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懸達摩克利斯之劍

2020-12-14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原標題:高懸達摩克利斯之劍

一個現代化國家必然是法治國家,一支現代化軍隊必然是法治軍隊。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首次把依法治軍、從嚴治軍納入依法治國總體布局,上升為黨和國家的意志。2015年2月,經習主席批准,中央軍委印發《關於新形勢下深入推進依法治軍從嚴治軍的決定》,開啟了人民軍隊法治建設的嶄新航程。

在推進法治進程中,習主席高度重視文化的獨特作用,強調指出,「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精神,努力培育社會主義法治文化」「積極借鑑我國歷史上優秀廉政文化」「要大力加強反腐倡廉教育和廉政文化建設」。

只有銘刻在人們心中的法治,才是牢不可破的法治。在落實依法治軍從嚴治軍戰略的過程中,強軍文化的力量必不可少。如何有效運用好文化的力量鑄牢法治信仰、弘揚法治精神、堅定法治意志,是打造強軍文化的重要使命。

——編 者

刑起於兵,師出以律。法制源於軍隊,厲行法治、從嚴治軍更是建設一支強大軍隊的基本規律。

我們這支軍隊唱著「三大紀律八項注意」一路走來,一路勝利前行,世人在探秘「謎一樣的東方精神」時感受到了人民軍隊法紀嚴明的文化自覺。

我們這支軍隊秉持「一靠理想二靠紀律」理念創造歷史輝煌、走上現代化強軍之路,人們在回眸歷史、觀察現在、思考未來時感受到了人民軍隊依法治軍的文化力量。

「軍隊越是現代化,越是信息化,越是要法治化」。走在實現「聽黨指揮、能打勝仗、作風優良」強軍目標的道路上,習主席按下了依法治軍、從嚴治軍的「快進鍵」。

法治是一種治軍方式,更是一種文化精神和力量。只有高懸達摩克利斯之劍,才能把法紀法規銘刻於心,讓敬畏法紀、遵紀守法成為一種思維和行為自覺。尊崇法治、厲行法治、捍衛法治,用先進的法治文化鑄牢法治信仰、弘揚法治精神、堅定法治意志,必將為依法治軍從嚴治軍積聚起磅礴力量。

1、文化是法治之源,任何軍隊的法治都是一種文化形態

歷史學家錢穆先生說過,「一切問題,由文化問題產生;一切問題,由文化問題解決。」《易傳》中「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的論述,揭示了文化與人、與社會、與文明的關係,文化由人創造,又反過來培育人、塑造人、改變人。一個人的精神,取決於其所接受的文化;一個民族的性格,取決於其所傳承延綿的文化;一支軍隊的靈魂,同樣由其所蘊含的文化塑造。

4000多年前,人類有了軍隊這一社會組織形式之後,法規紀律就成了軍隊的組織形態和文化形象,賦予了一支軍隊特有的行為方式、治理模式和價值觀意義。

我國最早的以文字記載的歷史文獻《尚書·牧誓》中,就記載有商朝末年「武王伐紂」時,規定部隊「今日之事,不愆於六步、七步,乃止,齊焉……尚桓桓,如虎如貔,如熊如羆,於商郊。」周武王明令部隊在攻擊的陣式行進時不得超過六步、七步,以保持整齊隊形形成猛虎下山陣勢,確保取得勝利。

「兵行從紀律,敵潰自奔忙」。軍隊是一個武裝集團,把眾多的人組織成一支軍隊,並不是把單個人進行簡單的人群集中,而是進行群體的組織整合、力量聚合。這種整合、聚合是依賴法規紀律的規範作用、通過法治的方式進行的。《周易·師》中「師出以律,失律兇也」的論斷,鮮明精要地說明了嚴明的法紀與戰爭勝敗的「親緣」關係。「無紀不成軍」「兵不在眾,以治為勝」並不是什麼深奧的道理,只是一個真理性的常識。

劉伯承元帥在闡述法紀的作用時曾經指出:軍隊的戰鬥力由政治質量、軍事素養、物質保證、嚴格紀律四個要素組成,「四者缺一不可」,而紀律卻把各戰鬥力要素聯成一個整體的力量。恩格斯在《反杜林論》中的一段精彩描述,深刻揭示了紀律對於軍隊戰鬥力的重要意義。他說:「拿破崙描述過騎術不精但有紀律的法國騎兵和當時無疑地最善於單兵格鬥但沒有紀律的騎兵——馬木留克兵之間的戰鬥,他寫道:『兩個馬木留克兵絕對能打贏3個法國兵;100個法國兵與100個馬木留克兵勢均力敵;300個法國兵大都能戰勝300個馬木留克兵,而1000個法國兵則總能打敗1500個馬木留克兵。』」

當時,馬木留克這一埃及的少數民族,自幼受過嚴格的騎術訓練,精於騎術,驍勇善戰,但他們缺乏法紀規範和紀律素養,隊形散亂、作風鬆散,行動不協調。法國人雖然是歐洲最不善騎術的民族,但他們富有紀律性,作戰中能夠始終保持嚴整的隊形,衝鋒時猶如一瀉千裡的洪流。於是,兩軍相交,騎術和刀法上佔優勢的馬木留克兵卻抵擋不住拿破崙騎兵軍團的攻擊,由單兵格鬥的優勢變成了整體較量的弱勢。法紀素養成了戰鬥力的倍增器。

法紀是軍隊的命脈,文化是法紀的基因。軍隊的法紀是一種文化存在,是部隊戰鬥作風的內在依據。軍隊之所以以法紀為生命,在於法紀傳導的是一種制度文化,是一種堅定理想,是一種價值追求,是一種勝利意志。

2、先進軍事文化的血脈裡流淌著不可磨滅的法治基因

文化是一個系統、一種生態,浸潤於文化系統之中的軍事法制,能夠將各種訴求不同、秉性各異的人整合在一起,夯實現代軍事文明的基石。我們黨在建軍治軍的偉大曆程中形成的軍事法治文化,使我們這支小米加步槍的軍隊,一路壯大、戰勝強敵,創造出人類軍事史的奇蹟,成為震撼世界的威武之師、文明之師。

1949年5月25日上海的清晨,是一個歷史的永恆。經歷了持續半個多月炮火洗禮的上海,在濛濛細雨中迎來了這一天寧靜的清晨。當市民們打開家門時,無比驚奇地發現:馬路兩邊潮溼的水泥地上,密密麻麻地躺滿了身穿黃布軍裝、和衣抱槍的解放軍戰士!

用鮮血和生命贏得城池的勝利之師,在濛濛細雨中居然未給自己找一塊擋風避雨的棲身之地,當夜攻入上海市區的第三野戰軍10萬大軍全部露宿繁華都市的冰冷街頭。這不僅是生活於都市之中的上海市民的「奇遇」,也是中外戰爭史上的偉大壯舉。

我們這支軍隊為什麼會創造出這一偉大壯舉?這是黨和軍隊用先進軍事文化建設人民軍隊的結果。

習主席說:「為什麼人服務的問題關係軍隊的性質和發展方向」「我軍一開始就建立了嚴明的群眾紀律,軍之所至,秋毫無犯。三大紀律八項注意影響和教育了一代又一代官兵」。

「革命軍人個個要牢記,三大紀律八項注意……」這首經典軍旅歌曲傳唱至今,詮釋著人民軍隊的思想文化,記載了人民軍隊的文化心路,同時也塑造了人民軍隊嚴明法紀的思想情感和文化心理。

誕生於戰火中,當初被認為是一支「亂糟糟的流民部隊」的工農武裝,面對起義受挫,面對強敵追剿,思想渙散、作風也渙散。賀龍元帥後來回憶說:「那時候的軍隊,就像抓在手裡的一把豆子,手一松就會散掉」。

創建什麼樣的軍隊?如何創建人民軍隊?毛澤東十分重視用人民軍隊的思想和法紀教育官兵、培育官兵,在血與火的崢嶸歲月中鍛造出獨具中國特色的軍事法治文化。

1927年10月,毛澤東在率秋收起義部隊向井岡山挺進途中,為克服部隊中存在的「流寇」習氣和軍閥作風,親自為部隊規定了「三大紀律」:第一,行動聽指揮;第二,不拿群眾一個紅薯;第三,打土豪要歸公。隨後,部隊在遂川縣分兵發動群眾時,毛澤東又提出了「六項注意」:一、上門板;二、捆鋪草;三、說話和氣;四、買賣公平;五、借東西要還;六、損壞東西要賠。

1928年4月,部隊轉戰到達湖南桂東縣沙田時,毛澤東正式向部隊頒布了「三大紀律六項注意」,並將「三大紀律」中的「不拿群眾一個紅薯」改為「不拿工人農民一點東西」,之後又改為「不拿群眾一針一線」;將「打土豪要歸公」改為「一切繳獲要歸公」。隨後又將「六項注意」增加「洗澡避女人」和「不搜俘虜腰包」兩項,發展為「三大紀律八項注意」。這就是我軍最早頒布的紀律條文,構成了我軍法治文化的底色。

「三大紀律八項注意」,沒有深奧的道理,沒有抽象的原則,沒有難懂的語言,沒有漂亮的詞句,卻是體現人民軍隊性質宗旨的鮮活內容,深刻反映了人民軍隊法治文化的思想品質和精神特質。

人民軍隊的紀律是實現共同理想的紀律,是承載軍人核心價值觀的文化。它融官兵的政治理想和道德情感於一體,集官兵的價值追求和思想境界於一身,鮮明體現了人民軍隊先進軍事文化的理論特徵。

正因為如此,陳毅元帥說:「紀律好即是向人民說明自己的政治面目;人民根據軍隊的紀律,即可判斷軍隊及政權的性質,來決定其擁護或反抗的態度。某種政權必具有某種軍隊,人民對政權和軍隊的性質,在開始接觸的第一天,常常從紀律上來判決,同時軍隊也是以其紀律對人民作日常的切身接觸,這乃是一個真理。」

正因為如此,我軍無論是在戰火紛飛的戰場,還是在鶯歌燕舞的和平環境;無論是在鄉村都市駐防,還是在異國他鄉作戰,廣大官兵都能以人民戰士的高度覺悟自覺遵守紀律嚴格要求自己。

據當時的報告記載:解放上海初入市區的部隊,接連兩三夜都是在馬路邊露宿的。儘管當時正趕上江南的雨季,連夜雨下個不停,但由於從軍長到基層幹部都能以身作則,戰士也都毫無怨言。市民們再三邀請官兵們進屋休息,也一一被他們婉言謝絕。市民們送的慰問品甚至開水,他們也謝絕不受。有一個工廠工人送慰問品給部隊,雙方互相推讓十多次。工人們感動地說:「這真是我們的隊伍!」有個商人夜間送燒餅慰勞他家門口的我軍哨兵,被謝絕;等哨兵換崗後,他又送給新來的哨兵,還是被謝絕。連送三四次,直到天明,也沒有一個戰士接受。這位商人不無感慨地說:「解放軍的紀律在每個人身上都一樣,真是好隊伍!」一位資本家看到這一情景後,感嘆地說:「蔣介石是回不來了!」

當時正隱居在上海的著名科學家竺可楨,在1949年5月25日的日記中這樣寫道:「自嶽陽路至永嘉路即見青年穿草綠色制服,上寫『中國(人民)解放軍』字樣在左胸上。在永嘉路與衡山路位,院中同人予以食物,均不受。守門之站崗者,倦側臥地,亦絕不擾人,紀律之佳,誠難得也。」

這一永恆的創舉,恰是人民軍隊嚴守法紀的生動寫照,凸顯出在我軍的文化血脈裡流淌著濃鬱的法治基因。

1937 年 10 月的一個雨夜,延安延河岸邊的兩聲槍響,改變了抗日軍政大學第六隊隊長黃克功的命運,也成為中國共產黨司法史上的標誌性事件。軍功顯赫的紅軍將領黃克功因情感糾紛槍殺陝北公學女學員劉茜。是赦,還是殺?中共中央和中央軍委最後批准了邊區法院對黃克功處以死刑的判決。毛澤東親自給審判長雷經天覆信:「正因為他是一個多年的共產黨員,正因為他是一個多年的紅軍,所以不能不這樣辦。共產黨與紅軍,對於自己的黨員與紅軍成員不能不執行比一般平民更加嚴格的紀律。」77年後,當我們在第一個「國家憲法日」裡走進電影院重新回顧那段歷史,感受到的是一種人民軍隊內在一致的精魂:令嚴方可肅兵威,命重始於整綱紀。

文化的核心內容是價值觀,是對人的一種深層關懷、深度指引。先進軍事法治文化正是一種「要求個體按照特定行為模式進行法律實踐和法律思維」的價值選擇。正所謂「文化內輯,武功外悠」,有了先進軍事法律文化的強力支撐,我們這支軍隊在現代化的道路上才能邁出依法治軍從嚴治軍的鏗鏘步伐。

3、只有銘刻在人們心中的法治,才是牢不可破的法治

法治不僅僅是一種制度、秩序和治軍方式,更是一種價值的選擇、思想的尊崇、信念的堅守和精神的力量。

習主席指出,「法治精神是法治的靈魂」「只有銘刻在人們心中的法治,才是牢不可破的法治」。

《史記》記載,商鞅欲在秦國實施變法圖強政策,唯恐天下人缺乏信任和信心,便命人在國都市場的南城門立下一根木頭,承諾如果有人將此木搬到北城門,就賞給十鎰黃金,以表明法令既出必行之誠信。搬一根木頭,有如此重賞,人們不信,無人去搬。於是,商鞅又下令,將賞金增加至五十鎰黃金。此時有人將信將疑地把木頭搬到北城門,商鞅馬上派人兌現賞金,以示不欺。這件事轟動秦國,百姓紛紛嘆服,相信官府的話,相信商鞅的變法政策,便擁護改革,使商鞅的新法得以順利實施。

封建中國一直是人治社會。「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皇權高於國法,雖然有許多仁人志士變法圖強,但昏君庸政、「民智不開」,致使心無法治、國無常盛。

有民主才會有法治。新中國成立後,國家頒布實施憲法,軍隊也走上依法治軍的道路。

法治精神是人們尊崇法律、融入法治、嚴守法紀、堅守法治的內心依據。法治的根基在於人們發自內心的擁護,源於人們出自真誠的信仰,包括尊重法律權威的理性精神、誠信守法的精神、依法辦事和依法維權的精神等,成為銘刻在內心的風尚。法國思想家盧梭說:「一切法律中最重要的法律,既不是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刻在銅表上,而是銘刻在公民的內心裡。」

我們這支軍隊有著紀律嚴明、令到法行的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正規化、現代化進程中的法治建設也有長足進步,但重人治、輕法治的現象還比較突出。法治建設永遠在路上。

現實生活中,有的「一朝權在手,便把令來行」,以言代法、以權壓法;有的「一個將軍一個令」,搞土政策土規定;有的遇事不是找法,而是找關係、找門路。「黑頭不如紅頭、紅頭不如白頭、白頭不如口頭」仍然還有存在。這些典型的人治思維,搞壞了部隊風氣,損害了幹部形象,把黨和軍隊的規矩搞丟了,把官兵的法治信任搞沒了。特別是徐才厚、谷俊山等嚴重違紀違法案件,一個突出問題就是人治大於法治,有法不依、執法不嚴、違法不究,甚至貪贓枉法、徇私枉法、知法犯法,給軍隊建設造成了全方位、深層次的危害,是依法治軍的絆腳石、強軍興軍的攔路虎,必須徹底糾正和肅清。

法律必須被遵守,法治必須被尊崇。習主席把依法治軍、從嚴治軍納入全面依法治國的戰略布局,從強軍之基的戰略高度謀劃和推進軍事法治建設。從嚴治黨、從嚴治軍、從嚴治官,抓鐵有痕、踏石留印,嚴懲腐敗、重振綱紀,用法治手段標本兼治,按照法治要求轉變治軍方式,把法治觀念轉化為全軍的行為準則、精神面貌。

毛澤東曾指出:「我們軍隊裡頭要經常進行三大紀律、八項注意教育。只要你空幾個月不搞,就松鬆散散了。一年要鼓幾次氣。新兵來了,要進行教育。就是老兵,老幹部,只要你不整風,他的思想也要起變化。」

我軍的法治文化具有鐵的紀律和自覺的紀律相統一的法治精神。在強軍興軍的道路上,法治精神是「心中高懸法律的明鏡,手中緊握法律的戒尺,知曉為官做事的尺度」,堅持用法治思維修正人生觀、價值觀和政績觀,自覺從法的視角審視問題、評判得失、嚴以修身的法治信仰;是「謀劃工作要用法治思維,處理問題要運用法治方式,說話做事要先考慮一下是不是合法」,權按制度用、事按制度辦、人按制度管的法治意識;是常思法規之嚴,常記法規之律,常執法規之戒,常想違法之害,心存畏法之念,用法規制度檢驗、審視自己的言行的畏法思想。

把法治精神、法治意識、法治觀念熔鑄到頭腦之中,法治才能銘刻在心中。

4、法治信仰,根植於崇高的理想和堅定的信念之中

法治的根基在於人們發自內心的擁護,法治的偉力源於人們出自真誠的信仰。

油畫《蘇格拉底之死》,描繪的是古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為信仰而死的悲壯和崇高。蘇格拉底主張無神論和言論自由,被寡頭政權囚於獄中判處服毒自殺。他的學生和親友已打通關節勸他越獄逃往國外避難,被他嚴詞拒絕。蘇格拉底大義凜然,裸露著久經磨難的瘦弱身子,以堅強意志高舉有力的左手繼續向弟子們闡述自己的觀點,同時鎮定自若地伸出右手接過毒藥杯,面對死亡毫無懼色。他的理由是:法庭判我有罪,如果我逃走,法律就得不到遵守,就會失去它應有的效力和權威;如果法律失去了權威,正義也就不復存在。

這不是悲劇的聲音,而是一個智者在用生命詮釋法治的真諦和信仰的力量。

信仰的力量是一種超越生命、超越時空的力量。柏拉圖說:「我們若憑信仰戰鬥,就有雙重的武裝。」

世人一直在追問:南昌起義後剩下不到800人的隊伍為何能由小到大、由弱變強,成為威武之師、勝利之師?為什麼在戰爭年代艱苦奮戰而不潰散,在和平時期久經考驗而不變色?答案肯定、明確:因為人民軍隊為理想而生、用信仰奮鬥!崇高的理想和堅定的信念是這支軍隊神奇力量的源泉!

去年金秋,習主席率領軍隊高級幹部重回古田,尋根溯源、賡續「思想建黨、政治建軍」血脈,溫故知新、傳承人民軍隊紅色文化基因。習主席說:「崇高的理想,堅定的信念,是革命軍人的靈魂,是克敵制勝、拒腐防變的決定性因素。」

86年前的紅四軍,圍繞建軍原則和治軍方式問題出現了嚴重的認識分歧,存在著一些錯誤思想。毛澤東歸納說:「現在的爭論問題,不是個人的和一時的問題,而是原則的問題。」主要是:黨的領導權在紅四軍裡不能絕對建立起來;單純軍事觀點,把政治和軍事對立起來,認為應該是軍隊領導政治;不認為軍紀問題是紅軍一個很大的政治問題,相反認為軍事紀律破壞一些也沒什麼大要緊,等等。毛澤東提出,必須同這些錯誤思想進行鬥爭,「以求紅軍徹底改造」。紅四軍必須服從黨的領導,實行民主集中制原則,加強思想政治工作,糾正錯誤思想,使之成為一支有別於一切舊軍隊的人民軍隊。

在黨的七大上,朱德回憶說:那時,「我們有很多幹部想創造紅軍,不是拿蘇聯紅軍的樣子來創造中國的紅軍,就是拿中國舊式的軍隊來看紅軍。為什麼會那樣呢?因為紅軍在中國是新的事物,歷史上沒有的」。

1929年《古田會議決議》確立的黨對軍隊絕對領導根本原則,使聽黨話、跟黨走成為官兵的崇高追求和必勝信念;確立的人民軍隊性質、宗旨和任務,把紅軍與其他一切舊軍隊從根本上區別開來;確立的黨領導的民主集中制原則和官兵平等、實行內部民主制度,形成了建軍治軍的根本制度和方式。

《古田會議決議》既是從思想上「以求紅軍徹底改造」,更是從制度上「以求紅軍徹底改造」。它所確立的建軍治軍原則和制度,是用法治手段把以農民為主體的武裝改造成了新型人民軍隊,從根本上確立了黨領導軍隊的法治信仰。

從此,我軍血脈中注入了黨的先進性基因,我軍法治建設奠基在黨的崇高理想和堅定信念根基之上。毛澤東總結紅軍建設的基本經驗時,曾意味深長地指出:「紅軍之所以艱難奮戰而不潰散,支部建在連上是一個重要原因。」

從此,我軍法治建設有了法治文化的力量支撐,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猶如一條紅線貫穿於建軍治軍全過程。習主席強調指出:「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是我軍的軍魂和命根子,永遠不能變,永遠不能丟。」

尋根溯源、溫故知新,賡續血脈、堅守信仰。戰爭歲月的英勇善戰,正規化建設的探索奮進,現代化發展的鏗鏘腳步,是黨的絕對領導贏得了我軍歷史輝煌,是法治建設成就了我軍發展進步。軍魂所系,在於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法治信仰,根植於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是我軍法治文化基因密碼,是我軍理想之根、信念之源。

滾滾潮流,衝刷出無數可歌可泣的英雄浪花,但最終剩下的依然是不滅的文化火種,是戰爭中經過血與火洗禮鍛造出的強軍鐵律。一支強大的軍隊必定是法治彰顯的軍隊,依法治軍的背後必然有深厚的軍事法治文化支撐。今天,當我們從歷史中拾起那些散落的典章故事,拼接出一組強軍興軍的法治文化基因密碼,更加親密地觸摸到了時代的法治脈搏,更加深切地感受到了依法治軍、從嚴治軍中文化的精神和力量。

築牢聽黨指揮的強軍興軍之魂,堅定中國特色軍事法治文化的價值理念,用法治手段傳承優良歷史傳統,用法治精神培育優良的作風,用法治信仰凝聚強軍力量,我軍法治文化沃土上萌生出的必將是法治強軍的勃勃生機和時代光彩。

相關焦點

  • 車內汙染是懸在車主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
    當國王的頭上懸著一把搖搖欲墜的利劍,那麼再美好的宮殿也將隨時成為喪命之所。人們常用這個希臘神話中的故事來警示世人,這柄著名的「達摩克利斯之劍」也被用來比喻安逸祥和背後所存在的殺機和危險。如今,隨著汽車走進了越來越多人的生活,又有一柄達摩克利斯之劍悄悄現世,那就是車內空氣汙染。
  • 高懸遊戲行業的達摩克利斯之劍
    據手遊矩陣了解,從2020年春節過後,關於網路遊戲消費投訴等問題便大量增加,特別是在學生們無法回校上課,轉為網課的時候,湧現出大量的未成年人消費問題,這是值得圈內人警惕之事。根據近期網絡上的公開消息,手遊矩陣大致整理了一下關於目前出現的消費投訴問題。2月,某企業被消協點名。
  • 懸在違法者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民法典》保護個人信息
    懸在違法者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民法典》保護個人信息 2021-01-08 16: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三巽控股三闖港交所 債務「達摩克利斯之劍」高懸
    來源:中國經營報三巽控股三闖港交所 債務「達摩克利斯之劍」高懸本報記者/張玉/上海報導「三道紅線」政策高壓之下,隨著融資環境的不斷收緊,通過上市謀求「輸血」成為房地產企業尤其是中小房企們孤注一擲的一場「賭注」。
  • 新股扎堆「一日遊」 炒新頭懸達摩克利斯之劍
    來源:華夏時報原標題:新股扎堆「一日遊」, 炒新頭懸達摩克利斯之劍華夏時報記者 賈謹嫣 陳鋒 北京報導古希臘傳說中,迪奧尼修斯國王請他的大臣達摩克利斯赴宴,命其坐在用一根馬鬃懸掛的一把寒光閃閃的利劍下,馬鬃隨時有可能斷裂,利劍隨時有可能掉落。
  • 48名網絡主播被列入黑名單,達摩克利斯之劍懸在每個主播的頭上!
    名單如下:達摩克利斯之劍的道理《達摩克利斯之劍》是個非常有名的故事,這個故事至少說明幾個道理:1、一個人擁有多大的權力,那麼他就要負多大的責任。2、當一個人獲取多少榮譽和地位,他都要付出同樣多的代價。網紅也是如此,他們有地位,有錢,有人脈,網際網路可謂是讓許多人走上了發家致富之路,有的網紅是真才藝,有的是譁眾取寵,內容低俗,沒熱度了還得給別人開個專場好好罵罵人家,直播間滿嘴跑火車美其名曰「脫口秀」,說話方式是「接地氣」,人都喜歡看熱鬧,那些真心在賣力表演才藝的卻無人問津,有的退網,有的就加入了所謂的「接地氣」達摩克利斯之劍一直懸在頭上
  • 「達摩克利斯之劍」高懸 造車新勢力天際汽車失速「墜落」
    來源:中國經營報「達摩克利斯之劍」高懸 造車新勢力天際汽車失速「墜落」本報記者/方超/劉媛媛/上海報導此前因前首席營銷官向東平離職被推向輿論旋渦的天際汽車,眼下又陷入裁員降薪、欠款風波。造車新勢力「錢緊」之事屢有發生,而這一次是天際汽車。相關信息顯示,天際汽車源自2015年成立的電咖汽車,其在2017年推出首款量產車EV10,但隨後走上發展高端車型之路,並在2018年對外發布了高端品牌天際汽車,天眼查顯示,2019年3月11日,「浙江電咖汽車科技有限公司」變更為「天際汽車科技集團有限公司」。
  • 10.16日 150萬枚的FIL就像一把懸在頭頂的達摩克利斯之劍
    二,150萬枚的FIL就像一把懸在頭頂的達摩克利斯之劍,隨時會斬落下來其實真相和這些問題已經不重要了,重要的是這150萬的FIL就像一把懸在頭頂的達摩克利斯之劍,再想漲到100,甚至150以上,這把達摩克利斯之劍隨時都有可能斬下來,隨著每一天流通量在不斷增加,稀少的流通量在不斷解決,後邊想繼續靠著FOMO情緒炒作有點燒錢!三,FIL期貨價格在不斷走低
  • 高懸的達摩克利斯之劍
    達摩克利斯之劍的典故達摩克利斯是公元前4世紀義大利敘拉古王朝的朝廷高官,他非常羨慕國王狄奧尼修斯所擁有的絕對權力和榮華富貴,每每奉承狄奧尼修斯道:「你多麼地幸運,你擁有人們想要的一切,一定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狄奧尼修斯算是聽膩了他拍的馬屁,索性提議與他交換一天身份,給他嘗嘗當國王的滋味。於是,達摩克利斯就當了一天的國王。
  • 《網絡安全審查辦法》:懸在美國企業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
    《網絡安全審查辦法》就像一把懸在歐美企業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隨時會掉下來,對他們實行打擊。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國家安全」是美國最常用的武器,我們就用同樣的方法來對付他,保證國家的網絡和信息安全。正如老前輩魏源說的:師夷之長技以制夷不過,只要蘋果,高通這些企業的產品做到真正的安全,是不會影響他們在中國的業務的。
  • 達摩克利斯之劍高懸,房企正在加速分化
    但是房企由於自身的特質,高負債與高風險並存,真能耗得下去的並不多,一層層耗下來,剩到最後的一定是頭部房企。所以,頭部房企在危機中取勝幾乎是毫無疑問的,而房企之間的分化也會進一步加劇。 畢竟樓市的蛋糕就那麼大一塊,分的人多了,總要有些人出局。
  • 大陸已懸達摩克利斯劍!
    大陸已懸達摩克利斯劍! 作者/都督 根據環球網消息稱:港媒透風說,大陸有關方面正在研究制定一份「臺獨頑固分子清單」,針對那些「涉獨言論囂張、謀獨行徑惡劣的頑固分子及其金主等主要支持者」。有人說,這份清單類似於過去的「戰犯名單」,或者現在的「紅通名單」。
  • 教育——高懸的達摩克利斯劍
    盛唐,國泰民安,在如此大同社會中無拾遺更無竊;魏晉之交,亂世梟雄,在如此混沌的天之下,有一世之雄,亦有苟且偷生;明清,粉飾太平,在如此蠅營狗苟的統治之下,能有什麼大發展呢?莫不是看落日,毀家國?社會總是這樣,它是塵寰之中各類表現的代名詞,可深究其因,為什麼會有這樣的社會?
  • 新茶飲的4把「達摩克利斯之劍」:品質標準、口味管理...
    新茶飲頭上,正懸著4把「達摩克利斯之劍」。   -01-   一個古希臘傳奇故事   什麼是達摩克利斯之劍?從一個古希臘傳奇故事講起:   達摩克利斯是公元前4世紀義大利徐拉古的僭主狄奧尼修斯二世的朝臣,他非常喜歡奉承狄奧尼修斯。
  • 英文典故怎麼用丨The Sword of Damocles 達摩克利斯劍
    達摩克利斯是希臘神話中暴君迪奧尼修斯的寵臣,他常說帝王多福,以取悅帝王。有一次,迪奧尼修斯讓他坐在帝王的寶座上,頭頂上掛著一把僅用一根馬鬃繫著的利劍,以此告訴他,雖然身在寶座,利劍卻隨時可能掉下來,帝王並不多福,而是時刻存在著憂患。人們常用這一典故來比喻臨頭的危險,經常用於」a/the sword of Damocles hangs over one’s head」。
  • 英語成語:警告危險的達摩克利斯之劍a Damocles sword
    狄俄尼索斯的廷臣的達摩克利斯(Damocles)貪圖錢財,追求享樂,羨慕主子的生活。有一次,他對狄俄尼索斯極力恭維一番,羨慕之情十分明顯。狄俄尼索斯邀他赴宴,但在達摩克利斯頭上用一根頭髮懸掛著一把劍。整個宴會過程中,達摩克利斯坐在劍下,恐懼萬分。
  • 高懸最嚴厲的「達摩克利斯之劍」
    在古希臘的傳說中,有一把非常有名的「達摩克利斯之劍」,中文也叫「懸頂之劍」,用來比喻和提醒人們要有危機意識,心中警鐘長鳴。美國前總統約翰·甘迺迪就曾將核災難威脅比作人類頭頂懸著的達摩克利斯之劍。我們希望通過此次疫苗造假事件的「最嚴厲的處罰」,使高額的處罰與巨額的賠償成為所有企業頭頂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
  • 吉林長春,達摩克利斯之劍,外牆保溫板到底歸誰管?
    正如節目主持人所說,「如果趕上大風天,或者大雪天堆積的情況下,這個外牆保溫板隨時都有可能掉落下來……」路過這裡的許多路人根本就不會想到自己的頭上竟然懸有這樣一把達摩克利斯之劍,這實在是太嚇人了。所謂「細思極恐」,講的就是這個故事嗎?更大的問題是,誰都不知道這件事情到底歸誰管。
  • 達摩克利斯之劍
    別的,人們之所以會把新零售看成是一個概念,首要是由於他們仍然在用電商之實行新零售之名罷了。站在這個視點,咱們就不難了解,為什麼以阿里、騰訊和京東為代表的新零售玩家會如此熱心布局新技術,由於只要新技術成熟了,應用了,新零售才會有新的內容填充。假如新零售仍然限制在網際網路的天空下,那麼,悉數的悉數都將回到網際網路的怪圈當中。
  • 以法律「達摩克利斯之劍」 斬斷高空拋物「黑手」
    「血的教訓」告訴我們,杜絕高空拋物行為需高懸法律的「達摩克利斯之劍」。據相關法律,高空拋物行為適用「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就算沒有造成嚴重後果,也可被判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造成嚴重後果更有可能被判重刑。5月14日,廣東高院發布涉高空拋物、墜物十大典型案例,其中被告人楊某將啤酒瓶、菜刀等物品從高空拋下,雖未造成嚴重後果,但足以危害公共安全,被判處有期徒刑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