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36名高考狀元無人學醫,香港6名全部學醫,究竟怪誰?

2021-02-19 麻醉MedicalGroup

來源:醫殤

近日香港高考放榜,6位「高考」狀元全部選讀醫科,這和內地高考狀元無人報讀醫科形成強烈的反差。香港的醫科號稱神科,錄取標準極高,能入讀醫科的都是同輩中最優秀的同學。從過去五年誕生的27位高考狀元中,有16位選擇了讀醫科,足見醫科在香港受追捧的程度。

而反觀內地,根據中國校友會網發布的《2016中國高考狀元調查報告》,報告對1952-2015年中國內地3000多名省級高考狀元進行了調查,醫科連熱門專業的前10位都沒進入。艾瑞深中國校友會網的調查報考顯示1977-2016年中國大陸各地區省級高考狀元中僅僅1.31%選擇了學醫,2016年內地22個省份的36位「狀元」中,更是無一人選擇醫學。今年又會是什麼情況呢?

那麼,香港醫科為什麼那麼熱?除了各位學子立志救死扶傷以外,香港醫生的收入和社會地位極高是個很大的動力。根據香港醫管局公布的資料顯示,截止今年7月,公立醫院醫生每月最低底薪每月都在50,000港幣以上。而私立醫生裡面,更有許多月收入,甚至周收入超過百萬。

再看看內地醫生,相信很多人都很熟悉醫鬧這個專有名詞吧,相關新聞不斷,由此也催生了很多相關電視劇,這個現象說明了目前中國的醫生並沒有得到應有的尊重。根據中國醫師協會2015年發布的《中國醫師執業狀況白皮書》顯示,中國內地醫生年均收入僅為67516人民幣,幾乎只能和香港醫生的最低月薪相比。

一個行業是否能擁有和保持先進水平,和這個行業是否有符合人性的激勵機制,這種機制能否吸引到優秀人才有很大關係。香港的醫療水平在全球也是居於前三地位,這對普通百姓來說也是福音。那麼,6位香港「高考」狀元為何要選醫科呢?

拔萃女書院「狀元」林莉雯


拔萃女書院狀元林莉雯(右)。(圖片來自港媒)

在接受採訪時,林莉雯坦言,對這次的成績感到喜出望外。她感謝父母照顧及鼓勵她輕鬆面對,教她「考得差不重要,知道哪裡出錯,再去改進才最重要。」

林莉雯說,她自幼已被醫生職業吸引,因家人曾經患病,所以她立志在香港修讀醫科,運用醫學知識幫助別人。

皇仁書院「狀元」蔡維澤


皇仁書院狀元蔡維澤。(圖片來自港媒)

蔡維澤的父母均任職教師,除學習出色外,他也是管弦樂團及籃球隊成員,也有參與野外越野活動,認為當中很有啟發,「這項活動沒有一條指定路徑,全憑自己決定該怎樣走,迷路時則要盡力糾正自己」。蔡維澤表示,自己從野外活動中學到要訂立目標的習慣,也培養了永不放棄的精神。

蔡維澤希望未來做一位醫生:「希望我的存在,幫到世界一點。」他透露,因為見到公立醫院輪候期長,令很多人得不到及時治療,又覺得不應因經濟條件而喪失看病的權利,期望為市民,尤其底層民眾的治療盡綿力。

聖保羅男女中學「狀元」李朗軒和鄧惠慈


聖保羅男女中學狀元李朗軒和鄧惠慈。(圖片來自港媒)

聖保羅男女中學是今年唯一一次產生兩名狀元的學校,這兩人就是鄧惠慈和李朗軒。

鄧惠慈對成績感到意外。她說,父母沒有給予太大讀書壓力,只要求自己做人有目標。鄧惠慈打算讀醫科,談及讀醫原因,她說在中五時曾到醫院跟隨任職兒科醫生的學長實習一周,其間遇上1名約6歲的長期病患兒童,並主動陪伴他聊天及看電視,希望幫助他克服病魔;有關經歷令她體會到醫生的重要性,希望自己也能以專業醫學知識幫助病人。

李朗軒從小就對科學有濃厚興趣,也經學校課程接觸到醫院運作,他認為醫科能夠融入科學知識,如參與科研工作研製新藥物,能幫到有需要的人。提及自己的學習,他表示,父母沒給壓力,平日會自行溫習。

庇理羅士女子中學「狀元」施奕昕


庇理羅女中狀元施奕昕(中)。(圖片來自港媒)

施奕昕是庇理羅士女子中學首名文憑試狀元。她透露,自己從來沒想到會成為狀元,她發榜前更緊張失眠,要跟同學聊電話減壓。她笑言,自己習慣在書桌上貼上「天道酬勤」、「不要放棄」等小字條鼓勵自己;而準備考試的衝刺階段,她每日更會溫習15個小時,每日早上7時起床但不熬夜,她希望以個人經歷勉勵其他考生:「有心不怕遲。」

施奕昕同樣想讀醫科。她表示,中學時曾參與醫院義工服務,見到醫生照顧病人,認為工作富挑戰可幫助病人,就立志從醫。

民生書院「狀元」梁冠康


民生書院狀元梁冠康。(圖片來自港媒)

梁冠康表示,自己在中文口試時也曾經表現失準,連帶影響應試的信心,壓力特別大;考中英文科不同卷別期間更連續數天失眠,幸得父母諒解支持,安慰他「入(讀)邊科都沒所謂」,加上老師鼓勵及求醫調理身體,終成功克服難關,並獲得意料之外的佳績。

梁冠康的計劃是首選攻讀牙醫。

對比香港,大陸高考狀元不學醫的原因也不用再多說了.


溫馨提示:本平臺已開通文章搜索功能,可關注後發送關鍵詞體驗。 

歡迎您在下方留言↓↓↓

相關焦點

  • 大陸36名高考狀元無人學醫,香港6名狀元全部學醫,怪誰
    ,6位「高考」狀元全部選讀醫科,這和內地高考狀元無人報讀醫科形成強烈的反差。香港的醫科號稱神科,錄取標準極高,能入讀醫科的都是同輩中最優秀的同學。從過去五年誕生的27位高考狀元中,有16位選擇了讀醫科,足見醫科在香港受追捧的程度。而反觀內地,根據中國校友會網發布的《2016中國高考狀元調查報告》,報告對1952-2015年中國內地3000多名省級高考狀元進行了調查,醫科連熱門專業的前10位都沒進入。
  • 香港6名狀元全部學醫 與大陸形成強烈反差
    近日香港高考放榜,6位「高考」狀元全部選讀醫科,這和內地高考狀元無人報讀醫科形成強烈的反差。香港的醫科號稱神科,錄取標準極高,能入讀醫科的都是同輩中最優秀的同學。從過去五年誕生的27位高考狀元中,有16位選擇了讀醫科,足見醫科在香港受追捧的程度。
  • 中國大陸36名高考狀元無人學醫 香港地區6名全部學醫
    近日香港地區高考放榜,6位「高考」狀元全部選讀醫科,這和內地高考狀元無人報讀醫科形成強烈的反差。
  • 大陸36名高考狀元無人學醫,香港6名全部學醫,難道僅僅是教育差別嗎?
    近日香港高考放榜,6位「高考」狀元全部選讀醫科,這和內地高考狀元無人報讀醫科形成強烈的反差。香港的醫科號稱神科,錄取標準極高,能入讀醫科的都是同輩中最優秀的同學。從過去五年誕生的27位高考狀元中,有16位選擇了讀醫科,足見醫科在香港受追捧的程度。
  • 香港6名狀元全部學醫 三原因讓內地考生冷對熱議
    點擊查看 近日,據《大公網》報導:6名來自香港5間傳統名校的狀元各自分享學習心得,他們全部表示未來想就讀醫科。一時間狀元讀醫,又成為了一個熱門話題!
  • 香港高考狀元都去學醫了,大陸的高考狀元卻選擇逃離
    經過激烈的高考,大陸高考學子已經陸續填完了高考志願。
  • 香港12名狀元10個學醫,大陸學生卻選擇逃離
    據香港文匯網消息,2019年香港高考——中學文憑試(DSE)結果於7月10日揭曉:12名考獲7科5**狀元(5**是最高評分, 7科5**狀元即是指一次考試中有7科全取得最高分的高材生)。從往年的數據看,我們可以看出醫科一直「狀元」們熱愛的專業:2014年,12名狀元有5人升入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就讀;2015年,11名狀元有超過2/3表示有意報讀醫科;2016年,4名狀元有3名表示立志行醫;2017年,6名高考狀元一致表示希望學醫;2018年,9名狀元4個想學醫生。
  • 香港vs大陸高考狀元的專業選擇,結果令人出乎意料!醫學專業!
    香港高考狀元最愛專業先來看香港,過去六年香港共產生
  • 香港「高考」放榜 12名「狀元」誕生
    【解說】7月10日,俗稱「香港高考」的香港中學文憑考試放榜,共有9男3女12名考生,獲得7科5**,成為「高考狀元」。其中有5男1女,在數學延伸部分取得5**的好成績,晉升為「超級狀元」,人數居歷屆之冠。  【解說】據了解,香港中學文憑考試,是由香港考試及評核局於2012年開始舉辦的公開考試,考試範圍包括4門核心科目及2至3門選修科。
  • 香港七成高考狀元想學醫 內地學醫成「爆冷」
    按比例計算,近年來就讀醫科的狀元學生人數基本呈上升趨勢。  七成高考「狀元」有意願報讀醫科,不過,是在香港特區。  7月15日,等同於內地高考的香港「中學文憑考試」(DSE)發榜。
  • 為什麼香港的「高考狀元」都愛學醫?
    那麼今年香港的「高考狀元」去向怎麼樣呢?今年香港DSE共有7名考生7科考試5**成為狀元,這7名狀元中,就有3名考生計劃報讀香港大學醫學院。而根據統計,從2012年首屆DSE至2019年誕生的73名狀元中,有30人都選擇了醫科,還有9人報讀了環球醫學課程。這要跟香港醫生的薪資有很大的關係。
  • 香港高考4個狀元3個想學醫,畢業即月入5萬,讓內地醫生汗顏!
    ,同一個國家,同樣是醫生,從學醫到行醫,差別咋就這麼大呢?4個狀元3個想學醫有香港高考之稱的香港中學文憑考試(DSE)上周發榜,今年共有6.8萬考生參與,當中有4位考生取得7科5**的成績,榮膺「狀元」。四名狀元當中,有三名表示立志行醫,一名表示想當律師。本屆產生的4名狀元全部來自香港傳統名校。
  • 為何香港七成「高考狀元」願意讀醫科?
    七成高考「狀元」有意願報讀醫科,不過,是在香港特區。7月15日,等同於內地高考的香港「中學文憑考試」(DSE)發榜。香港考試及評核局秘書長唐創時向媒體透露,2015年,香港有11名應屆考生在4科核心科目和3科選修科考獲最高分5**,榮登「狀元」。據《南方都市報》報導,11名狀元在發榜同日受訪時有超過2/3表示有意報讀醫科,香港大學和香港中文大學的醫科成為熱門專業。
  • 香港的「高考」狀元們最想讀什麼專業?
    原標題:香港的「高考」狀元們最想讀什麼專業?   有「香港高考」之稱的香港中學文憑考試(DSE)13日放榜,在本屆68000多名考生中,有4名考生取得7科5**的成績榮膺「狀元」。4位狀元中,3位勵志行醫,1位想成為律師。
  • 清北畢業生進街道辦:內地學霸選仕途,香港高考狀元愛學醫!
    最近,浙江餘杭街道辦招收了近50名清華北大畢業生的事,還有先前清華北大的畢業生到深圳來教中小學的事,一時間成為了眾多網友熱議的話題。其實這個問題,康康認為還是現在大學生的就業的形勢太嚴峻了。香港那邊的高考狀元,有一個玩笑話,十個香港狀元有十二個學醫,可能有三個是同分的還會選學醫。香港是一個政治比較邊緣化的地方,大部分人是沒有機會從政的。香港的公務員收入也是很高的,但他們要適合的人就行了。好多警察的學歷都只是一般專科學校。不像內地,涉及到體制內的工作,現在是學歷要求越來越高。
  • 四個狀元三個想學醫 香港哪些職業最吃香
    王金輝 製圖  有香港高考之稱的香港中學文憑考試(DSE)上周發榜,今年共有6.8萬考生參與,當中有4位考生取得4名狀元當中,有三名表示立志行醫,一名表示想當律師。  本屆產生的4名狀元全部來自香港傳統名校。三女一男的狀元當中,就讀聖保羅男女中學的女狀元史泳桐表示,希望入讀香港大學法律系。另外兩名來自拔萃女書院的女狀元,張綽倩及姚子晴分別表示希望入讀醫科及香港大學牙醫學院。張綽倩表示兩年前祖母因患卵巢癌去世,自己什麼忙都幫不上,對她打擊甚大,因此希望未來通過學醫獲取專業知識,救助有需要的人。
  • 香港傳來「高考」好消息:24名IB狀元,英基狂攬一半!狀元們親身分享高分秘籍
    7月6日,一項國際「高考」——國際文憑大學預科課程(簡稱IB)發榜,香港誕生23名取得45分滿分的IB狀元,強力證明了疫情之下,香港的國際教育依然保證良好質量!其中英基學校協會更是包攬了一半,共產出12名狀元,以及24名考獲44分的榜眼。
  • 香港DSE今日放榜,曝出7名狀元!除了港校,DSE還有哪些升學路?
    與大陸高考不同,香港高考DSE的成績不是以具體的分數,而是以等級的方式呈現的。學生成績從低到高分為1級、2級、3級、4級、5級、5*級、5**級。 和大陸最高分的考生才能稱為狀元不同,DSE是只要有7科都考獲5**(也就是拿到14顆星),那你就是當年的狀元。所以每年DSE,香港都可以產生多名狀元。
  • 香港高考(DSE)放榜,7名狀元首選專業曝光!
    (諮詢電話:17301955082)香港高考昨日放榜,共有7名學生考取狀元,較去年減少5人。其中2人同時在數學延伸部分獲得5**,成為「超級狀元」。DSE具體考試數據分析請點香港今年參加高考的共有45,257名學校考生及5,552名自修生出席文憑試,最終約有18,000人考取本科大學最低要求。
  • 香港中學文憑考試放榜 狀元學習有道偏愛醫科
    有「香港高考」之稱的香港中學文憑考試(DSE)近日放榜,在本屆6.8萬多名考生中,有4名考生取得7科5**的成績榮膺「狀元」。4位狀元中,3位立志行醫,1位想成為律師。醫科成狀元最愛據介紹,香港中學文憑考試自2012年起開始實行,學生在完成3年初中及3年高中教育後才可應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