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常有的4種情緒,卻這樣暗地裡操縱孩子命運!

2020-12-20 阿瓜阿果

【幼兒說】原創,轉載請標出處

你經常在孩子面前是一種怎樣的狀態?你知道一個母親的情緒,最終如何左右孩子的人生?

美國心理學家埃裡克森認為,相對於其他撫養人,對0-3歲的孩子來說,媽媽的角色更為重要。所以為什麼日本和西方國家的不少女人,在生完孩子後都會選擇在家裡照顧孩子。有媽媽說,孕育胎兒時期的情緒將影響胎兒的發育,這個說法是對的,但是孩子出生後母親的情緒狀況也將影響著孩子的成長。

生活有起有落,我們不能時常處於快樂的狀態,養育孩子的媽媽們也是這樣,當她們由於不良情緒的伴隨,經常處在某種負面情緒中,那麼將影響的不僅僅是她們自己。

媽媽經常憤怒

因為工作憤怒?因為糟糕的人際關係憤怒?因為顛沛流利的生活而憤怒?因為孩子爸爸的不盡責、不忠誠憤怒?因為孩子的差勁表現和學習憤怒?總之,這種媽媽經常處在憤怒中。從胎兒起,孩子們經常因為媽媽的憤怒情緒而驚恐不安,他們的神經也時常處於緊繃狀態。

如果胎兒期的寶寶經常感受到母體憤怒情緒的影響,他們出生後更可能表現為難養型,他們喜歡哭鬧,經常是被抱著哭放下也哭,讓大人找不到原因。他們的體質也比較差,容易感冒、腸胃不適和皮膚病。

媽媽經常處於憤怒中,尤其是因為配偶的不良表現或因為生計而經常憤怒的話,孩子的自控力會較差,在未來更容易出現早孕早婚、輟學,即使結了婚也容易離婚的情況。

媽媽經常悲哀

媽媽的悲哀可包括焦慮、情緒低落、冷漠、抑鬱、傷心。她們可能由於工作壓力大而焦慮,經常處於不愉快狀態而情緒低落,她們或許不喜歡自己的孩子而表現出冷漠不親近,她們因為生活和事業的各種不順心而有抑鬱情緒,或者經常由於生活的不理想或工作的失敗而陷進傷心的漩渦。

胎兒期的寶寶如果經常感受到媽媽的悲哀情緒,胎兒在母體內會比較安靜,他們不常表現出大幅度或較頻繁的胎動,到他們出生後,他們也會顯得比較安靜,表情的豐富度較少,動作言行也顯得沒那麼活潑,他們讓人覺得比同齡孩子安靜。

當媽媽經常表現出冷漠的悲哀情緒時,孩子能敏感地地捕捉到跟媽媽的隔閡,他們內心缺乏安全感、有遺棄感、容易煩躁、敏感,到他們成年後,對親密接觸的渴望似乎永無止境,有強烈的佔有欲,對另一半也容易有猜疑嫉妒的心理。

媽媽經常恐懼

這裡說的恐懼,不是我們所說的對災難或恐怖片的恐怖,而是媽媽對未發生事情的過度緊張和擔憂。

比如看到孩子爬到高處,就驚慌地衝孩子嚷嚷「危險」;跟領導有矛盾,就會緊張地擔憂自己將被穿小鞋或被辭退;發現丈夫晚了回家,就會聯想到很多,經常處在丈夫出軌或有第三者的恐懼中……尤其是在親子關係中,她們會緊張地擔憂孩子的安全,限制孩子的行為。比如不允許孩子做這個、不允許孩子做那個,放學後不允許孩子在外玩耍,孩子的一切都要在她們的安排下進行,否則就會陷入擔憂。

恐懼型媽媽的孩子,長大後尤其抗拒被人管。跟配偶是一種若即若離的關係,他們可能更喜歡長時間工作、愛出差和各種室外活動,即使在家也較少跟妻子或丈夫互動。當另一半對事情安排得較好或表現出熱心和關懷時,很容易被他們視為「控制」。

媽媽經常快樂

胎兒期,母體的情緒開朗、心情舒暢,胎兒的胎動會比較活躍,孩子出生後也會較活潑。

快樂的媽媽是家庭的財富。她們雖然也有煩惱,但她們能及時化解煩惱,或者在孩子和家人面前把煩惱擱置一邊,所以回到家總能盡到母親和妻子的責任。

她們總是在孩子面前表現得快樂而富有活力,她們對待不聽話和調皮的孩子能有足夠的耐心,經常幫助孩子解決成長中的問題和困難,以寬容的心態對待孩子的不足和不完美。她們經常學習,總能在孩子出現麻煩時找到較好的解決方法。她們與孩子無話不談,孩子也樂意分享他們的一切。孩子常常在媽媽的快樂笑容中,得到自信和樂觀的品格。也因為媽媽的快樂,家庭總會是一個溫馨和甜蜜的小窩。

由於家庭的穩定和溫暖,孩子能事事跟媽媽交心,這類孩子在成長過程中較少出現逃課輟學,早戀早婚的概率也會較低,他們理智而友好,更懂得自我控制和自我規劃,他們往往晚婚晚育,媽媽的快樂情緒也會讓他們懂得對自己的小家庭寬容和友好,他們未來的夫妻關係和親子關係都會比較溫暖。

看完上面的4種情緒,想必大家已經知道,一個母親的什麼情緒能養育出一個更好的孩子了。

「經常」的頻率是多大呢?至少每月1~2次,關鍵的是,負面情緒會一直瀰漫不散,媽媽經常難以自拔,孩子能時常受到媽媽負面情緒的影響。

總結

敏洪說,母親的素質將決定孩子的一生。正因為人的情緒不能總是保持在快樂的美好狀態,所以我們會憤怒、悲哀、恐懼,一個懂得思考和感悟的母親,她們能理解這些負面情緒將給孩子帶來的影響,所以理智告訴她們,她們由不得自己被負面情緒淹沒。隨性宣洩,不是一個成熟媽媽應該做的事情,而是懂得使用技巧讓自己更豁達,擺脫負面情緒,讓自己時常處於快樂的狀態。所以,快樂是爭取而來的,快樂也是可以保持的,只要身為媽媽的你有意識而為之。

相關焦點

  • 《操縱心理學》:想要獲得人生自由,從擺脫被操縱的命運開始
    我身邊有個朋友,她的媽媽一直希望她能回老家結婚,安定下來。只要她拒絕,她媽媽就不接她電話,不回信息,想要用冷戰迫使她妥協。剛開始,我這個朋友還能堅定的拒絕,直到最近一次她媽媽生病住院了,在病床上打電話讓朋友回去。後來在媽媽的哭泣聲中,朋友妥協了,回了老家。
  • 爭奪人生的主導權:擺脫被操縱的命運!
    知乎上有這樣一個問題:「想問問各位家長,你們更願意讓自己的孩子活在虛幻不自知的生活還是艱難乏味的現實生活?」如果你是家長你會怎麼選擇?如果你是孩子你又會如何選擇?在林妙可一歲多發現她喜歡跟著電視模仿跳舞后,劉喆平果斷辭職,在家做全職媽媽,以便培養女兒成為她夢想中的藝術家。林妙可小時候就經常參加廣告和電視劇拍攝,看到女兒一步步走向成名,劉喆平更是傾盡所有管控林妙可:不請任何專業的團隊,親自安排女兒的衣食住行,做著二十四小時的保姆媽媽,使得林妙可在她面前沒有任何秘密。
  • 《MANIPULATION》|人生就是人與命運之間操縱與反操縱的一場博弈
    1、世界是運動著的,是一直在不停的變化當中的,這個世界唯一的不變就是變,人的命運也是這樣面對不停變化著的命運,需要我們做出相應的變化,這就是與時俱進。時代的發展和變化給每個人的命運帶來了不同的影響,我們應該通過不斷地嘗試去發現這種發展變化帶來的新機遇。平凡的人聽從命運,只有強者才是自己的主宰。
  • 吼完孩子又後悔?常有這樣狀態的媽媽,應該看看這個故事
    導讀:吼完孩子又後悔?常有這樣狀態的媽媽,應該看看這個故事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吼完孩子又後悔?常有這樣狀態的媽媽,應該看看這個故事!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被操縱的人生無自由!遠離被操縱,操縱心理學了解一下
    父母都是領導,父親常說一句話:「你是女孩,就這樣簡簡單單的幸福過完這輩子吧。」小艾現在的這份工作唯一的優勢就是孩子可以在這所學校讀書,教師子女減免學費只交生活費和雜費。他們一致認為,委屈小艾一個人的這份工作,可以換來的是孩子的教育問題解決,值得的。
  • 生活沒有被操縱的自由,不要被人操縱,學習操縱心理學
    父母都是領導者,父親經常說一句話:「你是女孩,就這樣簡簡單單的幸福過完這輩子吧。」現在這份工作的唯一好處是孩子可以在這所學校學習,教師的孩子可以減少學費,只需支付生活費和雜費。--《的金智英》兩年前熱播的電影《的金智英》,有夢想和追求的金智英最終被生活和家庭打磨,成為全職媽媽,最終遭遇人格分裂。她的變化不僅是社會角色帶來的控制,更是來自周圍環境的微妙壓力。
  • 孩子鬧情緒時,做個會幫孩子剝離情緒的媽媽
    重點是目睹成人失控的4歲孩子。來自陌生人的飛踹,和媽媽、服務員的互毆,這絕對是一個典型的關於情緒控制的反面教材,不懂控制情緒的「20歲女童」。至於B揍孩子、C寵溺,如果你選了,趕緊過來和我一起懺悔。學海無涯,知錯能改就是好爸媽。那當孩子被情緒操縱時,該怎麼做才能幫助孩子調整情緒呢?
  • 孩子常有的4種行為,可能是患「抑鬱症」的體現,家長別不當回事
    有些家長覺得,孩子這樣是因為他們太過脆弱了孩子常有的4種行為,可能是患「抑鬱症」的體現,家長別不當回事:1.情緒管理能力差情緒管理能力很差,總是長期處在一種消極的情緒之中,非常容易憤怒,十分暴躁,總是無法控制住自己的情緒,這也是抑鬱症的一種體現。如果你的孩子身上有這種表現的話,那就要小心了,因為孩子很可能是患上了抑鬱症。
  • 閱書記:8種解決孩子發脾氣方式、4個讓孩子發洩情緒建議
    孩子正在發脾氣的8種解決方式:1、選擇不傷害孩子自尊心的方式來規範、糾正他的行為;2、對正在發脾氣的孩子,先冷處理,不理睬他,而當沒人關注時,孩子反而會安靜停止哭泣;他停下哭鬧後,可以告訴他哭鬧是沒用的,需要好好跟媽媽說出你的想法
  • 母親性格決定孩子命運?這幾種媽媽,給孩子造成的心理陰影太大
    孩子小時候受到的教育會影響孩子的一生,很多人長大後在原生家庭的影響下,情感之路都很不順。人際關係處理不好,孩子難以和他人好好相處,甚至會有極端行為。母親性格決定孩子命運?這幾種奇葩媽媽,或成為孩子一生的痛1、自私且金錢至上有母親無私奉獻,對孩子不求回報;也有母親自私自利,把孩子當搖錢樹。自私的媽媽會表現得相當強勢,不允許別人反對她的意見,所有事情都以她為主。哪怕孩子很小也要順從她,一旦有不滿意的地方,她就責罵孩子,讓孩子覺得自己毫無用處。
  • 有這3種壞毛病的媽媽,正在用負面情緒「謀殺」孩子
    原以為回家之後能夠感受到家的溫暖,整理好思緒後重新出發,結果媽媽的嘮叨和抱怨卻讓她更痛苦。 「二十幾歲的人了,連個工作都沒有,你這樣誰肯要你(結婚)啊?」「你瞧瞧你那喪氣的樣子,真的跟你那沒出息的爹一模一樣!」 媽媽沒有一句安慰,說出口的話更猶如一把把尖刀扎在她的心裡,讓莉莉更加痛苦。
  • 「媽媽餵,媽媽餵」,孩子的懶惰是種情緒,別把它養成習慣
    文 | 小言聊育兒(此文為原創 ,版權歸屬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本文約2427字,閱讀全文約需3分鐘)孩子懶不懶,如果帶著這個問題在小區裡採訪了幾個家長,可能十之八九都會抱怨自己的孩子在家特別懶。這種懶體現在好些方面,尤其是生活自理能力之上。小許就是這樣一個每天被氣到半死的老母親。
  • 媽媽的情緒,決定了孩子的幸福指數
    之前經常看到微信推文,說媽媽情緒穩定,對孩子成長多麼重要。雖然贊同這一觀點,但也沒有太深的感觸。但是,國慶期間的一次外出,路上偶遇了三對母女/子,看到了三位不同情緒的媽媽以及他們的孩子,讓我真正意識到,媽媽情緒的好壞,對孩子影響之大。由此,也時刻提醒自己,保持情緒穩定,做一個快樂的媽媽。
  • 不同年齡孩子,發脾氣原因不同,媽媽別急著教育,疏導情緒這樣做
    但是孩子的能力卻可能做不到他想要做的事情,所以會因此而大發脾氣。媽媽們經常會發現這個年紀的寶寶,玩著玩著突然爆炸,大多數都是這樣的原因。除了接納寶寶的情緒,幫他找到方法,多多練習獲得成就感才是解決之道。
  • 孩子愛生悶氣怎麼辦?家長試試這4種方法,幫孩子擺脫不良情緒
    前段時間,一位媽媽帶8歲的女兒去看電影。媽媽因為要買東西,所以在去的路上停停走走,孩子一直在催促媽媽說快一點,時間來不及了,可是媽媽卻認為時間夠用。於是孩子生氣了,一路上自己一個人往前走,到了電影院,孩子也不說話,無論媽媽怎麼勸說,都在生悶氣。最後媽媽發火了孩子才說話,媽媽問孩子:為什麼那麼著急?孩子說之前去看電影都需要提前到,否則遲到就看不全電影了,可是媽媽磨蹭所以她很生氣。
  • 媽媽的情緒,爸爸的格局:成就孩子一生幸福的關鍵
    (魯鵬程《媽媽的情緒 爸爸的格局》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媽媽的情緒,決定家庭的溫度!爸爸的格局,決定孩子的高度!做個好父母,是我們一生大的成就!在孩子的教育中,僅僅靠學校是遠遠不夠的,爸爸和媽媽才是影響孩子一生的人!孩子的成長、成才,源於父母雙方共同的努力!對於孩子來說,擁有一個有格局的父親和一個溫和的母親,是他一生大的幸運!
  • 《操縱心理學》:防不勝防,你的親人、愛人可能正在悄悄操縱你
    但是並不是每個人面對操縱者都會乖乖聽話,有3種類型的人更容易成為被操縱對象,我們先來看一下你是否屬於容易被操縱的類型。常見的操縱手段主要有4種:第一種:討好法回憶一下對方曾經對自己提出過的3個操縱場景,邊深呼吸,邊回想這些場景,讓自己明白自己曾經被操縱的真相。然後提醒自己要學會拒絕,這個時候可能會感覺焦慮、內疚,要告訴自己這是正常現象,不能因為這些情緒影響自己的判斷。
  • 兩個孩子情緒爆發,媽媽是這樣引導的
    此時,兩孩子已經滿滿的情緒了,姐姐說:「以前我來小公園都想跑啊跳啊,可是現在我覺得一點沒意思。」弟弟呢,站在公園入口處,一步不願意挪動,就站在那兒哭。還一邊哭著說:「我要回家,我要回家。」那一刻,我覺得機會來了,可以和挑戰共舞,可以和這些錯綜複雜的情緒共舞了。
  • 媽媽是怎樣影響孩子情商的?
    也就是說孩子情感啟蒙來自於母親,孩子成人後情商的高低亦取決於母親之初的教養態度。 著名的教育家福祿倍爾曾經說過:「國家的命運,與其說是操縱在掌權者手中,倒不如說是掌握在母親手裡。」生命之初, 媽媽承擔著孩子教育啟蒙的重任,如果一個媽媽在生下寶寶後,情緒穩定、快樂、態度溫和,那麼她的孩子就會與媽媽的情緒產生共鳴,寶寶就會感受到來自媽媽的快樂情緒和處事態度,在他們之後的自我發展中就會效仿自己的媽媽,情緒就會快樂、溫和、正面,表現出自信、樂觀、接納等高情商的品質。
  • 終極心理博弈:洗腦與反洗腦,操縱與反操縱,影響與反影響
    人的一舉一動都在受到他人的影響和操縱,我相信這句話可能會沒有人相信。你不必著急反駁,我只需要問你幾個問題:你做的每件事情是否都是出於自己的意願?你是否為了迎合他人最終讓自己進退兩難?你是否覺得自己的行為在無形之中偏離了自己所想的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