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能閒出抑鬱症?別鬧了!抑鬱患者3個原因不想動,2類事不要碰

2020-11-18 簡客心理GAKER

作者|簡客GAKER

抑鬱症真的事閒出來的嗎?找點事情做抑鬱症就真的好了嗎?

我在抑鬱症期間,經常就有人對我這麼說:「你抑鬱什麼呀,你就是閒的,找點事情做不就好了嗎?」

當我聽到這話的時候我就特別生氣,我就回懟說這些話的人,我說:「我患上抑鬱症之前,每天工作15個小時以上,難道我沒幹事兒嗎?難道我比你還閒嗎?」

關於「抑鬱症是閒出來的」這一觀點,其實是一個對抑鬱症非常片面化的認識。

因為站在旁觀者的視角來觀察的時候,一個抑鬱患者的生活狀態,就是整天呆在家裡,什麼都不做。除此之外好像沒有什麼不同,所以他們認為抑鬱症就是閒的。

也是因為這樣片面化的認識,很多人也產生了一個錯誤的想法,就是認為解決抑鬱的方法就是找一些事情做。只要不閒著,抑鬱症就會自愈。

但是旁觀者根本就不知道,抑鬱症患者為什麼會呆在家裡什麼都不做,真正的原因究竟是什麼?

抑鬱症患者「閒」的原因是什麼?

真正的原因有這樣3點。

第一點就是因為嚴重的心境障礙,抑鬱症患者會無根據地自我否定。

不是他們不想做一些事情,即便很想做也,也會覺得自己做不了。

我當時就是這樣一個狀態,很想去做一些簡單的事情,就是不敢輕易去行動,甚至不敢去嘗試,因為我總覺得我做不了,這是一種嚴重的心境障礙。

第二點就是因為出現一些行為障礙,所以很多事情是沒辦法做的,所以才什麼都幹不。

比如我自己,出現嚴重的行為障礙,刷牙洗臉這些個簡單的事情對我來講都特別難,我都很難完成,難道我還能做其他的事情嗎?我當然做不了……我不閒著能怎麼辦?

第三點就是抑鬱症患者有意識的避免自己受到傷害。

什麼意思呢?

就是說當一個人的自信心受到嚴重打擊,無根據否定自己的時候,他會有意識的選擇不去做一些事情。因為做這些事情,會讓讓備受打擊,會再一次受害到他。

別說是抑鬱症患者,正常人也是如此。

如果讓你去做一些你沒有把握的事情,你肯定不願意,因為你做不好會感覺很丟人,所以你會和很多人一樣不願意去嘗試,這樣才能避免受到傷害。

在治療抑鬱症期間,找點事做真的對治療抑鬱症有幫助嗎?

當然是有幫助的,而且幫助很大。

因為通過做一些事情可以幫助抑鬱症患者重新建立自信,肯定自我。

但是找點事做也是有條件的。

如果抑鬱症患者出現行為障礙,你讓他找點事做,這就是非常不合理的。

如果抑鬱症患者想要找點事做,需要滿足這3個條件。

第一個條件,就是患者本身具備行動的能力。

第二個條件,就是必須要有人鼓勵,不讓讓他一個人去面對,沒人鼓勵他自己很快就會放棄。

第三個條件,要做一些可以提升自信的事,目標最好近在眼前,並且做的事情是自己熟悉的、容易操作和完成的。

哪些事情是不能做的呢?

對於抑鬱症患者來講,這兩類事情不要去做。

第一類就是挑戰比較大的,比較有難度的事情不要去做。

我們會經常犯這樣的錯誤,就是認為做難度大的、具有挑戰性的事情,能夠快速鍛鍊我們的心智,提升我們的自信。

但是我們要知道,抑鬱症患者的自信是被嚴重損毀的,他們長期處於自我否定的狀態。我們的目的在於通過做一些事情來重新建立自信,肯定自我。

如果去做這些難度較高,挑戰性較強的事情,失敗的概率是非常大的,一旦失敗了,就會產生嚴重的挫敗感和自我否定感,讓自己備受打擊。

比如我那時候決定要抗拒抑鬱,肯定自我,我要做的事情就是徒步。我給自己定了一個目標是走完1000公裡。

我第一天走了不到300米就退回去,退回去之後我更加確定自己沒有能力走完1000公裡。

後來我的目標改為走完1公裡,這就很容易完成了。最終我用3個多月走完了1000公裡。

所以,從簡單的事情開始做,不要一下子做太難的事情。


第二類就是容易接受到情緒刺激的事情不要做。

很多人經常說:「不就是抑鬱症,去嗨一下,好好開心一下,把不好的事情忘掉,把不好的情緒發洩出來就沒事了。」

於是就去K歌,蹦迪,去遊樂場玩兒那些刺激的遊戲等等,其實這是很危險的。

這樣做不僅緩解不了抑鬱情緒,而且會加重抑鬱症患者的焦慮感和恐懼感。

抑鬱症患者不開心的原因是因為內驅力不足,快感喪失和情緒障礙,不是因為沒去嗨,不是因為沒有快樂的刺激。

我在抑鬱症期間就被好事者強行拉去K歌,結果我到哪裡之後,噪雜的環境讓我感覺到非常不舒服,非常驚恐,我真的受不了那樣的刺激。


總結一下,就是抑鬱症真的不是閒出來的,做一些事情真的可以幫助抑鬱症患者恢復,但是一定要在自身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去做一些容易操作,可以完成,並且可以提升自信的事情;挑戰較大、難度較高的事情和容易讓人接受到情緒刺激的事情最好不要去做!

我曾經是一名抑鬱症患者,現在是一名抗擊抑鬱症的戰士。如果你也被抑鬱症困擾,你可以關注我,讓我們一起加油,幫助更多的抑鬱症患者走出抑鬱,戰勝抑鬱!

相關焦點

  • 抑鬱症,不是每一個抑鬱症都有原因,70%的抑鬱患者都能好轉
    患抑鬱症的病人70%以上都有自殺行為或想法,而且有三大徵兆。留意你身邊的人,不要等悲劇發生後才追悔莫及!抑鬱就像黑洞,一不留神就會把自己吸進去。這是許多抑鬱症患者的切身感受。抑鬱症就是一場「心靈感冒」,不僅會讓人心情低落,還會與身體疾病伴發,嚴重影響身心健康。
  • 「微笑抑鬱」,這種新型抑鬱症比重度抑鬱還可怕,患者讓人心疼
    如果你長期的有以上幾種症狀,那麼就說明,你已經抑鬱了,只不過是輕重的問題。那麼,你可能好奇,到底是什麼原因引起的抑鬱症?準確地說,有三種原因。1、重大的失戀。2、事業的重創。3、高齡的擔憂和壓力。通常這類患者是社會上有地位的人,比如企業的高管,公司的董事長,或者有名望的明星等等。
  • 走進抑鬱症患者的世界,科學抗抑鬱
    有些人可能無法理解抑鬱症,覺得得抑鬱症是因為對方你心理太脆弱,不堅強,甚至覺得是作出來的。抑鬱症的家人或朋友會經常鼓勵抑鬱症患者,希望給與他們正能量,將他們帶出抑鬱的情緒。但專科醫生卻提出不一樣的觀點,認為一旦確診為抑鬱症,請不要試圖對抑鬱症患者說激勵類的話語,因為這些話語可能並不能起到正面作用,甚至可能導致抑鬱症患者壓力增大,病情惡化。
  • 女性容易被抑鬱症纏上,了解抑鬱的原因才能更好的預防
    很多人聽說過抑鬱症,但真正了解這種疾病的人很少。一旦被抑鬱所困擾,你的身心就會受到痛苦,所以女性們必須更加保護自己,儘快採取預防抑鬱的措施。怎麼預防抑鬱了,那麼就需要了解有關抑鬱的知識,可以更好地預防,接下來看看廣州粵波醫院婦科醫生關於抑鬱症的介紹。
  • 家人如何幫抑鬱症患者走出抑鬱
    家人和患者之間不能很好配合的主要原因,就在於大家對抑鬱症的病理不太了解。因為抑鬱不像一般的疾病,是能看得見的軀體症狀。而抑鬱症是無形的,如果說抑鬱是一種病,它卻可以通過患者一念間轉移出來,患者可以像正常人一樣工作和生活。如果說抑鬱不存在吧!它確實讓患者感到很痛苦。
  • 昨日的持刀兇手是抑鬱症,怎麼樣的抑鬱症患者能痊癒?
    抑鬱症在國際上被稱為「心靈感冒」或「藍色隱憂」;有雜誌報導該病的成因是大腦無法正常分泌足夠量的多巴胺,從而影響了大腦感知快樂的功能。所以,現行的西藥治療大多是多巴胺類的藥物,且患者需要遵醫囑、按時複診、按時吃藥,為的是保持穩定的藥濃度水平。
  • 戰勝抑鬱症:嘗試做這3件事,容易又經濟,幫你走出抑鬱
    根據臨床來看,大部分抑鬱症患者都是由於早期抑鬱情緒沒有及時處理,結果長期壓抑自己,最終從抑鬱情緒成為了真正的抑鬱症。所以,我們平時要對自己的情緒變化有所覺察,例如自己高興的時候是怎樣的表現、面對壓力的時候是什麼表現、悲傷的時候是什麼表現。
  • 拜託,永遠不要和抑鬱症患者說這七句話
    生活中的抑鬱症患者,已經不能少來形容了。抑鬱症雖然漸漸引起了社會的重視,但是仍然有人總是說著適得其反的話,完全沒有幫助到患者,反而令其更加焦慮。以下七句話,請千萬不要對抑鬱症患者說。第一句:你又抑鬱了?是的,我又抑鬱了,謝謝你又提醒了我。
  • 《2020抑鬱症患者群體調查報告》——抑鬱研究所
    據世界衛生組織最新數據顯示,目前我國抑鬱症發病率高達5%~6%,而且發病率近年來呈逐年上升趨勢。截至 2017 年底,全國已登記在冊的嚴重精神障礙患者 581 萬人。在中國,由於精神健康領域醫療資源不足,抑鬱症等精神健康疾病識別率僅有21%。有近八成抑鬱症患者沒有被「發現」,九成抑鬱症患者沒有得到專業治療。2.什麼原因促使患者去醫院進行檢查?
  • 抑鬱那點兒事系列:得了抑鬱症怎麼辦?
    抑鬱症不是單一病因組成的,它是多種因素的結果,10個患者可能有10個不同的病因,所以症狀也有所差異無法一概而論,通常會根據來訪者的發病原因,病情輕重以及個人的獨特需求,來決定選擇哪一種治療模式,常見的是藥物治療和心理治療相結合。藥物治療會用到抗抑鬱藥,在醫院臨床很常見,但不是所有的患者都要吃藥,也不一定都要用藥物治療。
  • 抑鬱症怎麼就突然流行了?揭秘特殊時代抑鬱症流行的3大原因
    作者|簡客GAKER01 抑鬱症怎麼突然就流行了有沒有發現,你身邊的抑鬱症患者,好像越來越多了呢?你有沒有關注到,2020年,中國的抑鬱症患者人數超過了1億人,相當於你身邊每15個人當中,就有1個是抑鬱症患者!然而在2007年的時候,中國的抑鬱症患者數量僅有3000萬。
  • 抑鬱症患者的真心話:抑鬱症最難熬的是凌晨,不想活的想法都有了
    32歲的雨琪(化名),患上抑鬱症已經7年了,目前已處於恢復狀態。希望在她的分享下,能為大家提供一些幫助。同時,也能讓大家更好的對身邊的抑鬱症患者有所了解,能更好地關愛他們。   最後,當天終於亮了,痛苦的感覺會卻又增加    早晨是抑鬱症患者最難受的時間,因為他們整晚都沒有入睡。他們覺得自己沒有力氣站起來,四肢無力。他們覺得自己整個肢體都是非常沉重    他們的工作不能正常的繼續進行,因為他們不能集中注意力去完成他們的工作。
  • 抑鬱症患者分享:環境變了,心境沒變!換了環境我也沒能走出抑鬱
    在我抗擊抑鬱的日子裡,這兩個問題一直困擾著我,因為即便我換了一個環境,也沒能走出抑鬱!01 換了環境,我依然抑鬱2016年12月,我確定自己患上了抑鬱症。在這兩年半的時間了,我見過很多的抑鬱症患者,也觀察了很多抑鬱的現象。通過長時間的觀察記錄,我把抑鬱症和環境的關係簡單概括為這樣3個特性。
  • 青少年抑鬱症患者增加 2%學生有抑鬱焦慮情緒
    近期,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心理衛生中心接診了不少青少年抑鬱症患者,其中最小的年僅8歲,大大顛覆了常人的認知。醫學專家提醒:抑鬱症不分年齡,如果超過兩周處於抑鬱狀態,可考慮為抑鬱症。邱昌建說,強強曾見過親人一遇到困難就自殺的情況,在悲觀情緒推動下,他一度模仿,「現在還不知道強強患上抑鬱症的具體原因。」  抽樣調查  2%學生有抑鬱焦慮情緒  其中女生多於男生  那麼,家長如何判斷孩子是否患上抑鬱症?
  • 抑鬱症復康者:親人做好一點,患者走出抑鬱事半功倍!
    兇猛的黑狗抑鬱並非神經病。常常聽到「抑鬱症是神經病」的說法,其實抑鬱症、強迫症、焦慮症、癔症和神經病都屬於精神類疾病。一定要認識到抑鬱症並非神經病,抑鬱對人的發展有好的作用,抑鬱症是智者的疾病。完全可以治癒的。
  • 抑鬱症患者是怎麼想的?希望好轉的15個動機和不想好轉的9個理由
    最近,在《臨床心理學家》(《Clinical Psychologist》)雜誌上發表了一項新的研究,這項研究調查了抑鬱症患者對於抑鬱症的內心想法,展現了他們想要康復的15個動機和9個不想好轉的理由。研究採用的方法包括人口統計學調查問卷、抑鬱症狀快速自評量表(QIDS)以及對改善抑鬱症的支持和反對態度以及理由評估。最後一項措施要求抑鬱症患者填寫他們希望(或不希望)改善抑鬱症的常見原因和相關陳述。它還要求參與者描述支持和反對改善抑鬱症的個人理由。
  • 抑鬱症患者最害怕聽到的8句話
    > 感冒了會打噴嚏,骨折了走不了路,手受傷了會流血,可抑鬱症從表面來看,似乎什麼事也沒有。有些抑鬱症的患者一天睡22個小時,仍然覺得很疲憊。硬讓抑鬱症患者出門交朋友,去玩是不科學的,這就像跟骨折的病人說,加油!去跑步!咬咬牙!你可以的!而且我們總會把抑鬱和性格缺陷聯繫在一起。
  • 抑鬱症患者的4句「口頭禪」,看似平常,其實是在求救!
    還會動不動就哭,毫無理由的哭。有時候還有輕生的想法和行為表現。他們會覺得自己對家庭,對社會沒有做出過貢獻,覺得自己一點價值感都沒有。2、「都是我的錯!」「都是我的錯」說的就是我們想要為別人的感受負責,承擔我們不該承擔的責任,生活在不必要的內疚中。
  • 世界精神衛生日|不要對抑鬱症患者說的6句話
    我國抑鬱症患者率達到2.1%,焦慮障礙患病率已達4.98%,全球預計有3.5億人患抑鬱症。以下有6句話,請不要對他們說。請不要再忽視抑鬱症,也不要再讓「你以為」帶來二次傷害。:最常見的抑鬱症心理治療方法被稱為「認知療法」,旨在通過改變患者的負面偏見思想,轉變為更積極的模式,從而緩解抑鬱。
  • 抑鬱症和抑鬱情緒的區別,其中抑鬱情緒每個人都有
    抑鬱症這個詞想必大家已經不陌生了,那麼你真的了解抑鬱症嗎?抑鬱症又稱為抑鬱障礙,是一種精神類疾病,根據權威機構研究發現如果按照目前抑鬱症的增長狀態,那麼2030年抑鬱症將超管所有心腦血管疾病的總和,成為致殘率第一的疾病,重度抑鬱症患者將喪失學習和工作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