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庇護工場」多層次保障身心障礙者就業(圖)

2020-12-23 中國新聞網

  「小妹妹,又有進步了,一次能端兩個盤子了。」賴光蘭對一個臉蛋圓圓的女孩說。

  女孩穿著紅色上衣,身子胖墩墩的,害羞得沒有應答,遞上盤子後回到餐檯忙活去了。

  這個餐廳的女服務員一律扎著黑色頭巾,穿紅色上衣黑色裙子,她們基本上是身心障礙者,這家餐廳名叫蕃薯藤餐廳。

  庇護員工很可愛很單純

  11月下旬一天傍晚,導報記者來到這家位於臺北「建國南路」一段327號高架橋下的餐廳,客人不是很多。餐廳服務員介紹,通常中午客人較多。

  蕃薯藤餐廳副店長盧小姐年初就來到這家餐廳,當時餐廳還沒正式營業,她先期過來輔導服務員。她回憶說,第一次接觸到這樣的孩子們,發現她們沒心眼,很可愛,可是教育會有一定難度,她就根據每個孩子的狀況做分區管理,性格活潑的到餐廳小賣部,服務靈巧的到餐飲區,膽小害羞的到烘焙部。

  這些孩子因為有身心障礙,不能一下教太多內容,得讓她們在輕鬆環境下,一個一個技能慢慢來,通常最初訓練她們問好,一個習慣掌握之後,要接著教下一個技能,「否則她們也會懶惰」。

  盧小姐原本在一家印刷廠上班,一次偶然機緣了解到餐飲庇護工場,她感到十分慶幸,「她們很單純,來到這兒也非常開心,你教什麼她們就做什麼,比一般員工還好帶」。

  為孩子創造保護性工作環境

  蕃薯藤餐廳負責人賴光蘭女士,身兼臺灣育成社會福利基金會執行長,這個基金會是由身心障礙孩子們的家長組成的非盈利民間組織。

  賴光蘭作為家長,非常擔心自己年紀大了之後,誰來照顧孩子?她與其他家長們一樣,無時無刻不在操心:孩子什麼時候能走路?別人投來異樣眼光時怎麼辦?九年義務教育之後去哪兒?長大成人之後如何工作?工作之後被解僱了又該怎麼辦……

  於是,與賴光蘭有著同樣經歷的家長們,想到要為孩子創造一個保護性工作環境,他們集資成立了育成社會福利基金會,「育成」二字飽含了家長們對不完整身心孩子的殷殷期盼。

  賴光蘭說,保護性環境能讓身心障礙者有一份穩定的工作,有人會一直協助他們繼續學習,提升技能,使他們從社會依賴者變成生產者,穩定薪資可以讓他們活得更加精彩,更有成就感。

  多層次保障身心障礙者就業

  正是有了一些類似育成社會福利基金會的民間組織推動,如今臺灣形成了多層次的身心障礙者就業保障網。臺灣社會福利總盟副理事長、「立委」陳節如告訴導報記者,臺灣就業分成競爭性就業、支持性就業、庇護工場三個層次。

  陳節如稱,年輕人工作之前,政府勞動部門委託職業評鑑機構對他們評估,看他們適合哪類就業,身心健康的從事競爭性就業。輕度身心障礙者需要社區工作者定期輔導的,從事支持性就業,他們到社區工作站做餐飲、掃地、洗車、手工藝製作之類的活。

  中、重度身心障礙者則需要到庇護工場,由專人對他們進行崗前教育和技能培訓。陳節如稱,1980年代臺灣引入庇護工場概念,1990年代民間與政府開始共同推動,如今庇護工場拓展到加油站、洗車場、餐廳、印刷包裝廠、麵包坊、農場園林等多個領域,最多時全臺灣有100多家庇護工場。

  政府多方面保護庇護工場

  作為身心障礙者的庇護場所,庇護工場本身也需多加庇護,因而採取了「公設民營」模式。蕃薯藤餐廳用地完全由新北市政府免費提供,建設費用2000多萬元(新臺幣,下同),政府也補貼了1000萬元。

  賴光蘭介紹,餐廳共36名員工,其中庇護員工和一般員工各佔一半,一般員工工資基本由政府承擔,庇護員工工資、食材費和推廣費由經營者承擔,水電費和人事管理費則由經營者出大頭、政府出小頭。

  蕃薯藤餐廳目前已開業半年多,賴光蘭介紹,每月仍然收不抵支,缺口部分由育成社福基金補上。陳節如還指出,庇護工場行銷力量薄弱,所以其生產的麵包、印刷品、盒飯等產品,政府各部門要按一定比例採購,以此保障庇護工場產品的銷路。(海峽導報駐臺記者 蘭文 文/圖)

相關焦點

  • 探訪臺北庇護工場 身心障礙者就業不靠愛心靠產品
    N海都駐臺記者 葉春 文/圖 海都訊 4月30日,臺北庇護工場推出母親節促銷宣導會,臺北市長郝龍斌站臺吆喝,表示庇護工場的產品,經過衛生等檢驗,「品質不亞於市面上相關產品,甚至更好,且價格合理,希望市民更多支持身心障礙者家庭。」據介紹,目前臺北有42家庇護工場,涵蓋餐飲、烘焙店、加油站、遊泳池、手工皂等。
  • 個性化培訓,庇護工場 臺灣如此推動殘障人士就業
    當有智力障礙的服務生費勁地報著菜單,顏面毀損的加油工收起油槍比劃出「OK」的手勢,購買的手工琉璃製品其實是由身心障礙者花費比常人更多功夫製作而成……你會在這些與眾不同的社會服務活動中,嗅到濃濃的愛心力量。
  • 臺灣寫真:精神病患復健之路 庇護工場送「陽光」
    「哈哈每天都提早一個小時上班,從不缺席遲到」,在21日臺北榮總醫院庇護工場營運中心開幕式上,庇護工場的工作人員向記者講述「哈哈」的故事,即使在颱風天,「哈哈」也時刻留意電視機和電話,生怕錯過上班的資訊。  庇護工場是近年來在臺灣逐漸興起的,為具工作能力和工作需求身心障礙者,提供技能學習機會以及就業機會的場所。
  • 庇護工場 讓身障者各展其才
    烘焙點心技藝的要求雖高,卻也難不倒身心有障礙的員工們。林承彥攝庇護工場,是指為身心障礙者設立的就業服務機構。與普通救助機構不同,身心障礙者在庇護工場並非接受救濟,而是通過勞動獲得收入,庇護工場也需通過銷售商品、提供服務來盈利;與普通企業也不同,庇護工場非「利潤至上」,突出公益性質,幫助身心障礙者進行職業訓練、安排就業,讓他們免受外在職場的激烈競爭。在臺灣,這樣的庇護工場有不少,幾乎各個縣市都有。一些基金會成立庇護工場,就是以照顧身心障礙者並輔導其就業為目標。
  • 案例館|夢想啟航的地方:臺灣勝利身心障礙潛能發展中心
    2000 年,為了擴大服務,立案成立「財團法人臺北市私立勝利身心障礙潛能發展中心」,透過一系列完整的就業服務,包括新職種設計與開發、庇護工廠經營、職業訓練與居家學習等模式的提供,給予身心障礙者就業服務的途徑,使其可以肯定自我,提升成就感。
  • 2017年深圳·身心障礙者職業培訓工作坊
    專業人員在提供身心障礙者職業重建服務時,以個體、環境、工作適配觀點檢視身心障礙者本身與環境支持條件之間的差距,可以了解服務對象的職業重建支持需求,進而依據其需求提供適切的服務。透過有系統的評量方式了解服務對象的支持需求。成人身心障礙者職業重建服務,包括職業輔導評量、職業訓練、職前準備及就業適應團體、支持性就業服務、庇護性就業服務、職務再設計、創業輔導及其他職業重建服務等。
  • 新北推出「庇護禮盒」 支持身障者就業(圖)
    新北推出「庇護禮盒」 支持身障者就業(圖) 2014-12-05 09:51:35,圖為獲選的慈育庇護工場手工餅乾。(臺灣《中國時報》資料照片)   中新網12月5日電 據臺灣《中國時報》報導,新北市政府整合3家庇護工場,加上全新設計包裝後,推出「新北庇護禮」嚴選禮盒,希望能打入婚禮、節慶活動中,新北市長朱立倫更呼籲,除了新北市公務機關全面響應,也希望獲得社會企業支持、擴大營銷,鼓勵庇護工場的朋友。
  • 北京將建殘疾人就業庇護工場
    北京將建殘疾人就業庇護工場 昨天開幕的北京市殘疾人聯合會第六次代表大會上,市殘聯工作報告披露了這一目標,並提出建設殘疾人就業庇護工場、推行殘疾人「一卡通」等一系列幫扶殘疾人的規劃。    北京市將建庇護工場    為了促進殘疾人及其家庭增加收入,本市將實施就業優先戰略。
  • 臺灣有家「庇護工場」 讓智障者重獲自信
    這家店其實就是臺灣的「庇護工場」,一種給智障人士(臺灣稱「喜憨兒」)提供就業機會的場所。以該二手館為例,所有商品都來自捐贈,捐贈者中不乏伍佰和鈕承澤這樣的明星。而市民也願意去買,除了便宜和環保,更重要的是,他們知道這些錢都會變成喜憨兒的工資。
  • 林美瑗:追求生命彩虹的小琪(兼談大齡身心障礙者職業探索)
    其實不全然,我們很多大齡身心障礙者,當他15歲後基本性格已經穩定了,從15~24歲就是一個人職業生涯探索階段的關鍵期,我們應該多提供給他們多元的、豐富的體驗機會。 對於各類身心障礙者在生涯探索過程,協助他們「發展切實的自我概念」更是職業生涯探索的核心工作!在臺灣對於大齡身心障礙者,勞動部會免費提供給他們至少一次的職業前的全方位評估。
  • 新疆首個精神殘疾人「庇護工場」揭牌
    在新疆首家精神殘疾人「庇護工場」,康復期精神障礙患者走上「庇護工場」職業康復崗位,一名會員正在整理圖書。4月3日,新疆首家精神殘疾人「中途宿舍·庇護工場」,在烏魯木齊市精神病福利院揭牌,精神殘疾人可在這裡學習技能實現就業。
  • 大齡身心障礙者職業重建專欄 ⑮ 邱英哲:從工作中去獲得幸福,臺灣支持性就業經驗談
    當一個人是受到讚美,被人認同且感覺自己有價值時,他會因此感受到幸福,所以如何有效協助身心障礙者進入就業市場就更顯重要以及價值。然而身心障礙者支持性就業服務,單從字面上來看就是協助身心障礙者找到一份適性的工作。但事實真是這麼簡單嗎?
  • 友善服務,讓身心障礙者無障礙
    有人說,評判一座城市的包容度,要看它對待身心障礙者的態度,看後者是否能夠留得下、過得好、有尊嚴。支持與包容身心障礙者,是臺北帶給外來客的一大印象,而這份友善也像清新的空氣一樣感染著每一個人。愛心餅乾烘焙出幸福記者每次外出採訪,在捷運市府站附近,總會聽到一陣叫賣聲:「大哥哥、大姐姐,愛心手工餅乾,每包50元新臺幣!」
  • 大齡身心障礙者職業重建專欄 ⑬ 簡宏生:關於智能障礙者支持性就業的經驗分享
    簡宏生行政院勞動部身心障礙者就業服務人員認證行政院勞動部身心障礙者職業重建專業人員督導認證行政院勞動部身心障礙者職業輔導評量專業人員認證>行政院勞動部身心障礙者職業重建個案管理員認證實踐大學社會工作學系實習督導稻江科技暨管理學院諮商心理學系實習督導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復健諮商研究所實習督導
  • 大齡身心障礙者職業重建專欄 ⑭ 簡宏生:關於智能障礙者的生涯發展與職前準備
    簡宏生行政院勞動部身心障礙者就業服務人員認證行政院勞動部身心障礙者職業重建專業人員督導認證行政院勞動部身心障礙者職業輔導評量專業人員認證>行政院勞動部身心障礙者職業重建個案管理員認證實踐大學社會工作學系實習督導稻江科技暨管理學院諮商心理學系實習督導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復健諮商研究所實習督導
  • 大齡身心障礙者職業重建專欄 ⑯ 邱英哲:人境適配,因地制宜
    >臺灣NPO組織支持性資深就業服務督導、顧問支持性就業服務的精神,就是強調身心障礙者可以找到最適合自己的工作職場,稱之為「人境適配」。所謂的人境適配,指的就是就業輔導員評估身心障礙者的生、心理功能,整體的特質、障礙狀況狀況後,協助開發適合身心障礙者的最佳職場,以求穩定工作。以「人境適配理論」來說,就是其認為身心障礙者和環境是一種動態的關係,身心障礙者會影響環境,環境也會影響身心障礙者,身心障礙者同時不只是被動地遷就環境,還會積極尋找、創造有利的環境。
  • 臺北:友善服務,讓身心障礙者無障礙 - 臺灣新聞網_臺灣時政新聞...
    東南網7月15日訊(福建日報駐臺記者 劉深魁 文/圖)有人說,評判一座城市的包容度,要看它對待身心障礙者的態度,看後者是否能夠留得下、過得好、有尊嚴。支持與包容身心障礙者,是臺北帶給外來客的一大印象,而這份友善也像清新的空氣一樣感染著每一個人。
  • 蘭州「特殊兒童」的庇護工場:教會生存技能很重要
    在甘肅蘭州一家快餐店內,一群患有自閉症、腦癱等心智障礙的青少年「特殊」的服務員正在打掃衛生,他們在這裡學習就業技能,為將來融入社會做好準備。 「90後」姑娘王蕾是蘭州凡塵安星特殊兒童教育中心的就業輔導員,也是欣欣及店裡其他服務員的老師。看著這群十六七歲的孩子,王蕾有時候會苦笑著扶一扶眼鏡,然後繼續重複教授已經強調過很多遍的內容。作為學校裡年紀較大的「特殊兒童」,王蕾稱,他們需要在學習基本課程的同時,開始學習生存的技能,為將來走出學校,融入社會做準備。
  • 英德首個殘疾人庇護工場開建
    南方日報訊 (記者/焦瑩通訊員/張弓)記者近日從英德市殘聯了解到,今年6月底,該市殘疾人創業就業基地(東華鎮殘疾人庇護工場)在廣州市白雲區的幫扶下正式啟動建設。基地建成後,可幫助300多名英東片有勞動能力和勞動需求的殘疾人就近集中就業。
  • 特教機構「臺灣全人參訪與學習」公益同行
    注1:全人教育即是:已是臺灣教育發展的共識與目標,不僅教育改革著眼於此,從小學至大學教育的課程規劃與設計,甚至授課教材與方式,莫不在全人教育的精神與基礎下,以全新的面貌呈現。臺灣的身心障礙福利服務,也依據此理念規劃教育(IEP)至服務(ISP)。E是指教育EDUCATION,S是指SERVICE如庇護與職業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