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計算和進化生物學研究中心成立

2020-12-15 中國科學院
  文章來源: 發布時間:2007-08-24 【字號: 小  中  大 】  


    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計算和進化生物學研究中心(CCEB)8月23日在京正式成立,英國皇家科學院院士楊子恆教授出任研究中心主任。據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副所長張德興介紹,該中心的成立旨在加強北京地區生物學家、數學家、統計學家和計算機科學家的合作與交流,研究中心起始階段為跨單位、跨學科的開放性非實體機構。研究中心現已邀請中科院動物所、中科院植物所、英國倫敦大學學院、美國加州大學等機構的23位中外科學家作為中心成員和客座教授。研究中心的成立將促進中外科學家在遺傳、進化、統計分析等跨學科領域的交流與合作。圖為中科院北京分院副院長項國英為中心主任楊子恆(右)頒發聘書。

    本報記者 潘鋒/攝影報導

相關焦點

  • 中科院和德國馬普學會擬成立計算生物學研究所
    中科院和德國馬普學會擬成立計算生物學研究所
  • 清華大學合成與系統生物學研究中心成立儀式
    清華新聞網7月21日電(通訊員朱梅)7月16日,「清華大學合成與系統生物學研究中心成立儀式暨合成與系統生物學前沿學術研討會」在清華大學主樓後廳舉行。教育部科技司副司長雷朝滋、科技部基礎司的張彥雪處長出席儀式,並對清華大學合成與系統生物學研究中心成立表示祝賀。
  • 中科院-馬普學會計算生物學夥伴研究所接受第五次國際評估
    9月14日至15日,中國科學院-馬普學會計算生物學夥伴研究所(簡稱「計算生物學所」)接受了建所以來的第五次國際評估。中科院副院長張杰、德國馬普學會副主席Bill Hansson出席了相關活動。  評估工作按慣例遵循馬普學會所屬研究所統一評估模式和標準。
  • 計算生物學
    計算生物學(Computational Biology)是指通過開發和應用數據分析的理論和方法、數學建模、計算機仿真等技術來研究生物醫學相關問題的學科
  • 中國科學院與德國馬普在滬籌建計算生物學研究所
    這標誌著中國科學院與德國馬普學會合作創立的計算生物學研究所的籌建工作已實質性啟動。該所將是我國首個計算生物學研究所,並將成為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的新成員。    自從50年前DAN雙螺旋結構發現以來,生物學對基因序列、基因結構、基因功能以及蛋白質結構與功能等的研究取得了重大突破,現在每14個月基因研究產生的數據就會翻一番,同時每個月至少測出150種蛋白質的結構數據。
  • 中科院大氣所成立碳中和研究中心 服務國家重大需求
    中新網北京12月24日電 (記者 孫自法)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中科院大氣所)碳中和研究中心24日下午正式揭牌成立,旨在服務國家重大需求,為國家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提供依託平臺與科技支撐。中科院大氣所學術委員會主任吳國雄院士致辭說,碳中和是一個複雜的科學問題,要求實現人為源排放和人為匯清除相互抵消,研究涉及大氣、海洋、陸地、生態等多個領域,成立碳中和研究中心十分必要,希望該中心在相關科學問題研究中取得重大進展,為國家實現碳中和打下紮實的科學基礎。中科院大氣所碳中和研究中心揭牌成立。
  • 【經濟日報】中科院合成生物學研究所揭牌
    據了解,中科院深圳先進院合成生物學研究所在生物功能分子合成進化、基因線路設計原理、酵母染色體合成、人工改造細菌治療腫瘤、人工改造噬菌體治療超級耐藥菌感染等前沿項目上已有積累,部分達到了與國際先進水平並跑的層次。未來,他們將專注於人造生命元件、基因線路、生物器件、多細胞體系等的合成再造研究,旨在揭示生命本質和探索生命活動基本規律。
  • 中科院遙感與數字地球研究所三亞研究中心成立
    5月24日下午,中國科學院遙感與數字地球研究所(遙感地球所)三亞研究中心組建工作報告會在海南三亞舉行。來自科技部、國土資源部、國防科工局等國家有關部委領導,海南省及三亞市有關領導,中國科學院機關和有關研究所領導和相關專家等100餘人出席了會議。中科院副院長陰和俊,海南省政協副主席、科技廳廳長史貽雲,三亞市副市長李柏青出席會議並發表講話。
  • 中科院深圳先進院成立合成生物學研究所 打造新型國際化研究平臺
    12月2日,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簡稱「先進院」)成立合成生物學研究所。據介紹,該合成生物學研究所採用合成生物學的工程化設計理念,專注於人造生命元件、基因線路、生物器件、多細胞體系等的合成再造研究,旨在揭示生命本質和探索生命活動基本規律。
  • 所有的生物學都是計算生物學
    計算生物學帶來了我們對生命的理解,它使生物學概念變得嚴格和可測試,它提供了一個參考範本,可以規範個人對生物學的見解。生物學中的下一個重大進化將由數學、統計和計算方法驅動,需要被吸收到主流生物培訓中,將生物學轉變為定量科學。
  • 遺傳發育所與瑞士有機農業研究所成立聯合研究中心
    (FiBL)籤署了雙邊合作協議,共同成立中瑞有機農業研究中心(Sino-Swiss Organic Agriculture Research Center,SSOARC),促進學術交流和共同承擔科研項目。
  • 計算生物學介紹
    計算生物學的最終目的不僅僅局限於測序,而是運用計算機的思維解決生物問題,用計算機的語言和數學的邏輯構建和描述並模擬出生物世界。背景與發展概況:    計算生物學是指開發和應用數據分析及理論的方法、數學建模、計算機仿真技術等。當前,生物學數據量和複雜性不斷增長,每14個月基因研究產生的數據就會翻一番,單單依靠觀察和實驗已難以應付。
  • 浙大神經生物學VS中科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讀研你看好哪個?
    有兩個親戚的子女分別傳來好消息,都考研上岸,而且成績斐然:一個是浙大的神經生物學,一個是中科院的空天信息創新研究。大家紛紛猜測,哪個學校好,誰的專業將來更好找工作?而其實,網上經常有關於「讀研是浙大好還是中科院好」這樣的話題。
  • 翼方健數與中科院上海營養與健康研究所生物醫學大數據中心籤署...
    11月16日,翼方健數(BaseBit.ai)與中科院上海營養與健康研究所生物醫學大數據中心(以下簡稱「中心」)籤署合作協議,雙方將在醫療健康領域展開深度合作。其中,隱私安全計算技術為健康醫療、生物信息、新藥研發等方向提供了數據協作、價值挖掘的重要基礎平臺技術支撐。中心成立於2017年5月,歸屬於中科院計算生物學重點實驗室,是醫療大數據應用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上海)、國家基因組科學數據中心等機構的參建單位。
  • 2020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淮安研究中心招聘技術人員公告
    2020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淮安研究中心招聘技術人員公告(江蘇)已公布,計劃招聘2人。報名截止時間為:2020年5月20日(星期三)16:00,報名方式:網上報名。江蘇公務員考試網現將其公布如下:   2020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淮安研究中心招聘技術人員公告(江蘇)   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淮安研究中心(以下簡稱淮安研究中心)成立於2009年,是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以下簡稱水生所)和淮安市人民政府共建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科研機構。
  • 清華大學結構生物學高精尖中心:不做可有可無的研究
    王新泉(左)和團隊在做實驗清華大學結構生物學高精尖中心供圖成立5年來,高精尖中心科技創新突飛猛進。目前,已經取得近60項原創性基礎研究成果,均發表於《科學》《自然》等國際頂尖學術期刊,高精尖中心一躍成為結構生物學領域全球領先的研究中心。這是怎麼做到的?
  • 首屆中科院與德國亥姆霍茲聯合研究中心超級計算研討會
    10月12日,由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網絡信息中心(CNIC)和德國亥姆霍茲聯合研究中心(HGF)共同主辦的「第一屆中國科學院與德國亥姆霍茲聯合研究中心超級計算研討會(1st CAS-HGF Workshop on Supercomputing」在北京開幕,會議為期兩天。
  • 【最新】中科院今早在滬宣布:我國實現合成生物學裡程碑式突破!
    中國科學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植物生理生態研究所今早宣布,其合成生物學重點實驗室覃重軍研究團隊與合作者在國際上首次人工創建了單條染色體的真核細胞,該成果於8月2日在國際知名學術期刊《自然》在線發表。該成果完全由中國科學家獨立完成,是合成生物學具有裡程碑意義的重大突破。
  • 中科院聯手上海交大醫學院成立腦疾病臨床研究中心
    經過近兩年的籌劃與組織,2015年4月19日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中國科學院神經科學研究所「腦疾病臨床研究中心」正式成立。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黨委書記孫大麟、中國科學院神經科學研究所所長蒲慕明、上海市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副主任肖澤萍、上海市教育委員會副主任袁雯、上海市科學技術委員會基礎研究處處長傅國慶共同為中心揭牌,並推舉醫學院副院長陳紅專教授和神經科學研究所熊志奇研究員為共同主任。
  • 中科院成立社會與組織行為研究中心 促社會和諧
    中科院成立社會與組織行為研究中心