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評論:醫生子女成高考狀元卻不學醫?不需要大驚小怪

2020-08-24 吳帥醫事評論


醫生子女成了高考狀元,站在父母的角度來看,可喜可賀!


但是也有一些對此感到悲哀的聲音,這是不是醫療行業的悲哀?


這樣的聲音還具有相當的代表性。因為近年來,中國高考狀元不學醫是普遍現象,再加上醫生不願意自己子女學醫,也是普遍現象,所以才會傳遞出這種悲觀又悲情的聲音。


換個角度思考一下,是不是這些高考狀元,包括今年的這三位學生紛紛學醫,子承父業,才算正常現象呢?


這些觀點的背後,本質上,也是生命思維的碰撞和博弈。


中國醫療當今最大的問題,是對醫生尤其是精英級別的醫生,社會激勵不足。不管是物質層面,還是精神層面。中國醫療精英的出人頭地,飽受體制束縛,體制最大的特點就是官場和排資論輩風氣嚴重。這就導致了醫學天賦高有創造能力的精英醫生,難以脫穎而出。那些四平八穩會察言觀色的平庸醫生,卻更容易獲得成功。


從這個角度來看,高考狀元不投身醫學,這是務實之舉,能夠降低風險和更容易獲得財富名利的成功。


但反過來看,如果有大破大立和創新能力的人才,不進入醫療行業,這個環境又如何有機會迅速改變和進步?


每個人都想去摘取容易摘到的果實,摘前人種下的果實,不願意花力氣去栽樹培育果實,這反應的是一個價值觀和機制病態的問題。反應了,當今這個社會,大家都想追求最快速度出成績,短期內結果,不願意在基礎性的行業上貢獻奠基的勞動。


敢為天下先的事情,都希望別人去做,自己只想跟著分最大一杯羹。


文化問題就是大家都認可的問題,體制問題就是大家都投票造成的問題,這就是本質邏輯。


造成今天的這個局面,是大家共同投票完成的結果,所以真的沒有什麼底氣和理由去指責高考狀元們不學醫。


必須承認,這是一個醫療行業的低谷期,我身邊的醫務人員,勸人不學醫已經成為一個現象。


但我認為,我們對此應該保持樂觀,基於兩大原因:


第一,醫療逐漸市場化,這是大勢所趨隨也阻攔不了。市場作為最公正的法官,會給最優秀的醫生最優質的醫療,提供最高的獎賞和肯定。這是改變不了的事實。


第二,要對當下中國這一批中青年人才有信心,他們有能力有態度改變醫療行業的現狀和未來,一個個不被認可和分配不均的問題,包括自上而下的管制問題,都會逐漸被攻破。


判斷這個行業變好,可以觀察兩個細節問題。1,醫生的待遇福利是穩步上升的,而且幅度大,尤其是對那些真正被病人需要的醫生而言。2,醫學院的錄取分數線每年都在上漲,而且並不低。大家都不傻,用腳投票。不看怎麼說,要看具體怎麼做。


在優秀醫生這一塊的激勵到位了,肯定會有越來越多的高考狀元會學醫,這是因果關係。


這個時間點,已經越來越接近了!

相關焦點

  • 為什麼香港的「高考狀元」都愛學醫?
    那麼今年香港的「高考狀元」去向怎麼樣呢?雖說香港醫生的工資高,但也是經過很長時間的學習的,醫學生需要經過6年的學習才能獲得學位,獲得學位後還需要經過1年的全科住院實習醫師培訓,通過後就可以成為香港註冊醫生。
  • 為什麼高考狀元們都不愛學醫了?部分醫學專業就業解析!
    我們常常聽到這樣一句話,「勸人學醫,天打雷劈」,甚至連醫生自己都不太希望子女從醫。有網傳消息說是浙江省三位高分考生均出自醫療家庭,但均沒選擇醫學專業。據2017年中國高考狀元最青睞的本科專業排行榜顯示,工商管理、經濟學、電子信息類領先前三,醫學類排在第12位,狀元人數12名。
  • 香港七成高考狀元想學醫 內地學醫成「爆冷」
    按比例計算,近年來就讀醫科的狀元學生人數基本呈上升趨勢。  七成高考「狀元」有意願報讀醫科,不過,是在香港特區。  7月15日,等同於內地高考的香港「中學文憑考試」(DSE)發榜。
  • 香港高考4個狀元3個想學醫,畢業即月入5萬,讓內地醫生汗顏!
    ,從學醫到行醫,差別咋就這麼大呢?4個狀元3個想學醫有香港高考之稱的香港中學文憑考試(DSE)上周發榜,今年共有6.8萬考生參與,當中有4位考生取得7科5**的成績,榮膺「狀元」。四名狀元當中,有三名表示立志行醫,一名表示想當律師。本屆產生的4名狀元全部來自香港傳統名校。
  • 大陸36名高考狀元無人學醫,香港6名狀元全部學醫,怪誰
    ,6位「高考」狀元全部選讀醫科,這和內地高考狀元無人報讀醫科形成強烈的反差。從過去五年誕生的27位高考狀元中,有16位選擇了讀醫科,足見醫科在香港受追捧的程度。而反觀內地,根據中國校友會網發布的《2016中國高考狀元調查報告》,報告對1952-2015年中國內地3000多名省級高考狀元進行了調查,醫科連熱門專業的前10位都沒進入。
  • 中國大陸36名高考狀元無人學醫 香港地區6名全部學醫
    近日香港地區高考放榜,6位「高考」狀元全部選讀醫科,這和內地高考狀元無人報讀醫科形成強烈的反差。
  • 香港高考狀元都去學醫了,大陸的高考狀元卻選擇逃離
    經過激烈的高考,大陸高考學子已經陸續填完了高考志願。
  • 為什麼高考狀元們都不愛學醫了?五大醫學專業前景學校就業全解析!
    我們常常聽到這樣一句話,「勸人學醫,天打雷劈」,甚至連醫生自己都不太希望子女從醫。有網傳消息說是浙江省三位高分考生均出自醫療家庭,但均沒選擇醫學專業。據2017年中國高考狀元最青睞的本科專業排行榜顯示,工商管理、經濟學、電子信息類領先前三,醫學類排在第12位,狀元人數12名。
  • 清北畢業生進街道辦:內地學霸選仕途,香港高考狀元愛學醫!
    香港那邊的高考狀元,有一個玩笑話,十個香港狀元有十二個學醫,可能有三個是同分的還會選學醫。香港是一個政治比較邊緣化的地方,大部分人是沒有機會從政的。香港的公務員收入也是很高的,但他們要適合的人就行了。好多警察的學歷都只是一般專科學校。不像內地,涉及到體制內的工作,現在是學歷要求越來越高。
  • 大陸36名高考狀元無人學醫,香港6名全部學醫,究竟怪誰?
    從過去五年誕生的27位高考狀元中,有16位選擇了讀醫科,足見醫科在香港受追捧的程度。而反觀內地,根據中國校友會網發布的《2016中國高考狀元調查報告》,報告對1952-2015年中國內地3000多名省級高考狀元進行了調查,醫科連熱門專業的前10位都沒進入。
  • 這一年,高考狀元前三甲父母都是醫生,然而真相令人無言!
    2019年6月22日晚,伴隨著高考成績放榜,浙江高考狀元榜眼探花均出自醫護之家讓廣大醫護都長臉了一把。 以上事實未免讓人深思和唏噓,在中國這個尤其講究人脈和資源的國度,如果父輩能有一個不錯的事業,都絕對會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夠在自己的呵護下成長。如果學醫不錯,為什麼不讓自己的孩子學醫呢?
  • 醫學成高考熱門專業!該不該學醫呢?
    每逢高考,就會有很多考生或家長問,醫生是個好職業嗎?應不應該學醫?醫生是個好職業嗎?應不應該學醫?正如每一枚硬幣都有兩面一樣,每一項職業都具有優缺點,醫生也是一樣。後疫情時代,當醫生有什麼優點?第一,醫生的社會地位在提升。社會英雄、白衣天使,經此一疫,整個社會包括媒體在內,給予了醫護的敬意和讚揚,似乎比過去17年的總和還要多。
  • 這一年,高考狀元前三甲父母都是醫生,然而真相讓人唏噓
    >2019年6月22日晚,伴隨著高考成績放榜,浙江高考狀元榜眼探花均出自醫護之家讓廣大醫護都長臉了一把。以上事實未免讓人深思和唏噓,在中國這個尤其講究人脈和資源的國度,如果父輩能有一個不錯的事業,都絕對會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夠在自己的呵護下成長。如果學醫不錯,為什麼不讓自己的孩子學醫呢?
  • 香港6名狀元全部學醫 三原因讓內地考生冷對熱議
    香港和內地狀元們冰火兩重天的醫學報考態度,也引起了原廣東省衛計委副主任@波子哥-廖新波的關注:近期香港高考放榜,6位高考狀元全部選讀醫科,這和內地高考狀元無人報讀醫科形成強烈的反差。香港的醫科錄取標準極高,能入讀醫科的都是最優秀的同學。5年來27位高考狀元中,有16位選擇了讀醫科,足見醫科在香港受追捧的程度。
  • 如果重新高考,41.4%的醫生不願再選擇學醫!
    而現在已成為醫生的那些曾經學子,在經歷過學醫,走上工作崗位後,經歷過從醫種種經歷後,如果有時光機,可以回到當年高考的那個6月,還會選擇學醫嗎?醫庫調研於2018年5月8日針對「如果可以重新高考,你還會選擇學醫嗎?」這個話題,在平臺上進行民意調查,經過一個多月的調查共計收到1520份有效投票。
  • 為何香港七成「高考狀元」願意讀醫科?
    七成高考「狀元」有意願報讀醫科,不過,是在香港特區。7月15日,等同於內地高考的香港「中學文憑考試」(DSE)發榜。香港考試及評核局秘書長唐創時向媒體透露,2015年,香港有11名應屆考生在4科核心科目和3科選修科考獲最高分5**,榮登「狀元」。據《南方都市報》報導,11名狀元在發榜同日受訪時有超過2/3表示有意報讀醫科,香港大學和香港中文大學的醫科成為熱門專業。
  • 香港12名狀元10個學醫,大陸學生卻選擇逃離
    從那時起,香港人和內地人一樣,都十分推崇「新科狀元」。據香港文匯網消息,2019年香港高考——中學文憑試(DSE)結果於7月10日揭曉:12名考獲7科5**狀元(5**是最高評分, 7科5**狀元即是指一次考試中有7科全取得最高分的高材生)。
  • 香港6名狀元全部學醫 與大陸形成強烈反差
    近日香港高考放榜,6位「高考」狀元全部選讀醫科,這和內地高考狀元無人報讀醫科形成強烈的反差。香港的醫科號稱神科,錄取標準極高,能入讀醫科的都是同輩中最優秀的同學。從過去五年誕生的27位高考狀元中,有16位選擇了讀醫科,足見醫科在香港受追捧的程度。
  • 為什麼好多人都不願意學醫了?
    48.8% 的醫生認為收入和工作量不符,另有 32.1% 的醫生認為嚴重不符。而對比不同條件下的現實收入與期望薪資,醫生的期望薪資都在其實際薪資的兩倍以上。1高考狀元不學醫?可見,醫學專業在狀元們的眼裡,是多麼的不受待見。
  • 大陸36名高考狀元無人學醫,香港6名全部學醫,難道僅僅是教育差別嗎?
    近日香港高考放榜,6位「高考」狀元全部選讀醫科,這和內地高考狀元無人報讀醫科形成強烈的反差。香港的醫科號稱神科,錄取標準極高,能入讀醫科的都是同輩中最優秀的同學。從過去五年誕生的27位高考狀元中,有16位選擇了讀醫科,足見醫科在香港受追捧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