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齡身心障礙者職業重建專欄 ⑫ 簡宏生:在職場實地訓練中,自閉症的孩子真的難以輔導嗎?

2021-02-15 喜安人文


支持性就業實務經驗分享 12


在職場實地訓練中

自閉症的孩子真的難以輔導嗎?


簡宏生

行政院勞動部身心障礙者就業服務人員認證

行政院勞動部身心障礙者職業重建專業人員督導認證
行政院勞動部身心障礙者職業輔導評量專業人員認證
行政院勞動部身心障礙者職業重建個案管理員認證
實踐大學社會工作學系實習督導
稻江科技暨管理學院諮商心理學系實習督導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復健諮商研究所實習督導

在十多年的成人身心障礙者職業重建工作經驗中,每每在晤談室面對的是家長的焦急與孩子的迷惘。

家長焦急的是:孩子完成學業後的何去何從。

孩子迷惘的是:不知道自己接下來要做什麼?能做什麼?

我們都知道身心障礙者的所需要的支持服務相當複雜且多元,一般概分為經濟安全、醫療復健、教育、就業、照護、無障礙環境等項目。

臺灣在歷年的需求調查研究中發現:

身心障礙者最需要的仍是以生活與經濟安全的保障為主,其中最為具體的表示即是就業的需求呈現。

除了因為就業能夠獲得薪資所得並保障其經濟生活所需外,對於其個人能夠具體展現生命的意義與價值。

無論任何人,唯有在工作世界中扮演適得其份的角色,才能滿足其心理性、經濟性及社會性的需求。

然而身心障礙者在朝向「就業」的目標之前,需提供一系列必要的服務,才能克竟其功。

「曾經有一位自閉症者及其家長來到我面前接受評估,家長叨叨地敘說著自己的無力感,孩子則是在一旁緊緊皺著眉頭、一言不發的低頭坐著,孩子是有學習力及就業的能力,但對於人際的適應及環境變動的應變缺乏技巧,也因此嚴重缺乏自信心,遲遲不敢踏出就業的第一步。」

自閉症者在就業的領域中,一直被視為較難以有效協助就業的對象,這並不是說自閉症的孩子智能或者動作能力特別低下,而是指自閉症的孩子有些與生俱來的特性,導致進行就業輔導時難度較高。

自閉症患者最嚴重的問題在於溝通,不只限於語言,在非語言的溝通上面皆有質的困難,需要有更細緻的觀察及多方的溝通嘗試,才能找到理解他們的想法及溝通的方式,因此常常會發生不可預期的行為,造成輔導上的困難。

也因為溝通的困難,所以到目前為止關於自閉症的工作訓練也多基於行為學派(無論古典制約或者行為制約)的理論,而根據文獻回顧及實務經驗發現自閉症患者的工作訓練仍以實地訓練較為有效,主要是基於自閉症患者類化能力較為缺乏的關係。

但是,在職場實地訓練會遇到一個兩難:

一者是在訓練時會因為環境的幹擾或者工作產能的需要,會無法達到行為治療所需要的強度,若採用在職場實地訓練加上行為增強訓練的綜合手法,則能夠更有效的讓孩子學習到應有的工作行為及環境的適應技巧。

讓我們來仔細思考自閉症者較難輔導的這個問題。

自閉症的孩子真的比較難以輔導嗎?

首先我們必須承認每一個障別之間的差異非常非常的大,如果要比較障別間輔導的難度幾乎是一個不可能的任務。所以就讓我們先針對自閉症者的特性進行討論,特性主要在於溝通的困難。

相對智能障礙或者腦性麻痺而言,自閉症者的認知與動作普遍而言是較佳的。可是溝通的問題造成個案無法表現出應有的能力(這裡指的溝通不單單針對語言,還包括了肢體、非語言等等其他的溝通方式),更甚者因為溝通效度的低落導致不可預期的行為發生。也因為自閉症者的特別性,因此在不同的指導下會出現截然不同的表現。

那這樣真的是較難以輔導嗎?

還是我們一直以來都用與智能障礙溝通的方式去輔導服務自閉症者,而產生的種種偏差。

所以,自閉症者服務在世界的潮流中是會逐漸獨立出來,就像視障的服務一樣,但是自閉症並不像視障那樣明顯的剝奪一種感官、剝奪隨之而來的能力,自閉症的障礙是要細膩的去觀察、透過有效的專業評估,才能發現個別間明顯巨大的差異。

所以有許多自閉症家長總是會提出個案在家中的表現與評估的表現或者工作的表現差異極大,因此專業人員需要認真的傾聽家長的意見,廣泛的搜集孩子在不同的情境中的表現差異,與家長保持充分的溝通、合作,才能讓服務及溝通漸趨流暢,也才能與孩子形成信任關係,達到較佳的溝通表現,也才能有效的協助自閉症者順利轉換環境並適應職場。


點擊下面連結,關注——

● 2016年9月中國北京·【第二期】身心障礙者融合就業實務工作坊(9月23日、24日、25日)

● ● ● ●


每日薦書23

喜安特殊教育淘書店

國內最全的特殊教育書籍整合平臺

查看詳情:請點擊左下角「閱讀原文」進入書籍頁面

● ● ● ●

為兒童和家庭帶來平安與喜樂

促進生命尊重與社會和諧

我們是各類發展遲緩兒童的智慧支持者

合作夥伴

臺灣發展遲緩兒童早期療育協會

公眾號:xarw365

長按左側二維碼關注

相關焦點

  • 大齡身心障礙者職業重建專欄 ⑬ 簡宏生:關於智能障礙者支持性就業的經驗分享
    簡宏生行政院勞動部身心障礙者就業服務人員認證行政院勞動部身心障礙者職業重建專業人員督導認證行政院勞動部身心障礙者職業輔導評量專業人員認證>行政院勞動部身心障礙者職業重建個案管理員認證實踐大學社會工作學系實習督導稻江科技暨管理學院諮商心理學系實習督導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復健諮商研究所實習督導
  • 大齡身心障礙者職業重建專欄 ⑭ 簡宏生:關於智能障礙者的生涯發展與職前準備
    簡宏生行政院勞動部身心障礙者就業服務人員認證行政院勞動部身心障礙者職業重建專業人員督導認證行政院勞動部身心障礙者職業輔導評量專業人員認證>行政院勞動部身心障礙者職業重建個案管理員認證實踐大學社會工作學系實習督導稻江科技暨管理學院諮商心理學系實習督導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復健諮商研究所實習督導
  • 大齡身心障礙者職業重建專欄 ⑮ 邱英哲:從工作中去獲得幸福,臺灣支持性就業經驗談
    而其服務對象也是有所規範,規範於針對具有就業意願及就業能力,而不足以獨立在競爭性就業市場工作之身心障礙者,依其工作能力,提供個別化就業、訓練及其他工作協助等支持性就業服務。臺灣發展支持性就業服務迄今將近30年歷史,從1986年開始有少數身心障礙福利機構應用美國支持性就業的理念輔導智能障礙者進入小區中競爭性職場就業。
  • 大齡身心障礙者職業重建專欄 ⑯ 邱英哲:人境適配,因地制宜
    邱英哲臺灣行政院勞委會職業重建專業人員督導認證臺灣行政院勞委會職業重建專業人員就服員認證所謂的人境適配,指的就是就業輔導員評估身心障礙者的生、心理功能,整體的特質、障礙狀況狀況後,協助開發適合身心障礙者的最佳職場,以求穩定工作。以「人境適配理論」來說,就是其認為身心障礙者和環境是一種動態的關係,身心障礙者會影響環境,環境也會影響身心障礙者,身心障礙者同時不只是被動地遷就環境,還會積極尋找、創造有利的環境。
  • 2017年深圳·身心障礙者職業培訓工作坊
    專業人員在提供身心障礙者職業重建服務時,以個體、環境、工作適配觀點檢視身心障礙者本身與環境支持條件之間的差距,可以了解服務對象的職業重建支持需求,進而依據其需求提供適切的服務。透過有系統的評量方式了解服務對象的支持需求。成人身心障礙者職業重建服務,包括職業輔導評量、職業訓練、職前準備及就業適應團體、支持性就業服務、庇護性就業服務、職務再設計、創業輔導及其他職業重建服務等。
  • 林美瑗:追求生命彩虹的小琪(兼談大齡身心障礙者職業探索)
    其實不全然,我們很多大齡身心障礙者,當他15歲後基本性格已經穩定了,從15~24歲就是一個人職業生涯探索階段的關鍵期,我們應該多提供給他們多元的、豐富的體驗機會。 對於各類身心障礙者在生涯探索過程,協助他們「發展切實的自我概念」更是職業生涯探索的核心工作!在臺灣對於大齡身心障礙者,勞動部會免費提供給他們至少一次的職業前的全方位評估。
  • 憨福兒職業康復訓練,為自閉症者家庭燃點希望之光
    這是所有大齡自閉症家長不得不面對的終極難題,也是石頭的媽媽最為擔心的問題,她和石頭經歷過很多自閉症家庭都發生過的故事,而不同的是,兩年多以前,石頭媽媽送石頭去參加的一個職業康復訓練營,為這個家庭帶來了不小的改變。(石頭正和其他小夥伴聽輔導員講解彩繪筆法訓練成果。
  • 好消息,好消息:大齡自閉症職業重建分享會漳州有專場了! 蔡幸媚老師公益分享會歡迎您!!!
    ;中市職業重建中心副主任( 1993. 03.01~ 2010.12.31 ) (共約15年)        (二) 財團法人臺灣省私立啟智技藝訓練中心--職業重建部門督導、顧問  ( 2012. 01.01~2012.12
  • 憨福兒職業康復為自閉症者家庭燃點希望之光
    畢業了無事可做,長期閒呆在家裡,語言能力、社會交往能力等都在退化,家庭環境給不了孩子成長所需要的多維度社會支持,這是一種沒有希望的日子。「我們老了,不在了,孩子怎麼辦?」這是所有大齡自閉症家長不得不面對的終極難題,也是石頭的媽媽最為擔心的問題,她和石頭經歷過很多自閉症家庭都發生過的故事,而不同的是,兩年多以前,石頭媽媽送石頭去參加的一個職業康復訓練營,為這個家庭帶來了不小的改變。
  • 臺灣彰化師範大學復建諮商所所長鳳華教授:尋獲人生的道路——自閉症生涯準備與職場支持
    行為輔導研發中心主任聯合國身心障礙權利公約 特別強調必須保障身心障礙者的各項參與機會,包含社會參與、職業參與、及各項公民活動的參與。2016年5月6日,臺北自閉症相關團體及家長集結到臺北市政府陳情,表示目前在北部的自閉症譜系成人中,只有1/10的比率進入職場工作,有9/10的成人自閉症者是留在家中或機構中的,亟需要政府積極地協助,而衛生福利部統計99-105年間,領有輕度自閉症類身心障礙手冊者約佔總自閉症人口數66.45
  • 心智障礙者也能擁有甜蜜的戀情,自閉症也能擁有幸福的婚姻
    但對於自閉症患者和心智障礙者來說,這猶如一條崎嶇難行的蜀道,道阻且長。女方是一名心智障礙者,智商只有10歲,沒有獨立工作能力,所以媽媽希望能夠幫她交完社保後再領證結婚,不然以餘先生的經濟能力,女方的社保恐是難以保障。作為一名大齡心智障礙者,是獨自守著難以掌控的財產生活,還是嫁人依靠丈夫,網友們眾說紛紜,意見不一,世間難得雙全法,你覺得哪種選擇更合適呢?
  • 「我走了,孩子咋辦?」大齡自閉症兒童家庭的終極焦慮
    4月2日是世界自閉症關注日。「自閉症」大多伴有社交和語言障礙,常被稱為「來自星星的孩子」。從醫學角度來看,「自閉症」成因不明,沒有特效藥,也沒有確切的治療方法,只能通過家長與康復機構通過正確的行為幹預和持續的反覆訓練令孩子的情況得到改善。
  • 自閉症兒童的言語障礙與訓練方法
    自閉症兒童也是人類中的一部分,對其存在的語言交往障礙訓練是勢在必行的。可是,自閉症兒童,由於其大腦功能有缺陷,言語在很大障礙。自閉症兒童的言語障礙的程度可以從詞彙少、重複句型到完全不會說話、不懂話。本文就針對此類現象加以分析概括,簡單介紹筆者在語言康復訓練中的幾點做法。
  • 重慶師範大學青少年職業重建中心招生簡章
    重慶師範大學青少年職業重建中心建於2015年。依託重慶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系,是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學實踐和研究基地。
  • 探訪臺北庇護工場 身心障礙者就業不靠愛心靠產品
    N海都駐臺記者 葉春 文/圖 海都訊 4月30日,臺北庇護工場推出母親節促銷宣導會,臺北市長郝龍斌站臺吆喝,表示庇護工場的產品,經過衛生等檢驗,「品質不亞於市面上相關產品,甚至更好,且價格合理,希望市民更多支持身心障礙者家庭。」據介紹,目前臺北有42家庇護工場,涵蓋餐飲、烘焙店、加油站、遊泳池、手工皂等。
  • 自閉症「社會—情緒」培訓課程,鳳華老師及孫文菊老師空降內蒙
    現職:彰化師範大學復健諮商研究所教授兼所長,彰化師範大學行為輔導研究發展中心主任,臺灣正向行為輔導團委員,彰化縣鑑定安置輔導委員會委員,臺中市鑑定安置輔導委員會委員,新北市職業重建服務中心輔導團顧問,中彰投區身障者職重資源中心輔導團顧問,雲嘉南區身障者職重資源中心輔導團顧問。
  • 他山之石|臺灣地區職業學校中的綜合職能科,了解一下
    綜合職能科是為高中階段有特殊需求的孩子所設立,意在融合環境中,提供有就業能力的孩子們就讀職業學習之機會,以培育個人、社會與職業適應的能力,使其成為獨立自主,有就業能力的社會人。綜合職能科的主要目標有下列三項:鍛鍊學生身心、充實生活知能,發展健全人格,以提升個人及家庭生活的適應能力。
  • 自閉症「社會-情緒」培訓課程,鳳華老師及孫文菊老師6月29日空降內蒙啦~!
    現職:彰化師範大學復健諮商研究所教授兼所長,彰化師範大學行為輔導研究發展中心主任,臺灣正向行為輔導團委員,彰化縣鑑定安置輔導委員會委員,臺中市鑑定安置輔導委員會委員,新北市職業重建服務中心輔導團顧問,中彰投區身障者職重資源中心輔導團顧問,雲嘉南區身障者職重資源中心輔導團顧問。
  • 友善服務,讓身心障礙者無障礙
    原來,他們中有志工,也有心智障礙者。年長的一位志工叫蔡玉婕,兩年前加入「愛心餅乾」志工隊伍,幫助心智障礙者自力更生。「我們不忍心用智障人士來稱呼這些可愛的孩子,大家給他們起了一個好聽的名字叫『喜憨兒』,喜是疼惜,憨是暱稱,兒指的是永遠的孩子。把三個字放在一起,就是疼惜憨兒、憨兒歡喜的意思。」蔡玉婕告訴記者,身旁站著的蘭翊雯今年22歲,患有輕度智障,她陪同小雯賣餅乾,保證小雯的安全。
  • 臺灣「庇護工場」多層次保障身心障礙者就業(圖)
    這些孩子因為有身心障礙,不能一下教太多內容,得讓她們在輕鬆環境下,一個一個技能慢慢來,通常最初訓練她們問好,一個習慣掌握之後,要接著教下一個技能,「否則她們也會懶惰」。  盧小姐原本在一家印刷廠上班,一次偶然機緣了解到餐飲庇護工場,她感到十分慶幸,「她們很單純,來到這兒也非常開心,你教什麼她們就做什麼,比一般員工還好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