重和支持的,廣大莘莘學子走上從醫道路時,家裡多是支持並提供堅實後盾的,這是醫學這個專業所必須的,沒有家庭的支持,這一路要如何堅定的走下去呢?



那些青蔥學子們都是帶著滿腔的抱負走上學醫之路,健康所系性命相託的誓言猶在耳邊,但現實卻是惆悵的,超過六成的醫生沒有實現當初學醫的初衷,大家的理想或多或少都受到了現實的打擊,超高的工作強度,超長的工作時間,巨大的工作壓力,如果還要常常伴隨著各種不被理解,要如何保持初心呢?



學醫一直是被稱為後高三時代,從醫學生們滿滿的課表就可見一斑,更不用說實習規培的輪番上陣,超過一半的醫生都表示在學醫的過程中偶爾會想要放棄,當巨大的學習壓力來臨的時候,這或許是人之常情的想法,可這又未嘗不是從醫道路的提前演練呢?又會有多少醫生才從醫過程中想到過要放棄?



時不時爆出的醫鬧新聞,總是有各地不同醫生猝死的報導,醫療改革一直深入進行中,但帶給醫生的卻是心有戚戚焉,醫生永遠不夠,工作永遠是加班,如果還要面對患者更多的是不信任,醫生們感到的自然是身心俱疲。


40.1%的醫生覺得當下的醫療環境一般,在尚可忍受的範圍,但更有24.3%的醫生已覺得現在的醫療環境可以說是非常差了,如果環境再槽糕下去,這些醫生又會做出何種選擇不難想像。



超過一半的醫生認為自己現階段的醫務工作實現了自身價值,自己在工作中不斷學習,不斷的精進自己的技術,因為醫學這個專業倒逼醫生要不斷學習最前沿的知識,不斷更新自己的技能,醫生對此是表示認可的,是對自己的肯定。



在經歷了做醫生的種種後,讓醫生做出心理判斷是否後悔學醫了?超過六成的醫生說悔不當初,或許是因為學醫的苦超過了當初的想像,或許是成為醫生的成就感未能補償當初學醫的艱辛,或許只是在當下的環境對學醫這條路猶豫了,這過半的醫生後悔學醫了。



多麼希望可以擁有時光機,回到一切開始的時候,就是當年決定命運的高考考場,再考一次,再報考一次志願,而四成的醫生說,不會再學醫了,努力再多考幾分,或者寧願少考幾分吧,報考一個與醫學無關的專業,不做醫生。現在的醫療環境讓這41.4%的醫生卻步了。



醫生們這一路從醫的心路歷程是怎樣的呢?


一位來自內蒙古包頭的醫生說:「有過後悔,有過迷茫,有過離開,最終堅持到了現在,有一些成就感,有一些厭倦,一些堅持,這一生也只能幹這一行了,繼續,加油吧。」


一位來自安徽安慶的醫生說:「就現在的醫療環境來說學醫肯定後悔,現在的病人不但不把醫生當恩人看,反而當仇人看,看病首先要掂量掂量這個病人能不能看,會不會出問題,而不是想著首先怎樣把病治好,學醫還有出路嗎,早就違背了學醫的初衷,想過放棄。」


一位來自山東濟南的醫生說:「從醫過程中,有過感動,有過成就,有過自豪,但不得不承認,有時候一次委屈,一次不理解,就把一切打回原型了,後悔,不想幹,無力等等負面情緒立即把一切都衝毀,只剩下……」


一位來自山西大同的醫生說:「如果有重新選擇一次,我還會學醫的,解決了病人的痛苦最開心,也有過後悔,但面對病人求助的目光,還是不忍放棄。」


一位來自四川自貢的醫生說:「最初還是激情滿滿,真正單獨自己值班後,擔心中成長,到現在見得突發狀況多了,終於體會到如履薄冰的感覺,且行且小心吧!」


一位來自天津的醫生說:「學醫本身是一件辛苦但有成就感的事兒,但是工作中有太多的附加因素產生負面影響。」


一位來自河南開封的醫生說:「如果重新選擇,我可能不會學醫,既然學了,我不後悔。對我和我當年一起學醫的同學來說,成功率太低。堅守初衷,沒有改行的基本上沒有什麼發展,大部分在鄉鎮工作的基層醫生,改行的反而發財了,有的成老闆了。雖然我在縣醫院上班,但是我沒有什麼成就感,現在醫療環境太差。想過放棄,10多年了,放棄之後又能幹什麼呢?」


一位來自江蘇蘇州的醫生說:「以前還挺好的,突然醫改開始了,感覺就像大鍋飯計劃經濟時代又來了,幹多幹少一個樣,多勞不多得,甚至少得,醫療環境日益惡化,醫生當的好累。」


一位來自河北邢臺的醫生說:「從醫以來,在學校學習比其他專業多一年,而且工資還少,現在的醫療環境如此,後悔過,有過想放棄!但是現在一直努力!」


一位吉林長春的醫生說:「實現理想,勝任本職,問心無愧,少有成就感,愧對家庭,總有放棄念頭,不再讓子女學醫。」


「 預祝高考學子,金榜題名!」


圖文信息來源:醫庫調研

版權歸原作者,如有侵權請聯繫平臺刪除

點擊閱讀原文進入銀成商城,參與未來醫師讀書月活動!記得點微信右上角的功能按鈕(3個點),選擇在瀏覽器中打開哦~~

相關焦點

  • 如果再來一次高考,我還會選擇學醫
    你呢,還會選擇學醫嗎?學醫,於我而言,經歷了從不是問題,到有點問題,再到沒有問題的轉變。上幼兒園時,對於從醫的概念,只局限於「在醫院上班要『三班倒』的媽媽每隔幾晚就不能回家睡覺」這件事上。那時我跑步總比別的小朋友慢,跑一會兒就氣喘籲籲。
  • 醫生故事 | 當年的你,為什麼選擇了學醫?
    如果用現在的話說,我上學的時候是個學霸(笑),都說學醫很難,我就想去挑戰自我。再加上我家裡一個醫生都沒有,怕家裡人得病我無可奈何,所以就自願去學醫了。你別說,學醫沒啥,就是頭冷,哈哈哈哈!我小時候特別皮,做啥事都靜不下來,我爸媽就想讓我去學醫,來讓我靜靜心。一學我就後悔了,學中醫經常會有人說你是江湖郎中,騙人的,說實話真的很委屈。但這些年來能把病人治好,心裡很開心很有成就感,也就做一行愛一行了。
  • 尚醫∣不少醫生不願子女從醫,他為何還堅持讓兒子學醫?
    開欄的話 被譽為中國外科之父的醫學泰鬥裘法祖先生曾經說過:德不近佛者,不可以為醫;才不近仙者,不可以為醫。醫生是人世間最崇高、最值得尊敬的人,醫學是最有人性、也最有前途的職業。由是如此才有了「不為良相,便為良醫」這句千古名言。
  • 如果再來一次高考,你還會選擇學醫嗎?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填報志願、選擇專業的時候。每年到這個時候,都會出現一種聲音:「勸人學醫天打雷劈」。02時間周期長醫學的學習周期長是眾所周知的,「本碩博11年+規培3年+專科培訓2-4年」。或許,當其他非醫學專業的同學已經「走上人生巔峰」時,你可能還是小醫生一枚。
  • 22歲,大專畢業的我,還可以回去復讀,重新高考學醫嗎?
    「我今年22歲,剛剛大專畢業,畢業以後就去賣房子了,但是,家人覺得這個工作沒啥前途,都叫我重新回去復讀一年再參加高考,讓我學醫,現在不知道怎麼辦,希望給點建議!」這個問題來自一位讀者的投稿,也許,這位同學並不孤單,因為有這種復讀想法的人並不少。
  • 為學醫,浙大碩士重新高考!26歲小夥月薪過萬辭職,考上山東中醫大
    我想當然地認為藥物化學就是學用藥知識,以後可以當一名醫生給病人開藥。然而,真實的藥化是藥物的發現設計,然後用有機化學的方法去合成,這與我想像的存在天壤之別。我查了下如何跨專業轉到醫學,答案令我大失所望,學醫必須要有執業醫師證,然而考證的前提是要有醫學專業的本科文憑,也就是說,自學是行不通的,實現夢想的唯一途徑只有重新高考!」
  • 為學醫 美女「翻譯官」辭職後再高考
    畢業於名牌大學的她,本來有著一份令人羨慕的「翻譯官」工作,可她為了心中夢想,毅然辭職,重拾高中課本,連續兩年參加高考,終於再次考上大學,重新書寫真正屬於自己的傳奇。  通訊員陸靜怡高曉敏紫牛新聞記者陳詠  A如果我重新高考,是不是還有機會?」
  • 委員呼籲全社會重塑醫生職業成就感:別讓孩子不願或不敢學醫
    趙銥民說,前幾年的數據顯示,美國83%醫生家庭的孩子首選學醫。而他在國內學校進行的一次調查顯示,醫學工作者的孩子願意學醫且攻讀醫學相關科系的僅有8%,其中出於自願的是6%。「據我觀察,北京市一流的高中畢業生,基本選擇經濟等專業。」劉玉村的兒子在他支持下做了一名外科醫生,而趙銥民的問題是:「在座各位,還有多少人願意讓孩子學醫?」
  • 高考分數「不高」想學醫?這些二本院校可以選擇,圓了你醫生夢
    對於醫生這個行業相信,很多人都是非常嚮往的醫生在我國社會的地位是非常高的,而且現在醫生的薪資和待遇都相當穩定,所以明年高考的時候就有很多人選擇醫科大學,因為醫生這個行業需要非常強的專業知識,現在國家對醫科大學的發展也相當重視,只要你能夠在學校學的不錯,或者考上一個實力比較強的醫科大學,那也可以在以後的工作中圓了自己的醫生夢,可是國內很多醫學類的實力高校分數線都非常高,一些重點院校報考要求也是相當嚴格的
  • 如果高考重來一次,你還會選擇當年的專業嗎?
    如果不是怡禾的提醒,我都沒有意識到這幾天就是高考的日期。剛好今年距離我當年高考整整有20年(先哭一個,青春不再),為了紀念我20年前的高考,我就把我為什麼選擇學醫以及學醫後的心路歷程,告訴今年高考的小朋友們,如果能給迷茫中不知道選什麼專業的小朋友們提供一點幫助,我就很開心了。
  • 為了媽媽,湖北女孩大學畢業重新高考、放棄保研上大專,立志學醫
    然而,就在2019年6月,這個湖北女孩卻參加了高考,取得了512分的好成績。2019年湖北高考分數線,一本分數線:文史542分、理工505分;二本分數線:文史445分、理工388分。無論是文史還是理工,她的成績都遠遠超過了二本線,上好二本問題不大,但是她又做出了一個讓人驚訝的選擇,她沒有報考本科院校,而是選擇了一個專科學校。
  • 醫生娃不學醫,醫學生忙轉行:"白大褂"的焦慮,拿什麼緩解?
    半月談記者調研了解到,在社會壓力和工作壓力面前,醫生的職業焦慮愈加明顯。 醫生的孩子不學醫,學醫的學生忙轉行 28歲的馮亮(化名)已經在醫療行業工作4年,目前是江西省宜春市某公立醫院的一名外科醫師。他告訴半月談記者,自己的孩子還沒出生時,就想好了不願他學醫。
  • 高一新高考3+3,打算學醫,臨床8年,值得學嗎?資深醫生坦言3點
    目前很多省市實行新高考,有3+3的,還有3+1+2的,不管哪種,學醫生物學科是必須要報的,物理和化學如果能報考的話更好,畢竟物化生是一個學霸組合,想上臨床8年制其實也只有學霸可以考慮,基本上開設8年臨床的院校並不多,那麼就要求考生在數學,物理,化學的分數都比較高,將來才會在高考中取得好的分數
  • 問醫學生為什麼學醫,答學醫為了賺錢,醫生:呵呵……
    問一個問題:當初,你為什麼會選擇學醫?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大家學醫的理由吧~1、務實派:為了賺錢因為覺得做醫生會賺很多錢啊,醫生社會地位又高,穿上白大褂很帥啊~電視上不都是這麼演嗎~後來啊,發現自己不僅窮,而且還可能有生命危險。
  • 獨家評論:醫生子女成高考狀元卻不學醫?不需要大驚小怪
    醫生子女成了高考狀元,站在父母的角度來看,可喜可賀!因為近年來,中國高考狀元不學醫是普遍現象,再加上醫生不願意自己子女學醫,也是普遍現象,所以才會傳遞出這種悲觀又悲情的聲音。換個角度思考一下,是不是這些高考狀元,包括今年的這三位學生紛紛學醫,子承父業,才算正常現象呢?這些觀點的背後,本質上,也是生命思維的碰撞和博弈。
  • 香港高考4個狀元3個想學醫,畢業即月入5萬,讓內地醫生汗顏!
    ,從學醫到行醫,差別咋就這麼大呢?4個狀元3個想學醫有香港高考之稱的香港中學文憑考試(DSE)上周發榜,今年共有6.8萬考生參與,當中有4位考生取得7科5**的成績,榮膺「狀元」。四名狀元當中,有三名表示立志行醫,一名表示想當律師。本屆產生的4名狀元全部來自香港傳統名校。
  • 如果立志以後學醫,以下4本書籍可能適合你
    也使大家對醫生這群白衣天使的敬意達到了空前的提高。作為一個醫務工作者,在網上聽到不少關於以後想學醫的諮詢,心裡倍感欣慰,這才是一個有希望的民族。以下將對一個立志學醫的高中生的提問談起:現就就讀高二,以後想學醫,我該提前讀點什麼書好?
  • "90後"女白領為學醫再高考 入讀川大八年直博
    與應屆高考生不同,為了學醫,曾畢業於對外經貿大學經濟學專業的徐霽,在一年前放棄了待遇不錯的外企工作,做出了復讀再戰高考的決定。28日,她在接受澎湃新聞採訪時表示,當個好醫生是她最初的夢想,如今她離夢想更近了一步,「真想馬上到八月底。」對於未來,她的目標是成為一名好的外科醫生。
  • 大三學生退學再戰高考,一心只想學醫!網友:學醫的痛苦你不懂
    今天高考已經正式拉開了帷幕,近日關於高考引人注目的是,有一位已經讀到大三的學生,因為學的是化學專業,受不了整日做實驗的壓力,於是毅然選擇了退學。不過退學之後也並不是放棄學業,他的想法是再參加今年的高考,然後考入復旦大學或者交通大學就讀醫學專業。
  • 選擇學醫意味著什麼
    這些話題在一年一度的高考季都會引起熱議。而今年,新冠肺炎疫情更讓社會大眾,特別是年輕學子對醫學、對醫生這一職業又有了新的認識。本期我們邀請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院長陳國強院士,以及兩位青年醫學生代表,和即將跨入醫門的「後浪」們,說說自己的心裡話。 醫學是直面生命的學科,從這個意義上講,醫學既是最崇高的、也是最具挑戰的學科。所以我們說,選擇了醫學就選擇了奉獻,更選擇了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