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發現了一個比較大的問題。那就是有些人居然不知道為何要繳納社保,甚至一些人因為公司說不交就選擇不交了,而且對於社保要交至少多少年,繳納15年和25年的區別在哪都不知道,如果你對於社保還是一無所知,那麼一定要仔細閱讀一下以下內容。
我們所知道的社保包括養老,醫療,生育,工傷,失業五個險種,主要的功能基本上大多數人都看得明白。可以根據字面意思理解,具體的我們特意做了一個表為大家分享,那麼對於社保繳費時間長短最大的影響是啥呢?那就是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養老保險必須繳納滿15年才能在退休後領取養老金,一直可以領到去世,而醫療保險一般需要繳納25年及以上才能在退休後享受終身醫保待遇。
那麼問題來了,我們的社保是如何繳納費用的呢?其實繳納費用是按你的工資計算的,個人繳納10.5%左右,所在企業則需要繳納28%左右,下面需要重點記一下,企業幫助你繳納的社保金額必須在個人繳納的近3倍左右,那麼咱們說了社保至少要交夠15年才能領取養老金,那我們交了社保,到底可以領取多少養老金呢?這就與我們繳費的年限有關係啦,在同樣的繳費的條件下,交25年一定會比15年高得多,那麼到底會相差多少???
職工養老保險待遇計算式:月基本養老金=基礎養老金+個人帳戶養老金。這個公式由兩部分構成,基礎養老金指的是上年度全市職工月平均工資加你本人的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之和除以2乘以繳費年限乘以%,而個人帳戶養老金,就等於個人帳戶全部儲蓄額除以計發月數,那麼計發月數如何計算?要是60歲退休的話,計發月數就是139個月。不過這只是個表面數據,我們實際領取的月數是從退休到去世的月數,那麼從公式我們發現一個重要的點,那就是繳費年限和個人帳戶全部儲蓄額。
舉個例子,假設老張從31歲開始繳納社保60歲退休,如果老張31歲工資是一萬元,而且當地平均工資為7000元,每五年上漲500元,我們通過一張表看一下,
老張養老保險繳納25年與交15年在退休後的區別,每年領取金額相差近3萬元,到了70時,總領取金額竟相差33萬元,而繳費15年與25年相差才16.7萬元,所以建議社保繳費時間越長越好,這樣你退休後領取的養老退休金才會更多,沒看明白的可以繼續關注一下,會持續為大家講解相關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