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美瑗:追求生命彩虹的小琪(兼談大齡身心障礙者職業探索)

2021-02-23 喜安人文

國外有位專家Super(1974)他提出人對於生命全程,有一個生涯探索過程,尤其是「青少年」達成生涯成熟必須具備六項條件即:職業選擇的定向性、職業的信息和規劃、職業偏好的一致性、個人特質的具體化、職業選擇的獨立性、職業偏好上的智慧。

 

或許大家會認為這是一般的人(NT)才會有的發展歷程?其實不全然,我們很多大齡身心障礙者,當他15歲後基本性格已經穩定了,從15~24歲就是一個人職業生涯探索階段的關鍵期,我們應該多提供給他們多元的、豐富的體驗機會。

 

對於各類身心障礙者在生涯探索過程,協助他們「發展切實的自我概念」更是職業生涯探索的核心工作!在臺灣對於大齡身心障礙者,勞動部會免費提供給他們至少一次的職業前的全方位評估。再經由這些「職評員」一對一的和身心障礙朋友會談解析,協助他們認識自己的優劣勢,幫忙他們搜尋職業或安置相關信息,讓當事人與其家庭了解該身心障礙者的多元面相(這部分可以參閱喜安人文大齡身心障礙者職業重建服務平臺上在線施測架構)。同時,身心障礙者「個案管理系統」就啟動了一連串的服務機制。

我們在評估一位身心障礙者他的職前或就業適當安置去處時,有兩個重要維度:縱軸是「職業工作能力」,橫軸是「自立生活能力」,以這兩個坐標去對應身心障礙者他適合的處境。這些處境由低至高大致區分為:日間機構、小區日間作業設施(俗稱小作所)、庇護性就業、支持性就業、一般性就業。大陸把小作所、庇護性就業、支持性就業等統稱「支持性就業」,其實是不同的概念。不論如何區分,這些身心障礙者在其職場生涯中,的確都需要不同程度與密度的終生支持!支持身心障礙者適當穩定就業,是我們從事特教與康復人員必須放遠關照的「生命全程」幹預和服務的思維。

以下我要借用小琪的故事來說明生命全程支持的意義和重要性。

小琪已經22歲了,是一個單親家庭長大的孩子,有一位長她兩歲的哥哥未婚和小他三歲的弟弟,媽媽從事打零工,哥哥兩年前服兵役回來在工廠上班,弟弟在外地讀書。他們家境清貧,媽媽每天早出晚歸打工,文化水平不高,平時和小琪的互動也不多,就是養者,每天給她二十元或二十五元的飯錢,讓小琪解決自己的三餐。哥哥平時也幾乎沒有和小琪交流,他過他自己的生活,但是當小琪晚歸或離家出走時,他會以責罵方式來表示他的關心。弟弟也幾乎沒有和小琪有較為融洽的互動,手足長大以後,一年難得幾次同桌吃飯,更別說相親相愛了。

 

我認識小琪是她來「福興小作所」時,四年前她從特殊教育學校(12年級)畢業後,就無事可幹、無處可去,白天家裡只有她一個人,除了看電視就不知道要做什麼。所以她會出門四處遊蕩,去網吧看別人玩遊戲,或者去百貨公司閒晃。媽媽擔心小琪再這樣下去難免會出問題,哥哥也恐嚇小琪不準去泡網吧,但腳長在小琪身上,任何人都沒有權利限制小琪自由行動。

經由政府身心障礙者個案管理系統的關懷,小琪被轉介來「福興小作所」。小琪屬於智能不足(中度偏輕度)的青年,四肢健全、識字、有金錢概念、有口語但不擅人際交流,長相普通,略為矮胖,外表儀容還行,安靜的混在人群中,不易察覺她是心智障礙者。

我不是該小作所員工,但和他們的俞主任是閨密與社工也很熟悉,經常關心小作所的經營,與那些大齡孩子的適應狀況。

 

小琪來小作所第二年,很幸運有位志願者JIM叔叔隔天來教她們做麵包,小作所有二十幾位大齡身心障礙者,其中能稱得上JIM叔叔小幫手的人只有小琪一位。十三個月以後,小作所覺得小琪能力很不錯了,會獨立準備做麵包前的材料,會揉面、會烤麵包、也學會烤箱的操作。於是,社工把小琪轉介到另一家機構的「庇護性工場」。小琪要離開小作所之前,生活與就業輔導員既不舍又祝福的送別她。

 

「本來身心障礙者中,智能障礙或譜系孩子是屬於就業不易的族群,所以小作所這種日間設施提供大齡身心障礙者生活適應學習與職業前的陶冶,經由每周五天,每天不超過四小時的工作練習,並以一比三或四的師生比,讓這些大齡孩子與就服員「從陌生到熟悉,從改變到適應,本不是一件易事,但也不是艱難的事。只要再試一下,多做幾次,懂得虛心檢討,懂得自我調適,個人或專業服務上都會有很大的成長空間。痛苦只是短暫的,凡事只要養成習慣就好了」。」(陳淑芳職重師,2016)

所以,小作所的功能除了解決家長擔心孩子白天無處去的問題之外,也是培訓大齡孩子「養成勞動習慣」,每天準時出門、打卡、學習做午餐、做手工或手創品、小區適應、與其他人共處能力的處所。

 

 我們繼續來講小琪的故事。當小琪被轉介到庇護性工廠後,遺憾的是她並沒有被安排到烘焙部門,而是派去廚房當洗菜、切菜的雜工。起先小琪心想或許先在廚房練一練功後,就能被派去烘焙房?起先小作所的社工知道小琪不喜歡那個環境,會給他開導與安慰,讓她多體驗別的工作。可是,三個月過去了,小琪感覺每天度日如年,廚房撿菜、洗菜等雜工並非其所好,加上一起在廚房做服務員的阿姨,不像在小作所時JIM叔叔那樣有耐心和尊重的態度,所以,第四個月小琪就逃跑了。

 

重新回到家裡無所事事的小琪,有一天閒晃回到福興小作所找俞主任。得知小琪又回到原點的俞主任苦思該如何幫助她?因為小琪已經從小作所成功轉介出去後,按規定短期內無法再回到小作所,況且小作所還有其他人在候補中。

 

三個月前,某個深夜,小琪的媽媽著急地打電話給俞主任,問小琪是否有到她家?俞主任問明原因之後,知道賦閒在家的小琪經常和哥哥衝突,有時還大打出手;因此小琪幾次不告而別鬧離家出走。為了小琪的人身安全,俞主任再次努力的協助小琪住到「小區獨立自主方案」的住所,這樣一周才回她的原生家庭一次,見見媽媽,或補充點日用品,避免又和哥哥衝突,也能學習過獨立的生活。那白天小琪還是無所事事該怎麼辦?

 

熱心的俞主任,把小琪的處境將心比心的顧慮著,有一天她正好去七星潭風景區,看到賣雜貨與涼水的朋友一個人忙進忙出,於是主動推薦該友人僱傭小琪做鐘點工,小琪去面試後,老闆同意小琪每天客人尖峰時間去工作幾個小時。小琪開心的嚮往新工作。

 

可是七星潭風景區距離小琪市區的獨立小區家園有段距離,又沒有方便的交通車直達,該如何順利去上班?雖然小琪會騎單車,可是聰明的俞主任擔心這不是長久之計,一天往返三個小時的車程,可能會造成穩定工作又失敗的原因。於是讓我敬佩的俞主任,連同社工發起小額募款:買電動車助小琪上班計劃!經過社群網站的宣傳,不到半個月就募足了八千元買一輛全新電動車送給小琪幫助她去上班。

 

現在的小琪,每天開心的騎著她的電動車,認真的在風景區小雜貨店打工,一個小時獲得人民幣24元,一天工作四小時能賺96元,而且還是每天下班前就能拿到工資(立即強化)錢雖然不算多,但這是小琪自食其力賺來的工資!俞主任還手把手教小琪如何記帳,如何規劃用錢,如何存錢去完成自己的夢想!

當我再次看到小琪那充滿笑容的臉龐時,真心為小作所的存在功能,還有幾位小作所認真的就服員感動!最佩服的還是我的好友俞主任這份真情。

 

我們衷心期待國內也能逐漸有這樣普及化與適合大齡身心障礙者安置的小作所、庇護工場和樂意接納心智障礙者的企業主遍地開花。祝福~

相關焦點

  • 林美瑗:談身心障礙者家長的委屈
    談身心障礙者家長的委屈    文/林美瑗      這些事是我們身心障礙孩子家長很孰悉的遭遇,故事和場景或許不同,但是由於社會上太多人因為對於疾病或殘障的無知,對於身心障礙者本人或家屬的心理感受不深刻,由於事不關己,所以當碰到這樣的事不是錯愕就是避開,然而當事人或家長就沒那麼輕鬆以對,委屈是最普遍的感受。
  • 大齡身心障礙者職業重建專欄 ⑯ 邱英哲:人境適配,因地制宜
    所謂的人境適配,指的就是就業輔導員評估身心障礙者的生、心理功能,整體的特質、障礙狀況狀況後,協助開發適合身心障礙者的最佳職場,以求穩定工作。以「人境適配理論」來說,就是其認為身心障礙者和環境是一種動態的關係,身心障礙者會影響環境,環境也會影響身心障礙者,身心障礙者同時不只是被動地遷就環境,還會積極尋找、創造有利的環境。
  • 大齡身心障礙者職業重建專欄 ⑬ 簡宏生:關於智能障礙者支持性就業的經驗分享
    簡宏生行政院勞動部身心障礙者就業服務人員認證行政院勞動部身心障礙者職業重建專業人員督導認證行政院勞動部身心障礙者職業輔導評量專業人員認證>行政院勞動部身心障礙者職業重建個案管理員認證實踐大學社會工作學系實習督導稻江科技暨管理學院諮商心理學系實習督導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復健諮商研究所實習督導
  • 大齡身心障礙者職業重建專欄 ⑮ 邱英哲:從工作中去獲得幸福,臺灣支持性就業經驗談
    當一個人是受到讚美,被人認同且感覺自己有價值時,他會因此感受到幸福,所以如何有效協助身心障礙者進入就業市場就更顯重要以及價值。然而身心障礙者支持性就業服務,單從字面上來看就是協助身心障礙者找到一份適性的工作。但事實真是這麼簡單嗎?
  • 大齡身心障礙者職業重建專欄 ⑭ 簡宏生:關於智能障礙者的生涯發展與職前準備
    簡宏生行政院勞動部身心障礙者就業服務人員認證行政院勞動部身心障礙者職業重建專業人員督導認證行政院勞動部身心障礙者職業輔導評量專業人員認證>行政院勞動部身心障礙者職業重建個案管理員認證實踐大學社會工作學系實習督導稻江科技暨管理學院諮商心理學系實習督導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復健諮商研究所實習督導
  • 2017年深圳·身心障礙者職業培訓工作坊
    專業人員在提供身心障礙者職業重建服務時,以個體、環境、工作適配觀點檢視身心障礙者本身與環境支持條件之間的差距,可以了解服務對象的職業重建支持需求,進而依據其需求提供適切的服務。透過有系統的評量方式了解服務對象的支持需求。成人身心障礙者職業重建服務,包括職業輔導評量、職業訓練、職前準備及就業適應團體、支持性就業服務、庇護性就業服務、職務再設計、創業輔導及其他職業重建服務等。
  • 林美瑗:牽手容易,放手難
    我多次的演講裡真誠地說:「我們這個國家和社會對不起大齡自閉症孩子!」那如果新的國家會議和政策不叮嚀大家「辦好特殊教育」,我們身心障礙的孩子還會有多少會被放牛吃草??這是全民的要事!不該只是個別家庭的愁苦,所以我要呼籲大家更多的專注我們身心障礙的孩子。
  • 大齡身心障礙者職業重建專欄 ⑫ 簡宏生:在職場實地訓練中,自閉症的孩子真的難以輔導嗎?
    簡宏生行政院勞動部身心障礙者就業服務人員認證行政院勞動部身心障礙者職業重建專業人員督導認證行政院勞動部身心障礙者職業輔導評量專業人員認證>行政院勞動部身心障礙者職業重建個案管理員認證實踐大學社會工作學系實習督導稻江科技暨管理學院諮商心理學系實習督導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復健諮商研究所實習督導
  • 友善服務,讓身心障礙者無障礙
    有人說,評判一座城市的包容度,要看它對待身心障礙者的態度,看後者是否能夠留得下、過得好、有尊嚴。支持與包容身心障礙者,是臺北帶給外來客的一大印象,而這份友善也像清新的空氣一樣感染著每一個人。愛心餅乾烘焙出幸福記者每次外出採訪,在捷運市府站附近,總會聽到一陣叫賣聲:「大哥哥、大姐姐,愛心手工餅乾,每包50元新臺幣!」
  • 林美瑗:實而不華的教育理念如何落地?
    ✎ 兼談我的日本參訪之旅      文/林美瑗 這是說學生充滿創意和活潑的生命力,得力於老師的信賴和放手;可是,對於身心障礙的幼兒與學童,這句話適用嗎?我認為這裡指的藍天和綠地是一種環境的布置和老師教育理念的展現,給身心障礙孩子們提供了多元性和豐富性,這些就是機會,是教育和康復機會的提供,因此能讓這些慢飛小天使們在他們的星空中成為點點的繁星,在成長的草原上,綠意盎然。
  • 心智障礙者的美好生活
    2020年12月22日-29日,在山城重慶市江津區受評山莊,向陽兒童發展中心青年部的老師進行了關於心智障礙者美好生活和職業教育的培訓課程,緊張、有序的度過了7天,向山莊的所有老師致敬!大家都在談論融合,原本認為在社區居住和活動就是融合。
  • 臺灣「庇護工場」多層次保障身心障礙者就業(圖)
    「小妹妹,又有進步了,一次能端兩個盤子了。」賴光蘭對一個臉蛋圓圓的女孩說。  女孩穿著紅色上衣,身子胖墩墩的,害羞得沒有應答,遞上盤子後回到餐檯忙活去了。  這個餐廳的女服務員一律扎著黑色頭巾,穿紅色上衣黑色裙子,她們基本上是身心障礙者,這家餐廳名叫蕃薯藤餐廳。
  • 探訪臺北庇護工場 身心障礙者就業不靠愛心靠產品
    N海都駐臺記者 葉春 文/圖 海都訊 4月30日,臺北庇護工場推出母親節促銷宣導會,臺北市長郝龍斌站臺吆喝,表示庇護工場的產品,經過衛生等檢驗,「品質不亞於市面上相關產品,甚至更好,且價格合理,希望市民更多支持身心障礙者家庭。」據介紹,目前臺北有42家庇護工場,涵蓋餐飲、烘焙店、加油站、遊泳池、手工皂等。
  • 林美瑗:融合教育適合所有身心障礙學生嗎?
    所以在日本他們幾乎所有的身心障礙的義務階段孩子,都有權利去上學。2017年5月我和臺灣早期療育協會一群同仁去日本三田市參訪他們的融合教育,就目睹了一位插著鼻胃管非常重度殘疾的孩子,在護理人員的守護之下,他也能到小學就讀,享受聽老師講課和同學嬉鬧的聲音,與及感受上課的氛圍,我們都非常的感動。
  • 案例館|夢想啟航的地方:臺灣勝利身心障礙潛能發展中心
    2000 年,為了擴大服務,立案成立「財團法人臺北市私立勝利身心障礙潛能發展中心」,透過一系列完整的就業服務,包括新職種設計與開發、庇護工廠經營、職業訓練與居家學習等模式的提供,給予身心障礙者就業服務的途徑,使其可以肯定自我,提升成就感。
  • 大齡「星兒」就業項目啟動!海亮融愛教育夯實全生命周期計劃
    「1——2——3——4——」3名大齡心智障礙孩子身著工作服,正俯身擦拭著桌子,嘴裡念著被編號的桌面區域。這是海亮融愛教育剛剛啟動的大齡特殊孩子就業項目的培訓場景。此次就業培訓充分利用心智障礙孩子的特點,採用結構化、分區化等方法輔助培訓。
  • 探索生涯 演繹生命
    職業、人生、角色、匹配、興趣、性格、價值觀……生涯探索之路突然在我面前完整地呈現,我思考著如何將生涯探索加入我們的整合課程。第二次,歷時一年。更完整的生涯理論、更深入的活動體驗。我開始思考我人生的價值。我們整合團隊一起重新架構了課程,加大了生涯探索部分,帶領學生認識自我、認識自己的興趣、能力,探索自己的性格和價值觀。
  • 訂定《臺北市老人與身心障礙者搭乘公車及捷運補助辦法》
    中華民國九十五年一月十九日臺北市政府府法三字第09570725100號令訂定發布全文16條;並自發布日施行  第1條 臺北市政府(以下簡稱本府)為補助老人與身心障礙者搭乘公車及捷運,以宏揚敬老美德及增進身心障礙者福祉,特訂定本辦法。
  • 臺北:友善服務,讓身心障礙者無障礙 - 臺灣新聞網_臺灣時政新聞...
    東南網7月15日訊(福建日報駐臺記者 劉深魁 文/圖)有人說,評判一座城市的包容度,要看它對待身心障礙者的態度,看後者是否能夠留得下、過得好、有尊嚴。支持與包容身心障礙者,是臺北帶給外來客的一大印象,而這份友善也像清新的空氣一樣感染著每一個人。
  • 大齡單身現象背後:大齡不是生理概念,是心理概念
    ◆大齡未必是壞事,但因為大齡單身帶來了孤獨感、失落感、壓力、挫折感,這才是問題。◆人類的婚姻建立在匹配的基礎上。匹配的標準是多樣的,除了學歷、職業、地位、財富等外在匹配,特別重要的是心靈的匹配。◆戀愛過程中應該更多注重心理感受。追求物質和情感是兩個不同系統,有時候有互相抑制作用。多一些情感、思想、文化的體驗,能讓我們產生更多的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